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北省邢台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河北省邢台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23 16:31:02

文档简介

河北省邢台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高二上·邢台期末)下图是地球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判断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是(  )
A.③④ B.①② C.⑤⑥ D.③⑦
2.(2023高二上·邢台期末)下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所在半球河流右岸侵蚀严重 B.线速度:P=O=M=Q>N
C.MO为晨线 D.NO为晨线
3.(2023高二上·邢台期末)《长江之歌》歌词中“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说明了长江源头水源补给有哪两种类型(  )
A.湖泊水补给和河流补给
B.冰川融水补给和河流补给
C.季节性积雪融水和湖泊水补给
D.冰川融水补给和季节性积雪融水
(2023高二上·邢台期末)2018年7月4日,为期11天的第42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会在巴林首都麦纳麦(26°N,50°E)闭幕。大会于巴林当地区时7月2日10:00投票表决通过中国贵州省梵净山等19处遗产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完成下面小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投票表决通过梵净山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时,北京时间为(  )
A.5:00 B.15:00 C.17:40 D.19:40
5.投票表决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大约为(  )
A.4/5 B.5/7 C.3/8 D.5/8
(2023高二上·邢台期末)下图为上海环郁能源开发的太阳能光伏设备,其支架可以调节光伏板与地面的夹角以提高发电效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某市安装了该设备并设定夏至日光伏板与地面夹角为20°,该市的纬度为(  )
A.6°34'N B.23°26'N C.46°34'N D.43°26'N
7.3个月后,该市的居民欣赏日落美景的方向是(  )
A.西北 B.西南 C.正西 D.正北
(2023高二上·邢台期末)下列为某中学生收集的四幅景观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8.下列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丙
9.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内力作用都进行得极其缓慢
B.内力作用都进行得非常快,可以在瞬间改变地表形态
C.火山喷发导致的地表形态的变迁不属于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D.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说明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缓慢改变
(2023高二上·邢台期末)读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与风向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有关该图表示的时间以及M点的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
A.1月、西北风 B.7月、西北风 C.1月、东南风 D.7月、东南风
11.印度半岛7月季风形成的原因是(  )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地形的影响 D.沿海洋流运动的影响
(2023高二上·邢台期末)下图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甲处为(  )
A.极地高压带 B.副极地低压带
C.副热带高压带 D.赤道低压带
13.西欧沿岸气候终年温和多雨是由于(  )
A.甲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 B.全年受丙气压带控制
C.丙气压带与丁风带交替控制 D.全年受丁风带影响
14.下列能表示丙与丁控制地区大陆西岸气候特征的是(  )
A. B.
C. D.
(2023高二上·邢台期末)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下图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5.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会(  )
A.增加航运里程 B.增加河床淤积
C.减轻洪涝灾害 D.减少上游来水量
二、综合题(共55分)。
16.(2023高二上·邢台期末)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问题。
(1)左图是以   (北极点或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此时地球在右图中的位置为   。
(2)地球运行到右图中③位置时,正值北半球   (节气)日,此时湖南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3)左图中AB是   (晨线或昏线)。D点的地方时为   时。
(4)将A、B、D三地自转线速度从小到大排序:   。
(5)当地球运行到④位置时,哈尔滨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是   。(下面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请选择。)
A.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B.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C.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D.无变化
17.(2023高二上·邢台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地貌类型为   (地貌名称)在我国主要分布于   地区,是由   作用形成的。
(2)图中F为   (地貌名称),由图推测该地盛行   风。该地貌是由   作用形成的。
(3)按岩石的成因分,石灰岩属于三大类岩石中的   岩,根据图示可判断该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   、   等。
(4)图中C、D、E岩石的新老关系由老到新的排列顺序为   。
18.(2023高二上·邢台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年5月25日至28日,亚洲部分地区发生大范围冷空气活动。下图为5月26日11时该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线示意锋的位置。
