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11课古代日本课时练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11课古代日本课时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2.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1 21:53:34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11课古代日本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024八下·月考)正当日本社会危机严重的时期,7世纪初被派到中国的留学生,在充分掌握了隋唐文化和制度后陆续回国,为其革新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一“巨大作用”(  )
A.使日本成为封建国家
B.推动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使日本确立了幕府统治
D.使日本从此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2.(2024九下·南沙开学考)大化改新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大贵族不得人心
B.奴隶制已经无法适应当时的社会
C.皇子的英勇
D.改革派势力大
3.对下列唐朝长安城和建于公元710年日本平城京(今日本奈良城)两图信息认识正确的是 (  )
①平城京和唐朝长安城有许多相似之处
②唐朝长安城建设有许多学习日本平城京的地方
③日本文化深受中国唐朝文化影响
④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24·深圳月考)日本的大化改新效仿的是我国的(  )
A.秦汉制度 B.汉唐制度 C.隋唐制度 D.明清制度
5.(2022九上·南海期末) 大化改新期间,日本以唐都长安为模型,首先在奈良,然后在京都建立了帝国新都。不过其中的庙宇、楼阁、神龛和花园都具有日本的特征。由此可见,日本文化(  )
A.具有相对独立性 B.保守特征明显
C.以建筑技术为主 D.源于模仿中国
6.(2023九下·电白开学考)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这场“改革”是(  )
A.梭伦改革 B.大化改新
C.“光荣革命” D.明治维新
7.(2023九上·内江期末)646年,孝德天皇仿照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次改革政治上(  )
A.建立中央集权 B.废除私地私民
C.废藩置县 D.建立民主政治
8.(2023九上·大足期末)《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写道:“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 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 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游历‘天朝’的日本人”所推动的变革最终导致了日本(  )
A.由奴隶社会发展成封建社会 B.建立了统一的大和政权
C.进入了漫长的幕府统治时期 D.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9.(2023九上·伊犁哈萨克期末)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对于“大化改新”“新”在何处,以下你认为最合适的观点是(  )
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B.建立了部民制度
C.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D.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10.(2023九上·天河期末)右图两件文物能佐证(  )
倭王印 和同开琲
A.幕府统治源远流长 B.大化改新经济改革
C.古代中国边疆管辖 D.日本深受中国影响
11.(2023九上·四会期末)大部分日本学者认为:“改革后的律令社会是奴隶社会的继续。因为(改革后)……沉重的徭役依然是公民的负担,其性质与部民的负担并无不同。”这些学者评价的是(  )
A.明治维新 B.大化改新
C.1861年农奴制改革 D.商鞅变法
12.(2022·德庆模拟)“大化改新前,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利,豪强贵族权倾朝野。大化改新在中央设置二官八省,在地方设立国、郡、里,官吏由国家任免。”材料体现了改革的目的是(  )
A.挽救民族危机 B.发展封建经济
C.加强中央集权 D.维护幕府统治
13.(2023九上·梅县区期末)日本政府将大化改新以来天皇诏令编撰成正规法令,之后文武天皇颁布《大宝律令》,将《周易》《尚书》《论语》等作为大学或国学的必修课程。这反映了日本(  )
A.文化具有独立性 B.善于学习借鉴
C.改革成效不显著 D.保守特征明显
14.(2023九上·电白期末)“大化改新后,奴婢仍然存在,其数量占当时人口的 1/10左右,大部分集中在畿内(地区名)。奴婢在社会生产中已不起主导作用,多数从事非生产性的家庭杂务。当时,社会生产者的主要担当者是班田农民。”这表明,当时的改革(  )
A.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转型 B.使日本奴隶的地位大大改善
C.加重了农民的徭役负担 D.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15.(2023九上·期末)日本留学生对于唐朝实行均田制,制定律令,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文化繁荣的大好形势,深为赞赏。回国后,实行政治改革。材料反映了大化改新(  )
A.以中国唐朝制度为蓝本 B.使日本过渡到封建社会
C.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D.使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围绕土地和部民实行了全方位改革。
【材料三】一方面,统治者耽于娱乐,往往将他们的权力和职责授予地方部属;另一方面,有势力的地方家族和团体(免税捐的对象)对土地总是垂诞欲滴,用武力强占土地。……结果到了12世纪末,纳税土地只占整个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十,甚至更少,地方权力被新的农村贵族所接管。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有改动
(1)读材料一图一回答,地方豪强组建武士集团,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
(2)读材料一图二回答,镰仓幕府有何特权 幕府首领、天皇、武士阶层在日本政治生活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3)说明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关联。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大化改新
2.【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六七世纪的日本非常混乱,落后的奴隶制度严重地阻碍着日本社会的发展,奴隶主统治出现严重危机。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实现了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B项正确;
大贵族不得人心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
皇子的英勇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
改革派势力大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大化改新的有关内容。
3.【答案】A
