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1、能够通过文字资料、图片资料、语音资料等,掌握1949年以前、1949年——1978年、1978年以后中国人民衣食住行用通讯等方面的特点及变化。(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2、能够通过收集、分析重要的历史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方法,加强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变迁的理解与解释。(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结合文字、表格、图片资料,探寻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同时提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历史解释)
4、能够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在前辈们奋斗事迹中受到感染,并激励学生勇于承担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并对个人成就与国家的发展的关系形成正确认识,使学生的家国情怀得到升华。(家国情怀)
【教材分析】
本课为第六单元(最后单元)的第二课,在本学期的第二单元所学知识对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上的重大变化作出了介绍,为本课程学习的“变迁”之前部分内容提供了历史背景;第三单元、第五单元以及第六单元的第18课为改革开放后所做出的政策变化、科技变化,为“变迁”后的内容提供了时代背景,为本课难点“变迁的原因”提供部分答案。同时,本课分为“日常生活的变化”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两个子目,从衣、食、住、行和通讯几个方面展现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生活和“潮流”的变化,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增强的历史事实。
【学情分析】
目前八年级学生,都是00后的孩子,对改革开放前,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前的社会生活几乎没有概念。但是,他们的祖父辈或者父辈,都是经历过这些历史时期的。所以,让他们从自己身边的亲人的访谈、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实地探访以及网络资料等方式,了解新中国成立前后,改革开放前后,再到现在,中国人衣食住行用的变化,能够让学生更加参与其中,感受更深刻。同时,八年级学生充满了表现欲和好奇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通过切身感受,然后再引导学生探究深层次的变迁原因,进而理解变迁的根源所在,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党热情,树立为中国梦奋斗的远大理想。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老百姓在服饰、饮食、住宅、交通、通信方面的巨大变迁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老百姓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学生对解放前人民困苦生活和改革开放前老百姓艰苦生活的感受和理解
【教法学法】
教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等
学法:史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视频资料、史料、图片及老物件实物、相关音频等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70年来中国人衣食住行变迁》视频,通过视频中两代人错位时空的交集,初步感受中国老百姓生活的变迁。教师引导:时光荏苒,2021年7月1日,我国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又迈上了更高的新台阶。那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老百姓社会生活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呢?从而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过渡:为了让同学们有更深入的体会,老师之前已经给同学们布置了《重庆的社会生活变迁》的调研作业。各小组的同学也已经运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途径收集了许多的资料。现在我们就来聆听各小组的调研汇报,共同来寻找家乡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巨大变化。 板块一:寻——家乡生活之变 学生活动:各小组结合资料,运用合适的调研方法,从服饰、饮食、住宅、交通、通信五个方面进行汇报。 汇报要求如下: 1、说明小组采用的调研方法 2、按照作业要求中的3个重要时间点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并简单介绍调研情况 3、汇报本小组所找到的重庆人民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服饰小组汇报——实物分析法 学生通过展示找到的服装实物,由学生分别展示不同时期的服饰,从而通过实物观察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庆老百姓服饰的变化。 (二)居住小组汇报——实地考察法 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先通过网络收集40年代的重庆城区农村的住房实景图,进行观察。学生利用假期通过实地考察南岸海棠溪筒子楼、南川区草坝村的土墙房屋了解六七十年代重庆城区和农村住房的变化。最后学生们还实地考察了本组同学的新家和小区,以及黔江区的扶贫安置点,放牛村的村民自建房。深刻感受现在老百姓住房的情况。直观的感受重庆人民住宅的变化情况。 (三)交通小组汇报——网络收集法 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小组同学分别从不同的网站进行不同资料的收集。然后将收集到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视频资料分别进行分类。再按照作业要求的时间线,进行整理。了解重庆交通的发展变化。 (四)通信小组汇报——问卷调查法 学生通过设计问卷调查,然后对路人和家中亲人分分发问卷。接着将问卷结果进行统计,通过统计图表进行问卷结果分析。从中找到重庆人民通信的变化。 (五)饮食小组汇报——访谈研究法 学生通过访谈一位82岁的老奶奶,土生土长的重庆人。从而了解重庆人1949年前、1949到1978年,以及1978年至今的饮食情况,找到重庆人民饮食的变化。并且将访谈过程进行录音展示。 教师在每个小组汇报结束后进行总结补充,最后形成调研结果表格。 师:请大家观察老师总结的调研结果,我们能从中得出哪些结论呢?(学生回答) 结论:1、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 2、时代发展促进社会生活的变迁 师:时代的发展自然也会促进社会生活的变迁。而这种变迁不仅仅体现在衣食住行用等物质生活上,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满足,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在逐渐提升。尤其是生活观念的转变。 出示“大足区体育中心”和“铜梁乡村健身步道”等图片和重庆市民跳坝坝舞的图片,展示重庆人民随着生活观念的转变,而展现出的积极向上的健康精神风貌。 通过调研同学们已经了解了重庆人民社会生活的变迁,但重庆的变迁只是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缩影。 教师通过“数说中国社会生活之变”和“图看中国社会生活之变”,用更多全国性的数据和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整个中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 出示一组对比图,40年代的中国人、70年代的中国人和现在的中国人,人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 师:从中国人脸上越来越多的笑容中,我们一定能够清楚地感受到社会生活巨变给中国老百姓所带来的幸福。那这幸福的根源究竟从何而来呢?现在就让我们采用文献研究法,来完成我们这次的调研分析。 二、探——社会巨变之源 探究活动: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 探究一: 材料一: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农民在经济上真正翻了身。在普选的基础上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把人民当家做主落到了实处。