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训练---计算题
1.小杭想测定Cu-Zn合金及Cu-Ag合金中Cu的质量分数,实验室只提供一瓶未标明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必要的仪器。
(1)利用现有条件能测定Cu的质量分数的是 合金。
(2)老师又给了小杭一瓶AgNO3溶液,小杭取前一次无法测得结果的合金10g 投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经测定,固体质量变成了25.2g,求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2.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李璧凝同学想了解其变质情况,称取9.3g干燥的样品,加水使其完全溶解,然后向其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钙溶液,所得沉淀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钙溶液质量关系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④
氢氧化钙溶液质量/g 100 200 300 400
沉淀质量/g 2 m 5 5
(1)实验②中m的数值为 。
(2)计算该氢氧化钠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3)请在下图中画出生成沉淀质量随加入氢氧化钙溶液质量变化的曲线图,并标出图中的必要数据。
3.某学习小组将质量为ag的高锰酸钾放在试管中充分加热至不再放出气体为止:若试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反应共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2)反应后剩余固体中钾,锰两种元素的质量比 。
(3)a的值为多少?(要求写出解答过程)
4.低钠盐适合患有高血压、肾病、心脏病的患者服用,苹果酸钠盐(C4H5O5Na)是低钠盐的一种.请回答:
(1)苹果酸钠盐的相对分子质量
(2)果酸钠盐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C:H:O:Na=
(3)若某病人每天食48:5:80:23用5.85g苹果酸钠盐,比食用相同质量的食盐(NaCl)少摄入钠元素多少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5.同学们用下图所示实验测量粗锌中锌的质量分数(粗锌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试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
(2)粗锌中锌的质量分数
6.某化学实验小组欲测定一种大理石中碳酸钙的纯度,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请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第一次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x)的比例式为 ;
(3)此大理石中碳酸钙的纯度为 ;
(4)用36.5%的浓盐酸配制上述实验中所用稀盐酸,需加水的质量为 ;
(5)若将所得滤液蒸发11.2g水,则所得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7.马英同学取某地石灰石样品22 B进行测定实验,现将200 g稀盐酸分五次加入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气体的总质量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40 40 40 40 40
生成气体的总质量/g 2.2 4.4 m 8.8 8.8
试求:
(1)m的值为 。
(2)22 g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等于 g。
(3)反应完全后最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
8.小宇用配制的10%的CuSO4溶液测定一瓶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下图是配制CuSO4溶液的操作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填序号)。
(2)取NaOH溶液25g,向其中加入10%的CuSO4溶液40g时恰好完全反应。则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9.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设计了如图甲所示实验,取碳酸钠溶液100g于烧杯中,再逐滴滴加稀盐酸,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的质量如图乙所示。请计算:
(1)m的值为 。
(2)计算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日常生活中有的商贩为了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用黄铜(铜锌合金)冒充黄金,现结合你学的金属的性质和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完成下列问题,为了进一步测定某黄铜的组成,称取了黄铜样品50g放入锥形瓶中,向其中分5次共加入200g稀硫酸,测得数据记录如下表。
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硫酸的总质量/g 40 80 120 160 200
产生气体的总质量/g 0.2 0.4 0.6 0.7 x
回答下列问题:
(1)x= 。
(2)黄铜样品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请在如图中画出样品中加入200g稀硫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与稀硫酸的质量变化关系示意图。
11.某原子的相对质量为23,原子核内有12个中子,请写出该元素的名称并画出该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12.过氧乙酸(C2H4O3)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现有一种过氧乙酸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
请计算:
(1)C2H4O3的相对分子质量 ;
(2)100g过氧乙酸溶液中含溶质为 ;
(3)向100g该溶液中加入20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4)将100g该溶液与100g5%的过氧乙酸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5)把50g该溶液稀释成5% 的过氧乙酸溶液,需要加水多少克?
13.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过量的碳与二氧化碳还能继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现将8.0g氧化铜与过量木炭粉混合均匀,高温加热使其充分反应。试计算: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生成的铜的质量: 。
(2)将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溶液增重1.1g,则上述反应中生成的一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14.往503.2gFeCl3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已知Fe与FeCl3和CuCl2都会发生反应,与FeCl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如图为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点间(不包括AB两点)的溶液中的溶质为 。
(2)往503.2gFeCl3和CuCl2的混台溶液中入过量的铁粉,使它们完全反应,然后过滤,求所得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15.某实验小组为了测定某氯酸钾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取100g样品和5g二氧化锰混合后盛于试管中加热,在不同时间测得试管内固体质量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中产生氧气的质量为 g;
(2)求该氯酸钾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需写出计算过程)
16.如图是某药厂生产的葡萄糖注射液的标签。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请根据该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由 种元素组成,1个葡萄糖分子中有 个原子。
(2)葡萄糖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 ;(最简整数比)
(3)计算下列相对分子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①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②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③5H2O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总和为 。
④Al(OH)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17.现代国防、开矿等使用的烈性炸药,主要成分为硝化甘油(C3H5O9N3)。
(1)硝化甘油在人体内能缓慢氧化生成种氮的氧化物,用于治疗心绞痛。该氧化物中氮为+2价,其化学式为 。
(2)合成硝化甘油的化学方程式为C3H8O3+3HNO3=C3H5O9N3+3H2O。现用46kg甘油(C3H8O3)和足量硝酸(HNO3)反应,理论上能生成多少kg硝化甘油?(写出计算过程)
18.胆矾(CuSO4·5H2O,相对分子质量为250)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
(1)胆矾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是 .
