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12课阿拉伯帝国课时练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12课阿拉伯帝国课时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1 21:56:21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12课阿拉伯帝国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024九下·潮南月考)有学者认为:“像阿拉伯这样一个多民族的神权政体国家,除了阿拉伯人之外,还包括波斯人、伊拉克人、叙利亚人、埃及人,以及北非的柏柏尔人等。无论它的经济还是军事实力都是当时政局松散、不统一的西欧社会所无法比拟的,故文化的对外传播既是帝国强盛的标志,也是必然的结果。”据此可知,作者在强调(  )
A.阿拉伯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 B.强大国力对文化的影响
C.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D.阿拉伯文化领先于世界
2.(2024九下·乐昌开学考)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同时阿拉伯人也继承了如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等优秀文化。材料主要反映阿拉伯人(  )
A.善于模仿其他文明成果 B.沟通了东西方的贸易
C.有着悠久发达的古文明 D.架起文化交流的桥梁
3.(2023·汕尾模拟)阿拉伯学者通过翻译保存大量的希腊学术著作,并把这些著作通过拉丁文等译本传回了欧洲,弥补了欧洲文化的“断层”。据此可推知,阿拉伯文化(  )
A.为文艺复兴奠定基础 B.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
C.与欧洲文化形成互补 D.为商业贸易繁荣创造了条件
4.(【五三】部编版五四制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小明同学课下收集了大化改新、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封君封臣制等相关资料,据此判断小明学习内容的主题是(  )
A.古代亚非文明 B.亚欧封建社会
C.古代欧洲文明 D.迈入近代社会
5.(2022·重庆中考)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均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它们都 (  )
A.创造出了完整的代数学 B.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C.建立并完善了民主政体 D.传承并融合了东西方文化
6.右图是某帝国的扩张路线图,伴随其扩张而传播的宗教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犹太教 D.伊斯兰教
7.右面图示中①处方框中应填写的是(  )
A.阿拉伯人 B.希腊人 C.奥斯曼人 D.意大利人
8.(2023·天元模拟)下列成就,属于阿拉伯人的是(  )
①创立了完整的代数学 ②著有《医学集成》《医典》③著有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④创造了阿拉伯数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9.(2023九上·临江期末)公元750年阿拉伯帝国的首都巴格达,其百货齐全的商场里,既有各种本地产品,也有中国的丝绸和珠宝、非洲的黄金和象牙、欧洲的琥珀和玛瑙。这表明,阿拉伯帝国(  )
A.经济领先于世界 B.为文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C.与世界联系紧密 D.政府非常注重商业的发展
10.(2023九上·和平期末)美国著名历史学教授迈尔斯认为,阿拉伯人儿乎把他们所能触及的科学都加以改进和充实,然后传到欧洲。下列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儒略历” B.《天方夜谭》
C.《荷马史诗》 D.“阿拉伯数字”
11.(2024·阿坝模拟)图中数字的发明者和改造传播者是(  )
A.中国人、阿拉伯人 B.印度人、波斯人
C.印度人、阿拉伯人 D.中国人、波斯人
12.(2023九上·吴江月考)2022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并指出:中阿互相欣赏,互学互鉴,共同倡导文明对话,守护世界文明多样性。下列属于阿拉伯文化的是(  )
A.象形文字、太阳历、金字塔
B.《医典》、《天方夜谭》、阿拉伯数字
C.《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空中花园
D.《荷马史诗》、《十二铜表法》、帕特农神庙
13.(2023九上·天河期末)阿拉伯数字起源时间相当于中国汉代,后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传入亚洲、非洲、欧洲 部分地区。数字形式发展为东、西两种形式。亚洲用东式,非洲、欧洲用西式。对此理解 正确的是,阿拉伯人(  )
A.是阿拉伯数字创造者 B.善于吸收被征服地文化
C.推动了世界文明发展 D.造成欧亚非的文化隔阂
14.(2023九上·江城期末)在穆斯林统治的几个世纪里,各大城市经常就学院和图书馆的数量和质量展开竞争,后伍麦叶王朝的统治者经常派人去亚历山大、开罗、巴格达等图书市场收集并购买珍本。据说一次购书不下40万册。这一现象说明阿拉伯帝国(  )
A.全面继承欧洲文化 B.引领了世界文化发展
C.积极吸收域外文明 D.加紧了对外扩张步伐
15.(2023九上·茂名月考)“帝国存在了600多年,最强盛的时候,疆域东起印度河和中国唐朝边境,西至大西洋沿岸,北接拜占庭帝国,南临印度洋。它的兴起改变了周边许多民族的发展进程,在中世纪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一帝国是(  )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阿拉伯帝国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3九上·期中)日本与阿拉伯的历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亚洲封建时代的历史状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二:伊斯兰教是严格信仰一神的宗教,其通过消灭偶像崇拜的传统习俗,引导阿拉伯各部落在信宇宙唯一之神的基础上,突破民族部落的藩篱,为建立统一国家扫清思想上的障碍。
——郭永胜《试论伊斯兰教的产生与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的关系》
材料三: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扬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反映了哪一事件?该事件有何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谁?该宗教创立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列举阿拉伯文化的一项成就。并指出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除了阿拉伯之外,还包括波斯人、伊拉克人、叙利亚人、埃及人,以及北非的柏柏尔人等”“无论它的经济还是军事实力都是当时政局松散、不统一的西欧社会所无法比拟的”可知阿拉伯帝国的强大,材料中的“文化的对外传播既是帝国强盛的标志,也是必然的结果”则体现了强大国力对文化的影响,B项正确;
材料只提到阿拉伯是一个多民族的神权政体国家,没有体现出政教合一的特点,排除A项;
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说法不完整,排除C项;
