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突破
一、赠别诗
(一)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 1、2题。
春夜别友人 (其一)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从第二句中的“金樽” “绮筵”可以看出饯别酒宴的隆重。
B. 第三、四句中的“琴瑟之思”和“别路之忧”都蕴含着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C. 第五、六句通过写明月的“隐”和长河的“没”表明朋友已经远去。
D. 第七、八句表达诗人目送友人沿着洛阳古道踽踽而去,不由兴起与友人再会难期的惆怅。
2. 明代蒋一葵称赞《春夜别友人(其一)》中“五、六语佳”,请简要赏析这两句的表达效果。
(二)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1、2题。
饯别王十一①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 ②。
【注】①王十一:名不详,排行十一。②白 :水中浮草,花白色。
1. 请发挥想象,描绘颈联所呈现的画面。
2. 古诗词中“泪”的意蕴丰富,请分析本诗中的“泪”与下列诗句中的“泪”所表达的情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二、咏物诗
(三)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1、2题。
山园小梅
林 逋①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②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③共金樽。
【注】①林逋:北宋诗人,喜种梅养鹤,终身未娶,世称其“梅妻鹤子”。②合:应该。③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拍板。
1. 诗中描写的梅花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 本诗艺术表现“绝伦”, “曲尽其妙”,试从咏物抒怀的角度加以赏析。
(四)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
雪梅 (其一)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 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首句紧承题目,摹写梅雪争春之趣态。
B. 次句写诗人怕得罪梅或雪,故意回避,不予评论。
C. 第三句说雪的洁白与梅相比略胜一筹。
D. 最后一句表明梅花的芳香与雪相比是有优势的。
2. 下列对这首诗艺术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是一首咏物诗,看似咏物,实则寄托着人的情志。
B. 这首诗朗朗上口,节奏明快,语言通俗而富含哲理。
C. 全诗用夸张手法写梅雪争春,让人感到非常有情趣。
D. 诗歌启示我们,生活中雪和梅各有亮点,相映成趣。
三、写景诗
(五)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江山秋色图①
胡行简
连山缥缈树槎牙②,江上西风雁影斜。
万迭③秋光无限好,画围偏在野人④家。
【注】①此诗为画作《江山秋色图》上的题诗。②槎 (chá) 牙:形容树木错杂不齐貌。③万迭:万重。④野人:山野之人。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前两句通过山、树、 江、 西风、雁等意象,营造了秋的意境。
B. 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山秋色图,与题目照应。
C. 本诗写景从视觉感受出发,写出了多种景物的形态。
D. 本诗是一首题画七绝,读起来音韵和谐优美。
2. 结合本诗第三、四句,用自己的
话说说诗人喜爱画作《江山秋色图》的原因。
(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题。
塞路初晴 (节选)①
雍 陶
晚虹②斜日塞天昏③,一半山川带雨痕。新水④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注】①本诗是诗人途经边塞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处节选前四句。②晚虹:傍晚雨停后出现的彩虹。③昏:水汽迷蒙的景象。④新水:刚下过的雨水。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诗歌前两句正面点题,点出时间、地点,照应了题目中的“初晴”,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B. 第三、四句写雨水在长满青草的路上到处流淌,附近散落着的村庄,绿杨簇拥,炊烟袅袅。
C.诗人用白描手法,勾勒出雨后初晴景象,全诗着笔由近及远,景物富于变化,极有层次。
D. 诗人行走塞路,所见之景赏心悦目,充满诗情画意,与其他边塞诗相比,可谓别具一格。
2. 本诗描绘景物时,使用的色彩有什么特点 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
(七)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 题。
闻鹊喜·吴山①观涛
周 密
天水碧②,染就一江秋色。 鳌③戴雪山龙起蛰④,快风吹海立。
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
【注】①吴山:在今杭州,是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绝佳之地。②天水碧:浅青。古代丝帛染色名。③鳌:传说中海中的神龟。④蛰:蛰伏。指动物冬眠。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写钱塘江的秋水似染成“天水碧”的颜色,写出了潮水未来时浪静波平的景色。
B. “数点”以下三句,写了远处的几点青山、天边的一抹晚霞、上下翻飞的白鸟、扬帆的小船,织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景,使人赏心悦目,如临其境。
C. 末句“隔江闻夜笛”,以动写静,写出了江上的风平浪静,万籁俱寂。写闻笛,其实仍是写钱塘江水。
D. 整首词从白昼写到黄昏,又从黄昏写到黎明,将“观涛”前后的全过程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
2. 赏析“鳌戴雪山龙起蛰”一句的妙处。
(八)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1、2题。
访登子重到故居①(其一)
张 岱
里②中曾屡到,不忍看荒庐。
乔木惊新伐,斋名想旧除。
犹思牵幌入,恍忆出门初。
牖③下三竿竹,依依尚识余。
【注】①张岱弟张陛住在富阳,那里是二十年前张岱寓居之地。本诗为明亡之后,诗人重游旧地之作。②里:住宅。③牖:窗。
1. 下列句子与本诗的情感基调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 )
A.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B.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C.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D.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 尾联为什么要写“三竿竹”
