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件(共50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件(共50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3 22:1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战争 文化
亚历山大东征
法老之子、波斯制度、波斯服装、波斯礼仪、希腊语、希腊人的生活方式、《荷马史诗》、悲剧、史学、地理学、《几何原本》、物理学订立、地球周长、神经消化系统
蒙古西征
关于漠北蒙古的报告、《马可波罗行迹》、访问欧洲、民族迁徙
独立战争
种族、美式英语、饮食文化、生活方式、地方自治、勤俭务实、开拓创新、权力制衡、独立自由、种族歧视
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种族融合、天主教、拉丁舞、图腾崇拜、战后考迪罗独裁权力
拿破仑战争
民主、独立、自由、法治成为欧洲普遍的政治诉求
对亚非的殖民战争
民主、自由、人权、英语、法律制度、政府体制、文官制度、印度教、伊斯兰教、种姓制度
一战
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二战
民族自决与给出殖民主义的正义性
政治体制、印地语和英语、宗教与政治分离、儒家文化、阿拉伯语、基督教
文化:人类创造的一切精神产品的总和。
语言.文学.艺术.宗教.种族
社会组织.生活习俗
思想文化 科学技术
近现代侧重于阐述战争对政治文化的传播扩展的作用
拉美独立战争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课程标准】了解历史上的重大战争(一战、二战)对人类文化的影响,战争带了的不同文化的交锋,认识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复兴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通过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过程,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20世纪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进步的历程,培养家国情怀。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一)相关概念:
1、民族民主意识: 指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思想意识。
2、民族自决原则:
是指处于外国奴役和殖民统治下的被压迫民族有自由决定自己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
民族自决作为政治概念最初出现在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中。
作为一个法律原则是由列宁在1916年《论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中正式提出的。
一战和十月革命后,这一原则在国际上得到广泛传播并获得一定的承认。
二战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民族自决原则得到了确认。
《联合国宪章》是第一个正式规定民族自决原则的国际条约
3、民族主义:指以维护本民族利益和尊严为出发点的思想与行为。民族主义亦特指民族独立运动之意识形态。
史料证据 殖民地民族民主意识
材料 “我们到马赛啦!”印度士兵在甲板上激动地呼叫起来。 和很多印度农民一样,拉卢为了躲避地主的迫害和补贴家用而稀里糊涂地充当了英国政府的炮灰。不过大家多对德国人没有刻骨的仇恨,对法国人和英国人没有深厚的感情,他们只是想有一个开眼界的机会,去看看过着上等生活的欧洲。他们的像贵族一样聪明高雅的欧洲老爷们就是从那里来的。一[印]安纳德《黑水洋彼岸》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印度士兵前往法国作战的原因及其对欧洲宗主国的认知。
宗主国可以随意调遣殖民地人民为其征战,而殖民地人民对“世界”概念模糊,且十分崇拜宗主国的文明,安于被奴役的现状。
材料 运送印度士兵的卡车经过法国的城镇,街道上阔气的店铺,一片精致、高贵的气氛,和印度街上臭水横流的情况有着天壤之别。拉卢听到上尉阿玛·辛格发出感叹:“法国人的马路真是漂亮!我们印度也可以建这样的马路吗?我是不是该为印度做点什么?” ——[印]安纳德《黑水洋彼岸》
材料 一路辗转,士兵们到达了营地。休整后,上尉阿玛·辛格将士兵们集合起来训话,他说:“许多世纪以来你们一直是伟大武士之后代,德国有悠久的历史,但比不上印度历史悠久…这是我们印度人第一次有幸在欧洲土地上同欧洲人作战,你们必须忍辱负重,因为你们的表现与印度的荣誉息息相连。”——同上
阅读材料,分析在法见闻对印度士兵产生的影响。
在对欧洲发达文明的直接接触中,印度士兵开始思考如何向欧洲学习,帮助自己的祖国进步。
当置身于各国士兵中,印度士兵借由护卫民族荣誉逐渐形成了对民族身份的感知和认同。
印度士兵是在异国环境中获得了对祖国和民族的最初认知。
史料证据 殖民地民族民主意识
材料一 硝烟弥漫在灰暗的天空里,拉卢快步前进却被一块石头绊倒,滚进一个炮弹坑里。他听见不远处有人向他低声呼救。他怕赶不上队伍,拉起那个人就跑,一路跑进了掩蔽部。他放下背上的伤兵,却发现满脸是血的这军官竟是白天见过的、穿着讲究外套的欧文上校! ——[印]安纳德《黑水洋彼岸》
材料二 天微微亮,战斗又开始了。拉卢一出掩蔽部就目睹了一架德国飞机被击落爆炸的惨烈场面。他吓得打了个寒战,充满同情地说:“那被击落的德国飞行员也是妈妈的儿子呀!” ——[印]安纳德《黑水洋做岸》
请分析在参与作战的过程中,印度土兵对西方宗主国的看法有何变化。
印度士兵眼见高贵的欧洲军官在战场上也同样会狼狈受伤,甚至还仰赖印度士兵的救护,白人的神圣感和神秘感正在减弱。看似高贵发达的西方文明却对邻国人民发动残忍战争,这使人不得不对西方文明的优越性产生怀疑。
通过上述材料可以发现,殖民地士兵在帮助宗主国作战的过程中逐逝形成对本民族的身份认同,并在近距离接触和观察西方文明中认识到白人不是天命注定应当统治有色人种的种族,这大大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
民族民主意识。
一战中的印度士兵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知识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
时间:
导火索:
两大军事集团:
主要战场:
三条战线:
主要战役:
实质:
1914—1918
萨拉热窝事件
同盟国和协约国
帝国主义战争、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性战争
欧洲战场
西线、东线、南线
马恩河、凡尔登、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协约国胜利
影响:①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②世界格局变化:西欧相对衰落;瓦解四大帝国;美国和日本崛起;建立国际新秩序—凡-华体系;建立国际联盟;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高潮。 ③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成为新技术的催化剂;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结果:
(二)一战后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原因:





海外殖民地被瓜分,面临巨额战争赔款,国内经济崩溃,发展受到限制
帝国解体
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战后经济长期低靡,丧失了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对殖民地的控制能力大大减弱
人员、经济损失惨重,国际地位大大下降
因爆发革命退出一战,帝国被摧毁,十月革命后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1、一战后欧洲国力和版图的变化:
一战摧毁的四大帝国
俄罗斯帝国
德意志帝国
奥斯曼帝国
奥匈帝国

(1)在原来奥匈帝国领土上,建立了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2)在原来俄罗斯帝国领土上建立了芬兰及波罗的海三国并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3)波兰恢复独立。
一战后欧洲出现了哪些新的国家?
四大帝国解体,在这些帝国的废墟上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改变了欧洲、西亚、北非的政治版图
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
《四月提纲》
二月革命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出现两个政权并存
十月革命
推翻临时政府
成立社会主义国家
1917年11月15日
《俄国各族人民权利宣言》
“保障俄罗斯各族人民的平等和自决权。”
俄罗斯帝国的解体
世界各民族均应享有决定自身命运的权利,被压迫民族应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宗主国的压迫下解放出来。
——1916年3月 列宁《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
列宁的“民族自决”思想有何原则?
民族自决权就是政治上的独立权,即在政治上同压迫民族自由分离的权利。这种要求并不等于分离、分散、成立小国家的要求,它只是反对一切民族压迫的彻底表现。……我们要求民族自决的自由,并不是想实现建立小国的理想,相反,是因为我们想建立大国,想使各民族接近乃至融合。……永远反对任何用暴力或任何非正义手段从外部影响民族自决的企图。
——1916年3月 列宁《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
反帝国主义
反国家分裂
反外权干涉
一战与“第五帝国”的觉醒
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形势图
帝国主义战争唤醒了东方……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 ——《列宁选集》
P72史料阅读
一位法国官员评论道:“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17.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
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
——转引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王红生等译《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1.一战重创了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家,削弱了他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世界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2.殖民地、半殖民地趁列强忙于一战,自身经济得到发展;
3.战争的惨烈及同时并肩作战,使殖民地、半殖民人民认识到白人不是天命注定的应当统治 有色人种的种族;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地、半殖民地传播开来;
4.一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和西亚北非各地;
5.一战中发生的俄国十月革命,促进了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
(宗主国衰落)
(自身发展)
(思想解放)
(成功案例)
探究:一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
(二)一战后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原因: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1、一战后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原因:
一战中,殖民宗主国把大量的殖民地人民投入战场。在为宗主国的生存而战的过程中,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进一步觉醒。
(1)一战前,东欧和东南欧被压迫民族已经有民族独立的愿望和行动。
(2)一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和西亚北非各地。
(3)战争后期,四大帝国解体,诞生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
(4)在帮助宗主国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民族自决的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民族独立斗争的武器。
(5)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
(6)一战期间亚非拉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的增强。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二)一战后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表现:
1、欧洲:
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改变了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政治版图。
(1)中南欧独立的国家: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王国以及黑山共和国,沙皇俄国革命后分出波兰。2、西亚独立的国家。奥斯曼帝国战败后独立的土耳其。3、波罗的海国家。英国分出的爱尔兰;沙俄分出的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芬兰。
1920年8月10日,协约国同土耳其素丹签订了《色佛尔条约》,把埃及和整个阿拉伯半岛划归英国统治,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和伊拉克等地被英、法瓜分,土耳其在欧洲的领土除君士坦丁堡及其近郊外,全部割让希腊。色佛尔条约使土耳其失去80%领地,并沦于殖民地的地位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二)一战后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表现:
2、亚洲:
(1)中国:巴黎和会上收回山东主权的失败,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列主义。中共成立并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
这次运动传遍了全国商界、学界、劳动界、军界,所有有集团的地方都受到了触动,这次的“国民自决运动”是全国国民广泛参与……这一次民族自决的风潮,比起以前,有许多的进步,有许多深刻的意思,有许多彻底的觉悟。——1919.6.8 戴季陶《中国人的组织能力》
一战唤醒了东方,觉醒不仅表现为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还表现为文化民族主义(维护或重建本民族文化)的突显。—列宁
五四运动也是一场“民族自决”运动
印度支那简称印支,亦称中南半岛或中印半岛,指东南亚半岛,东临南海,西濒印度洋,因位于印度-中国之间,而被近代欧洲人方便记忆式命名。印度尼西亚(Indonesia)之名也是类似来的,该区域本来小国林立没有统一过、没有共名,荷兰在这些区域殖民建国,就称呼为印度岛国(尼西亚nesia表示岛国)。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二)一战后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表现:
2、亚洲:
(2)印度支那(越南):胡志明在法国参加共产党,转向了以民族解放斗争来争取国家独立。
在法属印度支那,胡志明也曾指望宗主国法国给予印度支那独立和民主,遭遇失败后,1920年他在法国参加了共产党,转向了以民族解放斗争来争取国家独立。在胡志明的领导下,二战结束后,越南赢得独立。
胡志明(1890年-1969年)越南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越南劳动党(共产党)的创建者。1945年8月领导越南八月革命,9月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翌年当选为共和国主席兼总理。是二战后亚洲反殖民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之一,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共产主义领导者之一 。他主张对华友好,为发展中越两国关系作出了贡献。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二)一战后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表现:
2、亚洲:
(3)印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持续开展。尼赫鲁更加明确地提出了要求印度完全独立的政治目标,并为之奋斗。
1920年,尼赫鲁参加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次年被捕入狱。印度独立前先后8次被捕,在狱中度过9年。
1946年9月,英国初步移交政权,成立印度临时政府,英印总督兼任总理,尼赫鲁任副总理。1947年3月,蒙巴顿方案公布,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8月15日印度作为自治领独立、尼赫鲁任总理。
人性的真谛是爱,对一切人都要爱,对压迫者也要用爱来感化他们,而暴力是野兽的本性,使用暴力只能使仇恨更强烈,导致人性的沦丧 …当政府保护你们自尊心的时候,合作才是你们唯一的职责,同样,当政府不但不保护你们,反而剥夺你们的尊严时,不合作就是人类的天职。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二)一战后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表现:
3、非洲:
(1)埃及:1918-1922爆发华夫脱和平独立运动;
1881年英国开始占领埃及,一战期间,埃及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英国为拉拢埃及参战,曾先后四次许诺战后给予埃及独立。1918年11月,埃及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扎格鲁尔等三人去见英国驻埃及高级专员,要求英国撤回保护权,实现埃及的政治独立。
“华夫脱“是阿拉伯语“代表团”的音译,华夫脱党的创始人是扎格鲁尔等。 是埃及资产阶级民族政党。该党章程规定,党的使命是“实现埃及的完全独立”,并强调和平的和合法的”斗争是争取独立的唯一斗争方式。扎格鲁尔被选为党的主席。经过埃及人民的反复抗争,1922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2)摩洛哥:摩洛哥里夫地区的人民在酋长克里姆领导下,打败西
班牙和法国侵略军,建立了里夫共和国。
(3)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人民与反法西斯同盟击败意大利侵略军,1941年恢复国家独立。
1923年,克里姆联合12个地方部落,建立了里夫共和国。1926年,里夫共和国被西班牙和法国殖民军联合扼杀。
海尔·塞拉西从1916年24岁起以摄政王的身份统治埃塞俄比亚,1930年正式登基成为埃塞俄比亚的皇帝,成为所罗门王朝的第225代统治者。他对埃塞俄比亚的现代化有重要贡献。是1960年代非洲领导人中最有声望的领导人。
国家 民族民主运动 领导者
阿根廷 罢工、暴力抗争 共产党
智利 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 智利左派
尼加拉瓜 反美斗争 桑地诺
墨西哥 民主改革 卡德纳斯
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尼加拉瓜、墨西哥等地出现民族民主运动。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二)一战后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表现:
4、拉丁美洲:
(1)尼加拉瓜抗美斗争:1926年,桑地诺带领游击队,以玻利瓦尔为精神,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
尼加拉瓜1838年建立共和国,后保守党自由党轮流执政,争斗不断。美国为争夺开凿洋际运河的垄断权,1909年10月,美国找借口,派海军陆战队推翻尼政府,实行长期的军事占领。1917年,尼和美建立美操纵的高级委员会,控制了尼的财务大权,尼逐渐沦为美国的保护国。
桑地诺(1893~1934),生于尼加拉瓜一个贫苦的劳工家庭,20岁时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背井离乡,辗转拉美各国的工厂做机械工人。在1926年美帝再次入侵尼加拉瓜之际,他毅然决定回国闹革命。1929年6月获得墨西哥政府的一些军用物资援助。其游击队最多时达3000多人,虽然被当时的美国政府描绘为一名匪徒,但是他坚决而顽强的抵抗意志,使得他成为拉丁美洲诸国反抗美国控制的标志性英雄人物之一。他率领的游击战最终迫使美国从尼加拉瓜撤军,但是他却被早投靠美帝的尼加拉瓜萨卡沙政府国民警卫队司令索摩查·加西亚所暗杀。桑地诺被誉为“人民的良心”、“美洲自由的标志”
尼加拉瓜、墨西哥等地出现民族民主运动。
(2)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墨西哥进步势力为维护1917年颁布的宪法,对内推行土地改革,确立总统一任制度;对外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改革基本上摧毁了封建大庄园制,使民族资本家掌握了全国主要经济命脉,为墨西哥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二)一战后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表现:
4、拉丁美洲:
改革促进了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使劳动人民的现状得到了改善;改革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这场改革体现了1917年宪法的要求,改革作为护宪运动的最高峰,自上而下地解决了民主化、恢复经济和所有制三大问题,完成了护宪运动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1910-1917年革命以来由半封建社会过渡到民族独立的社会的任务,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5、意义:形成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所代表的殖民主义势力不断遭到冲击,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
地区 国家 民族民主运动 领导力量
亚洲 中国 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产党
印度支那(越南) 民族解放斗争 胡志明
印度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甘地、尼赫鲁
土耳其 领导土耳其独立战争 凯末尔
非洲 埃及 华夫脱运动 扎格鲁尔
摩洛哥 多次打败西、法侵略, 成立里夫共和国 克里姆
拉美 阿根廷 罢工、暴力抗争 共产党
智利 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 智利左派
尼加拉瓜 抗美斗争 桑地诺
墨西哥 民主改革 卡德纳斯