(1)指出甲锋的移动方向。判断甲锋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2)比较乌兰巴托市和北京市的风力强弱,并说明原因。
(3)描述P地在目前以及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状况。
19.(2023高二上·邢台期末)地球表层的地貌形态各异,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某中学学生利用暑假分两个大组到我国各地研学旅行。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一大组把考察我国各地地貌景观的差异作为研学的重点之一。下图中①、②、③、④是第一大组四位同学拍摄的照片。
(1)某同学归来展示了黄土地貌景观照片①,该照片是在图中   地拍摄的,形成该地貌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该地区突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请从气候、土质、地形角度解释当地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
(2)孙同学考察了“魔鬼城”之称的雅丹地貌,突遇沙尘暴。你认为孙同学拍摄的照片中最可能是图   (填数字),图示该地貌景观主要是   作用形成。
(3)图中,古人用“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佳句来描述赵同学的考察地,据此判断其拍摄的照片应是图   (填数字),该照片是在图中   地拍摄。该地貌在地表和地下均有表现,在地表由于流水溶蚀作用常形成   等景观,往往成为著名的风景区。
(4)对照研学地位置分布图,写出对应的植被类型。
甲:    乙:   
丙:温带草原 丁: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
(5)从甲→乙→丁的景观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的   分异规律,其主导因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地球仪与经纬网
【解析】【分析】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结合图示可知,①②③④在北半球,⑤⑥⑦⑧在南半球,CD错;东西半球分界线为20°W和160°E组成的闭合经线圈,从20°W向西到160°E为西半球,由图可知,③点西侧经线为20°W,②点西侧经线为160°E,则可知,西半球范围为从20°W沿顺时针方向至160°E范围,则位于西半球的为①②。
故答案为:B。
【点评】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2.【答案】D
【知识点】昼夜更替
【解析】【分析】A、图中显示,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方向,表明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顺着河水流动方向向左偏,因此左岸侵蚀严重,A错误;
B、图中P、Q、M、N位于同一条纬线上,自转速度相同,图中O点纬度比其他四点高,自转线速度最小,B错误;
C、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则P、Q所在经线应是日期分界线,其中一条为0时经线,另一条为180°经线,由于0时经线为夜半球中央经线,因此P所在经线为0时经线,南极附近出现极夜,根据自转方向判断,MO应为昏线,NO应为晨线,C错误;
D、NO应为晨线,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由白天进入黑夜的是昏线;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3.【答案】D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说明长江源头的水来自雪山,春季气温高水量增大,反映的是高山上的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是长江源头主要的补给来源,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雨水补给,主要集中在多雨季节,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影响河流流量;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主要在春季补给,气温高低和积雪多少影响河流流量;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气温变化及积雪和冰川储量影响河流流量;湖泊水补给,全年都有补给,补给稳定,主要取决于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答案】4.B
5.A
【知识点】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日界线与日期的计算
【解析】【点评】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新的一天所跨经度数/360°=东十二区的区时/24h。
4.由材料可知,巴林首都麦纳麦的经度为50°E,其当地时区为东三区,由材料可知,大会于东三区时间7月2日10:00投票表决,北京时间采用的是东八区区时,两者相差5小时,东八区在东,按“东加西减”原则,故东三区加5小时即为东八区时间,应为15:00,因此B项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5.由上题可知,投票表决时,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15:00,东十二区的区时为19:00,根据所学知识,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东十二区的区时/24h,可知投票表决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大约为19/24,约为4/5,因此A项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6.D
7.C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光照图的判读;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日出日落方位变化规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太阳直射北半球:东北升,西北落。太阳直射南半球:东南升,西南落。太阳直射赤道:正东升,正西落。
6.由所学知识可知,光伏板与地面夹角等于纬度差(纬度差指该地与直射点所在地的纬度之差,同半球等于两地纬度值之差,异半球等于两地纬度值之和),此时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光伏板与地面夹角为20°,二者都在北半球,纬度差为两地纬度值之差,故该市的纬度=20°+23°26'=43°26'N或23°26'-20°=3°26'N,结合选项可知,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7.夏至日后3个月是秋分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则3个月后该市的居民欣赏日落美景的方向是正西,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8.D
