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课件(5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课件(5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02 15:1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2张PPT。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旷世才女李清照,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其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其作品散失很多,今有词集《漱玉词》传世。 李清照现存词近50首,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时期。从愁情角度分析:
前期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情感,题材集中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闲愁、情愁、离愁--清丽婉转。如《如梦令》
后期词:作品思想性提高,表现出密切关注国运的高度爱国精神,国破家亡之忧、颠沛流离之苦、超越时空的孤独。浓愁、哀愁--沉郁凄凉而低沉。如《声声慢》醉花阴醉 花 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试在词中找)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愁?愁?词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相思之愁的呢?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布满“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挨。天气不佳,她只好待在屋里,一人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真是百无聊赖啊!2、作者为何提到重阳佳节?古人对重阳节十分重视,这天亲友团聚,相携登高,佩茱萸,饮菊花酒。李清照写出“瑞脑销金兽”的孤独感后,马上接以一句“佳节又重阳”,显然有弦外之音,暗示当此佳节良辰,丈夫不在身边,怎叫她不“每逢佳节倍思亲”哪?表达了她的伤感情绪。上阕: 作者从“永昼”的无聊和“半夜”的寒冷方面写自己的孤单寂寞,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她极力渲染白天,黑夜的时间是那样难以打发,以委婉地表达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殷切。下阕 下阕继续着对时间的交代:写“永昼”“半夜”之后的“黄昏后”,作者为了排遣自己的相思之苦和打发自己的空虚生活,乃携酒去东篱观赏菊花。但其结果却是酒不能解愁,看到西风中摇曳的菊花,酷似自己因相思而消瘦的身影,就更增加了内心的愁苦。写作特色 这首词的整体风格是委婉、含蓄的,作者并不直接说出对丈夫的思念,而是巧妙地抓住了长日、半夜、黄昏几个时间的推移,来写自己留在家中生活得空虚、无聊,以表达自己的丈夫那种夜以继日的相思之情。鉴赏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瘦 古人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这样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 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菊花的品格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的清高、淡薄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情感。瘦与“愁”相对愁三瘦所谓“三瘦”,是指李清照喜以“瘦”字入词,来形容花容人貌,并创造了三个因“瘦”而名传千古的动人词句。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 悲秋”
——《凤凰台上忆吹箫》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李清照声声慢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整体感知
思考:你从这首词里 读出了什么?

——这次第怎一个 愁字了得?
(愁,词眼)
二.分析鉴赏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在这首词里,请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开头七组叠字怎样抒写感情的?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从寻寻觅觅入手结果引发体现孤苦无依
若有所失眼前景肃杀
凄清愁情凄然寡欢
惨然不乐感情基调:哀怨凄凉2.为了写“愁”,为了表达这种愁苦凄凉悲戚,词人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场景加以分析。
意象:淡酒
晚风

黄花
细雨
梧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酒
“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结论:
  酒是“愁”的象征    酒,一种浓郁情义和相思的幽愁。
    酒,一种溢满凄凉哀伤的落寞。
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
酒力压不住心愁,
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
——晚年凄凉惨淡秋风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秋风秋雨愁煞人。”秋风:渲染愁情。雁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刘禹锡 <秋风引 > 雁足传书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用之典,此借指亡夫之痛;秋雁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
1、雁声凄惨
2、传递信息的使者(亡夫之痛)
3、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之苦) 过雁:象征离愁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南楼令》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黄花:喻女子容颜的憔悴黄花细雨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
雨晚来风。” 雨:哀伤、愁丝的象征。梧桐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 煜《相见欢》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贺 铸《鹧鸪天》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对前文的概括,表面是对愁欲说还休,实则倾泻无遗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愁直接抒情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淡酒浇愁
秋风劲吹
征雁南飞
黄花憔悴
雨打梧桐小结 词人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了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境气氛及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内心世界(或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李清照大事记: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
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8月18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1130年: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 1131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5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亡国之恨 李清照的愁丧夫之痛?孀居之悲?颠沛之苦??故国之思?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李清照南渡前: 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
表现思夫、思国、思乡 浓愁、哀愁--沉重哀痛凄苦 举





愁北雁南飞人难归满地黄花何人赏细雨梧桐到黄昏摘抄:
主题中有“愁”的诗歌,并给这些“愁”分类。七、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