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表现
(1)地区上具有普遍性:一战后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兴起各具特色的民族民主运动。
(2)运动领导具有更高的层次性:①由共产党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②由民族主义政党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如印度国大党领袖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3)参加者具有广泛性:参加斗争的主体更加广泛,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农民等都参加进来,逐渐具有了全民族运动的规模。
(4)民族自决原则成为各国斗争的普遍所求: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帮助宗主国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
(5)运动具有持续性:中国在十月革命的感召和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影响下,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6)呈现不平衡性:①斗争诉求不同。亚洲争取民族独立的同时,提出争取民主的要求;非洲主要是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拉美以争取民主革命和改革为主要任务。②领;导阶级不同。
(7)影响更加深远: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民族自决原则成为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二)一战后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表现:
6、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的特点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三)一战与文化观念的转变:
1、东方:从全盘西化转向东西调和
文化自卑 → 文化自信
(1)中国:
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中国要想走向现代,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1918年5月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东西文明互有短长……东洋文明与西洋文明,实为世界进步之二大机轴,像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一样,不可缺一。 两种文明,必须时时调和,时时融会,实现东方“静的文明”与西方“动的文明”调和,以创造一种新的文明。——1919年7月李大钊《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
(2)印度:
东方民族要自立和助益世界,首先就要对自己的文化有信心,要获得精神自由,与西方人同站在文化的水平线上……不然东方人珍贵的遗产,怕就要消灭,因为单模仿西方是无益而且可笑的。——泰戈尔
泰戈尔关于印度文化和西方文化调和的演讲,在欧洲受到了盛大的欢迎,听讲的人盈千累万,甚至有人对他施以“礼佛足”的高贵礼节。——刘黎红《五四时期中西文化调和论的互动》
前提
文化自信 民族自决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三)一战与文化观念的转变:
2、西方:
文化自大 → 文化平等
欧战既使许多西人对自己的文化丧失信心,战后的欧洲出现了“崇拜亚洲之狂热”。孔子、老子被许多人奉为宗师,仅《道德经》的译本战后的德国就出版了8种。剑桥大学等著名大学的入学考试,开始增加包括中国的古代典籍在内的东方文化的内容。
——郑师渠《论欧战后中国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动》
每一种文化犹如有机体,都有自己发生、发展、兴盛和衰亡的过程。……(以前)
各大文化都把我们当作全部世界事变的假定中心,绕着我们旋转……(现在)不承认任
何文化占有优越地位。——1918年7月 【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
西方中心 → 文化多元、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世界殖民体系:是指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国的体系。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英国于1948年8月1日之前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其后爆发五次中东战争。
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恢复。 ——1941年8月《大西洋宪章》
要和其他爱好自由的各国合作以建立一种在法治下的世界秩序,致力于全人类的和平、安全、自由与普遍的福利。——雅尔塔会议《关于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
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强普遍和平。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休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1945年6月(联合国宪章)
(一)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背景
1、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独立要求,二战推动“民族自决”成为国际公理。
2、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经济发展,民族民主意识广泛传播。
从主观因素上看,二次大战作为一场席卷全球的世界性反法西斯战争,最广泛地动员了…各殖民地的人民,在反法西斯侵略的斗争中,极大地增强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主义意识,这种觉醒了的民族主义在打败法西斯后自然地转化为争取民族独立的思想武器。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适用范围:欧洲国家
适用范围:欧洲国家、纳粹统治下的地区
适用范围:全世界各国
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力量的英勇表现和中国革命取得的辉煌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战后社会主义阵营有力地牵制了帝国主义势力,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独立斗争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革命的胜利大大加强了社会主义力量,直接为其他被压迫民族树立了榜样。——《选择性必修三教师用书》
4、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鼓舞并有力地支持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
(一)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背景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3、二战再次改变了世界格局,形成了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重新绘制了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地区的归属和边界。包括将“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摘自徐蓝《第二次世界大战研究的新进展》
