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等腰三角形课件(4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3.3等腰三角形课件(4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5-11-03 11:15:28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 13.3.1 等腰三角形 (第2课时)我们在上一节课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现在你能回答我一些问题吗?
一、复习:1.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可以简称:(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2.这个定理的逆命题是什么?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3.猜想这个命题正确吗?思考:在一般的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
活动1:已知一个锐角AOB和一条线段CD,请作一个三角形CDE,使得
已知:在△ABC中,∠B=∠C,求证:AB=AC证明:作∠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点D, ∴ ∠ 1=∠2在△ BAD和△ CAD中,∠B=∠C,
∠1=∠2,
AD=AD∴ △ BAD≌ △ CAD(AAS).∴AB=A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12思考:作底边上的高可以吗?作底边中线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
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应用格式:
在△ABC中
∵ ∠B=∠C
∴ AB=AC (等角对等边)
问题3:如图,位于海上A、B两处的两艘救生船接到O处遇险船只的报警,当时测得,如果这两艘救生船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出发,能不能同时赶到出事地点(不考虑风浪因素)?为什么能同时到达呢?说说你的依据是什么?练习1.已知在△ABC中,∠A=∠DBC =360, ∠C=720。计算∠1和∠2的度数,并指出图中的等腰三角形.
解:∠1=720 ∠2=360等腰三角形有: △ ABC, △ ABD, △ BCD2.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
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从求证看:要证AB=AC,需证∠B=∠C,
分析:
从已知看:因为∠1=∠2,AD∥BC
可以找出∠B与∠C的关系。
从求证看:要证AB=AC,需证∠B=∠C,
证明:∵AD∥BC,
∴∠1=∠B(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2=∠C(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1=∠2,
∴∠B=∠C,
∴AB=AC(等角对等边)。练习3.已知:如图,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斜边上的高,找出图中有哪些等腰直角三角形。
等腰直角三角形有: △ABC ,△ACD ,△BCD。4.如图,标杆AB高5m ,为了将它固定,需要由它的中点C向地面上与点B距离相等的D,E两点拉两条绳子,使得点D,B,E在一条直线上,量得DE=4m,绳子CD和CE要多长?解:选取比例尺为1:100 (即以1cm代表1m)
⑴作线段DE=4cm,⑵作线段DE的垂直平分线 MN,与DE交于点B,
(3)在MN上截取BC=2.5cm
⑷连接CD,CE,△CDE就是所求的等腰三角形.量出CD的长,就可以计算出要求的绳长.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下列几种: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区别是 。3、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时,应注意 。小结①定义,②判定定理 条件和结论刚好相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布置作业必做题:课本第79页第1、2、3、4题
选做题:课本第83页第10题同学们再见课件21张PPT。 13.3.1 等腰三角形 (第1课时)1www.12999.com北京五塔寺 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底边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温故而知新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思考:
(1) AC和AB有什么关系?
(2) 上述过程得到的△ABC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中学过哪些重要线段?AB=AC动手实验,探索新知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思考是 AC B D AB=AC BD=CD AD=AD ∠B = ∠C.∠BAD = ∠CAD∠ADB = ∠ADC 等腰三角形除了两腰相等以外, 你还能发现它的其他性质吗?www.12999.com已知:△ABC中,AB=AC求证:∠B=∠C分析:1.如何证明两个角相等? 2.如何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猜想与论证则∠ADB=∠ADC =90oD在Rt△ABD和Rt△ACD中证明: 作BC边上 的高ADAB=AC AD=AD (公共边) ∴ Rt△ABD≌Rt△ACD (HL). ∴ ∠B=∠C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方法一则有 BD=CDD在△ABD和△ACD中证明: 作△ABC 的中线ADAB=AC BD=CDAD=AD (公共边) ∴ △ABD≌ △ACD (SSS). ∴ ∠B=∠C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方法二则有∠1=∠2,D12在△ABD和△ACD中,证明: 作顶角的平分线AD,AB=AC ∠1=∠2 AD=AD (公共边) ∴ △ABD≌ △ACD (SAS). ∴ ∠B=∠C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方法三D如图,作△ABC的中线AD D┌如图, 作△ABC
的高ADD如图,作顶角
的平分线AD.等腰三角形常见辅助线归纳总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2.性质 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3.性质 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简写成三线合一)性质 1 在△ABC中, ∵ AB=AC
∴ ________= ________
性质 2 ( 1 ) ∵ AB=AC,AD是角平分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 ) ∵ AB=AC ,AD是中线,
∴ ⊥ ,∠ = ∠____;
( 3 ) ∵ AB=AC ,AD⊥BC,
∴∠_____=∠______,_____=___几何语言:∠B ∠CAD BC BD CD AD BC BADCAD BADCAD BD CD (1)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为75°,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_____.