9.D
【知识点】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8.火山(甲)和褶皱(丙)是内力作用的结果,D正确;峰林(乙)是流水侵蚀(溶蚀)的产物,峡谷(丁)是内力作用(岩层隆起或地壳抬升)和外力作用(流水侵蚀)共同作用的结果,ABC错误。
故答案为:D。
9.内力作用有的缓慢,如变质作用,有的剧烈,如火山喷发,ABC错误;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亿万年内力作用的结果,说明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缓慢改变,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10.A
11.A
【知识点】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季风环流
【解析】【点评】东亚地区,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亚欧大陆形成低压,太平洋上形成高压,所以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夏季风,冬季亚欧大陆形成高压,太平洋上形成低压,所以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冬季风,而南亚地区,因夏季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所以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当东南信风带越过赤道时,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南亚冬季风的成因与东亚季风相同。
10.读图可知,此时亚欧大陆形成高气压中心,风从陆地吹向海洋,表明此时大陆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由此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冬季,代表性月份为1月,BD错误;读图可知,M点的风向为西北风,A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A。
11.读图可知,印度半岛7月为北半球夏季,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的影响,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
故答案为:A。
【答案】12.D
13.D
14.B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
【解析】【点评】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多雨,降水分配较为均匀。分布在南北纬40°- 60°之间的大陆西岸。
12.根据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中甲位于赤道附近,其名称是赤道低气压带,D正确;极地高压带位于极地地区,A错误;副极地低压带位于60°附近,B错误;副热带高压带位于30°附近,C错误。
故答案为:D。
1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沿岸地区由于全年受丁盛行西风带影响,气候终年温和多雨,D正确;甲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A错误;全年受丙气压带控制则气候干旱,形成热带沙漠气候,B错误;丙气压带与丁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C错误。
故答案为:D。
1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丙气压带(副高)与丁风带(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B正确;A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较为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A错误; C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C错误;D为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15.C
【知识点】长江流域概况及其开发治理
【解析】【点评】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方向为发电、养殖、旅游、航运、防洪等。
15.AC、此段河道裁弯取直后,新河因河道平直,缩短流程,比降增大,流速加快,有利于迅速排泄洪水,从而可以减轻洪涝灾害,缩短航运里程,A错误,C正确;
B、由于河道裁弯取直后,河道平直,流速加快,不利于河床淤积,B错误;
D、上游来水由上游流域情况决定,此段河道裁弯取直对上游来水没有直接影响,D错误。
故答案为:C。
16.【答案】(1)南极点;①。
(2)夏至;昼长夜短。
(3)晨线;9。
(4)B<D<A。
(5)昼夜等长;A。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图的判读;昼夜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东经度增大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左图东经度为顺时针增大,故地球顺时针自转,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此时南极圈内为极昼,故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即地球在右图中的位置为①。
(2)地球运行到右图中③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此时正值北半球夏至日,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故湖南昼长夜短。
(3)左图中AB是顺着自转方向即将由黑夜进入白天的晨线。A点为赤道上与晨线相交的线,地方时为6点,D点比A点靠东3小时,故D点的地方时为9时。
(4)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A、B、D三地的纬度由低到高依次为A、D、B,则A、B、D三地自转线速度从小到大排序:B<D<A。
(5)根据地球公转规律可知,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冬至、春分、夏至、秋分。当地球运行到④位置时,即秋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则哈尔滨的昼夜等长。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是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A对,BCD错。故答案为:A。
【点评】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17.【答案】(1)风蚀蘑菇;西北;风力侵蚀。
(2)沙丘;东北;风力堆积。
(3)沉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4)E