材料体现不出阿拉伯文化的领先地位,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通过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2.【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同时阿拉伯人也继承了如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等优秀文化”可知,题干主旨反映的是阿拉伯人不仅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等优秀文化,也把中国、印度的优秀文化传入欧洲,由此可见主要反映了阿拉伯人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架起文化交流的桥梁,D项正确;
题干的重点主要反映阿拉伯人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没有体现善于模仿其他文明成果或沟通东西方贸易或有着悠久发达的古文明,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3.【答案】A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为延揽翻译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根据材料“传回欧洲,弥补了欧洲文化的‘断层’”可知,阿拉伯学者翻译和保存了大量的希腊学术著作,并把其带到欧洲,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开始做了准备,A项正确;
材料重在表述阿拉伯文化弥补欧洲文化断层,与东西方文化交流无关,排除B项;
“文化互补”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题干没有提到商业贸易,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阿拉伯文化的影响。
4.【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 题目给出的大化改新使亚洲的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反映的是亚洲阿拉伯国家进入封建社会、封君封臣制反映的则是欧洲封建制度,据此可判断小明学习内容的主题是亚欧封建社会。 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需要全面分析题干相关内容,寻找共同之处,确定主题。
5.【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均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它们都传承并融合了东西方文化,选项D正确;
A项只与阿拉伯帝国相符,B项只与拜占庭帝国相符,C项与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均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相关知识。
6.【答案】D
【知识点】伊斯兰教的创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阿拉伯帝国形势图,伊斯兰教创立于阿拉伯半岛的麦加,伊斯兰教创立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排除ABC,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学生对伊斯兰教创立和传播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
7.【答案】A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A项正确;
希腊人、奥斯曼人、意大利人均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阿拉伯人的主要贡献。
8.【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为延揽翻译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学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代数学是阿拉伯人创造的,①正确;常说的“西医”,其中有很多阿拉伯人的贡献,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医学领域的经典,②正确;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③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
阿拉伯数字是由古代印度人创造,④错误;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阿拉伯人相关知识的掌握。
9.【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公元750年阿拉伯帝国的首都巴格达,其百货齐全的商场里,既有各种本地产品,也有中国的丝绸和珠宝、非洲的黄金和象牙、欧洲的琥珀和玛瑙。”可知,阿拉伯帝国与世界联系紧密,世界各地的商品在巴格达都可以买到,C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不能说明阿拉伯帝国经济领先于世界,排除A;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经济,排除B;
题干现象说明阿拉伯帝国与世界联系紧密,不能说明政府非常注重商业的发展,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阿拉伯帝国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阿拉伯帝国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作用,逐一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0.【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因此称为阿拉伯数字。根据题文描述可知,“阿拉伯数字”符合这一观点。
A项“儒略历”是罗马的历法,不符合题意;
B项《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不符合题意;
C项《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的文学成就,不符合题意;
D项“阿拉伯数字”符合题干观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阿拉伯数字的创造者和传播者。识记阿拉伯人的成就。
11.【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ABD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印度人、阿拉伯人是图中数字的发明者和改造传播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阿拉伯数字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的相关史实。
12.【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学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代数学是阿拉伯人创造的。我们常说的“西医”,其中有很多阿拉伯人的贡献。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医学领域的经典。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医典》《天方夜谭》、阿拉伯数字属于阿拉伯文化,B项正确;
象形文字、太阳历、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排除A项;
《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空中花园是古巴比伦文明,排除C项;
《荷马史诗》、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文明,《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文明,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阿拉伯文化的相关史实。
