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3 20:0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设计教师
教学目标 通过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史事,了解明朝的对外关系。
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难点: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教师活动(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内容、形式、时间)
【课前导入】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曾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美国海军学院院长马汉在《海权论》一书中也说到:“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拥有了控制海上交通的能力,就控制了世界贸易,就控制了世界财富,从而也就控制了世界本身。”通过海路交通,明朝的对外关系拉开序幕。【新课讲授】七下远洋佳话多,外交史上起长河——郑和下西洋(一)概念解析【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西洋指的是哪里吗?请结合教材寻找答案。【学生回答】:西洋是我国古代的地理概念。 明初,人们把黄海、东海及其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而把今天婆罗洲(即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教师提问】:郑和是个怎样的人呢?请看《明史·郑和传》记载。【学生回答】:从身长九尺,腰大十围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身强力壮的人;从声音洪亮可以看出他年富力强;从博辨机敏、谦恭谨密、知兵习战可见他文武兼备有勇有谋。【教师补充】:他还深受明成祖朱棣的赏识与信任,从14岁开始一直跟随朱棣,为他立下汗马功劳,因此被赐名郑和。他为人谨慎、聪明机智,当需要人下西洋时,朱棣便把这个重任交给了郑和。(二)1.目的【教师提问】: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呢,请从材料中概括。【学生回答】: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过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郑和下西洋能成行,具备了哪些有力条件呢?条件【教师讲授】:首先,肯定得到了朱棣的支持,还有其他原因吗?【学生回答】: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可以看出经济富饶;造船业的发展和指南针的使用,也为海上航行提供了技术保障;最后,还有郑和个人能力。3.概况【教师讲授】:万事俱备,郑和踏上了向西的远航,请观看视频,说说郑和下西洋有何特点?【播放视频】【学生回答】:郑和航行长达28年,时间长;前后7次,次数多;2万多人、船几百艘,规模大;到达30多个多个国家和地区,行程远。【教师补充】:郑和的船队是一支史无前例的海上特混舰队,由200余艘不同用途、不同船型的远洋海船组成,最大的海船是宝船,有8层之高。2017年美国《国家利益》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史上最强大的5支海军》。文章中说:15世纪的中国海军,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当时,中国海军的技术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其造船技术已领先欧洲100年。【过渡】:郑和不远万里,航行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干什么呢?4.交往方式【教师提问】:阅读材料,指出郑和与各地区国家间交往方式怎样的?【学生回答】:平等交易、互通有无。【教师总结】:通过郑和下西洋,中国丝绸、茶叶、瓷器流向世界,也带回了各国的奇珍异宝,这是一艘贸易之船,是一条友谊之路。5.影响【教师讲授】: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重大的,尤其是中西文明海上交流的“西游记”。对比中西方的航行,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时间更早、更长,规模更大,交往的方式是和平友好。【教师总结】:因此,我们称之为“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在于其规模之宏大,更在于其以包容开放、友好平等之心融入世界。【教师讲授】:在相互了解、友好往来的同时,郑和的船队对于海上交通线开辟也产生深远影响,请看三幅地图,海上航路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海上航线越来越多,特别是印度洋一带。【教师总结】: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教师提问】: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请看材料四,讨论后回答郑和下西洋对明朝还带了什么影响呢?【学生回答】:花费巨大,加重人民负担。【教师总结】:郑和下西洋,揭开了世界大航海时代序幕,是一场播撒文化理念的和平之旅,体现出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睦邻友好的优良传统。然而,中国输出的手工业品,输入的珍宝、异兽却没有相应的市场价值,在这场贸易往来中,中国始终处于亏损状态,终至“郑和之后,再无郑和”!【过渡】:郑和下西洋如同一场梦,很快就被国人遗忘了。明朝的富庶、繁盛却随着远航传播到周边国家、地区,遭到他们的觊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抗倭(一)概念解析【教师提问】:在图中,这群人是谁?请结合教材解释。【学生回答】: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称为倭寇。【教师总结】:倭寇肆虐、生灵涂炭,因此,明朝军民的抗倭斗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二)戚继光抗倭1.倭患加重的原因【教师提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明朝前期与后期,海防实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由盛转衰。【教师提问】:结合材料,分析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学生回答】:朝廷推行极其严厉的海禁政策,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互相勾结。2.过程【教师讲授】:倭寇之患愈演愈烈,他们所到之处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此时,朝廷决定扫除倭患,“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戚继光奉命前往。在浙江台州之战九战九捷,基本消灭浙江倭患;随后又前往福建、广东地区,东南沿海倭患基本平息。3.胜利原因【教师讲授】:一战功成万骨枯,抗倭斗争的胜利,有多方面的原因。据载,倭寇双手持刀,刀大刀快,遭之者身多两断。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克制?请看视频。【播放视频】【教师提问】视频中介绍了什么方法?体现了哪方面的原因?【学生回答】鸳鸯阵,战术得当。【教师提问】结合材料分析,还有哪些原因?【学生回答】戚家军军纪严明,人民群众的支持,戚继光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为国。【教师总结】因此,我们尊称戚继光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过渡】随着航海大时代来临,殖民掠夺拉开序幕。广东诸舶口,最是澳门雄——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教师讲授】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谎称遇到风浪,请求暂时借地登岸晾晒货物;1573年,萄牙向明朝政府上交五百两白银,获得在澳门的租借居住权;3个世纪之后,清政府被迫与葡萄牙王国签约,承认了它对澳门的管理权。海防空虚,导致明清时期东南沿海危机重重。直至1999年,澳门回归,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从澳门主权的丢失与回归中我们看到:没有实力,任何条约都没用!【课堂小结】明朝的对外关系,有友好往来也有矛盾冲突。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国力强盛的表现,而明朝中后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葡萄牙殖民者相继而至。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时代的车轮阔步向前,我们只有增强国力,向海图强,不断发展壮大自己,才能在日新月异的国际形势中立于站稳脚跟。今年4月23日,是人民海军73岁生日,驰骋大洋、驶向深蓝,这座海上钢铁长城,将为我国的国力提升、经济建设、外交事业、科教发展保驾护航! 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寻找答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史料阅读,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通过播放视频,增加历史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通过对比的方式,培养学生提炼历史信息、对比分析的能力。通过学生讨论,辩证分析郑和下西洋影响,培养学生辩证思维。通过谈话法,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 通过首尾呼应、课堂小结,让学生对本堂课知识进行巩固,培养归纳、整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研讨问题 郑和下西洋对明朝带了什么影响?
研讨共识 ①积极: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与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②消极:不以获利为目的,给财政造成巨大经济负担,加重人民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