【知识点】古代日本的建立与统一;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日本多次派遣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唐朝的政治、经济等,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仿照唐朝进行政治改革,建设平城京。选项A正确;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C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646年,日本统治者仿照中国的隋唐制度,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大化改新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5.【答案】C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大化改新期间,日本以唐都长安为模型,首先在奈良,然后在京都建立了帝国新都。不过其中的庙宇、楼阁、神龛和花园都具有日本的特征”可知,日本文化以建筑技术为主,如庙宇、楼阁、神龛和花园。C项正确;
日本以唐都长安为模型,首先在奈良,然后在京都建立了帝国新都,说明日本具有相对独立性说法错误,排除A项;
日本学习中国,说明日本对外开放,不是保守,排除B项;
日本虽然以唐都长安为模型,学习中国先进文化,但不能说明日本文化源于模仿中国,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日本大化改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日本文化以建筑技术为主。
6.【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646年,日本孝德天皇仿效中国隋唐制度,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因孝德天皇年号“大化”,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
A项梭伦改革是西欧中世纪时期,不符合题意;
B项大化改新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符合题意;
C项“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不符合题意;
D项明治维新学习西方,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大化改新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识记大化改新的史实。
7.【答案】A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A项建立中央集权是大化改新在政治上的作用,符合题意;
B项废除私地私民是大化改新在经济上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C项废藩置县是明治维新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D项建立民主政治和大化改新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大化改新及学生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注意准确识记日本大化改新的有关内容。
8.【答案】A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6世纪起”““游历‘天朝’的日本人”,结合所学可知,646年,日本孝德天皇开始推行大化改新,效仿中国隋唐的典章制度进行改革,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故选A项。
5世纪时,日本建立了统一的大和政权,与材料时间“6世纪”不符,排除B项。
12世纪晚期,镰仓幕建立,日本开始进入漫长的幕府统治时期,排除C项。
19世纪后期,明治维新,日本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日本大化改新。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大化改新的相关历史知识。
9.【答案】C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公元646年,日本积极吸收中国隋唐文化,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A项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错误,大化改新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不符合题意;
B项建立了部民制度错误,部民制度在大化改新前就存在,大化改新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不符合题意;
C项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是最合适的观点,符合题意;
D项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是在大化改新前,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大化改新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理解并识记大化改新的内容、意义。
10.【答案】D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由图片信息“倭王印”“和同开珎”可知,公元57年,日本列岛南部的倭奴国王遣使来到洛阳,东汉光武帝赠给“汉倭奴国王”金印一枚,“和同开珎”是日本奈良王朝于708年仿效中国唐朝的“开元通宝”而铸造的货币。由此可知,这两件文物能佐证日本深受中国影响,D项正确;
图片内容无法说明日本幕府统治源远流长,排除A项;
“大化改新经济改革”与题干图片“倭王印”不符,排除B项;
题干图片与古代中国的边疆管辖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日本大化改新的认识。
11.【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改革后的律令社会是奴隶社会的继续。因为(改革后)……沉重的徭役依然是公民的负担,其性质与部民的负担并无不同。”可知,这次改革是日本的大化改新,改革前的日本社会是奴隶社会,“律令社会”指的是日本的中央集权制度,说明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B符合题意;
明治维新前日本是封建社会,排除A;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的改革,排除C;
商鞅变法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的变法,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大化改新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2.【答案】C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知大化改新前,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利,豪强贵族权倾朝野,为此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建立了一套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由此可见材料体现了改革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故选项C符合题意;
A.挽救民族危机,不符合题意;
B.发展封建经济,不符合题意;
D.维护幕府统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13.【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文武天皇颁布《大宝律令》,将《周易》《尚书》《论语》等作为大学或国学的必修课程”可知,儒家文化的传入,促进了日本教育和思想的发展。材料体现了日本学习中国先进文化,B项正确;
材料看不出文化的独立性,展示的是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排除A项;
材料未涉及改革的成效,排除C项;
“保守特征明显”的说法与题干“将《周易》《尚书》《论语》等作为大学或国学的必修课程”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大化改新的认识。
14.【答案】A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日本大化改新后的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A项正确;
材料表明奴隶数量减少,不能证明地位改善,排除B项;
材料没有反应农民的徭役,排除C项;
大化改新后奴隶在生产者不占主导,说明奴隶主利益受损,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日本大化改新以及影响。