【知识点】风沙地貌;矿物与岩石;构造地貌的判读;外力作用
【解析】【分析】(1)由图和结合所学可知,A地貌类型为风蚀蘑菇(风力侵蚀地貌),这种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风力侵蚀作用强烈。
(2)图中F为沙丘,它主要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再结合图示指向标可知,此处沙丘的缓坡面向东北方向,判断出该地主要盛行东北风。
(3)石灰岩是生物化学作用生成的沉积岩,常含有丰富的有机物残骸,属于三大类岩石中的沉积岩。此处的沉积岩层发生褶皱弯曲且断裂,因此判断出该沉积岩形成后发生了地壳运动(水平挤压),此处岩层弯曲断裂;石灰岩层下有花岗岩,因此此处发生了岩浆活动,当高温的岩浆接触它时,就会有变质作用出现。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4)下覆岩层先形成,上覆岩层后形成,因此E岩层年龄老,D岩层年龄新。C岩层是侵入岩,它侵入了DE岩层,因此C岩层形成应晚于DE。所以C、D、E岩石的新老关系由老到新的排列顺序为EDC。
【点评】岩层新老关系或地质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的判断方法:一般而言,沉积岩是越向下层年龄越老;若岩浆侵入到沉积岩内部或岩浆通过沉积岩内部后喷出地表,则岩浆岩较沉积岩新;岩浆通道附近的变质岩是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受高温作用变质而形成的,因此其形成时间晚于岩浆岩。地壳垂直运动导致岩层断裂错位形成断层,因此出现断裂错位的岩层形成于断层之前,反之,完整而上覆于断层之上的岩层形成于断层之后。同理,若地质构造中既有褶皱又有断层,也可依据切断关系判断,被切断的形成较早。
18.【答案】(1)东北方向。甲锋是暖锋。北半球气旋气流呈逆时针流动,甲位于气旋的东部,气流逆时针流动作用下,由来自南方的暖气团主动向北方的冷气团移动,形成暖锋。
(2)乌兰巴托比北京风力强,因为乌兰巴托等压线密集,北京等压线稀疏。
(3)P地在乙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P地在乙锋过境时,阴或雨、有风、降温;P地在乙锋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暖锋;天气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在气流逆时针流动作用下,甲锋面向东北方向移动。判断锋面类型主要看冷暖气团的主动程度,甲、乙分别位于低压中心(气旋)的东西两侧,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故在气旋东部的甲处表现为南方的暖气团主动向北方的冷气团移动,形成暖锋。
(2)风力判读:同一幅图,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由此可知,乌兰巴托等压线密集,而北京等压线稀疏,所以乌兰巴托比北京风力强。
(3)乙地位于气旋的西部,在气流逆时针流动作用下,表现为由来自北方的冷气团主动向南方的暖气团移动,形成冷锋。P地在乙锋即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P地在乙锋过境时,暖气团被迫抬升,天气表现为阴天、下雨、刮风、降温;P地在乙锋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点评】暖锋与天气: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的锋面,天气变化:过境时,多产生连续性的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冷锋与天气: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的锋面(特殊的叫寒潮)。天气变化: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刮风、下雨、降温等(出现较大的风,带来雨、雪天气等):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晴。
19.【答案】(1)A;流水侵蚀;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高原向平原过渡地区,地势起伏较大。
(2)④;风力侵蚀。
(3)②;C;峰林或峰丛或溶洞。材料二:第二大组主要开展以“植被与土壤”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活动分甲、乙、丙、丁四个小组进行。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5)赤道向两极;热量。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外力作用;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结合图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黄土地貌应位于我国黄土高原上,对应图示中国的A区域。形成照片①中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该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要求从气候、土质、地形角度解释。气候方面,该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土质: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御流水侵蚀的能力弱;地形:高原与平原交界过渡地区,地势起伏较大。
(2)孙同学考察了“魔鬼城”之称的雅丹地貌,该地貌属于风力侵蚀地貌,应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结合景观图,对应④。
(3)“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描述的是我国的桂林山水,应是喀斯特地貌,对应②图,拍摄于中国的C区域。喀斯特地貌景观地表和地下均有表现,在地表由于流水溶蚀作用常形成峰林、峰丛、溶洞、暗河等。
(4)读图可知,甲地位于我国江西省,地处我国南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发育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乙地位于我国黄土高原上,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发育温带落叶阔叶林。
(5)甲、乙、丁分别对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且纬度逐渐增高,因此甲、乙、丁的景观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的自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导因素是热量。
【点评】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随着纬度发生变化,导致热量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递减。受其控制,形成了大致与纬线平行,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热量带:热带、温带、寒带。植被、土壤等呈现出相应的变化,这就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条件是产生这种分异的基础,水分条件对这种分异的产生也有重要影响。
