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祝福》课件(共2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祝福》课件(共2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3 16:1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1、梳理故事情节,鉴赏环境描写,把握人物形象特征。
2、思考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源,探寻作者的创作意图。
3、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怀旁人的情怀。
教学目标
假如祥林嫂也有了微信——
请你根据原文,按时间先后顺序梳理与祥林嫂有关的10个重大事件,如果你是祥林嫂,你怎么发朋友圈。(15个字内)
今天立春,我的丈夫死了。
我逃到鲁镇做工,年底祭祀时很忙
婆婆为赚彩礼钱,逼我改嫁贺老六
儿子阿毛两岁了,长得白白胖胖
我的丈夫贺老六得伤寒死了
我的阿毛被狼衔去了
我再回鲁镇打工,年底祭祀时我却很闲
为什么我捐了门槛,仍被嫌弃
我被赶出鲁四老爷家,成了乞丐
一个人死后究竟有没有灵魂的
任务一:梳理故事情节
任务二:分析人物态度
请根据课文内容说说有谁评论了她的朋友圈?评论了什么内容呢?对她是什么态度?
人物 评论内容 态度
祥林嫂
鲁四爷
柳妈
鲁四婶

鲁镇小帅
鲁镇小美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
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
谬种。败坏风俗!
祥林嫂,你那时怎么肯依了?唉,可惜咯,白撞了这一下
你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不是也这么大了么?
祥林嫂@我:人死后究竟有没有魂灵?
我@祥林嫂: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厌恶
嫌弃
嘲笑
戏弄
恐吓
逃避
任务二:分析人物态度
从前在鲁四老爷家做工的祥林嫂被人发现死在了镇东头的河边,头发花白,身体瘦得只剩一副骨架,搭着破破烂烂的衣服,旁边放着一个竹篮、一个破碗和一根竹竿。虽然已经全然失去了生气,祥林嫂的尸体依然大张着眼睛,给准备迎接祝福的鲁镇带来了一丝阴霾。
要求:小组指定一位中心发言人,讨论时间5分钟。


“我”
鲁四老爷
贺家大伯
鲁镇众人
卫老婆子
柳妈
四婶
祥林嫂
婆婆
人物 罪状
假意关心,厌烦后又把她的悲剧当作笑料
帮助其婆婆抓祥林嫂
用鬼神之说恐吓祥林嫂
将祥林嫂当作私有物品买卖,无视和践踏祥林嫂的尊严
厌恶寡妇,不让祥林嫂参与祭祀
跟随鲁四爷排挤抛弃祥林嫂
冷酷无情,侵吞祥林嫂的财产,让祥林嫂无家可归
虽同情祥林嫂但敷衍逃离,自我宽慰
四婶
祥林嫂
婆婆
贺家大伯
柳妈
卫老婆子
“我”
鲁镇众人
鲁四老爷
凶器是

任务三:探寻悲剧根源
任务三:探寻悲剧根源
五张账单
福兴楼的清炖鱼翅:
一元一大盘
祥林嫂初到鲁家的工钱:
每月五百文
婆婆从鲁家支走的工钱:
一千七百五十文
卖祥林嫂的钱:八十千
捐门槛的价钱:
大钱十二千
线索提示:
买不下两盘“价廉物美”的清炖鱼翅
鲁四老爷对她经济上的盘剥
族权和夫权在替其婆婆撑腰
神权思想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深毒害。
封建制度下政权、神权、族权、夫权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无情压榨
女性为何要为难女性呢
鲁镇人在言行层面虽然没有直接迫害祥林嫂,但在价值观层面、文化层面,压垮了她。以“再嫁有罪”为代表的价值观,我们称之为封建礼教。
每个女性从小就生活在“再嫁是有罪的,死后要被锯开的”这种文化中,她们不仅自觉遵守规则,不敢打破规则,甚至还会通过强迫别人遵守规则,和惩罚不遵守规则的人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的优越。
祥林嫂的人生悲剧的核心问题是:再嫁是否有罪
确定真凶
凶器?
杀人动机?
确凿证据?
一句话、一个眼神、一抹笑——无形的刀
封建落后的文化制度下民众心灵的麻木畸形——诛心的毒
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精神的枷锁
【写作背景】
任务三:探寻悲剧根源
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被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等这些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仍然是套在人民尤其是妇女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作了《祝福》这篇小说。
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就可以保隋;也不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吴,杨妃乱唐的那些古老话。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决不会有这种大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男的负。
但向来的男性的作者,大抵将败
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这真
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
——鲁迅上海《海燕》月刊第二期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地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任务三:探寻悲剧根源
谁是凶手?
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愚昧、冷酷、自私的社会环境、社会氛围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本原因。
任务四:鉴赏环境描写
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
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烘托人物突出的特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等
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
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
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
环境描写的作用
找出文中描写社会环境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1、2节)
“灰白色的沉重的……幽微的火药香”
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
“沉重、阴暗、乱成一团”可见作者怎样的情绪?
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压抑和反感。
“富人的祝福”与“穷人的劳作”揭示了什么?
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暗示了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年年如此……今年自然也是如此”。
点出了辛亥革命后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
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基础。
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插手。
祥林嫂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门槛,以为如愿以偿了,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四婶一声“你放着罢,祥林嫂”的喝令。
环境描写,不仅推动了情节发展,而且清楚地告诉我们,是谁害死了祥林嫂。
文中第二次描写祝福时的场景
找出文中描写社会环境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结尾的祝福景象
找出文中描写社会环境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极响的爆竹声、黄色的灯火光、爆竹声联绵不断、团团飞舞的雪花
作用:
①结构上与开头前后呼应,
②渲染了热烈气氛,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
③深化了主题,突出旧社会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找出文中描写社会环境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虚写,那些“醉醺醺”蹒跚着的“天地圣众”哪里会赐福给穷人呢?买不起爆竹的穷人们,得到的只是无穷的痛苦和悲哀。同时与祥林嫂的惨死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化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在布局上又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使小说结构臻于完善。
作品写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那么小说题目为什么不用《祥林嫂》,而是选择《祝福》呢?这有什么深意?
①.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活动,揭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②.对比:富人祝福,穷人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而祥林嫂在热闹的祝福声中死去,喜与悲的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③.反讽:祝福只是人们的一厢情愿,受压迫的劳动人民没福可祝,哪能祝来福,具有反讽之意。
④.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也让文章结构严谨
任务五:联系实际生活
“封建”彻底消除了吗?
面对这些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封建礼教并不是张着血盆大口的怪物,它看不见摸不着,只是冷冰冰地存在于空气之中。它并不会真的吃你的肉和你的血,它只是限制你的选择,禁锢你的思想。
比起过去的人们,我们幸运了许多;但我们应该祝福,但愿未来的人们,比我们拥有更多的幸运。不,或许不应该是“幸运”,而是“自主的权利”。时代的进步永远不会停止,在未来,我们还可以继续努力,对这个世界寄予更多更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