6、在国际政治领域,给予被压迫民族民族自决权,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成为国际公认的理念,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武器。
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
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和联合国对民族独立和终止殖民主义的认可。
②二战摧毁了轴心国,殖民国家的实力大幅度削弱。
③亚非拉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
④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的英勇表现和中国革命的胜利,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1945年6月通过的《联合国宪章》强调“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
二战后,英帝国很快解体,法国也不得不承认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等法属殖民地独立。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隆重举行,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现代史编下》
被缚的非洲人弯曲的蜷缩在非洲地图中,准备挣脱他的锁链》 1959
①“民族自决”原则进一步广泛传播,民族民主运动浪潮席卷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拼死反抗。
②两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帝国主义各国实力,无心无力再经营庞大的殖民帝国,无力镇压被压迫民族的反抗。
《埃维昂协议》又称《阿法协议》,是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的协议。1962年3月18日签订。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的民族独立和拥有全面的主权,法国从阿尔及利亚撤军,但阿尔及利亚承认法国有开采撒哈拉石油和使用米尔斯克比尔军事基地等权力。
雅尔塔体系重新绘制了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地区的归属和边界。包括将“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摘自徐蓝《第二次世界大战研究的新进展》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二)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表现:
1、朝鲜获得独立,中国收回台湾。
2、印度独立,印巴分治;英帝国迅速解体。
3、1962年,法国总统戴高乐签署《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
1947年7月18日英国议会正式通过了《印度独立法案》即《蒙巴顿方案》。基主要内容是:①印度分为两个独立的自治领:印度教徒占多数的印度斯坦国家和伊斯兰教徒(穆斯林)占多数的巴基斯坦国家;巴基斯坦由东西两部分组成。②8500万人组成的562个土邦有权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抑或两者都不加入,保持原来与英国的关系,但不能自治。
地区 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
独立 国家 1947印度、巴基斯坦。 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亚、新加坡…… 1952埃及独立。 1962阿尔及利亚独立。1957加纳独立。 1960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故被称为非洲年。 1961南非独立,1994黑人曼德拉担任总统。 1959年卡斯特罗推翻美国傀儡(巴蒂斯塔政权)。
1961年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
1999年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主权。
5、1945年至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二)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表现:
4、1959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1961年成立社会主义国家;1999年,巴拿马人民从美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6、最终瓦解的标志:1990年,纳米比亚获得独立
1990年3月21日,非洲迎来了第51个独立国家,也是20世纪非洲最后一块殖民地——纳米比亚。
【问题探究】1960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访问非洲,他不无感慨地说:“变革之风已经吹遍这个大陆,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民族意识的这种增长是个政治事实。我们大家都必须承认这个事实,并且在制定国家政策时把它考虑进去。”
这段话反映了怎样的政治文化现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属非洲殖民地迅速掀起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随着非洲地区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帝国主义殖民体系进一步瓦解
大英帝国是指一个以英国为中心的大大帝国,在20世纪初达到鼎盛,大约有4到5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领土约3300万平方千米。到20世纪中期,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随着全球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英国殖民统治发生严重危机,在这种情况下,英国被迫允许广大的殖民地独立或半独立,为了继续在前广大殖民地地区发挥重要影响力,英国政府倡议督导建立了一个和平组织——“英联邦”,前英国大部分殖民地独立而成的国家加入了该组织,但也有少数没有加入。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三)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意义:
1、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改了世界政治面貌,标志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2、为第三世界的形成创造条件,推动国际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3、第三世界开始作为一支不容忽视的新兴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从而扭转和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对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和进程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一)背景:
(二)表现:
⑤历史传统中的种姓因素仍然影响着印度政治与社会生活;