1 / 1河北省邢台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高二上·邢台期末)下图是地球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判断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的是(  )
A.③④ B.①② C.⑤⑥ D.③⑦
【答案】B
【知识点】地球仪与经纬网
【解析】【分析】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结合图示可知,①②③④在北半球,⑤⑥⑦⑧在南半球,CD错;东西半球分界线为20°W和160°E组成的闭合经线圈,从20°W向西到160°E为西半球,由图可知,③点西侧经线为20°W,②点西侧经线为160°E,则可知,西半球范围为从20°W沿顺时针方向至160°E范围,则位于西半球的为①②。
故答案为:B。
【点评】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2.(2023高二上·邢台期末)下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所在半球河流右岸侵蚀严重 B.线速度:P=O=M=Q>N
C.MO为晨线 D.NO为晨线
【答案】D
【知识点】昼夜更替
【解析】【分析】A、图中显示,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方向,表明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顺着河水流动方向向左偏,因此左岸侵蚀严重,A错误;
B、图中P、Q、M、N位于同一条纬线上,自转速度相同,图中O点纬度比其他四点高,自转线速度最小,B错误;
C、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则P、Q所在经线应是日期分界线,其中一条为0时经线,另一条为180°经线,由于0时经线为夜半球中央经线,因此P所在经线为0时经线,南极附近出现极夜,根据自转方向判断,MO应为昏线,NO应为晨线,C错误;
D、NO应为晨线,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由白天进入黑夜的是昏线;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3.(2023高二上·邢台期末)《长江之歌》歌词中“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说明了长江源头水源补给有哪两种类型(  )
A.湖泊水补给和河流补给
B.冰川融水补给和河流补给
C.季节性积雪融水和湖泊水补给
D.冰川融水补给和季节性积雪融水
【答案】D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说明长江源头的水来自雪山,春季气温高水量增大,反映的是高山上的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是长江源头主要的补给来源,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雨水补给,主要集中在多雨季节,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影响河流流量;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主要在春季补给,气温高低和积雪多少影响河流流量;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气温变化及积雪和冰川储量影响河流流量;湖泊水补给,全年都有补给,补给稳定,主要取决于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2023高二上·邢台期末)2018年7月4日,为期11天的第42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会在巴林首都麦纳麦(26°N,50°E)闭幕。大会于巴林当地区时7月2日10:00投票表决通过中国贵州省梵净山等19处遗产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完成下面小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投票表决通过梵净山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时,北京时间为(  )
A.5:00 B.15:00 C.17:40 D.19:40
5.投票表决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大约为(  )
A.4/5 B.5/7 C.3/8 D.5/8
【答案】4.B
5.A
【知识点】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日界线与日期的计算
【解析】【点评】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新的一天所跨经度数/360°=东十二区的区时/24h。
4.由材料可知,巴林首都麦纳麦的经度为50°E,其当地时区为东三区,由材料可知,大会于东三区时间7月2日10:00投票表决,北京时间采用的是东八区区时,两者相差5小时,东八区在东,按“东加西减”原则,故东三区加5小时即为东八区时间,应为15:00,因此B项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5.由上题可知,投票表决时,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15:00,东十二区的区时为19:00,根据所学知识,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东十二区的区时/24h,可知投票表决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大约为19/24,约为4/5,因此A项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3高二上·邢台期末)下图为上海环郁能源开发的太阳能光伏设备,其支架可以调节光伏板与地面的夹角以提高发电效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某市安装了该设备并设定夏至日光伏板与地面夹角为20°,该市的纬度为(  )
A.6°34'N B.23°26'N C.46°34'N D.43°26'N
7.3个月后,该市的居民欣赏日落美景的方向是(  )
A.西北 B.西南 C.正西 D.正北
【答案】6.D
7.C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光照图的判读;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日出日落方位变化规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太阳直射北半球:东北升,西北落。太阳直射南半球:东南升,西南落。太阳直射赤道:正东升,正西落。
