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蒲松龄
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清代文学家,短篇小说家。
天资聪明,学问深厚,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71岁始被补上岁贡生。一生穷愁潦倒,郁郁不得志,饱尝世情,对清初政治黑暗有所认识,但思想比较复杂、矛盾。其身世地位规定了蒲松龄一生的文学生涯,摇摆于文士的雅文学和民众的俗文学之间。
聊斋志异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据说他曾在书房外摆摊招待路人以搜集民间故事。
“志”即是“记”,“异”指“异闻”。
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代表着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故事有以下几种类型:
1、爱情故事,故事的主要人物大多不惧封建礼教,勇敢追求自由爱情。
例如《莲香》《小谢》《连城》《宦娘》《鸦头》等。
2、抨击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
《叶生》《司文郎》《于去恶》《王子安》等都是这类名篇。
3、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和对人民的压迫
如《席方平》《促织》《梦狼》《梅女》等。
4、阐释伦理道德的寓意故事 如《画皮》。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郭沫若
解题
古谚云:“蟋蟀鸣,懒妇惊”,是说古代妇女一听到蟋蟀的叫声,便知秋日已到,离冬天不远了。于是抓紧时间纺织,这便是“促织”一名之由来。
唐宋以后,从宫中到民间,斗蟋蟀的游戏靡然成风。
蟋蟀在古代有很多名称,“蛩qióng”。“飞蛩”“吟蛩”。
促织
《促织》写的是明代宣德年间发生的事,其实大有深意。康熙年间正是清代的“盛世”,康熙本人也被视为“英主”。可当时的统治集团和康熙本人同样追求“声色犬马”,酷爱“斗鸡戏虫”。至今传下来的斗蟋蟀盆,以康、乾年间制作最精,康熙时更有以制盆扬名于世的。
可见作者的创作意图,实际上是在借讲前朝“令主”当政的“治世”时代的事,来揭露“当时”“英主”当政的“盛世”的黑暗现实。
写作背景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第一段
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崇尚斗蟋蟀的赌博,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一直供应。县官又把供应的差事派给各乡的公差。于是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就常常使好几户人家破产
1.尚:①崇尚,喜好
②还,尚且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2.阴①山北水南②私下里
3.笼:名词做状语 用笼子
4.直:通“值”①价值,价钱②值班,值宿
补充词语
5.居
①〈动词〉坐。《核舟记》:“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②〈动词〉位居;位于;处在。《谏太宗十思疏》:“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③〈动词〉居住。《愚公移山》:“面山而居。”【又】〈动使动〉使……居住。《越妇言》:“买臣之贵,不忍其去妻,筑室以居之。”
④〈名词〉住地;住所。《治平篇》:“一人之居以供十人不足,何况供百乎?”
⑤〈动词〉平日,平时。《侍坐》:“居则曰:‘不吾知也!’”
⑥〈动词〉占据;据有。
⑦〈动词〉充当;担任。《张衡传》:“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年不徙。”
⑧〈动词〉停止;停留。《柳毅传》:“客当居此以伺焉。”【又】〈形容词〉停止不动的;停滞的。《登泰山记》:“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⑨〈动词〉囤积;储存。《促织》:“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⑩〈动词〉历;经;过了。《塞翁失马》:“居数日,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居摄】暂居帝王之位。
【居士】⒈未出仕的读书人。⒉在家信佛的人
1、“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有什么深意?
点题,开宗明义,揭示矛盾产生的社会根源。“宫中”二字把矛头直指封建最高统治者,为主人公成名一家悲剧性的遭遇做了充分的铺垫。
第一段问题探究
2、“促织”的故事发生在明宣德年间,而蒲松龄生活在清朝康乾时代。他为什么要讲这样一个故事 对此该如何理解
明代酷爱促织之戏,明宣宗(朱瞻基)喜欢促织,他也被百姓称为蟋蟀天子。这种宫廷游戏延续到清代愈演愈烈。蟋蟀盆以康熙、乾隆时制作最精,康熙乾隆宫中亦尚促织之戏。
重要的不是话语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话语的年代。
--历史学家福柯
借古讽今
起因:朝廷征虫,百姓破产
文章开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的情节有何用意?
