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盐化肥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试剂均足量)
选项 物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木炭粉(CuO) 盐酸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B CO(CO2) NaOH溶液、浓硫酸 洗气、干燥
C CaO(CaCO3) 水 过滤、烘干
D NaCl(Na2CO3) Ca(OH)2溶液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2.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除杂、分离、检验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鉴别NH4C1溶液和K2SO4溶液 NaOH溶液或Ba(NO3)2溶液
B 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杂质CO 点燃或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 从NaCl溶液中分离出NaCl固体 蒸发或过滤
D 检验食醋的酸性 紫色石蕊或无色酚酞
A.A B.B C.C D.D
3.某白色固体可能由NaCl、BaCl2、Mg(OH)2、NaOH、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实验记录如下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原固体中含有Mg(OH)2、BaCl2、NaOH B.原固体中只含Mg(OH)2、BaCl2
C.原固体中不含BaCl2、Na2SO4 D.步骤②中得到的溶液中溶质只有MgCl2
4.下列物质属于酸的是
A.NaCl B.HCl C.NaOH D.NaHSO4
5.列各组物质中,俗名、化学名称和化学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A.烧碱、氧化钠、Na2O
B.纯碱、氢氧化钠、NaOH
C.石灰石、碳酸钙、CaCO3
D.熟石灰、氧化钙、CaO
6.有一包氯化钡和氯化钙的混合物共18g,与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1.7g,则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A.12.8g B.16.9g C.16.3g D.12.1g
7.以下流程是为了除去食盐水中的Na2SO4杂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X为BaCl2溶液 B.Y为K2CO3
C.Z可为稀硫酸 D.步骤③与④先后可对调
8.能用作是复合肥的是
A.NaCl B.KNO3 C.Ca3(PO4)2 D.NH4Cl
9.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四个推理中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置换反应中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含碳元素的物质在 O2 中充分燃烧会生成 CO2,所以在 O2 中燃烧能生成 CO2 的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
D.盐的组成中含有金属阳离子与酸根离子,所以盐中一定不含氢元素
10.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操作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杂质) 操作方法
A FeCl2溶液(CuCl2) 加入过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B Cu(CuO)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后过滤,并干燥
C Na2SO4(Na2CO3) 加盐酸至恰刚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D CO2(H2O) 将气体通过盛有火碱的干燥管
A.A B.B C.C D.D
11. 如果溶液中的阴、阳离子结合能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时,这些离子就不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显红色的是
A.Na+、NH4+、OH-、SO42- B.H+、K+、SO42-、OH-
C.Ba2+、A13+、SO42-、C1- D.K+、Na+、NO3-、OH-
12.如果将无机物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组,下图中甲、乙、丙、丁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相连物质之间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A.当甲、乙、丙分别为酸、碱、盐时,丁可以为碳酸钠
B.当甲为氯化铜时,丁可以为氢氧化钠
C.当丁为氧气时,甲、乙、丙可以为红磷、氯化钠、一氧化碳
D.当丁为盐酸时,甲、乙、丙可以为铜、硝酸银、氢氧化钙
13.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等离子,可将粗盐溶于水后进行如下操作:①加入适量盐酸,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过量Na2CO3溶液,④加过量BaCl2溶液,⑤过滤,⑥蒸发结晶。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②③④⑤①⑥ B.②④③⑤①⑥ C.④②③①⑤⑥ D.④③②①⑤⑥
二、填空与简答
14.某地区土壤的约为5,一些重要作物最适宜生长的土壤如下表:
作物 水稻 小麦 玉米 马铃薯
6~7 6.3~7.5 6~7 4.8~5.5
(1)根据上表数据,你认为这种土壤最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 。
(2)若要想种植小麦,你认为最好选用以下 (填序号)试剂来改良土壤。
①氢氧化钠 ②氢氧化钙 ③石灰石
(3)在作物生长过程中需要施用化肥,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填序号)。
① ② ③ ④
15.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初中化学有一些化学实验会产生空气污染物,为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物,有的实验需要在通风橱中进行,有的实验需要在密闭装置中进行等。按照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物的不同方法,将下列实验平均分为两类,选择一组分类的序号,并说明分类依据。