(九)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2 题。
忆邢惇夫①
黄庭坚②
诗到随州更老成,江山为助笔纵横。
眼看白璧埋黄壤,何况人间父子情。
【注】①邢惇夫:河南阳武 (今属原阳)人。曾随父居随州,年十九而卒。后人赞其“幼有俊才,名声籍甚,一时前辈皆爱之”。②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与邢惇夫为忘年之交。
1.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首句写邢惇夫在随州生活时诗歌创作艺术更为成熟。
B. 第二句写随州的大好河山激发了邢惇夫的激情,其创作更加自如。
C. 第三句中的“白璧埋黄壤”暗指邢惇夫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
D. 第四句的意思是我们要珍爱生命,珍惜友情、亲情。
2.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十)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2 题。
九月二十八日五鼓起坐,抽架上书,
得九域志①,泫然有感
陆 游
一事无成老已成,不堪岁月又峥嵘。
愁生新雁寒初下,睡起残灯晓尚明。
天地何由容丑虏,功名正恐属书生。
行年七十初心在,偶展舆图②泪自倾。
【注】①九域志:全称《元丰九域志》,北宋神宗诏令编修的综合性地理总志,记载了当时的疆域政区等信息。②舆图:地图。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一事无成老已成” 中 “一事无成”与“老已成”有着强烈的对比,暗含了诗人因年事已高而功业无成的失望与遗憾。
B. “不堪岁月又峥嵘”中的“不堪”指不能承受, “岁月又峥嵘”指年华不断流逝,这是诗人因年复一年的蹉跎而发出的感慨。
C. “愁生新雁寒初下”是说秋天一到大雁从北地飞来,诗人触景生愁,这个愁与范仲淹见到“衡阳雁去”所生之愁是一样的。
D. 颈联指出收复失地的大业,恐怕还是需要志在报国的书生来完成,这是年事已高而壮心犹在的诗人真诚的期盼。
2. 尾联中“偶展舆图泪自倾”一句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用艾青《我爱这土地》中的两句诗或自己的话回答。
(十一) 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1、 2题。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秋日登吴公台①上寺远眺
刘长卿
古台摇落②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③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注】①吴公台:古台名,故址在今江苏扬州西北,原为南朝宋将沈庆之所筑,后陈将吴明彻重修。②摇落:零落,这里指古台已倾废。③磬:寺院中敲击以召集众僧的鸣器。
1. 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甲词以 “问”贯穿始终,一问“神州”, 二问 “兴亡”, 三问“敌手”,三问三答,简洁有力,结构严谨。
B. 甲词中“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写孙权年轻气盛,统率千军,割据一方,暗含词人对他穷兵黩武,以致战乱不休的批评之意。
C. 乙诗颔联描写登台所望之景,上句写近景,下句写远景——台上的寺庙已经荒凉,人踪稀少; 隔水远眺山峦,皆在云罩雾绕之中,显得格外幽深。
D. 乙诗颈联中的“依”字有“靠着、傍着”之意,仿佛夕阳对旧垒恋恋不舍,赋予夕阳人格化的形象,为尾联情感的抒发作铺垫,极有韵味。
2. 甲、乙两首诗词都是怀古之作,请分别说说它们所抒发的情感。
(一) 1. C 2. 这两句选取典型景象“明月”“长河” “晓天”点明时间,照应题目中的“夜”;用词准确,“隐”“没”使画面富有动感; 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以景衬情),通过“隐” “没”表明时光流逝,催人离别,衬托诗人与友人难分难舍的深情。
(二) 1. 烟波浩渺的江水上一叶孤帆渐行渐远,朦胧的落日余晖下你将欣赏着五湖(指太湖)春色的美好。2. 本诗诗人看着友人离开,“挥手泪沾巾”表达了离别的不舍与惆怅。 《春望》中诗人看到国破城荒的景象,触景生情,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花鸟拟人化,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与伤痛,以及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之情。 《逢入京使》中诗人看到“故园”渐渐远去而“泪不干”,表达了对故乡的不舍和思念之情。
(三) 1. 不畏严寒、明媚鲜妍和峻洁清高、孤芳自赏的形象。2. 前三联诗人写眼中之梅,隐曲地表达对梅的喜爱; 尾联则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愿与梅合二为一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把诗人的情操趣味和盘托出,使咏物与抒怀水乳交融。
(四) 1. B 2. C
(五) 1. B 2. 画作展现出秋日美好的风光,还画了山野之人的活动情景,使画面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令观者目不暇接,百看不厌。
(六) 1. C 2. “晚虹”描绘了傍晚的绚烂彩虹,“斜日”写出夕阳斜挂天际,“青草路”使人感受到青草的丰茂与生机,“残烟”写炊烟袅袅,“绿杨村”使人仿佛看到被绿色的杨树环绕包围的村庄。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色彩异常明丽,但又有清新之感。
(七) 1. D 2. 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汹涌而来的海潮比作神龟背负的雪山,又比作从梦中惊醒的蛰伏海底的巨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钱塘江大潮那惊心动魄的场面、排山倒海的气势,让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八) 1. B 2. 尾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借竹子识人来抒发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感慨,对明朝故国的怀念之情。
(九) 1. D 2.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邢惇夫的怀念,对邢惇夫才华的赞美(对邢惇夫英年早逝的惋惜、伤感、悲叹; 对人生易逝的慨叹)。
(十) 1. C 2.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诗人在地图上看到朝廷未能收复的疆域而流泪,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十一) 1. B 2. 甲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渴望建功立业的壮烈情怀,也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遗憾之情。乙诗通过观吴公台,抒发乡思,同时表达了因历史兴衰无常 (昔盛今衰、历史沧桑) 而产生的惆怅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