第一段课文探究
1.环境上,交代社会背景,点明故事的起因。
2.主题上,暗示小说主题,“宫中”二字把矛头直指封建最高统治者,揭示了统治阶级和底层百姓之间的尖锐矛盾。
3.结构上,为下文记叙成名一家悲剧遭遇做铺垫。
第一段问题探究
第二段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未考中秀才。为人拘谨,不善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他想尽方法还是摆脱不掉(任里正这差事)。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逐渐耗尽。正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没有抵偿的钱,忧愁苦闷,想要寻死。他妻子说:死有什么益处呢?不如自己去寻找,希望有万分之一的的收获。
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铜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成名认为这些话对。就从早上出去晚上回家,提着竹筒丝笼,在毁坏的墙脚、荒草丛生的地方,挖石头,掏大洞,各种办法都用尽了,终究没有找到。即使捕捉到二、三只,也是又弱又小不符合规格。县官严定期限,严厉追逼,成名在十几天中被打了上百板子,两条腿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能去捉了。在床上翻来覆去只想自杀。
1.裨益:好处
俾:使,让
2.靡不有初 鲜克有终
3.迄:①最终,始终,一直②到,至
讫:①停止,终止②完毕,终了
4.济:成功
5.中:符合
6.宰:①官吏的通称②特指宰相③主持,主管④杀
补充词语
成名性格特点
明确:
表现了他“迂讷”、忠厚的性格。
他是一个考场失意的童生,既不敢借征收促织敲诈勒索百姓,又没钱赔偿,家产逐渐耗尽,忧闷欲死,揭示了成名所遭受的财产损失和精神摧残。
第二段:成名寻虫,山穷水尽
里胥:黠猾(甩锅小能手)
祸水东引:报充里正役(名为当官实为甩锅)
第三段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资诣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问者爇香于鼎,再拜。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少间,帘内掷一纸出,
这时,村里来了个驼背巫婆,(她)能借鬼神预卜凶吉。成名妻子准备了礼钱去求神。只见红妆的少女和白发的老婆婆,挤在门口。成名的妻子走进巫婆的屋里,只看见暗室挂着帘子,帘外摆着香案。求神的人在香炉上上香,拜了又拜。巫婆在旁边望着空中替他们祷告,嘴唇一张一合,不知在说些什么。大家都肃敬地站着听。 一会儿,室内丢一张纸条出来,
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旁一蟆,若将跃舞。展玩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胸怀。折藏之,归以示成。
上面写着求神的人心中想问的事,没有丝毫差错。成名的妻子把钱放在案上,像前边的人一样烧香跪拜。约一顿饭的工夫,帘子掀动,一片纸抛落下来。拾起看,不是字而是一幅画:当中绘着殿阁,像寺院;(殿阁)后面的山脚下,奇形怪状的石头到处横卧,在丛丛荆棘中,一只蟋蟀藏在那里;旁边一只蛤蟆,像要跳起来的样子。她展开琢磨,不能理解。但是看到上面画着蟋蟀,暗合自己的心事,就把纸片折叠好装起来,回家后交给成名看。
1、能以神卜:能够凭借神力占卜。
2、爇香:点燃香。
3、翕辟:翕,合。辟,开。
4、竦立:恭敬地站着。
5、无毫发爽:没有丝毫差错。
6、食顷:吃一顿饭的工夫。
7、兰若:寺庙,即梵语阿兰若。
8、翕辟
翕忽:急速的样子,轻快敏捷的样子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9、具:①准备②具体地,详尽地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10、再拜
写成名妻子求神有什么深刻用意?