A.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B.燃烧条件的探究
C.硫在氧气中燃烧 D.质量守恒定律的测定
你选择的一组实验 (填字母),分类依据 。
(2)查阅资料可知:碳酸盐能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盐。如:碳酸钙与水、 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请写出向不饱和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由此可知,为了除去实验室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 氯化氢气体,一般 (填“能”或“不能”)用碳酸钠溶液除去。
16.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选填序号):
A.氧气 B.金刚石 C.熟石灰 D.氯化钠
E.烧碱 F.活性炭 G.小苏打 H.亚硝酸钠
(1)自然界硬度最大的是 ; (2)可用作医疗急救的是 ;
(3)配制波尔多液的碱是 ; (4)生活中作调味品的是 ;
(5)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 ; (6)常用来作净水剂的是 。
17.随意丢弃的废旧电池会造成环境污染,废旧电池中的许多物质是可以回收利用的,请根据废旧电池中的物质(如图所示),选用适当物质用化学式填空:
(1)金属活动性相对较强的金属是 ;
(2)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中用作催化剂的是 ;
(3)含氮元素的物质且可作氮肥的是 。
18.如图为“领取奖杯游戏”的物质阶梯。当阶梯上相邻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方可向上攀登。
例如,攀登阶梯甲能领取奖杯。
(1)认识阶梯甲
①阶梯上相关物质对应的俗名错误的是( )
A Na2CO3:小苏打
B Ca(OH)2:熟石灰
C CO2:干冰
②攀登过程中,不属于任何反应类型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搭建阶梯乙
利用初中阶段所学反应,请你从O2、H2O、Al、SO2、H2O2中选择4种物质,写在图中相应的台阶上, 、 、 、 ,能领取奖杯;
(3)共享物质、重塑阶梯
阶梯乙搭建完成后,若在阶梯甲和阶梯乙中各选择一种物质进行互换,也均能领取奖杯,则这两种物质是 。
19.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代表转化关系,“—”表示相互反应)。其中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A和E都属于氧化物,且B是胃液中含有的一种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A的一种用途 。
(2)若C是一种盐,则C的化学式为 。
(3)D→A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4)若B跟C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我国将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的捕捉是减少碳排放的措施之一。在实际生产中,常采用足量NaOH溶液来“捕捉”(吸收)CO2,部分流程图如下。
(1)捕捉室中NaOH溶液常喷成雾状,优点是 。
(2)“反应、分离”环节发生的复分解反应是 (写化学方程式)。
(3)若要确认“捕捉”后的气体中CO2含量已经降得很低,先分别取一瓶“捕捉”前和一瓶“捕捉”后的气体,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 。
三、科学探究题
21.据有关资料介绍: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后与纯碱(Na2CO3)在水中作用,可以得到氢氧化钠。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们为了制取氢氧化钠,将少量碳酸钙充分灼烧后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10%的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冷却后过滤、洗涤得到固体A和溶液B,操作步骤如图所示。请你与小组同学共同完成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1】固体A中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只有CaCO3乙同学:CaCO3、Ca(OH)2
【实验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各自的猜想,分别做了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 有气泡产生 自己的猜想正确
乙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过滤,向滤液中滴加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自己的猜想正确
【反思与评价】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 ;而另一个同学的实验能证明他的猜想,因此小组同学确定了固体A的成分。
【提出问题2】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丙同学:NaOH、Na2CO3丁同学:NaOH、Ca(OH)2
【表达与交流】你认为哪位同学猜想不正确,理由是 。为了除去杂质,得到氢氧化钠溶液,还需要的操作是 ,最终,小组同学通过相应的实验操作最终制得了氢氧化钠溶液。
四、计算题
22.玲玲同学用某NaCl和MgCl2的固体混合物进行下图实验。
请根据图中数据(忽略过滤操作中滤液的损失)进行计算:
(1)图中m的值为 。
(2)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氧化铜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但木炭粉不能与盐酸反应,但烘干过程中木炭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不能烘干木炭粉,该选项不正确;
B、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则氢氧化钠能除去二氧化碳,同时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干燥一氧化碳,该选项正确;
C、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则会除去氧化钙,该选项不正确;
D、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会引入新杂质氢氧化钠,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B。
