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高效课堂八年级历史自主学习型展示课导学稿第 1 号
设计人 审核人 授课人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日期______
课题:第1课 大战前夜的较量
学习目标:
1、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双方的态度。
2、记住重庆谈判的目的、主要人物和结果。
3、了解重庆谈判的经过,理解重庆谈判的意义。
4、了解国民党撕毁政治决议发动全面内战的史实。
一、预习定向导学、互动展示。
课堂元素导学流程 自主互助合作学习 展示提升
内容、学法、时间 内容、学法、时间
导学一: 温故知新:51、①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意义。②毛泽东在会上作的政治报告的名称是什么?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课堂探究,巩固提高151、结合教材P2“读一读”及图片,表演“抗战胜利后人们的心情”2、用喜欢的方式选读《挥手之间》3、人民的送行表明了什么?4、如何认识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是否该去 表现了毛泽东怎样的精神 )5、重庆谈判有什么作用?6、重庆谈判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革命原则性的同时坚持灵活性,试各举一个体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例子。7、用史实说明蒋介石打内战的方针早已确定
导学二: 阅读教材,在教材中查找并标注以下问题:152、抗日战争胜利后,共产党和国民党在建国问题上的态度各是什么?3、蒋介石和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的目的各是什么?找出重庆谈判的主要人物。4、重庆谈判中争执的焦点是什么?谈判的结果如何?简述谈判的过程。5、阅读“山雨欲来”一目,总结你了解到的信息。6、全面内容爆发的标志是什么?蒋介石发动内战为什么首先进攻中原解放区?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进攻的结果如何?
二、整理导学案,当堂反馈。1至8题全做。9题提高。8
(一)选择题
(1)抗战胜利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企图在中国建立
A、国共合作的统治 B、民主联合政府
C、一党专制独裁统治 D、三大家族联合统治
(2)既参加过西安谈判,又参加过重庆谈判的中共主要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王若飞
(3)下面哪些是双十协定的内容( )
①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②和平建国纲领 ③整编全国军队 ④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在国共谈判期间,蒋介石下令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进攻。其目的是( )
A.双管齐下,边谈边打 B.企图以此在谈判桌上要挟共产党
C.迷惑共产党,干扰谈判 D.积极部署兵力,抢占战略要地
(5)刘伯承和邓小平指挥的晋冀鲁豫部队痛击国民党阎锡山部的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 B.孟良崮之战
C.上党战役 D.辽沈战役
(6)抗日战争胜利后,美蒋发动的全面内战开始于国民党进攻( )
A.中原解放区 B.陕甘宁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D.上党地区
(7)抗战胜利后,积极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是( )
A.美帝国主义 B.英帝国主义
C.日本帝国主义 D.德国法西斯
(8)下面是一份电报:“我们提议中央能允许我们在本月底开始实施主力突围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这则电文的发电时间应在
A、1945年8月前后 B、1945年10月前后
C、1946年6月前后 D、1946年9月前后
(二)融入情境,探究问题
下列图片反映的是关系中中华民族命运的两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史事件。国1中的新闻标题是: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图2中毛泽东与蒋介石会面的主要目的是共商国内和平问题。
( http: / / cul.news. / 200801 / 1575738_2.htm )
图1 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 图2 1945年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合影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图1、图2反映的事件各是什么?
(2)在上述事件中,国共双方分别就抗日、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和平两个问题达成了一致。“一致”达成后的落实情况分别怎样?其落实情况对中华民族各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3)当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上述史实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三、学习反思:2
总结归纳
包括本节课的收获:(线索概括)、学习中的不足:学会了哪些学习方法:情感认识、以后努力的方向:
拓展阅读《挥手之间》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清早,从清凉山上望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去,见有不少的人顺着山下大路朝东门外飞机场走去。我们《解放日报》的同志,早得了消息,见博古、定一同志相约下山,便也纷纷跟了下来,加入向东的人群,一同走向飞机场。
……
一辆延安人都熟悉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带篷子的中型汽车正转过山嘴,朝飞机场驰来。立刻,人群像平静的水面上卷过一阵风,成一个整体地朝前涌去。汽车停住,车门打开,机场上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毛主席走下车来。和平日不同,新的布制服,头戴深灰色的盔式帽,整个装束像出门做客一样,引起人们一种离别的依恋之情。
在延安人的记忆里,主席永远穿着干净的旧灰布制服,布鞋,戴着灰布八角帽。他的魁梧的身形,温和的脸,明净的额,慈祥的目光,热情而有力的声音,时时出现在会场上,课堂上,杨家岭山下的大道边。主席生活在群众中间,生活在同志们中间。主席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人们都是熟悉的,理解的。人们怀着无限信任和爱戴团聚在他周围,一步不能离开,也一步不曾离开。如今,主席穿上做客的衣服,要离我们远去了!
一霎时,人们心里像海上波涛般起伏汹涌,千百双眼睛热切地投向主席身边。主席在汽车边站定,慈祥地望着全体送行的人,目光经过每一个人的脸,好像所有在场的人他都看到了。他脸上露出一种亲切的微笑,向人们点点头。
站在前面的中央负责同志们迎上前去。主席伸出他那宽大的手掌,和大家一一握手道别。主席的脸色是严肃的,从容的,眼睛里充满了无限的关切和鼓舞之情。然后望着所有送行的人,举起右手,用力一挥,便朝停在前面的飞机一直走去。
机场上人群静静地立着,千百双眼睛跟随着主席高大的身形移动,望着主席一步一步走近飞机,一步一步踏上飞机的梯子。主席走到飞机舱口,停住,回过身来,又向着送行的人群,人们又一次像疾风卷过水面,向飞机涌去。主席摘下帽子,注视着送行的人群,像是安慰,又像是鼓励。人们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只是拼命地挥手。
主席也举起手来,举起他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举得很慢很慢,像是在举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的,一点一点的,等到举过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在空中,一动不动了。主席的这个动作给全体在场的人以极其深刻的印象。这像是表明了一种思索的过程,作出了断然的决定。主席完全明白当时人们的心情,而用自己的动作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这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性的动作,概括了历史转折时期领袖、同志、战友和广大革命群众之间的无间的亲密,他们的无比的决心和无上的英勇。
请感谢我们的摄影师吧,他为人们留下了这刹那间的永久的形象,这无比鲜明的历史的纪录。正是这挥手之间表明了一种深刻的历史过程,表现了主席的伟大性格。愿所有的人从这张照片上能够理解和体会,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们的国家处在十字路口,处在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定胜败的斗争的严重时刻,我们的党和毛主席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飞机的发动机响了,螺旋桨转动起来。随着这声音,人们的心猛烈地跳动起来,眼睛一刻也不离开这架就要起飞的飞机,任凭螺旋桨卷起的盖地的尘砂遮住了眼睛。这架飞机该有多大的重量啊!它载着解放区人民的心,载着全中国人民的希望,载着我们国家的命运!
主席的面容出现在飞机窗口,人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又一次涌上去,拼命地挥手。主席把手放在机窗的玻璃上,手指无声地弯动。直到飞机转了弯,奔上跑道,升到空中,在头顶上盘旋,向南飞去,人们还是仰着头,目光越过宝塔山上的塔顶,望着南方的天空,久久地不肯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