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巴西》第1-2课时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举例说出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图文资料说明有大量混血种人,是巴西的一个重要人文地理特征,并结合巴西混血种人形成的原因,认识种族、文化等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2.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巴西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和河流)的基本特点,并简要分析巴西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对应学习目标一。
观看视频,阅读视频文字资料,
(1)通过展示桑巴舞、狂欢节、足球的图片、文字介绍,说出巴西文化特点:多元;
(2)通过殖民历史讲解,认识并理解混血种人数量多的原因,从而认识种族、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2. 完成学习任务二,对应学习目标二。
回顾如何描述区域的地理位置,结合地图,运用方法,描述巴西的地理位置;
通过表格,比较世界四条河流,说出亚马孙河河流特征;
回顾如何分析区域的地形特征,结合地图,运用方法,说出巴西的地形特点。通过伊泰普水电站建设选址,分析地形对河流水能的影响;
回顾如何分析区域的气候特征,结合地图,运用方法,说出巴西的气候气候特征。通过思考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河流的原因,分析气候对河流流量的影响;
通过巴西咖啡为案例,初步掌握联系区域的自然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的农业的一般思路方法。
【学法建议】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在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1.学生需要在观看巴西特色的,鲜明的视频时,带上地理眼睛,接收地理信息,运用地理头脑,思考并回答地理问题。
教师教学设计有意识地初步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
2.学生需要回顾并运用之前的区域(国家和地区)学习方法的——
(1)区域自然要素特点分析(如区域地理位置的描述;区域气候特征的分析;区域地形特征的分析)
(2)区域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地形对河流水能的影响;气候对河流流量的影响)
(3)联系区域自然因素特点,思考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农业)。
3.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以巴西为案例,通过认识巴西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国家这一尺度的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学习过程】
学习任务一:认识巴西种族、文化(桑巴舞、狂欢节)等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习任务二:探究巴西咖啡的种植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读图描述巴西的地理位置?
通过表格,说出亚马孙河河流特征?
为什么伊泰普水电站没有修建在亚马孙河上水量最大的河流?
为什么亚马孙河水量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最广?
通过咖啡,思考巴西因地制宜发展的农业?
第九章第二节《巴西》第1课时作业设计
◆ 基础性作业
星巴克是总部位于美国西雅图的全球最大咖啡连锁店,每年消耗大量优质咖啡。咖啡是喜湿热的热带经济作物,位于巴西的米纳斯吉拉斯州是世界上著名的优质咖啡产区。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巴西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西半球,东、西两面临海 B.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C.国土大部分位于热带,以热带气候为主 D.亚马孙河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
2.米纳斯吉拉斯州种植咖啡的有利条件是( )
A.气候温凉 B.热量充足 C.晴天多,光照充足 D.平原面积广大
3.小明从巴西旅游回来说了他的所见所闻,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在巴西见到了很多混血儿 B.看到了盛大的狂欢节
C.在街头见到了巨大的冰雕 D.和巴西孩子一起踢足球
4.巴西境内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和流量最大的河流,它们是( )
A.亚马孙平原、亚马孙河 B.亚马孙平原、尼罗河
C.中央大平原、密西西比河 D.恒河平原、湄公河
5.巴西是南美洲经济发达的国家,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巴西以其独特的多元文化享誉世界。请根据下列图文资料,探究巴西。(15分)
(
图3
)
(1)从地形、气候、河流三方面描述巴西的地理环境。(5分)
(2)上海宝山钢铁厂欲从巴西里约热内卢购进一批铁矿石,最便宜的运输方式是 ,写出沿途经过的主要海洋、海峡或运河的名称。(4分)
(3)一艘满载着农副产品的货轮从巴西驶往美国,请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货轮上装载的货物可能是什么,并说明理由?(2分)
【参考答案】
C 2.B 3.C 4.A
5. (1)地形:巴西分布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气候: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河流:巴西有世界上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 (2)海路运输;大西洋—巴拿马运河—太平洋 (3)气候湿热 可能是可可、咖啡、蔗糖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巴西》第2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用事实说明巴西工农业发展的历程和现实,了解工业生产与资源利用的关系,简要分析巴西因地制宜发展工业的实例。
2. 以巴西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为例,说明热带雨林的环境效应,巴西开发雨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现在对雨林保护的措施。
【评价任务】
完成学习任务一,对应学习目标一。
通过巴西工业为案例,结合地图,找出主要的矿产资源;说出巴西的工业分布的特点;分析区域工业分布的影响因素;指出工业高度集中可能带来的问题;
联系区域的自然、人文特点,分析区域工业分布的影响因素,初步掌握因地制宜发展的工业的一般思路方法。
完成学习任务二,对应学习目标二。
(1)结合教材和新闻材料1,说一说亚马孙热带雨林会受到全世界的关注的原因?(认识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生态和环境效应)
(2)结合教材和新闻材料2,说出巴西开发热带雨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
(3)结合教材和提供新闻材料,认识到热带雨林破坏严重的现状,学习巴西保护热带雨林所做措施,谈一谈:你对巴西的热带雨林开发中保护和保护中开发的理解和建议?
