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表里的生物》
【教材分析】
《表里的生物》叙述了作者小时候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听到父亲的怀表发出清脆的声音后,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所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事,文章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好奇心强并且执着探索的孩童形象。 本文语言质朴、浅显易懂,充满了童真童趣,故事本身颇具代表性,很多人在童年都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因此读起来感觉分外亲切有趣。学习本文,引导学生感受“我”善于观察、求知欲强、执着探索的的人物形象,并在生活中养成善观察、爱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
1、会写“脆、拦”等六个生字,会写“清脆”等 16词语。
2、默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童年事件是作者人生的珍宝,培养爱思考、善发现、爱动脑的精神。
【教学过程】
(1) 导入课程,激发兴趣
1.谈话:我们今天来学习冯至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故事《表里的生物》,请同学们齐读课题,那关于作者,你有哪些了解?
2.生简介作者,师出示作者资料,引出课题《表里的生物》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如果题目把“生物”去掉,还可以叫表里的...,指生答,并请生说明原因。
2.出示词语,生读谈发现洪亮 清脆 单调玻璃 表盖 齿轮丑恶 恐怖 蝎子3.书写生字,指导书写“脆”
4.默读课文,联系课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引导生联系课题梳理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研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1.从刚才对文本的概括中,我们知道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那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个观点的呢?找出相关句子。(1)指生读,生谈自己的发现和理解。作者是通过“鸟叫、狗吠、蝉鸣、虫唱、老人敲钟、盲人弹三弦”等几个事例来说明他的观点的(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2)再读句子,感受作者的善于观察。
2、父亲的表不是活的生物却能发出声音,听到表声后我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从这一系列的反应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圈点批注,小组间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1)出示动作和心理描写的句子a.引导生抓住①“我爱听这表的声音。”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②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这两处对作者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体会“我”的好奇心强b.再读“我”的心理描写,体会“我”矛盾的心理。c.指导朗读(2)文中还有哪些心理描写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a.出示重点句子(第 9自然、第 17自然段、第 19自然段),让生谈体会b.带着体会再次朗读(3)出示我和父亲的对话a.引导生抓住“我”一连串的追问体会到“我”的穷追不舍、刨根问底。b.分角色读读对话,引导生发现父亲多次义正词严的拒绝并没有让我放弃对表的探索,从中体会到“我”是一个执着探索的孩子。
4.生谈从刚才的学习和朗读中,“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执着探索......(生板书)
(4)拓展延伸学习结尾:“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1. “我”说了什么话?为什么到后来就不说了?
2.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大家交流一下吧。
3.师小结:是啊,每个孩子在童年时代都会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与想象,而童年趣事就像海边各色的贝壳,散发着五颜六色的光彩,希望同学们保持这份童真和好奇,继续探索这个美丽的世界!
(五)作业设计推荐阅读冯至《彩色的鸟》《猫儿眼》,继续感受作者儿时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