①这个情节符合民众的欣赏水平,使小说具有神怪色彩,更有趣味;
②人只有在陷入绝境的情况下才去求神,;反映了成名一家在现实中已走投无路;
③求神问卜得促织这个情节于波澜中显平稳,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第四段
成名反复思索,恐怕是指给我捉蟋蟀的地方吧?细看图上面的景物,和村东的大佛阁很相像。于是他就忍痛爬起来,扶着杖,拿着图来到寺庙的后面,(看到)有一座古坟高高隆起。成名沿着古坟向前跑,只见一块块石头,好像鱼鳞似的排列着,真像画中的一样。他于是在野草中一面侧耳细听一面慢走,好像在找一根针和一株小草似的;然而心力、视力、听力都用尽了,结果还是一点蟋蟀的踪迹响声都没有。
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他正用心探索着,突然一只癞蛤蟆跳过去了。成名更加惊奇了,急忙去追它,癞蛤蟆(已经)跳入草中。他便跟着癞蛤蟆的踪迹,分开丛草去寻找,只见一只蟋蟀趴在棘根下面,他急忙扑过去捉它,蟋蟀跳进了石洞。他用细草撩拨,蟋蟀不出来;又用竹筒取水灌进石洞里,蟋蟀才出来,形状极其俊美健壮。他便追赶着抓住了它。仔细一看,只见蟋蟀个儿大,尾巴长,青色的脖项,金黄色的翅膀。成名特别高兴,用笼子装上提回家,全家庆贺,把它看得比价值连城的宝玉还珍贵,装在盆子里并且用蟹肉栗子粉喂它,爱护得周到极了,只等到了期限,拿它送到县里去缴差。
发展:按图苦寻终得妙虫
寻虫:
观图
沿图
苦寻未果
蛤蟆引路
见虫
入穴不得
灌水而得
得妙虫,举家贺
一波三折
趣味横生
第四段课文探究
第四段
1.状:①形状,样子②情况
2.俨然:①很像,仿佛
②整齐的样子“屋舍俨然”
③庄严的样子
3.芥:小草,比喻小、轻微的事物,引申为芥蒂,指两人之间所积的怨恨。
第四段实词
4.蹑:①追随,追踪②踩,踏③放轻脚步悄悄地走④穿,“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5.披
6.遽:立即,赶快
7.笼
8.啻:只是,仅仅
不啻:①不仅,何止
②无异于,如同
③只有,不过
④不如,比不上
9.而:你
“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10.覆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去。
第五段
成名有个儿子,年九岁,看到爸爸不在(家),偷偷打开盆子来看。蟋蟀一下子跳出来了,快得来不及捕捉。等抓到手后,(蟋蟀)的腿已掉了,肚子也破了,一会儿就死了。孩子害怕了,就哭着告诉妈妈,妈妈听了,(吓得)面色灰白,大惊说:“祸根,你的死期到了!你爸爸回来,自然会跟你算帐!”孩子哭着跑了。
“失虫”是又一新的波澜。得虫的喜悦和对虫的珍爱,为成子的误毙促织做了衬笔。成子恐惧,成妻面如死灰,说明事关身家性命,“死期至矣”,暗扣下文成子的自尽。
高潮:成子失虫,波澜又起
第五段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
第六段
不多时,成名回来了,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像盖上冰雪一样。怒气冲冲地去找儿子,儿子无影无踪不知到哪里去了。后来在井里找到他的尸体,于是怒气立刻化为悲痛,呼天喊地,悲痛欲绝。夫妻二人对着墙角流泪哭泣,茅屋里没有炊烟,面对面坐着不说一句话,再也没有了依靠。直到傍晚时,才拿上草席准备把孩子埋葬。夫妻走近一摸,还有一丝微弱的气息。他们高兴地把他放在床上,半夜里孩子又苏醒过来。
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
夫妻二人心里稍稍宽慰一些,但是看到蟋蟀笼子空着,成名就急得气也吐不出,也不敢再追究儿子的责任。从晚上到天明,连眼睛也没合一下。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他还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发愁。他忽然听到门外有蟋蟀的叫声,吃惊地起来细看时,那只蟋蟀仿佛还在。他高兴得动手捉它,那蟋蟀叫了一声就跳走了,跳得非常快。他用手掌去罩住它,
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
手心空荡荡地好像没有什么东西;手刚举起,却又远远地跳开了。成名急忙追它,转过墙角,又不知它的去向了。他东张西望,四下寻找,才看见蟋蟀趴在墙壁上。成名仔细看它,个儿短小,黑红色,立刻觉得它不像先前那只。成名因它个儿小,看不上它。
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衿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成名)仍不住地来回寻找,找他所追捕的那只。(这时)墙壁上的那只小蟋蟀,忽然跳到他的衣袖里去了。再仔细看它,形状像蝼蛄,梅花翅膀,方头长腿,觉得好像还不错。他高兴地收养了它,准备献给官府,但是心里还很不踏实,怕不合县官的心意,他想先试着让它斗一下,看它怎么样。
1.被:覆盖
2.渺然:去向不清,无影无踪
3.既,表时间很短,不久
4.抢:撞击
5.聊:①姑且,勉强“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②依赖,寄托
③略微“聊表寸心”
④闲谈
成名“目不交睫”“僵卧长愁”是担心儿子的安危吗?