(2)将25.0g胆矾放在坩埚内加热。固体质量与成分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
①加热至 ℃时,CuSO4开始分解。
②加热至1000℃时,CuO开始分解,生成Cu2O与一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该气体为 ,CuO完全分解时产生该气体的质量为 g.
③根据胆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CuSO4·5H2O CuSO4+5H2O,计算“上图”中x的值 (写出计算过程)
④下列物质均可作为炼铜的原料。理论上,冶炼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得到铜最多的是 (填字母序号)。
A.Cu2O B.CuO C.CuSO4·5H2O D.CuSO4
19.取15g石灰石样品,加入5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测得剩余物质的质量为60.6g,(假定CO2全部从溶液中挥发出),已知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稀盐酸发生反应。请问:
(1)生成CO2的质量是 g。
(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20.木糖醇(C5H12O5)的甜度和风味与白砂糖相当,热量却更低,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制备木糖醇的主要方法如图所示。
(1)C5H10O5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
(2)方法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5H10O5+H2C5H12O5,用20t原料(含木糖75%)合成木糖醇,理论上可制得木糖醇的质量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3)30g木糖和 g木糖醇中碳元素的质量相等。
(4)在制备物质时,除了考虑产率外,还要考虑成本等因素。如图表示不同反应温度和时间下的木糖醇产率,你认为最适宜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分别为 ℃和 h。
(5)如图是某专利公开的通过方法2制备木糖醇的过程,但该方法目前无法用于实现木糖醇的规模化生产,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写一条)。
21.实验室有一瓶水垢样品,其成分为氢氧化镁和碳酸钙。已知加热水垢样品时,依次发生如下反应:氢氧化镁受热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MgO+H2O↑、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现取17.9g水垢样品进行加热,产生气体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碳酸钙比氢氧化镁的热稳定性 (填“强”或“弱”)。
(2)b点对应固体的成分为 。
(3)计算17.9g水垢样品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
(4)d点剩余的固体质量是 g。
22.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测定实验室中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不考虑黄铜中的其他杂质),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称量10g粉末状黄铜样品放入烧杯中,量取45mL稀硫酸分三次加入其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实验数据如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硫酸的体积(mL) 15 15 15
生成氢气的质量(g) 0.04 m 0.02
试求:
(1)m的数值 。
(2)第三次实验结束后,烧杯中所得溶液的溶质为 。
(3)此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3.“化学氧呼吸自救器”是人在缺氧环境或出现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中使用的一种安全防护装置,内部装有颗粒状超氧化钾 作为“制氧剂”, 其反应原理之一为:
(1) m 的值是 。
(2) 若要制得96g氧气,则理论上需要含的制氧剂的质量是
(3) 请画出生成96g氧气与消耗二氧化碳质量的关系。
(4) 小明设计“化学氧呼吸自救器”时,为确定制氧剂的用量,除了查阅人体每分钟呼吸次数外,还需了解与人体呼吸相关的数据是 (多选)。
a.每次呼出二氧化碳的量 b.每次呼吸耗氧量 c.每次呼出氮气的量
24.在一密闭气缸内,用一不漏气可滑动的活塞隔开(如下图所示)。气缸左边充有N2.右边充有H2和O2两边气体的体积比为1:3.在室温下.将右边的混合气点燃反应后冷却到原室温.活塞最终落在气缸的中点(水的体积可忽略不计)。求原来H2和O2,的体积比是多少?