6.由所学知识可知,光伏板与地面夹角等于纬度差(纬度差指该地与直射点所在地的纬度之差,同半球等于两地纬度值之差,异半球等于两地纬度值之和),此时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光伏板与地面夹角为20°,二者都在北半球,纬度差为两地纬度值之差,故该市的纬度=20°+23°26'=43°26'N或23°26'-20°=3°26'N,结合选项可知,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7.夏至日后3个月是秋分日,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则3个月后该市的居民欣赏日落美景的方向是正西,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023高二上·邢台期末)下列为某中学生收集的四幅景观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8.下列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丙
9.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内力作用都进行得极其缓慢
B.内力作用都进行得非常快,可以在瞬间改变地表形态
C.火山喷发导致的地表形态的变迁不属于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D.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说明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缓慢改变
【答案】8.D
9.D
【知识点】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8.火山(甲)和褶皱(丙)是内力作用的结果,D正确;峰林(乙)是流水侵蚀(溶蚀)的产物,峡谷(丁)是内力作用(岩层隆起或地壳抬升)和外力作用(流水侵蚀)共同作用的结果,ABC错误。
故答案为:D。
9.内力作用有的缓慢,如变质作用,有的剧烈,如火山喷发,ABC错误;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亿万年内力作用的结果,说明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缓慢改变,D正确。
故答案为:D。
(2023高二上·邢台期末)读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与风向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有关该图表示的时间以及M点的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
A.1月、西北风 B.7月、西北风 C.1月、东南风 D.7月、东南风
11.印度半岛7月季风形成的原因是(  )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地形的影响 D.沿海洋流运动的影响
【答案】10.A
11.A
【知识点】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季风环流
【解析】【点评】东亚地区,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亚欧大陆形成低压,太平洋上形成高压,所以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夏季风,冬季亚欧大陆形成高压,太平洋上形成低压,所以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冬季风,而南亚地区,因夏季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所以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当东南信风带越过赤道时,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南亚冬季风的成因与东亚季风相同。
10.读图可知,此时亚欧大陆形成高气压中心,风从陆地吹向海洋,表明此时大陆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由此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冬季,代表性月份为1月,BD错误;读图可知,M点的风向为西北风,A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A。
11.读图可知,印度半岛7月为北半球夏季,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的影响,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
故答案为:A。
(2023高二上·邢台期末)下图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甲处为(  )
A.极地高压带 B.副极地低压带
C.副热带高压带 D.赤道低压带
13.西欧沿岸气候终年温和多雨是由于(  )
A.甲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 B.全年受丙气压带控制
C.丙气压带与丁风带交替控制 D.全年受丁风带影响
14.下列能表示丙与丁控制地区大陆西岸气候特征的是(  )
A. B.
C. D.
【答案】12.D
13.D
14.B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
【解析】【点评】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多雨,降水分配较为均匀。分布在南北纬40°- 60°之间的大陆西岸。
12.根据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中甲位于赤道附近,其名称是赤道低气压带,D正确;极地高压带位于极地地区,A错误;副极地低压带位于60°附近,B错误;副热带高压带位于30°附近,C错误。
故答案为:D。
1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沿岸地区由于全年受丁盛行西风带影响,气候终年温和多雨,D正确;甲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A错误;全年受丙气压带控制则气候干旱,形成热带沙漠气候,B错误;丙气压带与丁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C错误。
故答案为:D。
1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丙气压带(副高)与丁风带(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B正确;A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较为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A错误; C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C错误;D为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3高二上·邢台期末)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下图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5.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会(  )
A.增加航运里程 B.增加河床淤积
C.减轻洪涝灾害 D.减少上游来水量
【答案】15.C
【知识点】长江流域概况及其开发治理
