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一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7.静夜思
教学目标
1.认识“夜、思”等9个生字;认识反文旁;会写“思、床”等7个字。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 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创设情境 1.温习旧知,激发兴趣 导入:小朋友们,说到李白,你肯定不陌生。我们读过他的好多诗呢!谁能给我们背上两句? 预设1:我会背《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预设2:我会背《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诗人名片,补充知识 出示诗人名片,指名生朗读: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是唐朝伟大的诗人,留下了上千首诗篇,被称为“诗仙”。 重点介绍“号”: 李白的家乡叫青莲乡,把家乡的名字当作自己的号,说明李白非常喜欢自己的家乡。 3.创设情境,解释诗题 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就要搭乘时光机,穿越到距今很远很远的唐朝,去和这位“青莲居士”做朋友! (1)出示课题,师领读、齐读。 (2)引导生从诗题中寻找信息,选择时光机降落的时间点(白天/黑夜) (3)识记“夜:很黑很黑的夜晚叫——黑夜;有月亮的夜晚叫——月夜;夜里吃的东西叫——夜宵。 (4)识记“静”:组词——安静、静悄悄。 (5)识记“思”: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思”?(加一加:田+心=思,古人认为,人是用“心”思考的。)组词——思念、思考 (6)引导生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在安静的夜晚思念着。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过渡:这样安静的夜晚,李白会想些什么呢?请你完成学习任务一。 1.出示学习任务一 (1)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2)找一找,李白在思念什么。 2.识字闯关,分类识记 引导:要想到达目的地,我们的时光机得闯过三关。 (1)第一关 出示生字:床、光、望、乡 指名读、小老师带读 你发现了什么秘密?(这些生字都是后鼻音) (2)第二关 出示“疑”的甲骨文,请生猜字。(疑:一个人手上拿着拐杖,东张西望,不知道怎么走才好) 组词:怀疑、疑问 (3)第三关 引导:李白在这个夜晚思念什么?(故乡) 出示“故”:认识新偏旁-反文旁,说说其他带有反文旁的字(数、放)。 3.读出节奏,读好押韵 (1)出示不带拼音的古诗,指名读: 生字词们跑回了诗句中,你还能读准吗? (2)出示节奏划分,指名读: 老师带来了神奇的魔法棒,你能借助魔法棒,读出节奏吗? (3)师生合作,读出韵味 师读黑色的字,生读红色的字。引导生发现,在本首诗的第一、二、四行,最后一个字的韵母是一样的。 朗读指导:我们把这些押韵的字读得长一些,朗读就会更好听。 三、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过渡:小朋友们,时光机成功降落在了这个安静的夜晚。请你完成学习任务二。 1.出示学习任务二 同桌合作,朗读第一、二行诗句,圈一圈出现的景色,相互说一说,自己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我们圈出了“明月光”和“地上霜”。我们看到了诗人李白的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就像是白白的霜。 2.学习生字“床” 识字方法:加一加-广+木=床 解释“床”的意思:一说到床,我们就会想到睡觉的床。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时光机怎么说吧! 播放时光机语音:古时候家家有院落,户户喝井水。古人就把“有井水处”称为故乡。有个成语叫“背井离乡”,指的就是离开家乡远行。因此,这首诗中的“床”指的是井边的围栏。 3.借助图片,尝试朗读 出示明月光图片,请生当小李白,边想象画面边读。 现在,你就是大诗人李白。在这个静静的夜晚,你看见井边的围栏洒满月光,不禁吟诵道—— 多美的月光啊!你一下子被吸引了—— 4.理解“疑” 引导:李白真的看见了“霜”吗?哪个字告诉了我们? 预设:我觉得李白没有看见霜,只是把月光当成了霜。我是从“疑”字读出来的。 小结:是呀,这里的疑,有“好像”的意思。现在你能尝试着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了吗? 预设:井边的围栏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好像是地上白白的霜。 四、巩固学习,学写生字 出示七个四会字,引导学生观察结构并分类。 预设:学生发现并分类说出字的结构。 书写要点: 书写“思”时,要写得上窄下宽,卧钩要平。 书写“前”时,要写得上紧下松,下面部分的“月”的一撇要变成一竖。 书写“光”时,要注意笔顺,且撇捺舒展。 结课: 这节课,我们乘着时光机走近了李白,为什么李白会把月光看成霜呢?我们下节课,再来一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