25.某实验中学在市场上买了一箱含一定量的的烧碱用于学生实验,周晓同学取该烧碱样品完全溶于水中,再向所得溶液中慢慢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稀盐酸,在实验过程中,溶液的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该烧碱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
(2)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
(3)求点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6.6.5g锌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理论上可生成多少克氢气?(写出完整计算过程)
27.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大理石样品中CaCO3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取18.0g样品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样品中杂质不与盐酸反应),测得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50.0g,最多可配制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 g。
(2)图中“A”点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3)计算该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28.某同学取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记录产生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试管内固体的成分是 。
(2)反应共生成氧气多少 克。
(3)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 没有发生变化。
(4)计算混合物中原氯酸钾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9.为了测定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取100g此混合液然后将150 g Na2CO3溶液平均分成三份加入其中,测得每次产生沉淀的质量如图所示:
(1)实验结束后溶液的溶质为 。
(2)原混合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3)实验所用Na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精确到0.1%)
30.为测定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某实验小组取50g碳酸钙粉末于锥形瓶(瓶身100g)中,现将146g稀盐酸分4次逐渐加入装有碳酸钙粉末的锥形瓶,充分反应后,稀盐酸、锥形瓶与药品的总质量如图所示:
(1)最终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g。
(2)加入第 次稀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
(3)请求出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4)请画出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的变化曲线图 。
31.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铁器时代大约在公元前500年,至今铁仍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但每年因铁与空气中的 反应而被腐蚀,造成了巨大损失,写出一条防止铁生锈的措施 。
(2)生铁和钢都是铁和碳的合金,生铁含碳量为2%-4.3%,钢含碳量为0.03%-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确定该铁合金是生铁还是钢,他们取11.6铁合金样品盛放到锥形瓶中,将100g稀硫酸分成5等份,分5次加入锥形瓶,每次待充分反应后记录实验数据。实验数据整理如下表所示:
次数 加硫酸前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0 20 20 20 20 20
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g) 11.6 31.5 m 71.3 91.2 111.2
【查阅资料】碳不与稀硫酸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数据表中m的值为 。
(3)请通过计算确定该铁合金是生铁还是钢。(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到0.1%)
32.贝壳粉末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并含少量的壳质素,为了测定贝壳粉末中碳酸钙的含量,杨柳同学称取20g干燥的贝壳粉末放入烧杯中,并向其中分5次加入250g稀盐酸。假设贝壳粉末中除碳酸钙外的其他成分都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每次充分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见下表:(提示:某物质的质量分数= )
实验 1 2 3 4 5
加入盐酸/g 50 50 50 50 50
气体的质量/g 2.42 4.84 m 7.92 7.92
(1)表中m的数值为 。
(2)求贝壳粉末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解题过程)。
33.木糖醇的化学式是C5H12O5。
求:(1)一个木糖醇分子中各原子的个数比;
(1)计算木糖醇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2)再计算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15.2g木糖醇中含有多少克氧元素。(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4.二氧化锰因应用广泛而备受关注。某研究小组采用下图装置通过焙烧MnCO3制取Mn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实验过程中,石英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和成分随温度的变化如上图所示,则焙烧MnCO3制取MnO2应该控制反应的温度不高于 ℃。
(2)若加热到300—900℃时,锰的氧化物会分解产生一种常见气体,该气体为 (填化学式)。
(3)试根据化学方程式求46.0gMnCO3通过熔烧最多制得的MnO2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4)若把反应温度控制在900℃,充分反应后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g。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Cu- Zn
(2)解:设Cu- Ag合金中含银的质量为m。
Cu + 2AgNO3 = Cu(NO3)2 +2Ag
64 216
10g-m 25.2g-m
则,解得m=3.6g;
故Cu-Ag合金中Cu的质量分数为=64%。
【解析】【解答】(1)铜和银都不能与盐酸反应,锌能与盐酸反应, 利用现有条件,可利用锌与盐酸反应,剩余固体为银,来测定 Cu- Zn 合金中Cu的质量分数。
【分析】(1)根据铜和银都不能与盐酸反应,锌能与盐酸反应分析;
(2)根据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由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利用反应前后固体质量计算出铜的质量,从而计算铜的质量分数分析。