【解析】【点评】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方向为发电、养殖、旅游、航运、防洪等。
15.AC、此段河道裁弯取直后,新河因河道平直,缩短流程,比降增大,流速加快,有利于迅速排泄洪水,从而可以减轻洪涝灾害,缩短航运里程,A错误,C正确;
B、由于河道裁弯取直后,河道平直,流速加快,不利于河床淤积,B错误;
D、上游来水由上游流域情况决定,此段河道裁弯取直对上游来水没有直接影响,D错误。
故答案为:C。
二、综合题(共55分)。
16.(2023高二上·邢台期末)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问题。
(1)左图是以   (北极点或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此时地球在右图中的位置为   。
(2)地球运行到右图中③位置时,正值北半球   (节气)日,此时湖南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3)左图中AB是   (晨线或昏线)。D点的地方时为   时。
(4)将A、B、D三地自转线速度从小到大排序:   。
(5)当地球运行到④位置时,哈尔滨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是   。(下面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请选择。)
A.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B.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C.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D.无变化
【答案】(1)南极点;①。
(2)夏至;昼长夜短。
(3)晨线;9。
(4)B<D<A。
(5)昼夜等长;A。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图的判读;昼夜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1)东经度增大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左图东经度为顺时针增大,故地球顺时针自转,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此时南极圈内为极昼,故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即地球在右图中的位置为①。
(2)地球运行到右图中③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此时正值北半球夏至日,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故湖南昼长夜短。
(3)左图中AB是顺着自转方向即将由黑夜进入白天的晨线。A点为赤道上与晨线相交的线,地方时为6点,D点比A点靠东3小时,故D点的地方时为9时。
(4)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A、B、D三地的纬度由低到高依次为A、D、B,则A、B、D三地自转线速度从小到大排序:B<D<A。
(5)根据地球公转规律可知,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冬至、春分、夏至、秋分。当地球运行到④位置时,即秋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则哈尔滨的昼夜等长。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是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A对,BCD错。故答案为:A。
【点评】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17.(2023高二上·邢台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地貌类型为   (地貌名称)在我国主要分布于   地区,是由   作用形成的。
(2)图中F为   (地貌名称),由图推测该地盛行   风。该地貌是由   作用形成的。
(3)按岩石的成因分,石灰岩属于三大类岩石中的   岩,根据图示可判断该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   、   等。
(4)图中C、D、E岩石的新老关系由老到新的排列顺序为   。
【答案】(1)风蚀蘑菇;西北;风力侵蚀。
(2)沙丘;东北;风力堆积。
(3)沉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4)E
【知识点】风沙地貌;矿物与岩石;构造地貌的判读;外力作用
【解析】【分析】(1)由图和结合所学可知,A地貌类型为风蚀蘑菇(风力侵蚀地貌),这种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风力侵蚀作用强烈。
(2)图中F为沙丘,它主要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再结合图示指向标可知,此处沙丘的缓坡面向东北方向,判断出该地主要盛行东北风。
(3)石灰岩是生物化学作用生成的沉积岩,常含有丰富的有机物残骸,属于三大类岩石中的沉积岩。此处的沉积岩层发生褶皱弯曲且断裂,因此判断出该沉积岩形成后发生了地壳运动(水平挤压),此处岩层弯曲断裂;石灰岩层下有花岗岩,因此此处发生了岩浆活动,当高温的岩浆接触它时,就会有变质作用出现。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4)下覆岩层先形成,上覆岩层后形成,因此E岩层年龄老,D岩层年龄新。C岩层是侵入岩,它侵入了DE岩层,因此C岩层形成应晚于DE。所以C、D、E岩石的新老关系由老到新的排列顺序为EDC。
【点评】岩层新老关系或地质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的判断方法:一般而言,沉积岩是越向下层年龄越老;若岩浆侵入到沉积岩内部或岩浆通过沉积岩内部后喷出地表,则岩浆岩较沉积岩新;岩浆通道附近的变质岩是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受高温作用变质而形成的,因此其形成时间晚于岩浆岩。地壳垂直运动导致岩层断裂错位形成断层,因此出现断裂错位的岩层形成于断层之前,反之,完整而上覆于断层之上的岩层形成于断层之后。同理,若地质构造中既有褶皱又有断层,也可依据切断关系判断,被切断的形成较早。
18.(2023高二上·邢台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年5月25日至28日,亚洲部分地区发生大范围冷空气活动。下图为5月26日11时该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线示意锋的位置。
(1)指出甲锋的移动方向。判断甲锋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2)比较乌兰巴托市和北京市的风力强弱,并说明原因。
(3)描述P地在目前以及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状况。
【答案】(1)东北方向。甲锋是暖锋。北半球气旋气流呈逆时针流动,甲位于气旋的东部,气流逆时针流动作用下,由来自南方的暖气团主动向北方的冷气团移动,形成暖锋。
(2)乌兰巴托比北京风力强,因为乌兰巴托等压线密集,北京等压线稀疏。
