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 数学学科导学案
课题:1.2展开与折叠 (第 1 课时)
主备人:吕金凤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在打操作活动中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
3、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够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目标达成:
通过制作棱柱,了解棱柱的一些基本概念;在操作活动中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同时让学生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1、常见的几何体有哪些(至少举出5种)
2、图形是由()()()构成的
3、面与面相交得到(),线与线得到(),面可分为()面和()面,线可分为()线和()线
4、点动成()线动成()面动成()
【创境激趣】
同学们小时候做过手工折纸吗?都会做些什么样的折纸?
活动一:教师分别拿出三个手工折纸让学生猜是由什么形状的纸折成的,然后展开给学生看。
活动二:给学生一分钟时间折出自己最拿手的手工折纸来。学生各自埋头折纸,然后小组内展示交流.。
【自学导航】
1、教科书P11做一做
内容:
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学习小组动手折叠,粘贴以下四个平面图形。
2、棱柱的相关概念:
【合作探究】
棱柱的分类方法
注意: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四棱柱
教师:现在我们来探索一下棱柱顶点、棱数、面数的关系,小组合作完成下面表格。看哪个组先完成。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填表。
棱 柱
顶 点
棱 数
面 数
三棱柱
四棱柱
五棱柱
六棱柱
【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 知识迁移
P12想一想
【强化训练】
1、P12随堂练习1(1)(2)(3)
2、P12习题1.3知识技能1
3、P12习题1.3 2、3
4、 P13问题解决1、2
自我检测
一、填空题
1.如图所示棱柱
(1)这个棱柱的底面是_______边形.
(2)这个棱柱有_______个侧面,侧面的形状是_______边形.
(3)侧面的个数与底面的边数_______.(填“相等”或“不 相等”)
(4)这个棱柱有_______条侧棱,一共有_______条棱.
(5)如果CC′=3 cm,那么BB′=_______cm.
2.棱柱中至少有_______个面的形状完全相同.
二、判断题
1.长方体和正方体不是棱柱. ( )
2.五棱柱中五条侧棱长度相同. ( )
3.三棱柱中底面三条边都相同. ( )
4.棱柱是根据它总共有多少条棱来命名的. ( )
三、剪一剪,折一折,然后选择正确答案
1.下面图形不能围成一个长方体的是( )
2.如果有一个正方体,它的展开图可能是下面四个展开图中的( )
3.五棱柱的棱数有( )
A.五条 B.十条 C.十五条 D.十二条
四、下面平面图形能围成哪种几何体的表面.
二、能力提高:
一、填空题
1.矩形绕其一边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叫_______,直角三角形绕其中一个直角边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叫______.
2.将一个无底无盖的长方体沿一条棱剪开得到的平面图形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一个无底无盖的圆柱剪开得到一个矩形,其中圆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于矩形的一个边长,矩形的另一边长等于_______________.
4.长方体共有________个顶点___________个面,其中有___________对平面相互平行.
5.球面上任一点到球心的距离__________.
6.如图1,由6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ABCD中,包含*在内的正方形与长方形共____个.
7.如果长方体从一点出发的三条棱长分别为2、3、4,则该长方体的面积为______,体积为__________.
8.用一个宽2 cm,长3 cm的矩形卷成一个圆柱,则此圆柱的侧面积为_______________.
9.现实生活中的油桶、水杯等都给人以__________的形象.
二、解答题
10.如图2,ABCD为边长为4的正方形,M、N分别是DA、BC上的点,MN∥AB,MN交AC于O,且MD=1,沿MN折起,使∠AMD=90°制作模型,并画出折起后的图形.
图2 图3
11.如图3,是边长为1 m的正方体,有一蜘蛛潜伏在A处,B处有一小虫被蜘蛛网粘住,请制作出实物模型,将正方体剪开,猜测蜘蛛爬行的最短路线.
12.如图4,在长方形ABB1A1中,AB=6 cm,BB1=3 cm,CC1、DD1是A1B、AB三等分线段,A1B交C1C、D1D于M、N,把此图以C1C、D1D为折痕且A1A与B1B重合折成一个三棱柱侧面,制作出相应的模型,并观察折成棱柱前后A1B的变化.
图4
13.如图5,为一扇形,将此扇形卷起使AB与AC重合,制作相应模型,并观察卷起以后,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几何体及BC的变化,你能画出卷起后的几何体吗?试试看.
图5 图6
14.如图6,折叠长方形的一边AD,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当AB=8 cm,BC=10 cm时量出FC的长.
【归纳总结 】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1.2展开与折叠
【教学反思】
个是正方体的没有共同点,成功体验,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