2.【答案】(1)4
(2)解:设9.3g干燥的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Ca(OH)2= CaCO3↓+2NaOH
106 100
x 5g
x=5.3g
则该氯氧化钠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00%≈57.0%
答:该氢氧化钠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57.0%。
(3)
【解析】【解答】(1)由实验1和3可知,2中氢氧化钙全部反应,且100克氢氧化钙完全反应生成2克沉淀,所以m=4;
【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及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定量关系分析;
(2)根据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质量代入方程式中列比例式计算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钙溶液质量与沉淀的质量关系描点绘制图像分析。
3.【答案】(1)1.6g
(2)39:55
(3)解:设:高锰酸钾的的质量(a的值)为x
x=15.8g
答:该小组开始加入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15.8g。
【解析】【解答】(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ag-(a-1.6)g=1.6g;(2)反应后剩余固体中钾、锰两种元素的质量的质量不变,仍然和高锰酸钾中钾、锰元素的质量相同,故其质量比为:39:55;
【分析】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固体的质量在反应前后减少了,结合反应可知减少的质量即为气体氧气的质量,可以据此求算。
4.【答案】(1)解: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可得苹果酸钠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1×5+16×5+23=156
(2)48:5:80:23
(3)解:5.85g苹果酸钠盐中含钠元素的质量为:;
相同质量的食盐(NaCl)中含钠元素的质量为:;
每天食用5.85g苹果酸钠盐,比食用相同质量的食盐(NaCl)少摄入钠元素的质量为:2.3g-0.8625g=1.4375g≈1.4g。
【解析】【解答】(2)苹果酸钠盐含有C、H、O、H、Na4种元素,苹果酸钠盐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C:H:O:H:Na=(12×4):(1×5):(16×5):23=48:5:80:23;
【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等于物质质量乘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
5.【答案】(1)解:生成氢气的质量:93.7g+8g—101.5g=0.2g。
答:生成氢气的质量0.2g。
(2)解:设粗锌中锌的质量为x。
x=6.5g
粗锌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
答:粗锌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81.25%。
【解析】【分析】(1)根据烧杯内减少质量为产生氢气质量分析;
(2)根据生成氢气质量代入方程式计算出锌的质量分析。
6.【答案】(1)
(2)
(3)50%
(4)160g
(5)11.1%
【解析】【解答】(1)碳酸钙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减少的是生成的气体或沉淀的质量,则第一次参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设第一次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x
故第一次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x)的比例式为 。(3)第一次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 ,故大理石中碳酸钙的纯度为 。(4)设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为y
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则需加水的质量为: 。(5)设完全反应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为z,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m
若将所得滤液蒸发11.2g水,则所得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分析】碳酸钙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减少的是生成的气体或沉淀的质量。
7.【答案】(1)6.6
(2)20
(3)解:设生成CaCl2质量为x。
CaCO3 +2HCl =CaCl2 +H2O +CO2 ↑
111 44
x 8.8 g
x=22.2g
最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100%≈10.5%
答:反应完全后最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10.5%。
【解析】【解答】 (1)分五次加入盐酸后,前两次每次都增加2.2g二氧化碳,第四、五都生成8.8g二氧化碳,说明第三次石灰石中的碳酸钙还没有完全反应,也增加2.2g,所以m的值是6.6g;
(2)解: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故填:20。
【分析】 (1)根据生成气体的总质量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2)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碳酸钙的质量分析;
(3)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第四次实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总质量,未知量是生成氯化钙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求出氯化钙的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求出废液中的氯化钙的质量分数,最后简明写出答案。
8.【答案】(1)ecbad
(2)8%
【解析】【解答】(1)配制硫酸铜溶液时,计算完后,进行称量,称量时先称固体盐,后量取水,最后是溶解,故步骤为:称量、量取、溶解。结合图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e c b a d。
(2)CuSO4溶液中所含CuSO4质量为:40g×10%=4g
设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x=2g
则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分析】(1)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为:称量、量取、溶解分析。
(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六是TV的质量,未知量是氢氧化钠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分析。
9.【答案】(1)4.4
(2)解:设100g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6%