2.A
【详解】A、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会生成氨气,而硫酸钾不会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现象不同;硝酸钡会与硫酸钾反应生成沉淀而不会与氯化铵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B、一氧化碳不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因此不能通过点燃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故B错误,
C、从氯化钠溶液中分离氯化钠可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但氯化钠易溶于水,不能采用过滤法进行分离,故C错误;
D、食醋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但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酚酞试液不变色,溶液可能显酸性或中性,因此不能检验食醋的酸性,故D错误。
故选A。
3.A
【分析】加入盐酸后沉淀完全消失,说明沉淀溶于酸,而氯化钡和硫酸钠生成的硫酸钡沉淀 不溶于酸,因此氯化钡和硫酸钠不能同时存在,而除此之外只有氢氧化镁是沉淀,且氢氧化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遇酸溶解,故一定含有氢氧化镁;得到的无色溶液通入二氧化碳会得到沉淀,由于二氧化碳不能和氯化钡直接反应,则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再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因此说明无色溶液A中还含有氯化钡。则一定不含硫酸钠,据此分析。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原固体中含有Mg(OH)2、BaCl2、NaOH,选项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原固体中含有Mg(OH)2、BaCl2、NaOH,选项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原固体中一定含有氯化钡,不含硫酸钠,选项错误;
D、根据分析可知,由于稀盐酸是过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因此步骤②中得到的溶液中溶质含有氯化镁和剩余的稀盐酸,选项错误;
故选:A。
4.B
【详解】A、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B、HCl中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属于酸,符合题意;
C、NaOH中的阴离子全部为氢氧根离子,属于碱,不符合题意;
D、NaHSO4是由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C
【详解】A、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为NaOH,其俗名、化学名称和化学式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
B、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氢氧化钠生成火碱、烧碱,其俗名、化学名称和化学式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
C、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化学式为CaCO3,其俗名、化学名称和化学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
D、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其俗名、化学名称和化学式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
故选:C。
6.B
【详解】氯化钙和氯化钡都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沉淀,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溶质都是氯化钠,具体反应方程式为:
;
氯化钠质量为11.7g,其中氯元素全部来自混合物,m氯元素=,则钡元素和钙元素的总质量=18g-7.1g=10.9g;
根据氯化钠质量可知钠元素=,氯化钠中钠元素全部来自碳酸钠,由此可计算碳酸根的质量;
沉淀碳酸钡、碳酸钙的质量=10.9g+6g=16.9g。
故选:B。
7.A
【分析】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可除去杂质,且不引入新的杂质;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除去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完全反应后,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适量的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碳酸钠;
【详解】由分析得:
A、X为 BaCl2 溶液,正确。
B、Y为 Na2CO3 溶液,错误;
C、Z为稀盐酸,错误;
D、步骤③与④不能交换,否则生成碳酸钡沉淀会和酸反应,引入新杂质,错误。
故选A。
8.B
【分析】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详解】A、NaCl中不含有氮、磷和钾元素,不属于复合肥,故A不正确;
B、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B正确;
C、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C不正确;
D、NH4Cl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D不正确。故选B。
9.C
【分析】A、根据中和反应的概念分析;
B、根据置换反应的概念分析;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答;
D、根据盐的概念分析解答。
【详解】A、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B、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但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水的电解,有氢气和氧气单质生成,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推理错误;
