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7《陋室铭》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7《陋室铭》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3 11:05:4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陋室铭》
基本信息
年级:初一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
课题:《陋室铭》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陋室铭》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中的第一篇课文。第四单元以现代文为主,以古文为辅,收集了回忆录、小说、议论文以及铭和说两种古文文体,虽然文体不尽相同,但其主题都彰显了中华美德及时代对美德的呼唤。学习《陋室铭》这一课,要在理解语句的基础上,在阅读中感受作者的意图和情感,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修身养德的高尚品格,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精神高度。
这一课的思考与探究:《陋室铭》结尾引用孔子之言“何陋之有?”的深意;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
2.学习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文阅读经验,能够结合课下注释初步理解文章大意。学生能在阅读补充资料的基础上了解作者事迹及作品创作背景。但是,学生对文章中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较难理解,对一些手法的使用并不明确,对主题的理解可能达不到一定的深度,需要在老师带领下深入分析和体会。
3.学习目标确定
(1)知识与技能:通过逐句分析,理解句子含义、情感、手法及效果,并掌握“之”的提宾用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体会,理解比拟、衬托、类比等手法及效果;通过多次朗读,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作者生平并联系现实, 学习其安贫乐道、修身养德的高尚品质。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难点:理解句子运用的手法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5.学习评价设计
首先,通过学生朗读课文时情感的变化,了解学生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程度;其次,通过学生小结文章构成及手法,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比拟、衬托、类比等手法;最后,通过实际案例的写作练习,检测学生是否真的理解了安贫乐道、修身养德的高尚品质。
6.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一:巧用例子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通过《论语 雍也》中孔子评价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的例子,引出刘禹锡身居陋室却觉得陋室不陋,展开对陋室的探索,引出下文对文本的细读与解析。
回顾所学
活动意图说明:将颜回“箪食瓢饮“的陋巷生活与刘禹锡自得其乐的陋室生活相对比,引发学生对安贫乐道这一种精神品质的思考。同时,颜回的例子与后文孔子“何陋之有”的例子相互照应,对接精确。
环节二:朗读课文 深入分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说一说对陋室的总体印象如何?
讲解“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一句。通过图片分析陋室陋在何处。通过学生上台演示“上”和“入”两个动作,分析其中的比拟手法。探析其中体现的作者的情感态度——喜爱陋室、安然自适。
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情感再次朗读课文。
2.请同学们说一说作者在陋室都与哪些人交往?为什么要写这些人?
分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句。结合动画情境解释“欲知其人,先知其友”的道理,介绍衬托手法,使学生理解作者使用衬托手法的意图及思想感情。
请一位同学朗读,大家点评其朗读中带入的情感是否饱满、恰当。大家再齐读。
3.请同学们说说作者独处时都做些什么?你从中能看出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分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一句。着重解读“乱耳”和“劳形”两组词,从中分析作者在其中隐含的情感态度——淡泊名利。提示同学们可以通过重点字词探查情感态度。
分组朗读课文,体会其中情感。
4。请同桌分析讨论:作者接下来为什么要写诸葛庐、子云亭?
解读“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结合诸葛亮、杨雄的人物介绍,引出类比手法,解析作者抒发志向的意图。
请学生再次分组朗读,体会作者的志向和抱负。
5.请同学们想一想:孔子的“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
拓展《论语·子罕第九》中:“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的故事,讲解“何陋之有“中”之“的特殊用法,理清句意。
请同学思考:孔子的”何陋之有”与文中那句话意思相似?讲解“何陋之有“与”惟吾德馨“的相似之处,得出安贫乐道、修身养德的思想主题。
全班齐读,体会思想情感。
(1)预设回答:环境简陋;有自然之美。
(2)带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陋室环境的喜爱。
(1)预设回答:与博学的人交往,热爱学习、喜爱知识。
(2)带入情景想象,理解衬托手法及写作意图。
(3)带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作者德才兼备的美好品质。
(1)预设回答:弹琴读经,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
(2)学会通过关键字词分析作者情感态度。
(3)再次朗读,体会作者淡泊名利,悠然自适的生活态度。
(1)同桌讨论,预设回答:
自己的陋室与他们的屋子一样。
(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抒发大志向的意图,读出豪情壮志。
(1)读懂拓展的小故事,学习“之“的提宾用法,记笔记。
(2)找到“何陋之有“对应前文表达主旨的句子——”私是陋室,惟吾德馨“。
(3)深入体会文章主题——安贫乐道,修身养德。
(4)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深入体会本文主旨。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教师提问与讲解、学生演示、情境想象和朗读体会等活动,学习文章每句所用的手法及作者情感态度,最终理解文章主旨。
环节三:学生小结 巩固新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请同学做小结,回忆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补充板书。
环境清幽——比拟
博学风雅——衬托
淡泊名利——体现情感的字词
志向远大——类比
主题:安贫乐道、修身养德
结合所作批注,总结本课学到的内容,补充笔记。
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做小结,师生一起回顾和提炼课堂内容,既让学生巩固了新知,又锻炼了提炼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学生总结做结尾,使学生印象深刻,学习效果更好。
板书设计
8.作业设计
图书馆曾迎来过这样一位老人,他拄着着一根竹竿,踏着一双破旧的运动鞋,两个口袋挑于肩后,里面的塑料瓶和罐子隐约可见。他是浙江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退休教师,自己省吃俭用,把所有钱都捐助给了贫困学生,不惜过上了拾荒者的生活。拾荒之外,他最爱看书,常常洗净双手,到杭州图书馆伏案读书。在物质生活富足的今天,仍有人为了内心的追求而主动选择清贫,你是如何看待这种情况的呢?请写出你的感受与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