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3 09:3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下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习作,其中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描绘景物的,并学会按照游览的顺序进行景物描写。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通过研究《海上日出》这篇课文,对如何按顺序描绘景物有了初步的认识。而《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则是以游览的顺序作为全文的组织架构,进一步加深了学生们对这一单元语文要素的理解。
《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内容丰富,结构清晰,逻辑严谨。它以游览者的视角,详细描绘了双龙洞内的奇特景观,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这篇文章不仅让学生们学会了如何按照游览的顺序描绘景物,还让他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教学目标
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 15 个字,会写“杜鹃、气势”等 15个词语。
2.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
3.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
了解文章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溶洞吗?让我们一起通过几张图片来看看吧!(出示图片)
师:那你知道知道这些溶洞是怎么形成的吗?(抽生回答,再出示正确的答案)
(溶洞:石灰岩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所溶解、腐蚀而形成的天然洞穴。洞内有各种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如钟乳石、石笋和石柱。)
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的脚步一起走进金华,走进神奇的的双龙洞,孩子们,让我们齐读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回顾作者
师:前面我们一起学过叶圣陶爷爷的许多文章,你还记得关于叶圣陶爷爷的介绍吗?谁来说一说?(出示简介)
三、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
师:请孩子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
2.学习字词
师:孩子们的朗读声渐渐小了,相信通过自学,这些词语一定难不住你们,谁来当小老师教教大家?(出示认字词语:浙江 一簇 臀部 漆黑 蜿蜒 )
师:你们的配合可谓是天衣无缝。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组易混淆的生字。你能说一说,你是如何区分他们的吗?(出示两组易错字)
师:易混淆的生字没问题了,那这两个难写的生字,相信我们一定也能攻克。拿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空。
重难点字、易错字进行书写指导:“窄”读“zhǎi”,上部短撇与点要协调;下部横距均匀,长短有变化;“笋”读“sǔn”,下部“尹”横长贯穿,撇长有力,稳住重心。
师:字音、字形都难不住你们,那这些词语的意思呢?(出示第三组词语:变化多端端 蜿蜒 突兀森郁)
师:你们能结合前面所学到的方法来进行词语解释,真是会学以致用的孩子。
师:读完这篇文章,你知道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抽生回答)
过渡:是的,这是一篇游记,写了叶圣陶爷爷在游览金华的双龙洞时所看到的景象。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游双龙洞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找出文中表示作者行踪的语句。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游双龙洞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找出文中表示作者行踪的语句,找到后,和同桌交流交流。
线索一:
师:相信通过大家的交流,一定有所发现,谁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预设:
路上: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渐渐入山。
洞口: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外洞: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孔隙: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内洞:这就到了内洞。
出洞: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师总结:
作者的游览路线: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教师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线索二:
师: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我们找到了作者游览的路线,其实这篇文章中还有另外一条路线,请孩子们,再次回到文中,找出泉水流经的景点,将泉水流经的来路与作者的游览路线对照,说说你的发现。
预设:
在路上的时候是一路迎着溪流。
在路口是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外洞时,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在孔隙时,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在内洞时,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课堂总结:
泉水的来路:一路迎着溪流→洞口,溪流从洞里出来→外洞,泉水从孔隙流出→内洞,泉水靠着右边流,所以每一处景点,作者都写到了泉水的来路。作者的游览顺序正好与泉水流出的方向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