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溶液的浓度
一、选择题
1.化学实验室常需要配制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配制溶液时,只能用水作溶剂
B.配制硝酸铵溶液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会下降
C.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时,应将水缓缓注入浓硫酸中
D.将10g氯化钠溶于100g水中,得到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2.下列有关水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河水经过沉降、过滤、活性炭吸附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B.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少
C.通过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将食用油溶解于水形成溶液
D.试剂瓶中的溶液在使用时不慎洒出一部分,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水净化的单一操作中,蒸馏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方法之一
B.常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
C.用密度约为1.04g/cm3的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3%的氯化钠溶液一定要使用托盘天平
D.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加快该反应的速率常加少量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4.一定温度下,向图Ⅰ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Ⅱ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溶质的质量增加
D.氯化钾的溶解度变大
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 ℃时,等质量的甲、丙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丙>甲
B.t2 ℃时,20 g丙溶解于50 g水中能形成70 g溶液
C.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 ℃降温至t2 ℃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D.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6.如图是氯化钠、氯化铵和碳酸氢钠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曲线得到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氯化钠和氯化铵是易溶物质,碳酸氢钠是可溶物质
②在20℃时,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NH4Cl>NaCl>NaHCO3
③在30℃时,氯化钠和氯化铵固体各20g分别溶于50g水,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④利用结晶法从氯化钠、氯化铵混合物中分离出氯化铵的最佳温度在10℃以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a2℃时仍是饱和溶液
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相同温度时,甲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的溶解度
D.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a2℃将至a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8.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0g
B.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
C.t2℃时,等质量水分别配成甲、乙、丙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D.t3℃时,甲、乙、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9.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是丙>乙>甲
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用冷却其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1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Zn和Fe
B.向含有少量NaOH的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取氧气
D.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二、实验题
11.掌握仪器的使用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是保证化学实验成功和安全的关键,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测定某酸溶液的pH,测定的结果 (选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
(2)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在集气瓶中预先放一些水的目的是 ;
(3)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在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其它实验操作均正确,所配制好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
(4)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步骤是:溶解、过滤、 、计算产率,各实验步骤都要用到的仪器是 。过滤操作中速度慢的原因可能是 。
12.某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M、N两点分别表示该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两种溶液,当条件改变时,溶液的状态在图中对应的点的位置可能随之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M点表示该物质在与t2℃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将M点所示的溶液变到N点所示的溶液,可以将M点的溶液降温至t1℃,过滤除去析出的晶体后,再将溶液升温至 ℃。
(3)t2℃时,若M点所示溶液的质量为70g,其中含溶质 g.再将该溶液降温到t1℃,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 (保留一位小数)。
(4)当恒温蒸发溶剂时,M、N两点的位置变化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M、N点均不动
B M、N点均垂直上移
C M点沿曲线下移;N点垂直上移
D M点不动:N点垂直上移至曲线,不再变动
三、计算题
13.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适量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请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1)制取1.6g氧气,需要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是多少?
(2)将20g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是多少?
四、填空与简答
14.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g;
(3)将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15.尿素[CO(NH2)2]溶液可用作柴油汽车尾气处理液。
(1)若在实验室配制尿素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烧杯、 和__________。
(2)下图为某公司生产的车用尿素溶液的标签,用尿素溶液处理柴油汽车尾气(含NO)时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反应条件略去):
2CO(NH2)2 + 4NO + O2 = 2CO2+ 4N2 + 4H2O。
现有一瓶未开启的该车用尿素溶液:
①所含尿素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
②若用该瓶溶液处理汽车尾气,可吸收NO的质量是多少?
(相对分子质量:CO(NH2)2 60;NO 30)
16.除去NaCl中混有的细砂,并利用得到的部分NaCl配制溶液,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步骤Ⅱ的操作名称是 ;
(2)蒸发时,所用的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 、蒸发皿和玻璃棒;
(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需NaCl g;
(4)下列情况对所配制溶液质量分数无影响的是
A.得到的NaCl未完全干燥
B.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C.配好的溶液装瓶后,烧杯内有溶液残留.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试题分析:A、配制溶液时用水、酒精等都可以作溶剂,例如碘酒中溶剂为酒精,故错误;B、硝酸铵溶于水要吸收热量,溶液温度会降低,故选项说法正确。C、在稀释浓硫酸时,如果将水倒进浓硫酸,则水的密度较小,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操作错误,故错误;D、将10g食盐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9.1%≠10%。故选B。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常见的溶剂;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2.B
【详解】试题分析:A、河水经过沉降、过滤、活性炭吸附后得到的水是混合物,因为水中含有可溶性物质,不是纯净物,故错误;B、温度不变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故正确;C、油、水、洗洁精混合在一起发生乳化作用,形成乳浊液,不是溶液;故错误;D、试剂瓶中的溶液在使用时不慎洒出一部分,溶液具有均一性,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答案:B。
考点:水的净化;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3.C
【详解】A、在天然水的净化过程中,沉降、过滤、吸附,蒸馏中,净化程度较高是蒸馏,不符合题意;
B、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不符合题意;