13.【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由“阿拉伯数字……后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传入亚洲、非洲、欧洲部分地区”可知,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C项正确;
古印度人是阿拉伯数字的创造者,排除A项;
阿拉伯人“善于吸收被征服地文化”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B项;
从题干材料中无法得出阿拉伯人“造成欧亚非的文化隔阂”的结论,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阿拉伯文化的认识。
14.【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据材料“后伍麦叶王朝的统治者经常派人去亚历山大、开罗、巴格达等图书市场收集并购买珍本”,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的统治者特别重视知识,大量的搜集、翻译希腊、波斯、印度、埃及的文化典籍,说明阿拉伯帝国积极吸收域外文明,故选C项。
材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积极吸收域外文明,“全面继承欧洲文化”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
材料只涉及了阿拉伯帝国积极吸收域外文明,不能证明阿拉伯帝国引领了世界文化发展,排除B项。
材料强调的是阿拉伯帝国积极吸收域外文明,未涉及阿拉伯帝国对外扩张,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阿拉伯帝国。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15.【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开始于7世纪、灭亡于13世纪中期,存在了600多年,最强盛时东与中国唐朝、北与拜占庭帝国接壤,阿拉伯人将包括中国四大发明在内的东方文化传入西方,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对周边民族及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D项正确;
波斯帝国开始于公元前6世纪中期,到前330年被亚历山大帝国所灭,存在仅200多年,且并不能与7世纪以后的唐朝、拜占庭帝国并存,排除A项;
亚历山大帝国向东疆域只是到达印度河流域,没有与中国接界,且其仅存在10多年而短暂灭亡,排除B项;
西罗马帝国灭亡于公元476年,不可能与7世纪后建立的中国唐帝国并存,其东部疆域也未到达印度河流域等,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和疆域。
16.【答案】(1)大化改新、大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穆罕默德、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3)《天方夜谭》或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知识点】大化改新;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显示的是大化改新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穆罕默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伊斯兰教创立的目的是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文化的成就有: 《天方夜谭》、阿拉伯数字、《医典》、《医学集成》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
故答案为:(1) 大化改新、大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 穆罕默德、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3) 《天方夜谭》或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准确理解回答;
(3)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1 / 1部编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12课阿拉伯帝国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024九下·潮南月考)有学者认为:“像阿拉伯这样一个多民族的神权政体国家,除了阿拉伯人之外,还包括波斯人、伊拉克人、叙利亚人、埃及人,以及北非的柏柏尔人等。无论它的经济还是军事实力都是当时政局松散、不统一的西欧社会所无法比拟的,故文化的对外传播既是帝国强盛的标志,也是必然的结果。”据此可知,作者在强调(  )
A.阿拉伯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 B.强大国力对文化的影响
C.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D.阿拉伯文化领先于世界
【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除了阿拉伯之外,还包括波斯人、伊拉克人、叙利亚人、埃及人,以及北非的柏柏尔人等”“无论它的经济还是军事实力都是当时政局松散、不统一的西欧社会所无法比拟的”可知阿拉伯帝国的强大,材料中的“文化的对外传播既是帝国强盛的标志,也是必然的结果”则体现了强大国力对文化的影响,B项正确;
材料只提到阿拉伯是一个多民族的神权政体国家,没有体现出政教合一的特点,排除A项;
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说法不完整,排除C项;
材料体现不出阿拉伯文化的领先地位,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通过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2.(2024九下·乐昌开学考)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同时阿拉伯人也继承了如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等优秀文化。材料主要反映阿拉伯人(  )
A.善于模仿其他文明成果 B.沟通了东西方的贸易
C.有着悠久发达的古文明 D.架起文化交流的桥梁
【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同时阿拉伯人也继承了如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等优秀文化”可知,题干主旨反映的是阿拉伯人不仅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等优秀文化,也把中国、印度的优秀文化传入欧洲,由此可见主要反映了阿拉伯人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架起文化交流的桥梁,D项正确;
题干的重点主要反映阿拉伯人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没有体现善于模仿其他文明成果或沟通东西方贸易或有着悠久发达的古文明,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3.(2023·汕尾模拟)阿拉伯学者通过翻译保存大量的希腊学术著作,并把这些著作通过拉丁文等译本传回了欧洲,弥补了欧洲文化的“断层”。据此可推知,阿拉伯文化(  )
A.为文艺复兴奠定基础 B.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
C.与欧洲文化形成互补 D.为商业贸易繁荣创造了条件
【答案】A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为延揽翻译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根据材料“传回欧洲,弥补了欧洲文化的‘断层’”可知,阿拉伯学者翻译和保存了大量的希腊学术著作,并把其带到欧洲,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开始做了准备,A项正确;