(2)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7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_________;
(3)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11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_ ___ .尝试练习,巩固新知1.例题:
如图,在Δ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
(1)图中共有几个等腰三角形?
(2)设∠A为x o,你能分别表示出图中其他各角吗?
(3)你能求出△ABC各角的度数吗?探究应用,拓展新知
2.巩固练习:如图,是西安半坡博物馆屋顶的截面图,已经知道它的两边AB和AC是相等的.建筑工人师傅对这个建筑物做出了两个判断:
①工人师傅在测量了∠B为37°以后,并没有测量∠C,就说∠C的度数也是37°.  
②工人师傅要加固屋顶,他们通过测量找到了横梁BC的中点D,然后在AD两点之间钉上一根木桩,他们认为木桩是垂直于横梁的.
请同学们想一想,工人师傅的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反思回顾,梳理新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
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作业布置作业
必做题:教材第77页第1、2、3题
选做题:教材第81页第1题同学们再见课件22张PPT。 13.3.1 等腰三角形 (第1课时)2www.12999.com北京五塔寺拼学具.
要求:(1)两人一组,合作完成;
(2)从两副规格相同的三角板中选取合适的两个,拼成新的等腰三角形.思考:(1)能拼出多少种等腰三角形?
(2)拼出的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吗?动手实验,探索新知如图所示,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虚线对折,并剪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思考:(1)得到的图形是等腰三角形吗?
(2)它的两个底角相等吗?AB=AC动手实验,探索新知已知:△ABC中,AB=AC,求证:∠B=∠C.分析:1.如何证明两个角相等? 2.如何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猜想与论证则∠ADB=∠ADC =90o.D在Rt△ABD和Rt△ACD中,证明: 作BC边上 的高ADAB=AC AD=AD (公共边), ∴ Rt△ABD≌Rt△ACD (HL). ∴ ∠B=∠C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方法一则有 BD=CD,D在△ABD和△ACD中,证明: 作△ABC 的中线ADAB=AC BD=CDAD=AD (公共边), ∴ △ABD≌ △ACD (SSS). ∴ ∠B=∠C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方法二则有∠1=∠2,D12在△ABD和△ACD中,证明: 作顶角的平分线AD,AB=AC ∠1=∠2 AD=AD (公共边), ∴ △ABD≌ △ACD (SAS). ∴ ∠B=∠C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方法三D如图,作△ABC的中线AD D┌如图, 作△ABC
的高ADD如图,作顶角
的平分线AD.等腰三角形常见辅助线归纳总结 AC B D www.12999.com性质 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由刚才证明的△ABD≌△ACD,除了能得到∠B=∠C你还能发现什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 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性质 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简写成三线合一)(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 在△ABC中,若AB=AC,则∠A=∠B. ( )
② 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相互重合.( )
初步应用,感悟新知(2)填空因为AB=AC, 因为AB=AC 因为AB=AC,
AD⊥BC. BD=CD ∠BAD=∠CAD
所以( ) . 所以( ). 所以 ( ).
. . .初步应用,感悟新知尝试练习,巩固新知如图5,在△ABC中,AB=AC,AD⊥BC,∠BAC=100°,BC=6cm,则∠B =( ) ,∠C= ( ),∠BAD=( ) ,
BD=( ) . 反思回顾,梳理新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探究应用.拓展新知如图6,在△ABC中,AB=AC,∠B=2∠A,求△ABC各角的度数. 变式1:如图7,在△ABC中 ,AB=AC,点D在AC 上,且BD=BC=AD. 求△ABC各内角的度数? 变式2:如图8,在变式1的基础上,取边AB的 中点M,连接DM,求∠BDM的度数.
在某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有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检测一所房屋的房梁是否水平:如图10,在等腰直角三角尺斜边中点拴一条线绳,线绳的另一端挂一个铅锤,把这块三角尺的斜边贴在房梁上,结果线绳经过三角尺的直角顶点,同学们确信房梁是水平的,他们的判断对吗?为什么?
作业必做题 : 习题13.3 第1、4题
选做题: 习题13.3 第6题同学们再见课件17张PPT。 13.3.2 等边三角形 (第1课时)等边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什么是等边三角形?它与以前学过的等腰三角形有什么关系?1.什么是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AB=AC 两底角相等∠B=∠C(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回顾D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等角对等边⑵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
每一个角都等于60°.等边三角形的性质⑴ 等边三角形的三边都相等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若是,有几条对称轴?
