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峰乡育才中学八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18雨林的毁灭(教案+课件)(共17张PPT)(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中峰乡育才中学八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18雨林的毁灭(教案+课件)(共17张PPT)(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02 11:01:58

文档简介

年级: 八 年级 上 册 学科: 语文 科 制作人: 杨秀芳 审稿人:
教学课题: 雨林的毁灭 — 世界性灾难
项目
设计内容
备 注
课时
第 一 课时
课 型
精读课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理解课文内容。
2. 分析雨林毁灭的原因及造成的巨大灾难。
3. 掌握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讲练结合 讨论教学法 图文结合法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新课
态度与情感
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的环保观,意识到人与自然和
相处的重要。
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雨林毁灭的原因及造成的巨大灾难。
2. 掌握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难点
运用所学的说明文知识学写事理说明文
教学手段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适当融入谈话法、讨论教学法、图文结合法,自主合作探究性性学习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或
设计意图
1.导入:
上节课我们上完课,有些学生就跟我说“老师,雨林太美了,我们还想欣赏欣赏。下面老师就满足大家的要求,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雨林的美丽(播放多媒体,边播放,边就图片进行解说)雨林不仅美丽神秘,而且繁衍着大量的动植物。这些植物为地球生命 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氧气,而动物则是非常珍贵稀有的。雨林为我们展现了美丽奇异的风光,那如果它消失了,毁灭了,后果是相当严重的。下面我们就来继续学习《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2.整体感知:让同学们在两分钟内速读课文,再次熟悉课文。
学生齐读课题,并对课题质疑,互相补充梳理。
2.让同学们在两分钟内速读课文,再次熟悉课文。
3.自读课文,理解生字词。
4.学生有感情地自读课文,读完后互相交流。
谈话法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给予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培养他们独立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3.双边互动: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几个问题,在书上可采用圈点勾画的形式找出答案。(出示多媒体)
A.雨林以什么样的速度消失?
B.雨林的毁灭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损失?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
C.人类为何要破坏如此珍贵的雨林资源?
D.破坏大气会给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
5.学生讨论小结:
A.题很容易,学生齐答: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
B.雨林的消失会让人类丧失一大批物种。如果雨林遭到彻底毁灭,那么地球将面临第6次大规模灭绝。
C.首先是伐木销售,其次是伐木建农牧场。
D.会造成全球气温升高,冰川溶解,洪水泛滥等一系列灾难。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让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4.教师归纳小结:
作者用大量数据表明,雨林的消失会让人类丧失大批动植物物种,而生命多样性的消失会给大气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引起全球气温升高,冰川溶解、洪水泛滥等一系列灾难,甚至会使地球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
6.学生思考,并自由回答。
把学生的思路引领到本文的主题上来。
5.教师引入问题:本文作者为了使说明的事理更加明白透彻、清楚,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同学们回忆一下,说明文有哪些说明方法?
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并体会语言特点。(出示多媒体)
7.学生讨论并回答:
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列图表、下定义、作诠释
课件展示为学生提供直观画面,学生通过视觉感知,感悟文章的内容。
6.师:同组还有没有补充
师肯定:第一组同学讨论的
很充分,因而回答的较准确
全面。
第二、三、四部分以同样的形式进行,对于同学没有答到关键处的部分,教师要作补充。
8.学生讨论(第一组讨论第一部分,以下依此类推,共分四组)
讨论结束:第一组的学生回答:“刘易斯?斯科特的《雨林》一书列出数字表明,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相当于40多个足球场)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运用了引资料,列数字,做比较的说明方法。运用列数字“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突出了雨林毁灭速度之快,令人震惊,而相当于40多个足球场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给人更直观形象的感觉,让人触目惊心,体现了语言的准确、形象、直观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展学生的语感能力。
7.归纳小结本节课内容:
100多年前,恩格斯就曾警告人们说:“我们不要过分地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如今,地球已经千疮百孔,不堪重负,她在呻吟,她在哭泣。同学们,你想为地球母亲做点什么呢?
9.学生独立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10.学生根据教师的归纳小结,做读书笔记。
11.学生自觉完成课外作业。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做到讲练结合。
巩固习题
1.探究性学习:查找资料,研究防止雨林进一步恶化的措施。
2.抄写并解释词语:
濒临 连锁反应 摄取 休憩相关 融解
归纳总结,巩固所学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掌握文章的主旨。
教学
反思
年级: 八 年级 上 册 学科: 语文 科 制作人: 杨秀芳 审稿人:
教学课题:雨林的毁灭 — 世界性灾难
项目
设计内容
备 注
课时
第 二 课时
课 型
精读课文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分析雨林毁灭的原因及造成的巨大灾难。
2. 掌握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讲练结合 讨论教学法 图文结合法
在教学中要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新课
态度与情感
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的环保观。
3.让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雨林毁灭的原因及造成的巨大灾难。
2. 掌握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难点
通过教学运用所学的说明文知识学写事理说明文
教学手段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适当融入谈话法、讨论教学法、图文结合法,自主合作探究性性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或
设计意图
教师归纳总结上节课的内容引入这节课的学习:
教师小结:
本文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引资料、作诠释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理更加清楚,透彻,明白。而本文的语言也体现了准确﹑形象的特点。
2.师:文章首尾两段引用了著名学者与科学家的话,其作用是什么呢?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学生反馈交流意见。
2.学生发言:“每年有一个纽约州大小的雨林永远消失”也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 斯科特警告说:‘如果雨林按
这种速度减少,;到本世纪末,大
部分雨林都将消失’”也是引资料,
运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使材料真
实充分。
通过设疑,把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到课堂上来。
让学生自由答题,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体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承接:
其实是作者巧发议论,让人在思考中增加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因而本文采用的是说明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4.教师引导学生拓展思维:雨林的消失其主要原因在于人类伐木销售,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同学们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5.教师:那生活中除了一次性筷子,还有哪些木制日用品呢?它们可以用别的材料来替代吗?
3.学生思考回答:
据资料统计,一棵十年大树能生产出3000——6000双筷子,就我校来说有1500人,中午每人用一双筷子,2-4天就可以将其毁掉,其破坏力太惊人了。
4. 生答:窗户、门、椅子、牙签、火柴、木梳……
5.这些木制品可用塑钢、铝合金、塑料、竹子等材料来代替。
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语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答问题,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答问题,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6.教师:
由于树木被大量砍伐,植被被破坏,人们在破坏大自然的同时也在遭到大自然的报复:98年大洪水,受灾省份达到29个,受灾人口达到2.28亿,死亡3004人,直接经济损失2300亿元人民币,损失太大了。(出示多媒体)。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大自然呢?
引导学生思考探讨
6.生答:多植树造林,减少尾气排放,不乱扔垃圾……
多角度地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7.教师归纳总结:
为了不让悲剧再次发生,我们应树立正确的环保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8.布置课堂作业:
就请同学们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说明文知识,以《绿化好处多》为题,写一篇说明文,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绿化环保中来。注意合理运用说明方法及准确的语言。(多媒体出示风光片)。
7.学生思考,把自己今后打算如何争做环保小卫士的想法说出来。
8.展示学生作品。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补充评价。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交流评价,既展现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交流时的作品展示,相信这篇文章的中心主旨便凸显出来了。
9.课外作业:
把《绿化好处多》,整理成文。
9.要求学生认真仔细认真完成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刀耕火种