材料重在表述阿拉伯文化弥补欧洲文化断层,与东西方文化交流无关,排除B项;
“文化互补”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题干没有提到商业贸易,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阿拉伯文化的影响。
4.(【五三】部编版五四制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小明同学课下收集了大化改新、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封君封臣制等相关资料,据此判断小明学习内容的主题是(  )
A.古代亚非文明 B.亚欧封建社会
C.古代欧洲文明 D.迈入近代社会
【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 题目给出的大化改新使亚洲的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反映的是亚洲阿拉伯国家进入封建社会、封君封臣制反映的则是欧洲封建制度,据此可判断小明学习内容的主题是亚欧封建社会。 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需要全面分析题干相关内容,寻找共同之处,确定主题。
5.(2022·重庆中考)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均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它们都 (  )
A.创造出了完整的代数学 B.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C.建立并完善了民主政体 D.传承并融合了东西方文化
【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均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它们都传承并融合了东西方文化,选项D正确;
A项只与阿拉伯帝国相符,B项只与拜占庭帝国相符,C项与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均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相关知识。
6.右图是某帝国的扩张路线图,伴随其扩张而传播的宗教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犹太教 D.伊斯兰教
【答案】D
【知识点】伊斯兰教的创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阿拉伯帝国形势图,伊斯兰教创立于阿拉伯半岛的麦加,伊斯兰教创立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排除ABC,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学生对伊斯兰教创立和传播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
7.右面图示中①处方框中应填写的是(  )
A.阿拉伯人 B.希腊人 C.奥斯曼人 D.意大利人
【答案】A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A项正确;
希腊人、奥斯曼人、意大利人均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阿拉伯人的主要贡献。
8.(2023·天元模拟)下列成就,属于阿拉伯人的是(  )
①创立了完整的代数学 ②著有《医学集成》《医典》③著有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④创造了阿拉伯数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为延揽翻译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学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代数学是阿拉伯人创造的,①正确;常说的“西医”,其中有很多阿拉伯人的贡献,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医学领域的经典,②正确;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③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
阿拉伯数字是由古代印度人创造,④错误;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阿拉伯人相关知识的掌握。
9.(2023九上·临江期末)公元750年阿拉伯帝国的首都巴格达,其百货齐全的商场里,既有各种本地产品,也有中国的丝绸和珠宝、非洲的黄金和象牙、欧洲的琥珀和玛瑙。这表明,阿拉伯帝国(  )
A.经济领先于世界 B.为文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C.与世界联系紧密 D.政府非常注重商业的发展
【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公元750年阿拉伯帝国的首都巴格达,其百货齐全的商场里,既有各种本地产品,也有中国的丝绸和珠宝、非洲的黄金和象牙、欧洲的琥珀和玛瑙。”可知,阿拉伯帝国与世界联系紧密,世界各地的商品在巴格达都可以买到,C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不能说明阿拉伯帝国经济领先于世界,排除A;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经济,排除B;
题干现象说明阿拉伯帝国与世界联系紧密,不能说明政府非常注重商业的发展,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阿拉伯帝国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阿拉伯帝国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作用,逐一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0.(2023九上·和平期末)美国著名历史学教授迈尔斯认为,阿拉伯人儿乎把他们所能触及的科学都加以改进和充实,然后传到欧洲。下列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儒略历” B.《天方夜谭》
C.《荷马史诗》 D.“阿拉伯数字”
【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因此称为阿拉伯数字。根据题文描述可知,“阿拉伯数字”符合这一观点。
A项“儒略历”是罗马的历法,不符合题意;
B项《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不符合题意;
C项《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的文学成就,不符合题意;
D项“阿拉伯数字”符合题干观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阿拉伯数字的创造者和传播者。识记阿拉伯人的成就。
11.(2024·阿坝模拟)图中数字的发明者和改造传播者是(  )
A.中国人、阿拉伯人 B.印度人、波斯人
C.印度人、阿拉伯人 D.中国人、波斯人
【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ABD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印度人、阿拉伯人是图中数字的发明者和改造传播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阿拉伯数字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的相关史实。
12.(2023九上·吴江月考)2022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并指出:中阿互相欣赏,互学互鉴,共同倡导文明对话,守护世界文明多样性。下列属于阿拉伯文化的是(  )
A.象形文字、太阳历、金字塔
B.《医典》、《天方夜谭》、阿拉伯数字
C.《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空中花园