二战后出现的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形成了当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局限性:①民众生活水平有待提高;②受西方大国影响依然明显;③乡村的文明程度仍待提高
50年过后,这些新独立的国家并不是完全走西方走过的路,他们在现代化进程中走的是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些成就感增强了他们的信心,物质的成功带来了对文化的伸张。一些比较成功的国家领导人,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宣称自己的发展得益于一种精神上的力量,即“亚洲价值观”。——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①二战后出现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 ②现代化的推进;
③受西方殖民主义历史因素影响; ④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
1、(文明古国新生)印度的现代文化:
(1)特点:呈现多样化特征
(2)具体表现:
①独立后,印度的统治精英接受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
②印度的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采取宗教与政治分离政策;
③主要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
④印度也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国别 特点 具体表现
现代 埃及 文化 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并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 宗教 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也有少数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
语言 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但英语和法语也被广泛使用,英语中的“埃及”一词,是从古希腊语演变而来的
遗产 古埃及留下的诸多名胜古迹成为埃及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对现代埃及的建筑和艺术等也有很大影响
卢克索神庙
清真寺
现代城市
苏伊士运河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二)表现:
2、(文明古国新生)埃及的现代文化:
(一)背景: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二)表现:
2、(东西文化融汇)新加坡、韩国的现代文化:
②同时又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率作风等,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
(1)特点:创造现代的东方文化。
(2)具体表现:①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作为东亚的新兴工业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注意发扬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儒家文化的精华;
儒家的仁政思想转化为一种国家导向的发展主力。儒家的仁政思想在现代新加坡社会中发展成为重视国家政府权力的“国家主义”,促进了经济的腾飞,促进了市场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儒家文化具有包容性。数十年来,新加坡吸收利用了西方跨国公司、跨国财团的资金,吸收、消化了来自西方的科学技术、经济管理经验以及各种崭新的思想和价值观等,弥补自己的不足,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些经济上的成功经验都依赖于儒家文化引导下的新加坡产业政策的战略转换。
儒家文化崇尚的艰苦奋斗精神,促进了新加坡战后的
经济发展。“节衣缩食、勤俭节省、尽量储蓄”是加
强新加坡内部积累的重要途径。这带来了新加坡经济
的繁荣,带来了“东南亚的奇迹”。
儒家文化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刚健自强精神,对于新
加坡仁人志士的爱国主义传统、追求真理的传统、与
邪恶势力作斗争的传统的形成,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
用。
李光耀
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国家 文化特征 表现
印度
新加坡 韩国
埃及
现代化文化呈现多样化
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
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和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
①统治精英接受来自西方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同时注重发展传统文化。
②印度的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采取宗教与政治分离政策,主要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
③印度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④历史传统中的种姓因素等仍然影响着政治与社会生活。
①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诸如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
②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率作风等
①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也有少数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
②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但英语和法语也被广泛使用。
③古埃及留下的诸多名胜古迹成为埃及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对现代埃及的建筑和艺术等也有很大影响。
1、文化复兴一定是在国家独立之后,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状态的国家无法实现真正的文化复兴;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的复兴是由于大战造成帝国主义力量严重削弱,为进一步消除殖民主义的影响而复兴民族文化。
3、新兴民族国家主动发展自己的文化,使之复兴,这是国家主权的表现;
4、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一方面受西方和邻近地区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保留了本国的传统文化,从而形成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促进了文化的复兴。
怎样理解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
(三)特点: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3、在传统与现代碰撞中创新发展。印度在吸收借鉴基础上走上独特的发展道路;新加坡、韩国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埃及发展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