(3)P地在乙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P地在乙锋过境时,阴或雨、有风、降温;P地在乙锋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知识点】大气的运动;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暖锋;天气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在气流逆时针流动作用下,甲锋面向东北方向移动。判断锋面类型主要看冷暖气团的主动程度,甲、乙分别位于低压中心(气旋)的东西两侧,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故在气旋东部的甲处表现为南方的暖气团主动向北方的冷气团移动,形成暖锋。
(2)风力判读:同一幅图,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由此可知,乌兰巴托等压线密集,而北京等压线稀疏,所以乌兰巴托比北京风力强。
(3)乙地位于气旋的西部,在气流逆时针流动作用下,表现为由来自北方的冷气团主动向南方的暖气团移动,形成冷锋。P地在乙锋即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P地在乙锋过境时,暖气团被迫抬升,天气表现为阴天、下雨、刮风、降温;P地在乙锋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点评】暖锋与天气: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的锋面,天气变化:过境时,多产生连续性的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冷锋与天气: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的锋面(特殊的叫寒潮)。天气变化: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刮风、下雨、降温等(出现较大的风,带来雨、雪天气等):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晴。
19.(2023高二上·邢台期末)地球表层的地貌形态各异,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某中学学生利用暑假分两个大组到我国各地研学旅行。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一大组把考察我国各地地貌景观的差异作为研学的重点之一。下图中①、②、③、④是第一大组四位同学拍摄的照片。
(1)某同学归来展示了黄土地貌景观照片①,该照片是在图中   地拍摄的,形成该地貌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该地区突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请从气候、土质、地形角度解释当地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
(2)孙同学考察了“魔鬼城”之称的雅丹地貌,突遇沙尘暴。你认为孙同学拍摄的照片中最可能是图   (填数字),图示该地貌景观主要是   作用形成。
(3)图中,古人用“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佳句来描述赵同学的考察地,据此判断其拍摄的照片应是图   (填数字),该照片是在图中   地拍摄。该地貌在地表和地下均有表现,在地表由于流水溶蚀作用常形成   等景观,往往成为著名的风景区。
(4)对照研学地位置分布图,写出对应的植被类型。
甲:    乙:   
丙:温带草原 丁: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
(5)从甲→乙→丁的景观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的   分异规律,其主导因素是   。
【答案】(1)A;流水侵蚀;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高原向平原过渡地区,地势起伏较大。
(2)④;风力侵蚀。
(3)②;C;峰林或峰丛或溶洞。材料二:第二大组主要开展以“植被与土壤”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活动分甲、乙、丙、丁四个小组进行。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5)赤道向两极;热量。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外力作用;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分析】(1)结合图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黄土地貌应位于我国黄土高原上,对应图示中国的A区域。形成照片①中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该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要求从气候、土质、地形角度解释。气候方面,该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土质: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御流水侵蚀的能力弱;地形:高原与平原交界过渡地区,地势起伏较大。
(2)孙同学考察了“魔鬼城”之称的雅丹地貌,该地貌属于风力侵蚀地貌,应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结合景观图,对应④。
(3)“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描述的是我国的桂林山水,应是喀斯特地貌,对应②图,拍摄于中国的C区域。喀斯特地貌景观地表和地下均有表现,在地表由于流水溶蚀作用常形成峰林、峰丛、溶洞、暗河等。
(4)读图可知,甲地位于我国江西省,地处我国南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发育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乙地位于我国黄土高原上,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发育温带落叶阔叶林。
(5)甲、乙、丁分别对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且纬度逐渐增高,因此甲、乙、丁的景观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的自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导因素是热量。
【点评】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随着纬度发生变化,导致热量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递减。受其控制,形成了大致与纬线平行,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热量带:热带、温带、寒带。植被、土壤等呈现出相应的变化,这就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条件是产生这种分异的基础,水分条件对这种分异的产生也有重要影响。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