成名一夜未眠,愁的不是儿子的安危,而是上哪儿捉蟋蟀,如何交差。眼看期限在即,交不了差,唯有死路一条,真是一筹莫展,愁肠百结。儿子的生命竟然不如一只小小的蟋蟀,作者写来真是满含悲愤。 突出了成名夫妇的悲惨处境,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成名听说儿子误毙蟋蟀则( )
得子尸于井则转而为( )
见儿子气息然则转为( )
但顾蟋蟀笼虚则又转而为( )
忽而闻门外虫鸣则既( )且( )
忽见蟋蟀短小则认为它( )
视之,意似良,则又转为( )
将献公堂,不知能否合官老爷意,心中( )
怒
悲
喜
愁
惊
喜
劣
喜
恐
第六段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 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
第七段
村里一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自己给它取名叫“蟹壳青”,(他)每日跟其他少年斗(蟋蟀)没有一次不胜的。他想留着它居为奇货来牟取暴利,便抬高价格,但是也没有人买。(有一天)少年直接上门来找成名,看到成名所养的蟋蟀,只是掩着口笑,接着取出自己的蟋蟀,放进比试的笼子里。成名一看对方那只蟋蟀又长又大,自己越发羞愧,不敢拿自己的小蟋蟀跟少年的“蟹壳青”较量。少年坚持要斗,但成名心想养着这样低劣的东西,终究没有什么用处,不如让它斗一斗,换得一笑了事。因而把两个蟋蟀放在一个斗盆里。
小蟋蟀趴着不动,呆呆地象个木鸡,少年又大笑。(接着)试着用猪鬣撩拨小蟋蟀的触须,小蟋蟀仍然不动,少年又大笑了。撩拨了它好几次,小蟋蟀突然大怒,直往前冲,于是互相斗起来,腾身举足,彼此相扑,振翅叫唤。一会儿,只见小蟋蟀跳起来,张开尾,竖起须,一口直咬着对方的脖颈。少年大惊,急忙分开,使它们停止扑斗。小蟋蟀抬着头振起翅膀得意地鸣叫着,好像给主人报捷一样。成名大喜,(两人正在观赏)突然来了一只鸡,直向小蟋蟀啄去。成名吓得(站在那里)惊叫起来,幸喜没有啄中,小蟋蟀一跳有一尺多远。鸡又大步地追逼过去,小蟋蟀已被压在鸡爪下了。成名吓得惊慌失措,不知怎么救它,急得直跺脚,脸色都变了。忽然又见鸡伸长脖子扭摆着头,到跟前仔细一看,原来小蟋蟀已蹲在鸡冠上用力叮着不放。成名越发惊喜,捉下放在笼中。
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毛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诃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
第八段
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献给县官,县官见它小,怒斥成名。成名讲述了这只蟋蟀的奇特本领,县官不信。试着和别的蟋蟀搏斗,所有的都被斗败了。又试着和鸡斗,果然和成名所说的一样。于是就奖赏了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巡抚。巡抚特别喜欢,用金笼装着献给皇帝,并且上了奏本,仔细地叙述了它的本领。到了宫里后,凡是全国贡献的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及各种稀有的蟋蟀,都与(小蟋蟀)斗过了,没有一只能占它的上风。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每逢听到琴瑟 的声音,就合着节拍跳舞。大家越发觉得惊奇。皇帝更加喜欢,下诏 赏给巡抚名马和锦衣绸缎。巡抚不忘好处是从哪来的,不久,县官也 凭借才能卓越出了名。县官高兴,免去了成名的差役。巡抚又嘱咐学 使让成名进县学。过了一年多,成名的儿子精神复原了。他说自己变 成了一只蟋蟀,轻快敏捷善于角斗,现在才苏醒过来。巡抚也重赏了 成名。不到几年,成名就有田地上百顷,高楼台阁很多,牛羊都要用千 来计算;每次出门,穿的皮衣驾车的马都超过世代做官的人家了。
喜剧性结局会不会削减了对丑恶社会的谴责力量?