雨林消失


生命多样性毁灭 →保护雨林
保护环境

生存的大气被毁


动植物灭绝
板书言简意赅,科学合理一目了然,便于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教学反思
课件17张PPT。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的灾难作者:巴里.齐默尔曼
雨林,热带或亚热带湿润地区的一种森林类型.由高大常绿阔叶林构成繁密林冠,多层结构,并包含丰富的木质藤本 和附生高等植物.包括热带雨林、亚热带雨林、山地雨林。
题目解说
题目就在鲜明地警示人们,毁灭雨林将给全世界带来灾难,发人深省。课文以大量的数据说明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永远丧失一大批物种,从而带来各种灾难。
雨林分布“这片大地是大自然为自己造就的广袤、天生、凌乱而茂盛的温室。”
达尔文在150多年前首次看到热带雨林是说的。热带内有美不胜
收的景色,声音和气味几乎无穷无尽,探索热带雨林尤如到了一个陌生、神秘莫测的星球。世界上生命力最强的地方 ——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复杂和生物种类最多的环境,占地球陆地面积7%,却拥有地球动植物物种的90%。
保护地球生命的多样性——地球上每年有
1800万公顷的热带雨林遭到破坏。生物的
栖息地大量丧失,物种大量灭绝。词语积累濒临 栖息 癌症
驯化 摧毁

摄取 刀耕火种
严峻 第一部分(1):介绍说明雨林正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
度遭到彻底毁灭。
“刘易斯.斯科特的《雨林》一书列出的数字表明”——引资料
“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相当与40多个足球场)”
——列数字、作比较
“每年有一个纽约州大小的雨林永远消失”——举例子、做比较
每分钟毁灭27万平方米
本世纪末将消失尽提出警告第二部分:列数字引资料说明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永
久丧失一大批物种。(2)说明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永久丧失一大批物种。
举列子 (3)承上启下 由于热带雨林的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人们甚至不知道他们到底有多少,所以听任热带雨林消失意
味着人类会失去许多。
接下来引用各方面的资料加以说明:
第一段:药物资源
第二段:人类培养优良动植物品种,即获得更多食品的宝贵资源。
第三段:热带雨林的植物,是人类各类日用品及工业原料的珍贵来源。(4、5)说明人们为什么要摧毁如此珍贵的资源伐木销售
一次性筷子二.是伐木建造农场
效益极低下
列数字和做比较第二部分
(2—5)雨林消失,物种灭绝
伐木销售,浪费木材
伐建农场,效益极低指出后果(6)此段总说砍伐和焚烧热带雨林的巨大危害:
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气。(7)用诠释的方法深入浅出地介绍事理,即使陆地上最多的的绿
色植物 和海洋中最丰富的海藻,在给人类提供事物和氧气
的同时 ,还能提高空气中的含氧量。(8)说明树木,特别是热带雨林大量的树木,能从空气中
摄取大量的二氧化碳,对净化大气的作用非常大。(9) 作诠释:二氧化碳属于温室
气体方面的特征

温室气体会引起全
球气温升高
(10)说明“刀耕火种”毁林农场的双重后果
总分总第三部分:(6-10)说明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毁灭意味着
破坏人类赖以为生的大气。 毁灭生物,破坏 大气
绿色 植物 ,提供氧气
二氧化碳,温室气体
刀耕火种,后果无患破坏大气第四部分:警告人们,如果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
中叶,地球可能会经历第6次大规模的灭绝。经历五次物种灭绝
毁灭雨林,六次灭绝
有人断言,物种难再六次灭绝告诫人们: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