结论: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有三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性质探索1.一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就是等边三角形?
2.你认为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把你的证明思路与同伴交流. 1.三个内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A=∠B=∠C=60 °
∴AB=AC=BC (等角对等边)
∴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判定探索(判定方法):ABC 有一个内角等于60 °的等腰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假若AB=AC.则∠ B= ∠ C
1.当顶角∠A=60 °时,∠ B= ∠ C= 60 °
∴ ∠A= ∠ B= ∠ C=60 °
∴ △ABC是等边三角形.
2.当底角∠ B= 60时,∠ C=60 °,
∠A=180 -(60 °+60 °)=60. °
∴ ∠A= ∠ B= ∠ C=60 °
∴ △ABC是等边三角形.ABC等边三角形判定探索: 等边三角形判定方法2:
有一个内角等于60 °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怎样判断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方法一:三角形的三边相等;方法三: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方法二:三角形的三角相等;1.判断下列命题,对的打“√”,错的打“×”.
a.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
b.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其他两个内角也为60°( )
2.下列三角形:(1)有两个角等于60度;
(2)有一个角等于60度的等腰三角形;(3)三个外角都相等的三角形;(4)一腰上的中线也是这条腰上的高的等腰三角形.其中是等边三角形的有( )如图,在△ABC中,已知AB=AC,AD为∠BAC的平分线,且∠2=25°,求∠ADB和∠B的度数.小结: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你觉得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3.你是对比什么研究等边三角形的,这对你接下来继续学习其他图形的内容有什么启发吗?教材第80页 1、2题布置作业1.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____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____度.
3.等边三角形有____条对称轴.等边603 4、已知△ABC中,∠A=∠B=60°,AB=3cm 则△ABC的周长为________.5、 △ABC是等腰三角形,周长为15cm,且∠A=60°,则BC=_______.95目标检测6.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BD是中线,BD=6,延长BC到E,使CE=CD,求DE的长。ABCDE同学们再见课件13张PPT。 13.3.2 等边三角形 (第2课时)活动内容:做一做:用含30°角的两个三角尺,你能拼成一个怎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所得到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方法1:因为△ABD≌ △ ACD,所以AB=AC.又因为Rt△ABD中,∠BAD=30°,所以∠ABD=60°,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方法2:图(1)中,∠B=∠C=60 ° ,∠BAC=∠BAD+∠CAD=30°+30°=60°,所以∠B=∠C=∠BAC=60°,即△ABC是等边三角形.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BAC=30°.
求证:BC= 1/2AB.证明:延长BC至D,使CD=BC,连接AD. ∵∠ACB=90°∴∠ACD=90°
∵AC=AC,∴△ABC≌△ADC(SAS).
∴AB=A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ABD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BC= 1/2 BD= 1/2 AB. 一个问题“反过来”思考,就可能形成一个真命题.你能举个例子吗?
例如“等边对等角”反过来“等角对等边”也是真命题;“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反过来“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但有些命题“反过来”就不成立.例“对顶角相等”反过来“相等的角是对顶角”就不成立.想一想试一试 命题“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等于30°”是真命题吗?如果是,请你证明它.
证明:在△ABC中, ∠ACB=90°, BC= 1/2AB.延长BC至D,使CD=BC,连接AD(如图所示).
∵∠ACB=90°,∴∠ACD=90°.
又∵AC=AC.
∴△ACB≌△ACD(SAS).
∴AB=AD.
∵CD=BC,∴BC= 1/2BD.
又∵BC= 1/2 AB,∴AB=BD.∴AB=AD=BD,
即△ABD是等边三角形.
∴∠B=60°.在Rt△ABC中,∠BAC=30°.解:∵ DE⊥AC,BC⊥AC,∠A =30°,∴ BC = AB,DE = AD. 又 AD = AB,∴ DE = AD =1.85(m). .  ∴ BC =3.7(m). 答:立柱BC 的长是3.7 m,DE 的长是1.85 m.  性质运用  例 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 是斜梁AB
的中点,立柱BC、DE 垂直于横梁AC,AB =7.4 cm,
∠A =30°时,立柱BC、DE 要多长?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腰长为2a,求腰上的高.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2a,∠ABC=∠ACB=15°,CD是腰AB上的高,
求CD的长. 解:∵∠ABC=∠ACB=15°
∴∠DAC=∠ABC+∠ACB=15°+15°=30°
∴CD= 1/2 AC= 1/2 ×2a= a(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

知识、内容、思想方法…….课时小结 等边三角形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⒉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课时小结 布置作业
必做题:教科书第81页练习,82页4题
选做题:教科书83页第15题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