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教学重难点】
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引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认识他吗?看,他来了(播放视频)它是谁呀?他听说山下好玩极了,就下山来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学习“猴”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提示:猴子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注意右部是“候”少了一竖。你能组个词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想知道这个故事吗?那就打开书,听清老师的要求:认认真真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朋友。读完的同学在读一读黑板上的词语。听懂要求了吗?那就开始吧。(1)学生读课文,读词语(出示词语)。(2)找同学当小老师领读词语。(3)开火车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过渡:这些词语马上就要走进课文了,老师请5名同学分段读课文,听清老师的要求: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小猴子下山,先后走了哪些地方?
1、指名分段读课文。2、谁来说说小猴子都去哪了?学生说,老师在黑板上贴玉米、桃子、西瓜和小兔子的图片。
3、你能用这样完整的话再说一说吗?(出示下面文字)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 ),再走到( ),接着走过( ),最后看见了( )。
4、随机学习“瓜”字。(出示“瓜”的图片)
三、抓住重点,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小猴子在玉米地看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呢?学生读课文,回答问题。(1)学习“结”“掰”这里有一个多音字,我们把它读做jie,(一声),表示植物长果实就读(一声),一起读: 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它还有另一个读音:jie(二声),如:结束,领结等。(2)学习“掰”。怎样“掰”?你会做吗?我们伸出手来“掰”一下。(动作演示) 用两手一分就是“掰”。演示掰面包、黄瓜等。(3)我们把写小猴子看到的和怎样做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课件)教师示范画出句子,学生跟着画出来(4)指导朗读。小猴子一下山就有这么大的收获,心里可高兴了,谁能读出小猴子的高兴?师指导:“又大又多”读得慢一点,重一点。学生再读。
2、自读2/3/4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关于小猴子看到的和怎样做的句子,并和你的同桌读一读。学生交流,有感情朗读画出的句子。
3、学习桃树下的句子。
(1)理解“满树的桃子”。课件演示。(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摘西瓜、追小兔的句子。(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2)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3)随机学习“蹦”“追”。
5、学习动词。(1)出示课后图片,找出相对应的词。(2)带动作读词语。总结: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就叫动词。这些动词都和手有关,所以都是提手旁。
过渡:小猴子在玉米地,看见玉米——又大又多,在桃树下看见桃子——又大又红,在瓜地里看见西瓜——又大又圆。这些东西光是看,小猴子就喜欢的不得了,如果闻一闻呢?会觉得——香,如果尝一尝呢?会觉得——甜。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这么多的好味道,你会连起来说一说吗?
6、积累词语。练习说又( )又( )的词语。这样的词语你还会说其他的吗?
四、回顾全文 明白事理
1.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发现了没有,小猴子的脸上一直都——很高兴(学生答)。它看见玉米结得,非常高兴,就。它看见满树的桃子,非常高兴,就。它看见满地的西瓜,非常高兴,就。它看见一只小兔子,真,就。结果呢?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2.齐读第5自然段。理解“只好”是什么意思。学习多音字“只”。
3.小猴子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指导朗读课文。
4.启发:小猴子看见什么就要什么,见一样扔一样,结果什么也没得到。想一想,在平日的学习和生活中,你有小猴子这种情况吗?谁来说一说?学生回答。
5.总结:我们不能像小猴子一样,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最后一无所获。我们不管干什么,都要有目标,坚持做下去,最后就会有收获。
五、作业:如果小猴子第二次下山,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回家和爸爸妈妈讲一讲。
六回顾全文,出示儿歌。小猴子,下山来。看见玉米大又多,掰了一个扛着走;看见桃子大又红,扔了玉米摘桃子;看见西瓜大又圆,扔了桃子摘西瓜;看家兔子蹦蹦跳,扔了西瓜追兔子。结果什么没得到,只好空手回家去。(一边拍手一边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