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湘科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科学期中综合训练(1-3单元)
一、选择题
1.当蒸发皿中发现( ),就应该熄灭酒精灯。
A.有白色颗粒出现时 B.食盐水沸腾了 C.食盐水烧干了
2.下列动物的行为,主要是为了适应环境变化的是( )。
A.孔雀开屏 B.青蛙冬眠 C.猫睡觉
3.能够多次熔化成型,所以对其回收利用能够减少环境污染的是( )。
A.木材 B.塑料 C.纸
4.下列情况反应生物对季节变化的适应正确的一组( )。
①狼冬季换毛抵御寒冷 ②温带阔叶树在春天落叶 ③黑颈鹤向南迁徙到温暖的云南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5.蚕宝宝身体两侧有小黑点,它们是蚕宝宝的( )。
A.眼睛 B.耳朵 C.气门
6.萝卜切成小块后发生了改变,但( )没有发生改变。
A.构成物体的物质 B.形状 C.大小
7.下面哪种方式可以把饱满的稻粒和瘪粒稻壳分开( )。
A.用风谷车吹 B.把种子放入一定浓度的盐水里 C.利用筛子筛
8.下列不属于形状变化的是( )。
A.气球变瘪了 B.大米变成米饭 C.木头制成桌椅
9.从养蚕实践中可知道,蚕卵孵化需要( )的环境。
A.温暖 B.寒冷 C.密闭
10.想要分离铁屑和纸屑,我们可以借助是( )。
A.筛子 B.漏斗 C.磁铁
11.动植物之间,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这种紧密互利的关系是( )。
A.共生 B.寄生 C.饲养
12.蜂鸟和花、益蚁和蚁栖树、渡渡鸟和大颅榄树的事例说明了动植物之间关系是( )。
A.相互伤害、相互利用 B.互相帮助、互相依存 C.没有关系
二、填空题
13.在用陶土做陶泥瓶的过程中,陶泥的 发生了变化。但是,构成它的 没有发生变化。
14.蚁栖树比较高大,茎上有 、叶柄很长,叶片像 。
15.有些物体的 、 或 发生了变化,但构成物体的 没有改变。
16. 、 、 等发生变化时,会对动物的生存产生影响。
17.像蚂蚁那样,身体分为 三部分,有 对足的动物是昆虫。
18.切割后的蜡虽然变短了,但它还是 。市场上的蜡虽然形态各种各样,但是它们都是 。我们切割蜡的时候要 。熔化后的蜡烛, 恢复原样。
三、判断题
19.鸟类会捕食危害植物的昆虫,使植物更好地生长。( )
20.分离水和食盐时,大量固体析出后就移开并熄灭酒精灯,用余热蒸干剩下水分等待蒸发皿完全冷却。( )
21.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缫丝工艺从蚕中抽出蚕丝,再用蚕丝织成丝绸。( )
22.面对草原冬季的来临,狼向南迁徙到温暖的云南。( )
23.中国蒸馏白酒的技术,是利用了酒精沸点与水的沸点一样的特性。( )
24.很多植物春天开花、秋天结果也是在适应四季变化。( )
四、连线题
25.连线。
蚕
完全变态发育 蝗虫
不完全变态发育 蝴蝶
蜻蜓
五、简答题
26.草原上,狼经常要吃羊。为了保护牧民们辛辛苦苦养的羊,有人提议把草原上的狼都消灭掉。你认为这种做法合理吗?为什么?
27.饲养与护理蚕宝宝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28.人类的哪些行为可能导致动植物数量的变化?(写出3点)
29.在分离完盐和芝麻后,使用蒸发皿分离盐水溶液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A
【详解】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给杯子中的盐水加热,可以分离食盐和水,需要的材料有: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火柴、湿抹布。当发现有白色颗粒出现,就应该熄灭火焰,利用蒸发皿的余温蒸发剩余的水分。
2.B
【详解】动物可以通过身体结构和习性来适应环境,还可以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候的变化。根据对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认识,孔雀开屏是求偶,青蛙冬眠是适应季节变化的行为,猫睡觉是自然规律。
3.B
【详解】循环经济在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据对塑料特点的认识,塑料能够多次熔化成形,回收利用废塑料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属于循环经济的内容。
4.B
【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狼冬季换毛抵御寒冷,黑颈鹤向南迁徙到温暖的云南是反应生物对季节变化的适应。①③是正确的。B符合题意。
5.C
【详解】蚕宝宝身体两侧有小黑点,它是蚕宝宝的气门,是昆虫呼吸的器官。
6.A
【详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萝卜切成小块后发生了改变,只是改变了它的形状和大小,但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7.A
【详解】风谷车,又称谷车,可将饱满的稻粒与瘪粒稻壳分开。故选A。
8.B
【详解】世界上变化无处不在,万事万物时刻在发生着改变。世界是由各种事物构成的,事物是不断变化的,有些变化只改变了事物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事物。气球变瘪了和木头制成桌椅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大米变成米饭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所以B符合题意。
9.A
【详解】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养蚕时要格外注意。蚕的生命是非常脆弱的,所以我们应该精心照料它们。从养蚕实践中可知道,蚕卵孵化需要温暖的环境大概在二十多摄氏度。
10.C
【详解】物质的分离是通过得当的办法,把混淆物中的各组成物质相互分开,而且恢复到种种物质的原来形态,分别得到纯净物的。将铁屑和纸屑放纸上,用磁铁在纸下将铁屑分离出来,剩下的就是纸屑。
11.A
【详解】动植物之间,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这种紧密互利的关系是共生。共生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倘若彼此分开,则双方或其中一方无法生存。
12.B
【详解】同一栖息地上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可以在一起生活,有些可能成为很好的伙伴,有些却可能成为敌人。蜂鸟和花、益蚁和蚁栖树、渡渡鸟和大颅榄树的事例说明了动植物之间关系是互相帮助、互相依存。