1、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印度接受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新加坡、韩国都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埃及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
2、重视民族文化复兴。印度注重发扬传统文化,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埃及汲取古埃及优秀文化遗产,复兴民族文化。
材料:50年过后,亚洲这些新独立的国家并不是完全走西方走过的路,他们在现代化进程中走的是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些成就感增强了他们的信心,物质的成功带来了对文化的伸张。一些比较成功的国家领导人,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宣称自己的发展得益于一种精神上的力量,即“亚洲价值观”。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民族文化得以复兴。
(1)这种文化复兴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民族国家的独立为前提的。(2)明显具有多样性的特征。例如,印度文化接受了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3)都非常注重保留本民族文化的特色。如独立后的印度注重发扬传统文化,崇尚甘地精神,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结合材料和所学总结二战后亚非拉独立国家走上了怎样的文化复兴道路?(请以印度、新加坡、韩国、埃及为例说明)
材料一 一战使得民族自决的思想得以在更宽广的范围内传播、认可,正如有人所说:“一战时,曾经是限于欧洲的民族自决原则被宣称为普遍原则的时机,以1917年激进的革命形式——布尔什维克革命和美国总统威尔逊的‘自由’的形式为代表。诚然,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所提到的只是殖民地民族的‘利益’而不是‘愿望’。但在战时,这是一个极其细微的差别,‘民族自决’这一革命术语已不仅在欧洲而且在殖民地世界留下了印记。”对此,时任美国国务卿兰辛讲道:“总统关于自决权的宣言,会在许多地区引起麻烦。”在俄国革命刚刚成功的1917年11月,列宁起草公布了《和平法令》:主张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这一主张成为亚非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自决和民族独立的有力武器。
材料二 1947年,英国承认它的印度次大陆殖民地独立……不过,独立最终导致两个对立国家的出现,即印度教的印度和穆斯林的巴基斯坦,在随后几十年,它们之间爆发了三次重大战争。……1945年到1970年间,70多个新国家从帝国崩溃中诞生。……尼日利亚等国家的国界,是由19世纪帝国主义列强而不是根据当地居民的习惯和传统划定。对于新独立的民族国家而言,这些边界通常很不合理……1967年到1970年间,尼日利亚陷入内战……在许多前殖民地,帝国主义的强制性统治似乎被市场微妙的强制取代。许多新独立的国家发现,它们自己在高度商业化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挣扎,因为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似乎掌控一切。以往的殖民政府很少花心思平衡地发展殖民地经济……往往忽略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包括教育和医疗卫生。事实证明,对许多新独立的国家而言,寻找专家、资本、市场以及快速而均衡的工业化所需要的政策,是一项巨大挑战。
材料三 韩国不仅把忠孝一致作为儒家的行为模式,而且通过风俗礼仪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安身立命的伦理纲常,让青少年以及所有的公民都从中强烈地感受到浓厚的道德熏陶和民族精神感染,从而形成了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韩国的繁荣提供精神动力。……至今,儒教在韩国社会中仍占有绝对的比重,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自决”广泛传播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新兴独立国家存在的问题,并说明二战后新兴独立国家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韩国吸收的儒家思想的内容,并指出其对韩国产生的影响。
(1)背景:一战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2)问题:国内政局动荡;边界争端;国家经济受制于工业化强国;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工业化持续发展的条件和政策支持。原因:帝国主义对殖民地的长期掠夺;新兴独立国家自身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
(3)内容:忠孝一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强不息;团结协作。影响:丰富了韩国的民族精神;为韩国的繁荣提供了精神动力;促进了韩国经济的发展。
反思与展望
人类有史以来,战争频繁、烽火不断。战争不仅带给人类深重的灾难,也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不同文化在相互碰撞中交流、交汇、传播。
文化发展需要和平的环境,和平方式的文化交流才是文化发展的真正助力。
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 ——2015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一战
课堂小结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民族觉醒
民族独立
文化创新
文化复兴
二战
重构
亚非文化
瓦解
殖民体系
二战后
催生
民族文化
1.(2023·江苏南京高三9月调研·16)租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盟国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的政策。苏德战争爆发后,美国与苏联签订了租借协定,对苏联进行“无条件援助”。1944年,苏联对美国贸易总额占美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4.3%,苏联的物资需要成为美国安排生产的重要依据。这一致策(  )
A.为战后国际格局产生影响 B.对二战胜利具有决定性作用
C.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发展 D.加速了美国冷战政策的形成
2.(2023·浙江嘉兴高三9月测试·18)1988年,新加坡政府通过《多元种族会议案》,正式倡导建立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和多元宗教的社会,并以之作为公正与稳定的基础。新加坡也被认为是全球“最和谐与成功的多元化和多元宗教社会之一”。下列项中不能佐证材料结论的是(  )
A.形成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B.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均为官方语言
C.把阿拉伯文化和欧洲、西亚等地文化相融合
D.各民族间彼此尊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3.(2023·福建宁德高二下期末·16)马来西亚现有的公共假期包括:农历新年、穆罕默德迁移日、斋戒月、圣诞节……马来西亚独立日等。这反映了(  )