C、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都能产生CO2,在O2中燃烧生成CO2的物质都含碳元素,故选项推理正确;
D、盐的组成中含有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但盐中可能含氢元素,如NH4NO3、NaHCO3,故选项推理错误。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置换反应、盐的概念、质量守恒定律定律的应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A
【详解】A、铁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过滤能除去铜和过量的铁,该方法能达到目的;
B、氧化铜能与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则应过滤后洗涤、干燥得到纯净的铜,不能直接干燥,该方法不能达到目的;
C、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会引起新杂质氯化钠,该方法不能达到目的;
D、火碱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则不能干燥二氧化碳,该方法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A。
11.D
【分析】阴、阳离子结合能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时,这些离子就不能大量共存,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显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说明溶液含有氢氧根离子。
【详解】A、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产生气体,不共存;
B、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不共存;
C、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沉淀,不共存;
D、溶液中的阴、阳离子不能结合能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符合要求。
故选:D。
12.B
【详解】A、根据题意,甲、乙、丙、丁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当甲、乙、丙分别为酸、碱、盐时,丁不可以为碳酸钠,因为碳酸钠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B、氯化铜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当甲为氯化铜时,丁可以为氢氧化钠。如果丁是氢氧化钠,则乙和丙分别是盐酸(酸)或二氧化碳(能和碱反应的非金属氧化物)中的一种,符合题意;
C、当丁为氧气时,虽然红磷、一氧化碳都能和氧气反应,但红磷和氧气一样也是单质,且氯化钠和氧气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D、当丁为盐酸时,虽然盐酸、铜、硝酸银、氢氧化钙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但盐酸和铜不能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B
【详解】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等离子,可将粗盐溶于水后,首先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氢氧根离子能与镁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可除去镁离子;然后加入过量氯化钡,钡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可除去硫酸根离子;然后加入碳酸钠,钙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根离子能与过量的钡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钡沉淀,可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加入碳酸钠一定要在加入氯化钡之后,这样过量的氯化钡才能用碳酸钠除去,由于氢氧化镁、碳酸钙、碳酸钡都能与稀盐酸反应,故先过滤,除去氢氧化镁、碳酸钙、碳酸钡、硫酸钡,然后加入稀盐酸,使过量的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过量的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然后蒸发结晶,故操作顺序合理的是:②④③⑤①⑥。
故选B。
14. 马铃薯 ② ③
【详解】(1)土壤pH约为5,适宜种植在偏酸性土壤中生长的植物,观察表格提供的数据,马铃薯适宜在pH为4.8~5.5的土壤中生长;
(2)小麦适宜在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要改良土壤的酸性,可以加入氢氧化钙;
(3)①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不是复合肥,故错误;
②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不是复合肥,故错误;
③KNO3 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正确;
④Ca(H2PO4 )2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不是复合肥,故错误。
15.(1) AD(合理即可) 实验需要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合理即可)
(2) Na2CO3+H2O+CO2=2NaHCO3 不能
【详解】(1)AD实验需要在密闭装置中进行或BC实验在通风橱中进行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物;
(2)碳酸钠与水、 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H2O+CO2=2NaHCO3;故除去实验室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一般不能用碳酸钠溶液除去。
16. B A C D G F
【详解】(1)自然界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故选B;(2)可用作医疗急救的是氧气,氧气可供给呼吸,故选A;(3)配制波尔多液的碱是熟石灰,故选C;(4)生活中作调味品的是氯化钠,故选D;(5)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小苏打,故选G;(6)常用来作净水剂的是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故选F。