C、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加入的是水,用量筒量取即可,不需要称量,不一定要使用托盘天平,符合题意;
D、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加快该反应的速率,常加少量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C
【详解】A、向图1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氯化钾晶体溶解,所以所得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因为溶质质量分数= ,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只与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有关,向图1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氯化钾晶体溶解,溶质的量增加,但溶剂的量也增加,无法判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变大还是变小,故B错误;
C、向图1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氯化钾晶体溶解,所以溶质的质量增加,故C正确;
D、固体物质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所以溶解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5.D
【详解】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丙的溶解度,等质量的甲、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丙>甲,但此题不知溶液是否饱和,故错误;
B、t2℃时,丙的溶解度是30g,将20g丙加入到50g水中只溶解15g,充分搅拌后,所形成溶液的质量=15g+50g=65g;故错误;
C、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次之,丙物质应该是t3℃时的溶解度,所以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故错误;
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以采用恒温蒸发溶剂或添加溶质的方法,故正确。故选D。
6.B
【详解】①在20℃时,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10g,是易溶物质;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大于1g小于10g,是可溶物质,故正确;
②在2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是为NH4Cl>NaCl>NaHCO3,由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故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NH4Cl>NaCl>NaHCO3 ,故正确;
③3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40g,20g氯化铵能完全溶于50g水,所得溶液不是饱和溶液,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40g,20g氯化钠不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故错误;
④10℃以下氯化铵的溶解度比氯化钠的溶解度小很多,利用结晶法从氯化钠、氯化铵混合物中分离出氯化铵的最佳温度在10℃以下,故正确。
答案B。
7.D
【详解】A、根据溶解度曲线,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a2℃时成为不饱和溶液,错误;
B、根据溶解度曲线,乙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然后又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错误;
C、根据溶解度曲线,0~a1℃,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而在a1~a2℃,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错误;
D,根据溶解度曲线,在a1℃、a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相等,故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a2℃将至a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故选D。
8.B
【详解】A、溶解度的大小一定要指明具体温度,故选项A说法错误;
B、根据溶解度曲线,物质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故选项B说法正确;
C、根据溶解度曲线,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乙>甲=丙,等质量水分别配成甲、乙、丙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故选项C说法错误;
D、根据溶解度曲线,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乙>丙,故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而原题中没有注明是饱和溶液,故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B。
9.C
【详解】A、由图可知,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是:丙>乙>甲,不符合题意;
B、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则该温度下,甲和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B
【详解】A、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消耗的金属锌的质量更多,A错误;
B、向含有少量NaOH的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正确;
C、催化剂只能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错误;
D、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会与溶液中的溶剂水反应,导致溶质和溶质的质量均减少,溶液的质量减少,错误。
故选B。
11. 偏大 防止灼热的生成物溅落使集气瓶底部炸裂 偏小 蒸发结晶 玻璃棒 滤纸和漏斗间有气泡
【分析】溶液显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溶液显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
【详解】(1)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滴加酸液,会把酸液稀释,使酸性减弱,pH变大。
(2)为了防止灼热的生成物溅落使集气瓶底部炸裂,在集气瓶底部要预留一些水。
(3)在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使量取水的实际体积偏大,其它实验操作均正确,所配制好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
(4)粗盐提纯的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和计算产率;各实验步骤都要用到的仪器是玻璃棒;过滤操作中速度慢的原因可能是滤纸和漏斗间有气泡(或液体中含有过多的不溶性杂质,过滤前没有充分静置)。
12. 饱和 t3 20 16.7% D
【详解】(1)M点在溶解度曲线上,表示该物质在与t2℃的饱和溶液;故填:饱和
(2)将M点所示的溶液变到N点所示的溶液,可以将M点的溶液降温至t1℃,过滤除去析出的晶体后,再将溶液升温至t3℃;故填:t3
(3)t2℃时,M点的溶解度是40g,所以若M点所示溶液的质量为70g,其中含溶质20g,再将该溶液降温到t1℃,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故填:20g;16.7%
(4)M对应的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N对应的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所以当恒温蒸发溶剂时,M、N两点的位置变化正确的是M点不动:N点垂直上移至曲线,不再变动,故填:D
【点睛】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1)解:设需要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x
答: 需要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是68g。
(2)解:设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x
20g×30%=5%×(20g+x)
x=100g
答:需要加入水的质量是100g。
【详解】(1)见答案。
(2)见答案。
14. 30 减小 加入适量溶质乙或恒温蒸发溶剂或降温
【详解】(1)根据图示可知: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即在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2)根据图示可知:在t2℃时甲的溶解度为30g。
(3)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会有甲析出,则溶液中甲的质量减小;由于溶剂的质量不变,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减小;
(4)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要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加入适量溶质乙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由于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还可以用降温的方法。
15.(1)玻璃棒 量筒(2)①3.25kg ②解:设可吸收NO的质量为x
x=3.25kg
答:可吸收NO的质量为3.25kg
【详解】(1)在实验室配制尿素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量筒
(2)①尿素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0kg×32,5%=3.25kg ;
② 详见答案。
16. 过滤 酒精灯 3 C
【详解】(1)除去NaCl中混有的细砂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装瓶贴标签;
(2)蒸发时,所用的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蒸发皿和玻璃棒;
(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需NaCl:50g×6%=3g;
(4)A.得到的NaCl未完全干燥,会造成溶质质量少,所配制溶液质量分数会偏小, B.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造成量取的水偏多,所配制溶液质量分数会偏小, C.溶液具有均一性,配好的溶液装瓶后,烧杯内有溶液残留,对所配制溶液质量分数无影响。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