15.【答案】A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日本的政治变革即大化改新是效仿唐朝的政治制度进行的,选项A符合题意;
使日本过渡到封建社会、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是日本大化改新后对日本产生的影响,排除BC;
近代日本学习西方进行了明治维新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同时也使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大化改新的认识。
16.【答案】(1)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2)特权: 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地位: 幕府首领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 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3)材料二中的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 贵族、豪门享有免税等特权, 势力不断壮大, 逐渐建立起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 即武士集团,逐步形成幕府。自此,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权力。
【知识点】大化改新;武士和武士集团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日本的武士道。结合所学可知,日本大化改新后,随着土地私有、土地兼并盛行,封建庄园形成;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为保护庄园,日本出现武士和武士集团。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
(2)本题考查幕府统治。结合所学可知, 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结合所学可知,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幕府首领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 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3)本题考查大化改新与幕府统治的关系。根据材料二“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围绕土地和部民实行了全方位改革。”及材料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围绕土地和部民实行了全方位改革。”结合所学可知,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 贵族、豪门享有免税等特权, 势力不断壮大, 逐渐建立起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 即武士集团,逐步形成幕府。自此,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权力。
故答案为:
(1)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2)特权: 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地位: 幕府首领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 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3)材料二中的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 贵族、豪门享有免税等特权, 势力不断壮大, 逐渐建立起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 即武士集团,逐步形成幕府。自此,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权力。
【点评】本题考查日本的大化改新、武士道和幕府统治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悉教材插图,掌握日本大化改新、武士道和幕府统治的基本史实,利用所学知识理解、分析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1 / 1部编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11课古代日本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024八下·月考)正当日本社会危机严重的时期,7世纪初被派到中国的留学生,在充分掌握了隋唐文化和制度后陆续回国,为其革新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一“巨大作用”(  )
A.使日本成为封建国家
B.推动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使日本确立了幕府统治
D.使日本从此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
【答案】A
【知识点】大化改新
2.(2024九下·南沙开学考)大化改新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大贵族不得人心
B.奴隶制已经无法适应当时的社会
C.皇子的英勇
D.改革派势力大
【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六七世纪的日本非常混乱,落后的奴隶制度严重地阻碍着日本社会的发展,奴隶主统治出现严重危机。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实现了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B项正确;
大贵族不得人心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
皇子的英勇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
改革派势力大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大化改新的有关内容。
3.对下列唐朝长安城和建于公元710年日本平城京(今日本奈良城)两图信息认识正确的是 (  )
①平城京和唐朝长安城有许多相似之处
②唐朝长安城建设有许多学习日本平城京的地方
③日本文化深受中国唐朝文化影响
④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古代日本的建立与统一;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日本多次派遣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唐朝的政治、经济等,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仿照唐朝进行政治改革,建设平城京。选项A正确;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4.(2024·深圳月考)日本的大化改新效仿的是我国的(  )
A.秦汉制度 B.汉唐制度 C.隋唐制度 D.明清制度
【答案】C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646年,日本统治者仿照中国的隋唐制度,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大化改新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5.(2022九上·南海期末) 大化改新期间,日本以唐都长安为模型,首先在奈良,然后在京都建立了帝国新都。不过其中的庙宇、楼阁、神龛和花园都具有日本的特征。由此可见,日本文化(  )
A.具有相对独立性 B.保守特征明显
C.以建筑技术为主 D.源于模仿中国
【答案】C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大化改新期间,日本以唐都长安为模型,首先在奈良,然后在京都建立了帝国新都。不过其中的庙宇、楼阁、神龛和花园都具有日本的特征”可知,日本文化以建筑技术为主,如庙宇、楼阁、神龛和花园。C项正确;
日本以唐都长安为模型,首先在奈良,然后在京都建立了帝国新都,说明日本具有相对独立性说法错误,排除A项;
日本学习中国,说明日本对外开放,不是保守,排除B项;