点睛∶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17. Zn MnO2 NH4Cl
【详解】(1)废旧电池中含有的金属有铜和锌,其中活动性较强的是锌;
(2)废旧电池中含有的二氧化锰常用作制取氧气的催化剂;
(3)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是氮、磷、钾,化学上把含有这些元素的物质叫做化肥;废旧电池中的氯化铵含有氮元素可作氮肥。
18. A Al O2 SO2 H2O Mg和Al
【详解】(1)①A、Na2CO3:俗称纯碱、苏打,而不是小苏打,俗称错误;
B、Ca(OH)2:俗称熟石灰、消石灰,俗称正确;
C、CO2:固态二氧化碳称为干冰,俗称正确。
故填:A。
②攀登过程中,镁与硫酸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硫酸与碳酸钠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不属于任何反应类型;
故填:。
(2)利用倒推法二氧化碳能与H2O反应生成碳酸,H2O能与SO2反应生成亚硫酸,SO2能与O2反应生成三氧化硫,O2能与Al反应生成氧化铝,写在图中相应的台阶上的物质为,Al、O2、SO2、H2O,能领取奖杯;
(3)阶梯乙搭建完成后,若在阶梯甲和阶梯乙中各选择一种物质进行互换,也均能领取奖杯,则这两种物质是Mg和Al,因为Al能与硫酸反应,镁能与氧气反应。
19.(1)做食品干燥剂
(2)Na2CO3(合理即可)
(3)分解反应
(4)
【分析】根据题意,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B是胃液中含有的一种酸为盐酸;A和E都属于氧化物,且A能与B盐酸反应,D又能转化为A,故A为氧化钙;又A能转化为E,所以E为水。
【详解】(1)由分析可知,A为氧化钙,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用做食品干燥剂。
(2)若C是一种盐,一定为可溶性碳酸盐,因为C能与酸反应,且能转化为水和碳酸钙,故C为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合理即可)。
(3)碳酸钙转化为氧化钙,此反应为高温煅烧石灰石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故为分解反应。
(4)若B跟C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则C为碱,又C能转化为碳酸钙,故C一定为氢氧化钙,即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二氧化碳的吸收更充分
(2)
(3)加入等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变浑浊情况
【详解】(1)捕捉室中NaOH溶液常喷成雾状,加大了与二氧化碳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反应更充分,故填: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二氧化碳的吸收更充分;
(2)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根据题意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此“反应、分离”环节发生的复分解反应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故采用的方法是:加入等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变浑浊情况,浑浊严重的是含量高的“捕捉”前,浑浊不严重不易观察到浑浊现象的是“捕捉”后的气体,故填:加入等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变浑浊情况。
21. 稀盐酸(或者稀硫酸) 酚酞 无法证明不含有氢氧化钙 丙同学,滤渣中含有氢氧化钙,则滤液中一定不含有碳酸钠 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至不在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
【分析】根据题意,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加入碳酸钠溶液,氧化钙与其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详解】实验与探究
甲同学:只有CaCO3 ,由碳酸钙能和稀酸反应生成钙盐溶液、水和二氧化碳,而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无气体生成,故根据实验现象是有气泡冒出判断加入的物质是稀盐酸或是稀硫酸;
乙同学:CaCO3、Ca(OH)2,加水充分溶解后,碳酸钙不溶于水过滤被滤出,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钙,显碱性,根据实验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故判断加入的试剂是:酚酞试液,故填:酚酞;
反思与评价
甲同学的实验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如果固体A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的酸溶液后也会由有气泡冒出,故填:无法证明不含有氢氧化钙;
表达与交流
根据题意,滤渣中含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钙,因此说明最终氢氧化钙有剩余,而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因此丙同学的猜想不准确,故填:丙同学,滤渣中含有氢氧化钙,则滤液中一定不含有碳酸钠;
为了除去杂质,得到氢氧化钠溶液,即除去氢氧化钙,由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因此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至不在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即可达到目的,故填: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至不在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
22.(1)5.8
(2)10%
解:设参加反应的氯化镁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为y,
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0%;
答: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沉淀的质量,则滤渣的质量=100g+20g+107.8g-222g=5.8g,故填:5.8;
(2)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