①这个结局是虚幻的,当时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成子以自身性命化小虫去让皇帝玩赏,这正是鞭笞皇帝视人命如玩小虫;
②成名“因祸得福”即使是真,也是偶然的。百姓的生死祸福,竟系于区区小虫,封建统治的腐败已到何种程度!
③成名“喜剧”结局的虚幻性,正强化了成名悲剧发生的现实性。实际上是嘲讽了一出丑剧,“成名裘马扬扬”,连“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泽”,这岂不荒唐可笑!
④这个“结局”非但没有削弱本文的批判力量,而是从更高的层次上强化了批判力量。
第八段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异史氏说:“皇帝偶尔使用一件东西,未必不是用过它就忘记了; 然而遵照执行的人却把它作为固定的章程。加上官吏贪婪暴虐,百姓 一天一天地抵押妻子卖掉孩子,还是没完没了。所以皇帝的一举一 动,都关系着百姓的命运,不可忽视啊! 唯独成名这人因为官吏的侵 害而贫穷,又因为进献蟋蟀而致富,穿皮衣骑大马得意扬扬。当他充 当里正,受到责打的时候,哪里想到自己会到这种地步呢! 老天将要 回报老实忠厚的人,就使抚臣、县官都受到蟋蟀的恩惠了。我听说过 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升天,连鸡狗都可以上天。确实啊!”
第九段
①指出“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当时政治的腐败黑暗,表现了作者对下层百姓的同情。寄讽谏之旨。
②成名的一贫一富是“天将以酬长厚者”,反映了“善恶有报”的宿命论思想。
③“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生动地表明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百姓苦难之上的,抒发了愤懑不平之感。
尾声:作者评虫,揭露腐败
第九段
本文以“促织的得失”为线索
情
节
结
构
第一段 征促织(故事的开端)
第二段 捕促织(介绍主人公,故事的开端
第三段 卜促织(志异,推动故事的发展)
第四段 再捕促织(应神示,故事继续发展)
第五段 丧促织(曲折跌宕,故事继续发展)
第六段 三捕促织(又一波折,推动故事发展)
第七段 斗促织(斗而胜,进入高潮)
第八段 献促织(故事结局,以“喜剧”告终
第九段 作者假托异氏之口,对成名的结局发表议论
征虫
捕虫
卜虫
丧虫
化虫
得虫
献虫
斗虫
梳理情节
本文围绕“促织”这条主线,情节具体有几次波折?这样安排有何妙处?
波折一 岁征促织,成名破产受刑,无计可施,走投无路;
波折二 神巫指点,成名得虫;
波折三 节外生枝,成子弄死促织,投井自杀,成家陷入绝境;
波折四 成子起死回生,魂化促织,成家因祸得福。
妙处:这样曲曲折折、跌宕起伏的描写,避免了平铺直叙,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情节的跌宕起伏,充实、丰满了故事,深化了思想内容。
【讨论】:《促织》是喜剧
还是悲剧?
1.结尾虽是喜剧收场,但同样引人沉思。
2.既然魂化蟋蟀不可能,那成名一家的摆脱厄运、裘马扬扬也就纯属幻想。这个情节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官场的黑暗。
3.将人间悲剧化为喜剧,以喜写悲,蕴含着更为深沉的悲哀,寄托了作者对成名的同情,对腐朽的封建统治者的强烈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