【解析】【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m=100g+100g-195.6g=4.4g;
(2)设100g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100%=10.6%
答: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6%。
【分析】根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10.【答案】(1)0.7
(2)解:设黄铜样品锌的质量为x
黄铜样品锌的质量分数为×100%=54.5%
答:黄铜样品锌的质量分数为54.5%
(3)
【解析】【解答】(1)根据第一、二、三次可以看出,每40g硫酸完全反应生成了0.2g氢气,由第四次增加了40g的稀硫酸只生成0.1g的氢气,说明了黄铜中的锌已完全反应,再增加的稀硫酸也不会生成了氢气,所以x的值是0.7,故填:0.7;
(3)由分析可知,恰好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7g,参加反应的稀硫酸的质量为140g,由上述数据可作出产生气体的质量与稀硫酸的质量变化关系示意图如下:
【分析】(1)根据表中所给数据确定每40g硫酸完全反应生成了0.2g氢气,由此判断x的值分析;
(2)根据生成氢气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锌的质量及质量分数分析;
(3)根据恰好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7g,参加反应的稀硫酸的质量为140g,利用描点法绘制图像分析。
11.【答案】钠、
【解析】【解答】解:原子的相对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核的电荷数。故该原子的质子数为23-12=11的为钠原子,该原子的结构图为:
钠
【分析】 根据原子的相对质量等于质子数+中子数,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来解答。
12.【答案】(1)76
(2)15g
(3)5%
(4)10%
(5)解: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
50g×15%=(50g+x)×5%
x=100g
答:需要加水100g。
【解析】【解答】解:(1)C2H4O3的相对分子质量=12×2+1×4+16×3=76;
(2)100g过氧乙酸溶液中含溶质为100g×15%=15g;
(3)向100g该溶液中加入20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将100g该溶液与100g5%的过氧乙酸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分析】(1)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和。
(2)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4)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计算。
13.【答案】(1)6.4 g
(2)解:设生成的一氧化碳的质量为z。
将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是剩余的二氧化碳,所以氢氧化钠溶液增重1.1g就是剩余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推出反应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 g-1.1g=1.1 g
z=1.4 g
答:上述反应中生成的一氧化碳的质量是1.4 g。
【解析】【解答】(1)解:设生成铜的质量为x,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x=6.4 g,y= 2.2 g
答:生成的铜的质量为6.4 g。
【分析】(1)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氧化铜的质量,未知量是生成铜、二氧化碳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2) 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是剩余的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二氧化碳的质量,未知量是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14.【答案】(1)氯化亚铁和氯化铜
(2)解:由图示可知:0→A段铁(5.6g)与氯化铁反应,A→B段铁()与氯化铜反应,B→C的质量=D→E段的质量,说明B→C段铁粉过量有剩余。
设氯化铁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的质量为x。
x=38.1g
设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的质量为y,生成铜的质量为z。
y=12.7g
z=6.4g
故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所得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解析】【解答】由图示可知:0→A段铁(5.6g)与氯化铁反应,A→B段铁(11.2g 5.6g=5.6g)与氯化铜反应,B→C的质量=D→E段的质量,说明B→C段铁粉过量有剩余。
(1)由分析可知:AB两点间(不包括AB两点),此段发生的反应为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其中A点时铁与氯化铁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为生成的氯化亚铁和未反应的氯化铜,B点时氯化铜恰好完全反应,所以AB两点间(不包括AB两点),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亚铁和剩余的氯化铜,故填:氯化亚铁和氯化铜;
【分析】(1)根据图示可知:0→A段铁(5.6g)与氯化铁反应,A→B段铁(11.2g 5.6g=5.6g)与氯化铜反应,B→C的质量=D→E段的质量,说明B→C段铁粉过量有剩余。
(2)根据铁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的化学方程式,结合图像中的数据计算。
15.【答案】(1)38.4g
(2)解:设该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则
x=98g
则该氯酸钾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答: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98%
【解析】【解答】(1)反应中产生氧气的质量为105g-66.6g=38.6g;
(2)将氧气的质量带入化学方程式列比例计算氯酸钾的质量,根据氯酸钾的质量和样品的质量计算氯酸钾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分析】(1)根据图示信息分析;
(2)根据将氧气的质量带入化学方程式列比例计算氯酸钾的质量,根据氯酸钾的质量和样品的质量计算氯酸钾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分析。
16.【答案】(1)三/3;24
(2)1:2:1
(3)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32;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2+16×6=180;5H2O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总和为:5×(2+16)=90;Al(OH)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17×3=78