日本虽然以唐都长安为模型,学习中国先进文化,但不能说明日本文化源于模仿中国,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日本大化改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日本文化以建筑技术为主。
6.(2023九下·电白开学考)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这场“改革”是(  )
A.梭伦改革 B.大化改新
C.“光荣革命” D.明治维新
【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646年,日本孝德天皇仿效中国隋唐制度,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因孝德天皇年号“大化”,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
A项梭伦改革是西欧中世纪时期,不符合题意;
B项大化改新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符合题意;
C项“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不符合题意;
D项明治维新学习西方,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大化改新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识记大化改新的史实。
7.(2023九上·内江期末)646年,孝德天皇仿照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次改革政治上(  )
A.建立中央集权 B.废除私地私民
C.废藩置县 D.建立民主政治
【答案】A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A项建立中央集权是大化改新在政治上的作用,符合题意;
B项废除私地私民是大化改新在经济上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C项废藩置县是明治维新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D项建立民主政治和大化改新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大化改新及学生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注意准确识记日本大化改新的有关内容。
8.(2023九上·大足期末)《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写道:“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 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 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游历‘天朝’的日本人”所推动的变革最终导致了日本(  )
A.由奴隶社会发展成封建社会 B.建立了统一的大和政权
C.进入了漫长的幕府统治时期 D.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A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6世纪起”““游历‘天朝’的日本人”,结合所学可知,646年,日本孝德天皇开始推行大化改新,效仿中国隋唐的典章制度进行改革,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故选A项。
5世纪时,日本建立了统一的大和政权,与材料时间“6世纪”不符,排除B项。
12世纪晚期,镰仓幕建立,日本开始进入漫长的幕府统治时期,排除C项。
19世纪后期,明治维新,日本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日本大化改新。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大化改新的相关历史知识。
9.(2023九上·伊犁哈萨克期末)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对于“大化改新”“新”在何处,以下你认为最合适的观点是(  )
A.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B.建立了部民制度
C.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D.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答案】C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公元646年,日本积极吸收中国隋唐文化,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A项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错误,大化改新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不符合题意;
B项建立了部民制度错误,部民制度在大化改新前就存在,大化改新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不符合题意;
C项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是最合适的观点,符合题意;
D项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是在大化改新前,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大化改新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理解并识记大化改新的内容、意义。
10.(2023九上·天河期末)右图两件文物能佐证(  )
倭王印 和同开琲
A.幕府统治源远流长 B.大化改新经济改革
C.古代中国边疆管辖 D.日本深受中国影响
【答案】D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由图片信息“倭王印”“和同开珎”可知,公元57年,日本列岛南部的倭奴国王遣使来到洛阳,东汉光武帝赠给“汉倭奴国王”金印一枚,“和同开珎”是日本奈良王朝于708年仿效中国唐朝的“开元通宝”而铸造的货币。由此可知,这两件文物能佐证日本深受中国影响,D项正确;
图片内容无法说明日本幕府统治源远流长,排除A项;
“大化改新经济改革”与题干图片“倭王印”不符,排除B项;
题干图片与古代中国的边疆管辖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日本大化改新的认识。
11.(2023九上·四会期末)大部分日本学者认为:“改革后的律令社会是奴隶社会的继续。因为(改革后)……沉重的徭役依然是公民的负担,其性质与部民的负担并无不同。”这些学者评价的是(  )
A.明治维新 B.大化改新
C.1861年农奴制改革 D.商鞅变法
【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改革后的律令社会是奴隶社会的继续。因为(改革后)……沉重的徭役依然是公民的负担,其性质与部民的负担并无不同。”可知,这次改革是日本的大化改新,改革前的日本社会是奴隶社会,“律令社会”指的是日本的中央集权制度,说明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B符合题意;
明治维新前日本是封建社会,排除A;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的改革,排除C;
商鞅变法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的变法,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大化改新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2.(2022·德庆模拟)“大化改新前,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利,豪强贵族权倾朝野。大化改新在中央设置二官八省,在地方设立国、郡、里,官吏由国家任免。”材料体现了改革的目的是(  )
A.挽救民族危机 B.发展封建经济
C.加强中央集权 D.维护幕府统治
【答案】C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知大化改新前,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利,豪强贵族权倾朝野,为此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建立了一套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由此可见材料体现了改革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故选项C符合题意;