13. 形状 物质
【详解】陶瓷材料的加工过程:先把陶土揉泥,再把陶泥加工成型,把成型的物品进行装饰,最后把它放入窑中高温烧制。在用陶土做陶泥瓶的过程中,陶泥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构成它的物质没有发生变化,陶泥花瓶经过高温烧制变成了陶瓷瓶。
14. 节 手掌
【详解】蚁栖树生长在南美洲和中美洲的热带地区,是热带雨林的组成树种之一。树形高大,茎上有节,掌状复叶,像手掌。它与小小的益蚁相依为命,相互滋养,所以人们将这种树叫做蚁栖树。
15. 形状 大小 形态 物质
【详解】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根据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
16. 空气 水 食物
【详解】空气、水、食物等发生变化时,会对动物的生存产生影响。动物的生存离不开空气、水、食物和适宜的温度等。
17. 头胸腹 三
【详解】昆虫的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像蚂蚁、蝴蝶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都属于昆虫。
18. 蜡 蜡 小心 冷却后
【详解】切割后的蜡变短了,形状和大小发生了变化,但还是蜡。市场上的蜡虽然形态各种各样,但是它们都是蜡。用小刀将蜡烛切开,注意用刀安全,观察蜡烛的变化。蜡块受热后,蜡块从固态变成液态;蜡块冷却后,蜡从液态又变回固态。熔化后的蜡烛,冷却后恢复原样。
19.√
【详解】鸟类及其他动物与植物互相帮助、互相依存的关系。例如:鸟类常常利用树干、草叶等材料筑巢、安家、求偶、繁育后代。鸟类会捕食危害植物的昆虫,使植物更好地生长。
20.√
【详解】要将食盐从盐和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最合适的方法是蒸发,随着水分的蒸发,食盐慢慢结晶出来。当大量固体析出后就移开并熄灭酒精灯,用余热蒸干剩下水分等待蒸发皿完全冷却,以免一直加热会导致局部过热,引起水和盐四处飞溅。
21.√
【详解】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缫丝工艺从蚕茧中抽出蚕丝,再用蚕丝织成丝绸。这些美丽的丝绸通过陆路和海上运到中亚、非洲和欧洲,成为著名的丝绸之路。
22.×
【详解】面对草原冬季的来临,黑颈鹤向南迁徙到温暖的云南;而狼则留守原地,采取换毛的方式抵御寒冷。它们这样做,都是为了在严酷的环境变化中生存下去。
23.×
【详解】蒸馏酒是将发酵而成的酒精溶液,早在中国宋代蒸馏白酒的技术就已经很普遍了。蒸馏白酒的技术是利用酒精的沸点(78.5℃)和水的沸点(100℃)不同,将原发酵液加热至两者沸点之间,就可从中收集到高浓度的酒精和芳香成分。
24.√
【详解】根据对动植物适应季节变化的认识,随着季节的变化,动物有迁徙、冬眠、换毛、存储粮食等行为,植物有发芽、生长、开花结果、落叶等行为,都是适应环境变化的表现。所以很多植物春天开花、秋天结果也是在适应四季变化。
25.
【详解】蝗虫、蜻蜓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因此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蚕、蝴蝶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因此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26.不合理。因为如果狼都被消灭掉了,就会破坏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导致羊及其他食草动物大量增多,植被及牧草也会大量减少,最后羊也会因为没有牧草可吃而数量锐减。
【详解】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链、网中的任何环节遭到破坏,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是巨大的灾难。根据对生态平衡及食物链中生物的关系,人为破坏生态平衡,会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如果把草原上的狼全部消灭掉,羊缺少了天敌会迅速繁衍,超过草原的负载能力,对草原的破坏很大,从而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
27.喂新鲜桑叶,刚蜕皮的蚕只能吃嫩桑叶;经常清除蚕的粪便和残叶,保持蚕宝宝“房间”的清洁;保持通风,杜绝蚕与杀虫剂接触;病蚕要及时隔离等。
【详解】养蚕的注意事项有:1.小蚕爱吃桑叶,它一出卵就要及时用毛笔或羽毛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2.要让小蚕吃饱吃好,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切成碎片或条状。3.经常清除蚕的粪便和吃剩的残叶,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4.把小蚕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不要在养蚕的房间里喷洒杀虫剂。
28.1、大型采矿。
2、乱砍滥伐。
3、大面积烧荒。
【详解】人工干预、大量种植、加强保护等都是使得动植物数量逐年增多,从这里可以看出,人类的保护活动对生物有积极的影响。同时,非法盗猎、毁林开荒、大面积烧荒、矿物无节制开采等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对生物生存影响较大。
29.1.使用坩埚钳取放蒸发皿。2.液体不能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3.加热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飞溅。4.大量固体析出后就熄灭酒精灯,用余热蒸干剩下水分。5.戴护目镜。
【详解】一些物体混合在一起后,还保持着它们原有的性质特征,可以利用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把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盐和芝麻混合后,它们仍然是盐和芝麻,物体的性质并未发生改变,因此可以用一些方法将它们分离。注意事项:1.使用坩埚钳取放蒸发皿。2.液体不能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3.加热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飞溅。4.大量固体析出后就熄灭酒精灯,用余热蒸干剩下水分。5.戴护目镜。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