【学法建议】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在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1.学生需要在观看巴西特色的,鲜明的视频资时,带上地理眼睛,接收地理信息,运用地理头脑,思考并地理问题。
教师教学设计有意识地初步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
2.学生需要回顾并运用之前的区域(国家和地区)学习方法的——
(1)联系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特点,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工业)
(2)探讨人地关系:如何根据地理环境进行人类活动,实现区域发展中合理开发、积极保护。
3.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以巴西为案例,通过认识巴西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国家这一尺度的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学习过程】
学习任务一:巴西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农业,思考在巴西缺乏煤、石油的传统能源背景下,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巴西的工业?
1.读图,找出巴西主要的矿产资源?
2.读图,说出巴西的工业分布的特点?
3.结合地图,分析巴西工业分布的影响因素?
4.讨论:人口、城市、工业高度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问题?(结合气候、地形自然条件,联系日本工业高度集中在沿海地区带来的问题河国家行政管理等方面)
学习任务二:跟着新闻,认识巴西的热带雨林开发和保护
1.亚马孙热带雨林的效应
2.热带雨林开发中的问题及其原因
3.热带雨林破坏
4.热带雨林保护
5.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
第九章第二节《巴西》第2课时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 基础性作业
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提琴市场,巴西红木是制造各种提琴琴弓的重要原料。巴西红木主要生长在临海的高温暖湿环境,但生长极为缓慢,成材大概需要80年,故其原生林面积较小,经济价值高。下图为巴西区域简图,完成1-3题。
1.巴西红木最可能生长在图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用巴西红木加工提琴琴弓的企业布局在欧洲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临近市场 B.运输成本 C.气候温和 D.加工技术
3.我国某企业想去巴西投资建厂,经过考察初步拟定两个方案。请你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判断并说明理由。
方案一:建立钢铁厂,是否可行__________,
理由是 ;
方案二:建立木材加工厂,是否可行__________,
理由是 。
◆ 探究性作业
近年来,赴巴西旅游的旅游者不断增多。你能够利用所学地理知识帮助前在巴西的游客做一份旅游攻略吗 据此,完成4-8题。
4. 首站目的地:里约热内卢,位于巴西 沿海,人口 ,是南美洲历史上首个主办奥运会的城市。
5. 航班信息:由国内到巴西常规的航线是经欧洲前往,也就是向 (方向) 飞越 大陆经 洋到达巴西。
6. 旅行小贴士:
餐饮: 特色主要有巴西烤肉,与巴西发达的 业密切相关;新鲜的果汁
主要由 带水果鲜榨而成。
购物: 既是巴西大多数人喜欢的饮料,也是销售量较大的特产,是巴西主要的经济作物主
娱乐: 可以去观看当地的( )(单项选择题)比赛,热情弃放的( )(单项选择题)是巴西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
A.足球 B.网球 C.桑巴舞 D.孔雀舞
7. 特色行程:打卡文化遗产可以去巴西的首都 ;深入 流域,到世界最大的 探险。
8. 请你给要去巴西旅游的朋友几点温馨提示。
(提示:可以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思考,两点即可)
【作业答案】
1.A 2.D 3. 方案一:可行 有发展钢铁工业所需的丰富的煤、铁(锰)等资源。 方案二:可行 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不可行 过度采伐会使得热带雨林面积减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答案选一即可,但要前后一致)
4.东南 稠密 5.西 亚欧 大西
6.畜牧 亚热带、热带 咖啡 A C
7.巴西利亚 亚马孙河 热带雨林
8.至少两点,合理即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