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论语》六则》(46张ppt)课件(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论语》六则》(46张ppt)课件(共4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02 08:0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6张PPT。18、论语六则 孔子(前551-前479),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
想家之首。孔府孔庙孔林----万古长春坊孔林----至圣林坊孔林----于氏坊孔林----享殿孔林----孔子墓孔林----孔尚任墓孔林----孔令贻墓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论语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
《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
共二十篇。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类型
1、语录体
2、对话体
3、叙事体 学习目标1、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初步感知文言文的学习特点,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从字词入手,初步体会古今汉语的不同。
4、通过朗读、背诵,从语速、语感上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5、了解课文内容,会翻译课文大意。
一、生 字论(   )语  愠(   )  悦(   )
罔(   )   殆(   ) 逾 (   )
焉(   )   惑( )    lún
wǎng
yānyùn
dài
yuè

二、通假字:
说:通“悦”,愉快。   罔:通“惘”,迷惑不解
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huò 朗诵课文划出停顿,并给难读的字词注音 划分节奏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学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乎 ?有 朋(志同道合的人)
自远方来,不 亦 乐 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
君 子 乎 ? ” (《学而》)时常的复习先生,指孔子yuè“悦”的古字,愉快生气,发怒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代指学习的内容也、也是人家不了解(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去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吗?
(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做,成为得到新的体会,悟出新的道理旧的知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却,表示转折就迷惑不解危险,这里指学业上陷入困境。这两则都是讲学习方法(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
试试自己来翻译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的人以……为乐趣爱好指学习知道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这一则讲的是学习态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示数量少,不是确数一定选择他们的优点采纳,听从缺点改正孔子说:“几个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们好的方面学习,看到他们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尝试翻译这则讲的是什么?学习态度,提出了随时随地地向别人学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从心所欲,不逾矩。”立志有所成就疑惑上天的意旨明辨是非真假超越法度通“又”试试自己来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这一则讲的是什么?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学习效果)yuè yùn wǎng huò dài yú 按时复习 怨恨,心里不满 文中指道德修养高的人 危险。文中指学业上陷入困境 几个人在一起走。三,在文中表示数量少,不是确数 采纳,听从 成就,意即有所成就 疑惑 “说”通“悦”,愉快,高兴 “罔”通“惘”,迷惑不解 “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动词,了解 动词,理解,领会 表并列 表顺承 表转折 可以凭借 表示许可或可能 表示数量少,不是确数 数词,三 对男子的尊称。文中特指孔子 儿子 同一师门的师兄弟 朋友 名词作状语,按时 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知识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7.重点句子默写。(4分)
(1)表明温习学过的知识能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孔子谈虚心求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史为鉴,可明得失。”由此可联想到本文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重点句子翻译。(6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懂得它的人比不上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又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学习,学业上就会陷入困境。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并采纳,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的缺点时就应注意改正。一、课内阅读
(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按时。 了解。 危险。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知识(从中)可以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此当老师了。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一个人可以做我的老师。3.试在下面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成语。(2分)
(1)在学习、生活中要善于汲取别人身上对自己有帮助的地方进行学习,做到______________。
(2)平时学习时要注意复习和运用,到了考试前,应该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从而找出有规律性的东西,做到___________。
4.上文中,有的谈到学习方法问题,有的谈到学习态度,还有的涉及到个人修养。请将它们归类,只填序号。(4分)
①温故而知新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谈学习方法的有:______
(2)谈学习态度的有:____
(3)谈个人修养的有:____择善而从温故知新①③②④二、比较阅读
【甲】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攲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③,虚则攲,中④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攲。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⑤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
【注释】①攲(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覆:翻倒。④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⑤恶(wū):哪里,怎么。代指任何学问和事业 ……的人 喜欢,爱好 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6.翻译中加横线的句子。(4分)
(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孔子问守庙的人说。(或:孔子向守庙的人询问道。)7.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3分)
做人要谦虚,不要自满。
8.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与____应该相结合。(3分)态度学思三、课外阅读
(一)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寐,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曾经 教导 谨慎 启发,开导10.翻译下列句子。(6分)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趣的人。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1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中的“君子”的含义是什么?请在上文中找一个与之含义相同的词。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现实生活中的“君子”的形象。(4分)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与文中的“贤”的含义相近。在现实生活中,像知书达理、温文尔雅、正直善良的人;语言温和、斯文、懂礼貌、有条理、不空洞的人;动作优雅、谦和、礼让、稳重的人都可以算是君子。(二)闵子骞孝顺
闵子骞①兄弟二人,母卒,其父更娶,复生二子。子骞为史御②,失辔③,父持其手,寒,衣甚单。父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温,衣甚厚。即谓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寒儿,汝去无留。”子骞前曰:“母在,一子寒;母去,四子寒。”其父默然,而后母亦悔之。(选自《说苑》)
【注释】①闵子骞(mǐn zǐ qiān):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学生,古代著名的孝子。②御:驾驶(马车)。③失辔:缰绳从手里掉下来。返回,回来 死 是 离开 13.翻译下列句子。(3分)
母卒,其父更娶,复生二子。
母亲死了,他的父亲另娶妻子,又生了两个儿子。14.从_____________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休妻态度坚决。(用原文回答)(3分)
15.闵子骞挽留后母的理由是(用自己的话回答)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6.闵子骞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汝去无留 后母在,只有我一人受冻。后母离开了,四个小孩都要受冻了。宽容、无私、善良、为他人着想。看谁背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