【解析】【解答】(1) 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 由三种元素组成, ,1个葡萄糖分子中有 6+12+6=24个原子,故填“ 三/3 ”、“24”;
(2) 葡萄糖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 6:12:6= 1:2:1 ,故填“ 1:2:1 ”;
(3)①填“ 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32 ”;
②填“ 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2+16×6=180 ”;
③填“ 5H2O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总和为:5×(2+16)=90 ”;
④填“ 5H2O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总和为:5×(2+16)=90 ”;
【分析】(1)根据化学式进行分析;
(2)根据原子个数比进行计算;
(3)根据相对分子质量进行计算。
17.【答案】(1)NO
(2)解:设理论上生成硝化甘油的质量为x
答:理论上生成硝化甘油的质量为113.5kg
【解析】【解答】(1)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该氧化物中氮为+2价,其化学式为NO;
(2)根据甘油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列比例计算硝化甘油的质量。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分析;
(2)根据甘油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列比例计算硝化甘油的质量分析。
18.【答案】(1)64%
(2)650;O2;0.8;16;A
【解析】【解答】(1)胆矾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
(2)①据图可知,加热至650℃时,CuSO4开始分解;
②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据图可知,CuO完全分解时产生该气体的质量=8.0g-7.2g=0.8g;
③图中x的值即CuSO4的质量,
设:CuSO4的质量为x;
CuSO4·5H2O CuSO4 +5H2O
250 160
25.0g x
x=16g
答:图中x的值是16g。
④A、Cu2O中铜的质量分数是:;
B、CuO中铜的质量分数是:;
C、CuSO4·5H2O中铜的质量分数是:;
D、CuSO4中铜的质量分数是:;
由以上计算可知,得到铜最多的是A;
故选:A。
【分析】(1)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
(2)①根据图像中CuSO4开始分解的温度进行分析;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气体的性质分析生成的气体;根据氧化铜的质量和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生成气体的质量;
③ 根据胆矾的质量计算出生成硫酸铜的质量;
④根据化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分析比较。
19.【答案】(1)4.4
(2)解: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4.6%。
【解析】【解答】(1)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逸散到空气中,所以装置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15g+50g-60.6g=4.4g,故填:4.4;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
(2)根据CaCO3+2HCl=CaCl2+H2O+CO2↑计算。
20.【答案】(1)1:2:1
(2)15.2t
(3)30.4
(4)180;4
(5)产率太低(合理即可)
【解析】【解答】(1)C5H10O5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
(2)解:设理论上可制得木糖醇的质量为x
x=15.2t
答:理论上可制得木糖醇的质量为15.2t
(3)解:设木糖醇的质量为x
x=30.4g
(4)最适宜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分别为180℃和4h;
(5)该方法目前无法用于实现木糖醇的规模化生产,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产率太低。
【分析】(1)根据C5H10O5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分析;
(2)根据木糖的质量带入化学方程式列比例可计算木糖醇的质量;
(3)根据木糖的质量,木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计算木糖中碳元素的质量,根据碳元素的质量相等,再根据木糖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计算木糖醇的质量分析;
(4)根据图示信息分析;
(5)根据产率太低分析。
21.【答案】(1)40%;强
(2)MgO和CaCO3(或“氧化镁和碳酸钙”)
(3)2.9g
(4)10.4
【解析】【解答】(1)第一个空,根据质量分数求算公式,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答案为:40%;
第二个空,根据反应条件,氢氧化镁加热就会分解,但是碳酸钙需要高温才会分解,所以碳酸钙的稳定性比氢氧化镁强,故答案为:强;
(2)根据图象我们可知,b点之前是氢氧化镁分解,b点是氢氧化镁完全反应点,所以此时固体的成分为氧化镁和碳酸钙,故答案为:MgO和CaCO3(或“氧化镁和碳酸钙”);
(3)我们可知产生的水蒸气的质量为0.9g,所以我们设氢氧化镁的质量为xg,
氢氧化镁的质量为:2.9g,故答案为:2.9g;
(4)d点为碳酸钙完全反应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减少的质量为生成气体的质量,所以剩余的质量为:17.9-7.5=10.4g,故答案为:10.4g。
【分析】(1)对化学式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进行分析;
(2)对反应图像的处理进行分析;
(3)对氢氧化镁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求相关质量进行分析;
(4)对质量守恒定理进行分析。
22.【答案】(1)0.04
(2)、
(3)67.5%
【解析】【解答】(1)根据表格可以发现,第一次加入15mL稀硫酸生成0.04g氢气,第三次加入15mL稀硫酸还能生成并且只生成0.02g氢气,说明直到第三次反应就结束了,并且硫酸有剩余;同时说明第二次加入15mL稀硫酸时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可按照第一次的数量关系类推,也就是加入15mL稀硫酸生成0.04g氢气,所以得出m为0.04g。
(2)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加入稀硫酸,铜不与硫酸反应,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由(1)分析可知,第三次加入15mL硫酸,锌反应完全,且硫酸有剩余,所以第三次实验结束后,烧杯中所得溶液的溶质为生成的硫酸锌和过量的硫酸。
(3)根据表格可知,共生成氢气的质量=0.04g+0.04g+0.02g=0.1g,
设参加反应锌的质量为x,
反应生成氢气质量:0.04g+0.04g+0.02g=0.1g,
Zn +H2SO4═ZnSO4+ H2↑
65 2
x 0.1g
x=3.25g,
此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100%=67.5%,
答:此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67.5%。