我们大幅度超额完成一五计划的各项指标,向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迈进,这是中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 ——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 材料二:经过3年艰苦努力,截至1952年底,全国工农业产值达到 827 亿元,比1949年增加77.5%。其中农业484亿元,增加48.5%。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中,发电量增长21.8%,粮食增长17%,棉花增长53.6%。总体来看1952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都超过了新中国成立前的最高水平,人民物质生活得到保障。 ——房维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大事记(1949-1980)》 探究一:根据材料,归纳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重大活动?指出中国共产党开展系列活动的出发点?由此归纳1949年后社会变迁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二: 探究二:根据表格,归纳1978年后人民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变化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三: 图一 图二 图三 探究三:归纳我国在2021年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原因? 根据学生探究结果,结合时间轴和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得出我国社会生活变迁的根本原因,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师:如今,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人民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日子越过越幸福。那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等到2049年,第二个一百年到来之时。(随机抽一个同学,让他算算到时自己多少岁了?) 过渡:40岁的你们正值壮年,是中国梦的圆梦人和见证者。那时的中国又将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共同畅想2049,描绘美好梦想蓝图。 三、绘——美好未来之梦 学生活动:畅想《我的2049》 要求: 请同学们任选其中一个梦,展开你的想象,联系你未来的工作和生活,畅想2049将会发生的改变。 师:这是同学们的2049梦,也是我们的中国梦。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中国人民一直在奋力前行,从未停止。 师:回顾这一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但这时的中国国家动荡、民不聊生,摆脱压迫。实现民族独立,是这一时期人们的共同梦想。所以李大钊呐喊:革命是唯一的出路,这便是他们的使命。正因为有了他们的拼搏,革命得以成功,1949年,新中国成立,大家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浪潮中。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是这一阶段人们的共同期盼。王进喜高呼创造条件也要上。袁隆平立志再苦也要实现禾下乘凉梦,钟南山面对疫情,迎难而上。他们艰苦奋斗、不辱使命。终于,在2021年,我们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如今我们正昂首阔步继续前行,努力在建国100周年之时,实现中国梦。那时的你们正是国之栋梁,将担当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愿你们勇担时代责任,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书写人生篇章,绽放青春光彩。请党放心,强国有你! 一、导入新课 错位时空是现在学生群体中比较火的一个概念。通过这种相同地点不同时间的对比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社会生活变化之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1、双减背景下,历史作业也在不断改进。通过布置调研作业,让学生真正的体验式学习,利用休息时间,完成作业的同时也是放松娱乐。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2、本次调研作业,要求学生通过三个重要时间节点去寻找社会生活的变化。分别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我国人民社会生活变迁的重要节点。通过时间轴作为本节课的线索,将所有板块连接起来。 3、近年来,在精准扶贫政策下,重庆各区县设置了许多扶贫安置点。比起城市,美丽新农村的住宅同样引人注目。所以,通过农村住宅的考察,让学生关注时事,真正理解脱贫攻坚的意义。 4、本期最后的活动课就是了解家乡的变迁。所以本课与活动课结合起来,各小组分别借鉴活动课中的调研方法进行调研。这个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资料收集整理、对史料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各方面的能力。 5、通过总结衣食住行用的变化,让学生明白社会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获取结论的能力。同时突出时代背景与社会生活的息息相关,为后面探究原因做准备。 6、社会生活不仅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通过人们重视健身养生这种生活观念的变化,来展示重庆人民精神风貌的提升。 7、家乡重庆的社会生活变迁只是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缩影。进一步上升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更能说明社会生活变化之大,从而激发起学生更强烈的自豪感。 8、第一板块通过三个关键时间点(1949年-新中国成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了解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第二板块,结合材料,同样通过这三个时间点,探究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让学生有明确的的时空观念。也加深学生对这三个关键时间点背后的认知。 9、分别通过文字材料归纳1949年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表格材料归纳1978年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和图片材料归纳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原因。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资料的概括能力。层层引导深入,让学生形成整体的分析思路。 10、通过综合探究,学生很容易找到社会生活变迁的根本原因。从而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作用,发自内心的形成对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认同。 11、通过时间轴,发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展现最后一个时间点,即第二个一百年实现的时间点—2049年。让学生自己算出自己的年龄,真正意识到当时的自己正直壮年。从而自然将学生带入下一环节,畅想为中国梦实现做贡献。 12、通过学生畅想自己未来的工作生活,树立为实现中国梦奋斗的远大理想。并激励学生勇于承担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并对个人成就与国家的发展的关系形成正确认识,使学生的家国情怀得到升华 13、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使命。中国梦是一代代中国人努力为之奋斗的梦想。通过回顾革命先辈的使命与成功,培养同学们树立起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勇担时代使命的责任感和价值观,完成本节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板书设计】
社会生活的变迁
寻——家乡生活之变
探——社会巨变之源
绘——美好未来之梦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