A.马来西亚文化宗教色彩浓厚 B.经济发展带动文化繁荣
C.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包容性 D.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冲突
4.(2023·福建泉州高中毕业检测·16)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立以技术人员、教师为主要志愿者的和平队,隶属于国务院的行政机构。美国将和平队派遣到发展中国家,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美国意在(  )
A.推行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和平演变 B.输出美国的文化与价值观念
C.促进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科技交流 D.援助发展中国家的基础建设5.(2021·湖北八省联盟高三新高考适应性测试一·8)五四运动是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梁启超在五四运动后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毛泽东把五四置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历程中,最终建构了一套完整的带有历史决定论色彩的五四认知模式。这表明五四运动(  )
A.为新革命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条件 B.是中华民族觉醒和崛起的起点
C.具有思想启蒙和社会革命的双重意义 D.激发了全民族追求进步的意识6.(2021·湖北武昌高三5月质量检测·7)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派与东方文化派产生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中西方文化的性质差异是“古今之别”,还是“中外之异”,并由此产生学理(科学上的原理或法则)上的差异,前者强调文化的时代性,后者强调文化的民族性。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
A.推动了思想文化的普及 B.促进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C.对东西方文化价值的反思 D.冲击了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7.(2021·山东潍坊高三4月高考模拟·8)1918年,蔡元培在庆祝一战结束的集会上发表演讲:距今一百三十年前的法国大革命,把国内政治上一切不平等黑暗主义都消灭了;现在世界大战争的结果,协约国占了胜利,定要把国际间一切不平等的黑暗主义都消灭了,用光明主义来代他。这表明蔡元培(  )
A.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学习方向 B.意在为国民革命进行舆论宣传
C.注重反思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D.未认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本质
8.(2021·福建厦门三模·15)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开展了将亚非拉文学翻译成俄文的大规模文化活动,同时对亚非拉地区的作家和导演进行培训,并组织他们互相交流。这些举措(  )
A.满足了苏联人民的文化需要 B.致力于推动后现代艺术的交流
C.旨在发起世界民族独立运动 D.展开了与西方的意识形态争夺9.(2023·浙江台州八校高二下期中·17)下图是1947年正式使用的印度国旗(自上而下由橙、白、绿三个相等的长方形组成)橙色象征印度教,绿色象征伊斯兰教,白色象征其他宗教。同时,橙色象征了勇气、献身与无私,也是印度教士法衣的颜色,白色代表了真理与和平,绿色则代表繁荣、信心与人类的生产力。中央的法轮象征着真理与道德,也代表了印度古老的文明。这说明(  )
A.种姓制度仍然具有广泛的影响 B.印度采取宗教和政治合一政策
C.印度现代文化呈现多元化特征 D.印度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
10.(2023·浙江七彩阳光高二下期中·17)二战后,印度统治精英接受西方自由主义等基本价值取向,同时注重发展传统文化,使印度走上独特的发展道路。新加坡、韩国在经济发展中,在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精华的同时,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这可用来说明,战后新兴民族国家(  )
A.依然遭受西方殖民者文化侵略 B.通过发展经济维护民族独立
C.注重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结合 D.致力于民族民主意识的传播
11.(2023·河南郑州高二下期末·28)李光耀主张将儒家的伦理道德和西方理性、科学的思想结合起来,统一在新加坡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把东西方政治文化的精髓融合在新加坡,这种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互动是贯穿新加坡社会文化发展进程始终的主题。这体现了新加坡(  )
A.经济高速发展的精神动力 B.发挥儒家文化的积极作用
C.移民社会的文化认同危机 D.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特征
12.(2023·福建南平高二下期末·11)2007年建成的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是一座讲述二战期间避难上海的1万多名犹太人与中国人民友爱互助、共同抵御法西斯残害故事的公共设施。建成至今,这里共接待了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来访者。这表明该纪念馆(  )
A.树立了近代中国兼收并蓄的形象 B.构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雏形
C.促进了国家公共外交战略的开展 D.保护了犹太族难民的基本人权
13.(2023·广东汕尾高二下期末·14)“西方文化在继续冲击着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家。印度文化的生命力是极其顽强的。在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它的根本绝不会丧失,它也绝不会迷失自我。印度业已开展的经济改革在加速国家的发展,但它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似乎还很漫长。”据此可知,二战后印度文化的显著特征是(  )
A.抵制西方文化的扩张 B.消除殖民主义遗毒
C.融合本土与西方文化 D.宗教色彩非常浓厚
14.(2023·广东湛江高二下期末调研·15)位于墨西哥城塔库巴街的三文化广场,包括阿兹特克大祭坛、圣地亚哥大教堂和20世纪50年代建造的墨西哥外交部大厦,分别代表了古代的阿兹特克文化、西班牙殖民时期文化和墨西哥现代文化。由此可见,墨西哥文化(  )
A.具有多元文化并存的特质 B.继承和创新了宗主国文化
C.杂糅了欧洲与亚洲的文化 D.彻底失去了本土文化痕迹
15.(2023·湖北孝感高二下期末·11)1984年,新加坡成立二十五周年时,新加坡国立大学筹办了一项题为“儒学在新加坡”的展览,把儒学在新加坡传播和发展的历史划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儒学在民间振兴的时期(19世纪至1982年);二是朝野同倡的先学发展时期(从1982年开始)该展览反映了(  )
A.儒学是新加坡的治国思想 B.新加坡文化的包容性特征
C.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形成 D.儒学增进新加坡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