【分析】(1)根据表格可以发现,第一次加入15mL稀硫酸生成0.04g氢气,第三次加入15mL稀硫酸还能生成并且只生成0.02g氢气,说明直到第三次反应就结束了,并且硫酸有剩余分析。
(2)根据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加入稀硫酸,铜不与硫酸反应,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再根据表格可知,第三次加入15mL硫酸,锌反应完全,且硫酸有剩余分析。
(3) 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锌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生成氢气的质量,未知量是参加反应锌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23.【答案】(1)2
(2)355 g
(3)
(4)ab
【解析】【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化学方程式:4KO2 +mCO2=mK2CO3+3O2;反应前有4个钾原子,反应后,O2没有钾原子,一个K2CO3微粒里有2个钾原子,K2CO3前面的化学计量系数应该为2,才能保证化学反应前后,钾原子的个数不变,所以m=2;
(2)设需要含KO280%的制氧剂的质量是x;
4KO2 +2CO2 = 2K2CO3 +3O2
284 96
80%×x 96g
x=355g
答:需要含KO280%的制氧剂的质量是355g;
(3)设当生成96g氧气时,需要消耗二氧化碳质量为y;
4KO2 +2CO2 = 2K2CO3 +3O2
88 96
y 96g
y=88g
因此,把生成的96g氧气作为纵坐标,消耗的88g二氧化碳质量作为横坐标,在坐标轴上描点,便得
出图像;
(4)根据题干中化学氧呼吸自救器的反应原理之一可知,该原理消耗二氧化碳,生成氧气,与氮气无关,因此,为确定制氧剂的用量,除了查阅人体每分钟呼吸次数外,还需了解与人体呼吸相关的数据是每次呼出二氧化碳的量和每次呼吸耗氧量,
故选:ab。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个数不变进行分析;
(2)根据化学方程式和生成氧气的质量进行计算;
(3)根据化学方程式和生成氧气的质量计算需要的二氧化碳质量,然后绘制图像;
(4)根据题干中化学氧呼吸自救器的反应原理之一可知,该原理消耗二氧化碳,生成氧气,与氮气无关进行分析。
24.【答案】若H2过量,nH2 : nO2=7:2 若O2过量,nH2 : nO2=4: 5
【解析】【解答】反应后冷却至原室温,活塞最终静止于汽缸的中点,则右边的气体剩余物质的量与左边氮气相等,相同温度和压强条件下,气体物质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从图中信息可设,反应前氮气为1mol,H2和O2共有3mol,反应后H2与O2中的一种剩余1mol,根据2H2O2,可得、,解得、,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7:2;或、,解得、,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4:5,故答案为: 若H2过量,n(H2 ): n(O2)=7:2 ,若O2过量,n(H2 ): n(O2)=4: 5。
【分析】活塞最终落在气缸的中点,则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由原来的占密闭容器的,反应后剩余,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 ,分氢气过量和氧气过量计算。
25.【答案】(1)
(2)和
(3)
【解析】【解答】 (1) 、向混有NaCl的烧碱中滴入稀盐酸,与烧碱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的随稀盐酸的加入逐渐减小,当滴入的稀盐酸的质量为100g时等于7,盐酸将烧碱中的氢氧化钠反应完全,设烧碱中有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则有:
HCl + NaOH = NaCl +H2O
36.5 40 58.5
100×7.3% x y
得:,解得:x=8g,y=11.7g
则烧碱中有氯化钠的质量为:10.3g-8g=2.3g, NaCl 的质量分数为:;
(2) 、由图中滴定曲线可知,a点时=7,盐酸恰好与氢氧化钠反应完全,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继续滴加稀盐酸至b点,继续滴加的盐酸都是过量的盐酸,故b点溶液的溶质为NaCl和HCl;
(3) 、点时恰好反应, 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溶质的质量为:(10.3g-8g)+11.7g=14g
则NaCl的质量分数为:;
答:a点时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
【分析】根据的变化与溶液的酸碱性关系分析反应进行程度以及溶液的组成,并结合消耗的HCl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以及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最后计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26.【答案】解:设理论上可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x=0.2g
答:理论上可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
【解析】【分析】根据 计算。
27.【答案】(1)300
(2)CaCl2、HCl
(3)解:设该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x。
x=15.0g
该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83.3%
【解析】【解答】(1)现有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50.0g,最多可配制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的质量=;
(2)图中“A”点的溶质是CaCl2、HCl,因为碳酸钙已经完全反应。又加入稀盐酸。
(3)根据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代入方程式列比例可计算碳酸钙的质量,用碳酸钙的质量除以样品的质量可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分析】(1)根据配制溶液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分析;
(2)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分析;
(3)根据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代入方程式列比例可计算碳酸钙的质量,用碳酸钙的质量除以样品的质量可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8.【答案】(1)氯酸钾、氯化钾、二氧化锰
(2)9.6
(3)质量和化学性质
(4)设混合物中原氯酸钾的质量为x,
解得x=24.5g
答:混合物中原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t2时氯酸钾部分分解,则试管内固体的成分是氯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
(2)由图可知,反应共生成氧气9.6g;
(3)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分析】(1)根据图示可知氯酸钾部分分解生成氯化钾、氧气,即可得出答案;
(2)由图可知氧气质量;
(3)根据催化剂的性质解答;
(4)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找质量关系、列比例式,即可求出答案。
29.【答案】(1)NaCl和Na2CO3
(2)解:设原混合物中CaCl2的质量为x
