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二语文中期考试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第9、10课。
R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蜘
“江南”的字面意思是长江以南,今天通称的“江南”,在历史上也被称为“江东”或“江左”。
作为地理概念的“江南”,则逐渐固定为太湖流域的苏州、松江、常州、杭州、嘉兴和湖州等地。也
部
正是在人文交流和积淀的历史演变中,文化以其独特魅力跑藏了行政区划的频繁变动,把诗情
蚁
画意的江南定格在了中华文明史上。
长
其实,在先秦时期的中原人士眼中,江南是“文身断发”的蛮夷之地,其人尚勇好斗,和今天
人们熟悉的“江南范儿”大相径庭。秦代到汉初,江南大部分地区还处于“火耕而水耨”的原始农
业时代,这片土地在当时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可爱。然而,汉朝以后,全球气温降低,江南一带
的气候变得适宜耕种和居住,迎来了改命更生的天赐良机。如果说土地开垦和经济发展为江南
郑
的繁盛奠定了物质基础,那么,深刻而广泛的人文交流,则不断为“江南范儿”的形成注入了
活力。
南
历史地看,秦汉之际、两汉之际、东汉末年至三国期间,特别是西晋永嘉之乱、唐朝安史之
乱、北宋靖康之乱以后,以人口大规模南迁为载体的文化传播和融合,顺应了自然环境变化的大
游
趋势,一次又一次刷新着江南的面貌,促使“江南”进入了属于自己的文化时间。
史学家钱移认为:“东晋南渡,长江流域遂正式代表着传统的中国。”永嘉之后,大批中原世
家南渡避难,他们大都具有较高的文化造诣,雅致的士族文化给彼时的江南注入了诗性内涵,有
力推动了“吴越之风”向“江南文化”的转变。这一时期,许多重要文化成果都出自北方移民或其
后裔之手。钟嵘的《诗品》、周兴嗣的《千字文》、刘勰的《文心雕龙》,皆为例证。到了唐代,安史
之乱后,“士君子多以家渡江东”。有学者统计,从整个唐朝的诗人人数来看,北方远远超过南
方,但安史之乱之后,南方诗人人数大幅提高,与北方不相上下。
请康之变,宋室南渡,江南在文化发展之路上进一步发力。据研究,这次人口大迁移从
1126年(靖康元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279年,总人口达500万人之多,让南方人口数量大大超
过北方。旷日持久的移民波及整个长江流域乃至今天的海南岛,而移民分布最多的则是南宋政
权中心所在的江南地区。一方面,“西北士大夫多在钱塘”,诸多学者大儒在此会聚,李清照、辛
弃疾等文人雅士在此居停,大大推动了文化学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大批职业艺人集聚促进了市
【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
·24-446B·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