D.《荷马史诗》、《十二铜表法》、帕特农神庙
【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学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代数学是阿拉伯人创造的。我们常说的“西医”,其中有很多阿拉伯人的贡献。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医学领域的经典。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医典》《天方夜谭》、阿拉伯数字属于阿拉伯文化,B项正确;
象形文字、太阳历、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排除A项;
《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空中花园是古巴比伦文明,排除C项;
《荷马史诗》、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文明,《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文明,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阿拉伯文化的相关史实。
13.(2023九上·天河期末)阿拉伯数字起源时间相当于中国汉代,后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传入亚洲、非洲、欧洲 部分地区。数字形式发展为东、西两种形式。亚洲用东式,非洲、欧洲用西式。对此理解 正确的是,阿拉伯人(  )
A.是阿拉伯数字创造者 B.善于吸收被征服地文化
C.推动了世界文明发展 D.造成欧亚非的文化隔阂
【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由“阿拉伯数字……后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传入亚洲、非洲、欧洲部分地区”可知,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C项正确;
古印度人是阿拉伯数字的创造者,排除A项;
阿拉伯人“善于吸收被征服地文化”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B项;
从题干材料中无法得出阿拉伯人“造成欧亚非的文化隔阂”的结论,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阿拉伯文化的认识。
14.(2023九上·江城期末)在穆斯林统治的几个世纪里,各大城市经常就学院和图书馆的数量和质量展开竞争,后伍麦叶王朝的统治者经常派人去亚历山大、开罗、巴格达等图书市场收集并购买珍本。据说一次购书不下40万册。这一现象说明阿拉伯帝国(  )
A.全面继承欧洲文化 B.引领了世界文化发展
C.积极吸收域外文明 D.加紧了对外扩张步伐
【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据材料“后伍麦叶王朝的统治者经常派人去亚历山大、开罗、巴格达等图书市场收集并购买珍本”,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的统治者特别重视知识,大量的搜集、翻译希腊、波斯、印度、埃及的文化典籍,说明阿拉伯帝国积极吸收域外文明,故选C项。
材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积极吸收域外文明,“全面继承欧洲文化”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
材料只涉及了阿拉伯帝国积极吸收域外文明,不能证明阿拉伯帝国引领了世界文化发展,排除B项。
材料强调的是阿拉伯帝国积极吸收域外文明,未涉及阿拉伯帝国对外扩张,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阿拉伯帝国。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15.(2023九上·茂名月考)“帝国存在了600多年,最强盛的时候,疆域东起印度河和中国唐朝边境,西至大西洋沿岸,北接拜占庭帝国,南临印度洋。它的兴起改变了周边许多民族的发展进程,在中世纪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一帝国是(  )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阿拉伯帝国
【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开始于7世纪、灭亡于13世纪中期,存在了600多年,最强盛时东与中国唐朝、北与拜占庭帝国接壤,阿拉伯人将包括中国四大发明在内的东方文化传入西方,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对周边民族及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D项正确;
波斯帝国开始于公元前6世纪中期,到前330年被亚历山大帝国所灭,存在仅200多年,且并不能与7世纪以后的唐朝、拜占庭帝国并存,排除A项;
亚历山大帝国向东疆域只是到达印度河流域,没有与中国接界,且其仅存在10多年而短暂灭亡,排除B项;
西罗马帝国灭亡于公元476年,不可能与7世纪后建立的中国唐帝国并存,其东部疆域也未到达印度河流域等,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和疆域。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3九上·期中)日本与阿拉伯的历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亚洲封建时代的历史状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二:伊斯兰教是严格信仰一神的宗教,其通过消灭偶像崇拜的传统习俗,引导阿拉伯各部落在信宇宙唯一之神的基础上,突破民族部落的藩篱,为建立统一国家扫清思想上的障碍。
——郭永胜《试论伊斯兰教的产生与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的关系》
材料三: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扬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反映了哪一事件?该事件有何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谁?该宗教创立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列举阿拉伯文化的一项成就。并指出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答案】(1)大化改新、大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穆罕默德、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3)《天方夜谭》或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知识点】大化改新;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显示的是大化改新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穆罕默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伊斯兰教创立的目的是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文化的成就有: 《天方夜谭》、阿拉伯数字、《医典》、《医学集成》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
故答案为:(1) 大化改新、大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 穆罕默德、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3) 《天方夜谭》或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准确理解回答;
(3)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