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古代中国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2.楚辞
3.汉赋
4.唐诗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概况:A 时间:
B 内容分为三部分:
(2)特点:
(3)地位:
西周至春秋中期
风、雅、颂
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基础
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
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①含义
②特点
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富含浪漫主义色彩
③代表作
《离骚》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东汉—张衡《二京赋》
二、汉赋 ——汉代流行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1)含义:
汉朝时,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体
(2)特点:
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
(3)代表及作品
探究问题: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其原因是什么?
政治:
开明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
经济:
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
文化:
国内南北、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以及中外的文化交流
三、唐诗—诗歌的黄金时期
时期 代表人物
初唐
盛唐
中唐
晚唐
陈子昂
王勃
高适 岑参
孟浩然 王维
李白
杜甫
(边塞诗人)
(山水诗人)
(诗仙)
(诗圣)
唐诗
白居易
杜牧
李商隐
(小李杜)
①初唐诗人及代表作
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②盛唐诗人及代表作
边塞诗
别董大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山水诗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仙”李白——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
“诗圣”杜甫——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代表作:“三吏”、“三别”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
③中唐著名诗人及代表作
白居易(772--846) 唐代大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诗语言通俗,强调诗歌要反映民生的疾苦。
代表作:
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
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
红线毯
白居易
……
宣城太守知不知,
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
少夺人衣作地衣。……
琵琶行
……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
④晚唐著名诗人及代表作
这一时期成就较高的诗人是杜牧和李商隐,后人把他俩称为“小李杜”。这两位诗人的咏史诗都反映了走向衰落的唐朝现实,但也都流露出个人失意的颓丧情绪。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二、宋词(重点)和元曲
1、宋词:
(1)起源:
婉约派:柳永(北)李清照(南) 豪放派:苏轼(北)辛弃疾(南)
(2)特点:
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
(3)宋词派别及代表:
诗的另一种形式,起源于唐代。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婉约派:李清照(两宋之交)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深入浅出的字句,表达内心的真挚感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豪迈奔放
青玉案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元曲
(1)兴起与发展
①时间:
宋代
②内容:
包括杂剧和散曲
(2)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窦娥冤》
郑光祖 《倩女离魂》
马致远 《汉宫秋》
白朴 《梧桐雨》
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
苏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词曲为什么会成为宋元流行的主要文学形式?
3)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和曲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1)商业发展、城市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2)市民阶层的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能够歌唱的词和表演的曲,更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通俗化)
三、明清小说(重点)
(1)小说的兴起与发展
魏晋南北朝——
(兴起)
志怪小说——
《搜神记》
《世说新语》
唐朝——
传奇(短篇小说)——
《柳毅传》
《莺莺传》
宋代——
话本
(新阶段、奠基)
明清——
(蓬勃发展、空前繁荣)
四大名著
背 景:
(1)政治: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2)经济: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3)社会结构:市民阶层扩大适应了市民的文化需要。
2、小说在明清时期蓬勃发展的背景及特点
特 点:
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评议的运用,都大大超过前代。
(2) 明清小说的作品:
以描写农民起义为题材,反映人民的反抗斗争:
以讽刺的手法揭露科举制:
以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和贵族家庭的盛衰,批判封建社会:
以神话故事的形式反映人民的斗争精神:
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
借写妖魔鬼怪故事批判封建社会:
《水浒传》
《儒林外史》
《红楼梦》
《西游记》
《三国演义》
《聊斋志异》
总结: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奴隶社会的《诗经》,很多诗作表达了奴隶反抗压迫的要求。
战国时期屈原的《离骚》,抒发了作者希望楚国富强和对遭受排斥的不满。
汉赋词藻华丽,是汉代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田猎巡游之风盛行的产物。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统治腐朽,出现了以陶渊明为代表的田园诗。
唐朝前期强盛,经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由盛而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分别是对各阶段的反映。
两宋时期民族关系复杂,国家分离,陆游的诗,李清照、辛弃疾的词与这种复杂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宋词和元散曲是城市经济的繁荣的产物,适应了市民阶层兴起的文化需要。
小说也是适应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壮大的产物,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唐代的传奇和宋代的话本小说,都反映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小说得到蓬勃发展,很多小说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批判礼教的虚伪和选举制的腐败,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
总结: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最初的诗歌源于人民的劳动号子
B.《诗经》是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
C.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繁荣时代
D.宋朝流行的诗歌体裁是词和散曲
2.下列文学体裁流行的先后顺序是
①赋 ②词 ③散曲 ④楚辞
A.④①②③ C.①④②③ B.④①③② D.①④③②
3.下列诗歌反映了流落南方的士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的是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京洛胡尘满人眼,不知能似浙江不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促使唐诗空前繁荣的社会原因是
①繁荣开放文化多元的背景
②科举制确立使中国下层文人自信乐观进取
③太平盛世为人们提供闲适的生活环境
④唐朝诗人富有想象力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话本和明清小说兴起和繁荣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经济的繁荣,为话本和小说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
B .通俗文学的发展
C .市民阶层兴起,为话本和小说的兴起与繁荣提供了阶级基础
D.话本和小说通俗易懂
6.关于《诗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汉中期的生活状况
②风是各诸侯国的民歌
③雅是宫廷乐曲歌
④颂是宗庙祭祀的歌词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7.就论证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而言,下列哪方面的证据应当最有说服力
A.古籍的记载 B.屈原的作品
C.政府的声明 D.学者的解释
8.从宋代的瓦肆到元代的杂剧再到明清的小说,说明我国古代文学:
A、反映了教育的普及
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要求
C、有利于白话文的推广
D、在发展中,高雅文化消失
9.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