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17《跳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五下第六单元的任务群指向“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论、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语文要素中也明确提出“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纵观整套教材,将“思维”要素以单元为主题展开训练,这是首次,有助于培养和提升作为语文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的“思维能力”。《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这几篇课文以及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涉及的故事包括古今中外,包括未来的时间和未来的世界。这个单元的思维目标就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跳水》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写。文章讲述了在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上,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整个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具有很强的逻辑关联。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划分,可以分为三段。整个故事始终在事物的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文中船长的思维过程也很有价值。他面对突发情况,沉着冷静,果断应对,这是他丰富的经验、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勇气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品质。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2、学习用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事情的发展是由于船上的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
难点:体会孩子的险境,通过分析船长的表现来学习船长机智果断的品质。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了解孩子们的名字和生活中的爱好
看图说故事
回顾单元导读和目录
板块一:预习检测,借助情节图讲故事。
1.预习检测,了解故事环境。
小说通常发生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今天的故事发生在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上。
出示词语:桅杆 横木 船舱 甲板
(小老师教读,学生跟读,老师强调易错读音。利用图片留白,拖动词语,巩固理解生字词。)
2.默读课文,完善情节图。
除了环境,小说离不开人物,在船上不同的位置“谁和谁发生了什么事”
3.任务一:讲一讲故事。
(1)小说中有哪些人物,按照出场顺序说一说。然后利用学习单,一边默读一边完成情节图。
(2)借助情节图简要讲一讲这个故事。教师点评:谁和谁关联在一起讲清楚。
(3)故事之所以扣人心弦,一般都是遇到了什么问题或困难。
板块二:聚焦遇到的问题,感受危险时刻。
1.任务二:找一找问题。
默读第4段,想想大家遇到的是( )的问题?用“——”勾画出证据。
2.出示4段:有观点有证据地交流孩子的危险处境。
(孩子上台一边勾画一边讲解:人命关天的问题、进退两难的问题、危险的问题......)
3.集体朗读:走进孩子的处境,我们发现,此时大家遇到的问题并不是一般的小问题,而是万分危险,关乎孩子生死的大问题!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
板块三:探究船长思维过程,加深课文理解。
1.关联《田忌赛马》,回顾思维方式。
此时孩子命悬一线!当大家都束手无策的时候,关键人物——船长出现了。船长在遇到问题和想出办法的短短一瞬间,是怎么思考的呢
(借助微课,介绍聪明人的思维方式。)
2.任务三:品一品人物。
危急时刻,船长分析了哪些情况才想出了办法
(1)浏览全文,圈画关键信息。
(2)小组讨论,用关键词填写学习单。
(3)准备汇报,有理有据地表达(最好一人说一条)。
3.交流汇报:结合船上各种情况分析。
4.船长思维:逐句品读船长的话,思考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
5.加深对人物形象理解:对于船长,你怎么看的
课堂小结:
下节课,我们还会继续探究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写作思维,相信也能帮助你们在单元习作中创作出精彩的探险故事;这些思维方式也一定能伴随我们更积极勇敢地迎接挑战,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