A.挽救民族危机,不符合题意;
B.发展封建经济,不符合题意;
D.维护幕府统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13.(2023九上·梅县区期末)日本政府将大化改新以来天皇诏令编撰成正规法令,之后文武天皇颁布《大宝律令》,将《周易》《尚书》《论语》等作为大学或国学的必修课程。这反映了日本(  )
A.文化具有独立性 B.善于学习借鉴
C.改革成效不显著 D.保守特征明显
【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文武天皇颁布《大宝律令》,将《周易》《尚书》《论语》等作为大学或国学的必修课程”可知,儒家文化的传入,促进了日本教育和思想的发展。材料体现了日本学习中国先进文化,B项正确;
材料看不出文化的独立性,展示的是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排除A项;
材料未涉及改革的成效,排除C项;
“保守特征明显”的说法与题干“将《周易》《尚书》《论语》等作为大学或国学的必修课程”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大化改新的认识。
14.(2023九上·电白期末)“大化改新后,奴婢仍然存在,其数量占当时人口的 1/10左右,大部分集中在畿内(地区名)。奴婢在社会生产中已不起主导作用,多数从事非生产性的家庭杂务。当时,社会生产者的主要担当者是班田农民。”这表明,当时的改革(  )
A.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转型 B.使日本奴隶的地位大大改善
C.加重了农民的徭役负担 D.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答案】A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日本大化改新后的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A项正确;
材料表明奴隶数量减少,不能证明地位改善,排除B项;
材料没有反应农民的徭役,排除C项;
大化改新后奴隶在生产者不占主导,说明奴隶主利益受损,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日本大化改新以及影响。
15.(2023九上·期末)日本留学生对于唐朝实行均田制,制定律令,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文化繁荣的大好形势,深为赞赏。回国后,实行政治改革。材料反映了大化改新(  )
A.以中国唐朝制度为蓝本 B.使日本过渡到封建社会
C.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D.使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
【答案】A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日本的政治变革即大化改新是效仿唐朝的政治制度进行的,选项A符合题意;
使日本过渡到封建社会、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是日本大化改新后对日本产生的影响,排除BC;
近代日本学习西方进行了明治维新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同时也使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大化改新的认识。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围绕土地和部民实行了全方位改革。
【材料三】一方面,统治者耽于娱乐,往往将他们的权力和职责授予地方部属;另一方面,有势力的地方家族和团体(免税捐的对象)对土地总是垂诞欲滴,用武力强占土地。……结果到了12世纪末,纳税土地只占整个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十,甚至更少,地方权力被新的农村贵族所接管。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有改动
(1)读材料一图一回答,地方豪强组建武士集团,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
(2)读材料一图二回答,镰仓幕府有何特权 幕府首领、天皇、武士阶层在日本政治生活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3)说明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关联。
【答案】(1)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2)特权: 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地位: 幕府首领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 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3)材料二中的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 贵族、豪门享有免税等特权, 势力不断壮大, 逐渐建立起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 即武士集团,逐步形成幕府。自此,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权力。
【知识点】大化改新;武士和武士集团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日本的武士道。结合所学可知,日本大化改新后,随着土地私有、土地兼并盛行,封建庄园形成;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为保护庄园,日本出现武士和武士集团。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
(2)本题考查幕府统治。结合所学可知, 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结合所学可知,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幕府首领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 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3)本题考查大化改新与幕府统治的关系。根据材料二“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围绕土地和部民实行了全方位改革。”及材料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围绕土地和部民实行了全方位改革。”结合所学可知,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 贵族、豪门享有免税等特权, 势力不断壮大, 逐渐建立起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 即武士集团,逐步形成幕府。自此,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权力。
故答案为:
(1)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2)特权: 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地位: 幕府首领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 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3)材料二中的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 贵族、豪门享有免税等特权, 势力不断壮大, 逐渐建立起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 即武士集团,逐步形成幕府。自此,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权力。
【点评】本题考查日本的大化改新、武士道和幕府统治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悉教材插图,掌握日本大化改新、武士道和幕府统治的基本史实,利用所学知识理解、分析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