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台
阶
李森祥
小说
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1.人物是小说的第一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2.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时前面还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这几个部分组织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故事情节,用以展现人物性格,表达中心思想。
3.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文体知识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 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走近作者
李森祥:衢州人,作家。
1986年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小学老师》,中篇小说《抒情年代》,长篇小说《传世之鼓》等。
电视连续剧《天下粮仓》的编剧之一,
历史剧《卧薪尝胆》的编剧。
啃( ) 蹦( ) 撬( ) 磕( )门槛( ) 厚道 糟糕( ) 醒悟( )
晌午( )烦躁( ) 头颅( ) 涎水( )
凹凼( ) 庄稼茬( )
自言自语 言外之意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kěn
bènɡ
qiào
kē
kǎn
zāo
xǐnɡ
shǎnɡ
zào
lú
左边是“日”
左边为“ ”
读读写写
xián
āo dànɡ
chá
成
语
积
累
【大庭广众】
【若有所失】
【低眉顺眼】
【微不足道】
【自言自语】
人很多的公开场所。
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
也形容内心感到空虚。
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低着眉头,眼睛向下看。形容顺从的样子。
壹
寻台阶,理情节
寻
理情节
1.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情节。
点拨:人物、事件(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文章以“台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教育经历
析形象
采用圈点批注法,结合文章内容,品析父亲的形象。
“《台阶》是我的第三篇文学作品。那是 1988 年我在嘉兴的一个老房子里写 的短篇小说,说的是一个儿子眼中的父亲。”
——李森祥《站在父亲的肩膀上——<台阶>创作谈》
析形象
“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的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思考:父亲为什么总觉得台阶低?由此你看到一个怎样的父亲?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有强烈的自尊心
有志气、要强、有追求
析形象
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父亲的这双脚是洗不干净的,他一般都去凼里洗,拖着一双湿了的草鞋唿嗒唿嗒地走回来。大概到了过年,父亲才在家里洗一次脚。那天,母亲就特别高兴,亲自为他端了一大木盆水。盆水冒着热气,父亲就坐在台阶上很耐心地洗。因为沙子多的缘故,父亲要了个板刷在脚上沙啦沙啦地刷。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出了脚的本色,却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我为他倒水,倒出的是一盆泥浆,木盆底上还积了一层沙。
“裂、嵌、拖着“等动词和”唿嗒唿嗒、沙啦沙啦”等拟声词生动地写出脚的粗糙,写出了父亲的辛劳。
“黄几几的水,积了沙的盆底”也从侧面写出了父亲的辛劳。
辛劳
析形象
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过程漫长且不易,体现父亲 吃苦耐劳、坚毅执着
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父亲为建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做了哪些具体准备?
捡砖捡瓦
塞角票攒钱
种田砍柴
捡屋基卵石
编草鞋
析形象
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别人家的高台阶是多么的气派啊,那正是地位的象征!什么时候我们家也能建成高高的台阶,全家人也昂首挺胸地站在台阶上哩?我得再加把劲,早点实现这个目标!
思考:父亲在想什么?请你为此时的父亲补充一段心理描写。
析形象
“踏”字形象地写出父亲和泥的动作和力度,侧面表现了父亲造台阶时的热情。
第19段中有不少动词使用准确、生动,试选取一处用一两句话做点评。
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
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
“浮”字写出晨雾之浓,侧面表现父亲起床之早,体现出父亲对造台阶的期待。
析形象
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飘”“挑”“晃”“滚”等动词,生动细腻地描写了父亲头上的露珠的动态变化。这些动词既体现了父亲的辛苦,又表现了父亲充满活力的形象。
思考:句中动词的使用,对于刻画父亲的形象有何作用?
析形象
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手足无措的尴尬心理。
一是父亲长期劳作、背驼惯了,无法昂首挺胸。
二是父亲长期自卑,从未受过别人的关注,因而当众多目光望向他时,他不自在。既表现出父亲身上的谦卑内敛、厚道朴实,又与前文说父亲“老实厚道”相呼应。
思考:从句中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能看出父亲怎样的心理?
析形象
不知怎么回事,我也偏偏在这让人高兴的瞬间发现,父亲老了。
那石板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有三百来斤重。那个石匠笑着为父亲托在肩膀上,说是能一口气背到家,不收石料钱。结果父亲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第2段)
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第22段)
思考:作者是如何发现的?
从对比可以看出父亲的 辛劳,父亲为自己的理想奉献了整个青春。
悟主旨
读26-32段,思考:象征着高地位的高台阶终于砌好了,父亲的生活因此而变得幸福了吗?勾画出关键词句证明你的观点。
他抽了一筒,举起烟枪往台阶上磕烟灰,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便猛然愣住。(26)
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然而,低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27)
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29)
悟主旨
台阶修好后,父亲所感到“不对劲”来源于哪里?
运用细节描写。抽完烟“磕烟灰”是父亲的习惯动作,
“憋住了不磕”是因为他坐的是新台阶。
一方面表现了父亲对新台阶的小心呵护和珍爱之情;
另一方面也表现出父亲改变了一些旧习惯,没有了应有的自在,感到拘束。
他抽了一筒,举起烟枪往台阶上磕烟灰,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便猛然愣住。他忽然醒悟,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于是,他就憋住了不磕。
悟主旨
这种“不对劲”还体现在哪个动作上?
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
父亲习惯的是三层台阶的高度,也是长久以来,谦卑做人的心理。
悟主旨
父亲坐在九层台阶上,路过的人向他打招呼,他为什么回答错了?
点拨:那一刻,父亲最想听到别人对他说什么?
“这么高的台阶,真气派!”
“你们家的台阶高!”……
倘若别人这么说了,猜猜父亲会如何回答呢?
“没有没有……不高不高……”
路人没有按他的预想夸赞台阶,他却早将脑海中的回答送到嘴边,这才有了“没……吃过”这样的回答。
悟主旨
后来父亲便一级级地往下挪,甚至坐到了门槛上。
路人与他的这次对话让他想到了什么,才会如此不自在?
父亲辛劳终生,凝聚父亲一生价值的台阶,却没有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别人根本就不在乎,那一刻,父亲的成就感和喜悦感瞬间消失,精神无比失落。
悟主旨
失去了青春与健康
父亲的“若有所失”,“失”的可能是什么?
失去了精神理想
悟主旨
作者在结尾写道“怎么了呢?父亲老了。”这似乎是一个出人意料又令人感伤的结局,这句话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资料助读:
关于小说的结尾,当初我的确没有把它当做悲剧来处理。在中国乡村,一个父亲的使命也就那么多,或造一间屋,或为子女成家立业,然后他就迅速地衰老,并且再也不被人关注,我只是为他们的最终命运而惋惜,这几乎是乡村农民最为真实的一个结尾。
——李森祥给编者尤志心的信
这一层层砌起的台阶不是一场悲剧,而是作者对像父亲那样的中国农民的关注,以及向他们发出的呼唤:
台阶不仅是小说的线索,更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呼喊。希望所有像父亲一样的农民,能够从贫穷走向富裕,从被漠视走向被尊重,从自卑走向自信。
悟主旨
本文叙述了父亲为造新屋砌台阶而拼命苦干的一生,塑造了发展中的中国农村一个农民的典型形象,表现了当时劳动人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况,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和怜悯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