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杂、篱、徐、疏”4个字,会写“杂、稀”等9个字。
2.理解重难点字词,整体把握《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
3.抓住关键词感受两首诗的情境,能通过语言描述画面,初步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
学习重点:
1.认识“杂、篱、徐、疏”4个字,会写“杂、稀”等9个字。
2.理解重难点字词,整体把握《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
学习难点:
抓住关键词感受两首诗的情境,能通过语言描述画面,初步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 本单元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本单元以“乡村生活”为主题,语文要素是:1.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2.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本文的学习目标在单元主题和单元语文要素的统领下第一课时目标确定为1.认识“杂、篱、徐、疏”4个字,会写“杂、稀”9个字。2.理解重难点字词,整体把握《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3.抓住关键词感受两首诗的情境,能通过语言描述画面,初步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
一、教学导入 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田园生活的古诗 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 2.引出诗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
二、教学过程 第一学程:了解作者,读好古诗 学习任务 主问题1.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你对作者有哪些了解? 学法指导 第一步: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杂、篱、徐、疏的字音。 2.观察“杂、稀”的字形特点,练习书写。 3.收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 4.说说对诗题的理解。 根据提示自主学习。 第二步:互学要求 1.有序交流:组长主持,4号先讲,依次补充。 2.归纳小结:组长总结,达成共识,做好分工,为展学做准备 第三步:展学要求 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2.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 学本评价 及其他
主问题1设计意图 感悟诗句必须以正确地朗读为基础,对作者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对整首诗的内容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主问题1预设答案 1.(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四时”即四个季节,这首诗描写的是初夏时节。“兴”读第四声,结合生活组词:兴趣、兴致。这组诗是诗人范成大随兴写下的,有关农村的四季风光和生活图景。 2.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曾任秘书监。 文学成就:以善写田园诗著称,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为“南宋四大家”。擅长七言绝句,创造了新、奇、活、快、风趣、幽默的“诚斋体”。 主要作品:《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宿新市徐公店》《舟过安仁《闲居初夏午睡起》。“宿”即住宿,“新市”是地名,“徐公店”即姓徐的人家开的店。相机指导识字和写字。题目的意思就是诗人杨万里投宿于新市一位姓徐的人家开的店。
第二学程: 学习任务 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主问题2. 整体感知两首古诗的意思。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1.圈画诗中描写的景物,结合注释、插图进行理解 2.想象画面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提示: 描述中加入人物的动作、语言等 根据提示进行自学。 第二步:互学要求 1.对于不懂得地方提出质疑,依次补充解决。 2.归纳小结:组长总结,达成共识,做好分工,为展学做准备。 第三步:展学要求 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2.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 展学后,教师对于画面描述丰富的给予表扬。
第三学程: 学习任务 再读古诗,借声传情 学法指导 1.串联诵读古诗。 教师引述:回到那个暮春之日,杨万里凑巧投宿于徐公店。(师生合作读《宿新市徐公店》) 教师引述:暮春已过,初夏来临,范成大独自走在乡间的小道上。(全班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教师引述: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诗中之画,让文字自然地流淌而出。 2.全班背诵两首诗 3.默写两首古诗 设计意图 入意境、悟诗情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在朗诵中强调情感的激发,让学生与诗人的情、诗句的境形成共鸣,另外,课内默写有利于了解学情,方便开展下节课的教学。
教学总结 这两首诗描写的是乡村田园风光和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赞美。读着这些诗词,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间。让我们熟读成诵,诗意我们的生活。
四、作业设计 展开想象,根据诗意创编故事。
五、板书设计 田园诗 四时田园杂兴 和谐 宿新市徐公店 色彩 景 顺序 虚 人 实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