CaCl2 +Na2CO3 = CaCO3↓ 十2NaCl
111 100
x 10g
x=11.1 g
CaCl2 %= ×100%=11.1%
(3)解:设50 g Na2CO3的溶液中Na2CO3的质量为y
CaCl2 +Na2CO3 = CaCO3↓ +2NaCl
106 100
x 5g
x=5.3 g
Na2CO3%= ×100%=10.6%,答:略
【解析】【解答】(1)第一次加入50g碳酸钠,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生成了2.5g沉淀,说明混合液中稀盐酸已经被完全反应,接着第二次加入50g碳酸钾,生成了7.5g-2.5g=5g沉淀,说明每50g碳酸钠能够生成5g沉淀,则再次加入50g碳酸钠应该能生成5g沉淀,但实验数据显示只生成了10g-7.5g=2.5g沉淀,说明混合液中氯化钙已经被完全反应,且碳酸钠过量,所以实验结束后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Na2CO3。
【分析】 (1)根据向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 Na2CO3先和HCl反应,再和CaCl2反应,结合产生沉淀的质量变化分析。
(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产生的碳酸钙沉淀的总质量,未知量是氯化钙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最后简明写出答案。
(3)根据50g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完全反应能生成5g碳酸钙沉淀,结合化学方程式进行列式计算。
30.【答案】(1)3.3
(2)3##三
(3)第1次盐酸反应完全,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150g+36.5g-185.4g=1.1g;
设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答: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
(4)
【解析】【解答】(1)根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则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是
(2)根据每次加入36.5g稀盐酸,第一次加入36.5g,生成二氧化碳质量是,第二次加入36.5g,生成二氧化碳质量是,第三次加入36.5g稀盐酸,生成氢气的质量是,第四次加入36.5g稀盐酸后溶液质量增加了36.5g,无气体生成,故第三次恰好完全反应;
(4)根据前三次每加入36.5g稀盐酸就生成1.1g二氧化碳,第四次加入稀盐酸无气体生成,绘制出图像为 。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会逸出装置,利用图像分析每次加入稀盐酸后装置总质量的增加情况,判断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求解。
31.【答案】(1)氧气、水蒸气;在铁表面刷漆
(2)51.4
(3)解: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每加入20g稀硫酸反应后产生0.1g氢气,第四次反应后产生的氢气为0.4g,第5次加入稀硫酸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反应结束,故四次恰好完全反应;
设铁的质量为x
碳的质量分数=1-≈3.4%
2%<3.4%<4.3%
答:该合金为为生铁
【解析】【解答】(1)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隔绝氧气或隔绝水都可防止铁生锈,所以在铁表面刷漆可以防锈;
故填: 氧气、水蒸气 ; 在铁表面刷漆 ;
(2)第一次加稀硫酸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1.6g+20g-31.5g=0.1g,第四次加稀硫酸生成氢气的质量为71.3g+20g-91.2g=0.1g,则每次加20g稀硫酸完全反应后生成0.1g氢气,所以第二次加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1g,则m=31.5g+20g-0.1g=51.4g;
故填: 51.4 ;
(3)根据上述分析, 每加入20g稀硫酸反应后产生0.1g氢气,第四次反应后产生的氢气为0.4g,第5次加入稀硫酸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说明反应结束,故四次恰好完全反应;设铁的质量为x ,将氢气0.4g代入方程式,可得 ,即铁的质量为11.2g,则碳的质量分数=1-≈3.4%,质量分数:2%<3.4%<4.3%,所以合金是生铁。
【分析】 (1)根据铁生锈的原理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和质量分数的计算分析。
32.【答案】(1)7.26
(2)解:设贝壳粉末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x=18g
贝壳粉末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贝壳粉末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90%。
【解析】【解答】(1)第1、2次加入稀盐酸后生成气体的质量都为2.42g,第3次加入稀盐酸后,如果完全反应,生成气体也为2.42g,则为4.84+2.42=7.26<7.92,说明盐酸完全反应,m应该是7.26;
【分析】(1)根据第1、2次加入稀盐酸后生成气体的质量都为2.42g,进行分析;
(2)根据化学方程式和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行计算,注意格式和单位。
33.【答案】(1)15:3:20(C、H、O)
(2)52.8%
(3)8g
【解析】【解答】(1)一个木糖醇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5:12:5;
木糖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2)木糖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3)15.2g木糖醇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
【分析】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分析。
34.【答案】(1)300
(2)O2
(3)解:设最多制得的MnO2的质量是x。
x=34.8g
答:最多制得的MnO2的质量是34.8g。
(4)28.4
【解析】【解答】 (1)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当温度大于300 ℃ 是时,MnO2 会逐渐转化为 Mn2O3,当温度高于600 ℃时 ,Mn2O3会逐渐转化为 MnO,故为了得到纯净的MnO2,在 焙烧MnCO3 时温度不能高于300 ℃;
故答案为:300。
(2) 、 若加热到300—900℃时 ,物质经历了:MnO2 →Mn2O3→MnO的转化,三种氧化物中氧元素的含量在降低,故在这一系列的转化中,锰的氧化物会分解生成 O2 ;
故答案为: O2
(4) 、若把温度控制在900℃, MnCO3 最终全部转化为 MnO,设生成 MnO质量是y,
MnCO3 =900℃ MnO +CO2↑
115 71
46.0g y
得:,解得:y=28.4g
答:充分反应后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28.4g
故答案为:28.4
【分析】 (1) 、根据图中信息分析来解答;
(2) 、根据转化过程中锰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含量的变化来分析;
(3) 、根据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来分析;
(4) 、根据应方程式的计算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