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私立清林学校2024届高三4月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上饶市私立清林学校2024届高三4月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3 23:54:26

文档简介

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清林学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三4月历史测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姓名“姓”,《说文解字》解释说,“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由此可见,中国人的“姓”( )
A. 表明血缘关系依据男性确定 B. 伴随着王权的出现而产生
C. 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探究 D. 带有母系氏族公社的特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从材料信息看,“姓”从女,从生,说明“姓”的出现,带有明显的母系氏族公社的特征,D项正确;材料信息表明,血缘关系依据女性确定,排除A项;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王权还没有出现,排除B项;“姓”的出现不是源于自然天象,排除C项。故选D项。
2. 宋代军队主要分为禁军和厢军,关于厢军,史书有所记载,如《神宗史志》 “材不中禁卫,而力足以充役,为厢军”;叶适《水心别集》 “厢军供杂役,禁军教战守”;马端临《文献通考》 “宋朝凡众役多以厢军给之,罕调丁男”。由此可见,宋代厢军( )
A. 主要从事后勤保障 B. 专门用于配合禁军作战
C. 替代了农夫的力役 D. 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从材料可以清晰地看到, “力足以充役”“厢军供杂役”“凡众役多以厢军给之”说明宋代厢军主要从事后勤保障,A项正确;厢军主要从事后勤保障,而非配合禁军作战,排除B项;厢军主要从事工役或杂役,不能替代农夫的力役,排除C项;厢军由国家供养,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排除D项。故选A项。
3. 1860年,奕 上奏谈及学习洋枪洋炮事宜时称:“唯此项精秘之器,京营学成后,只可推之各省驻防旗兵学制。”1862年,清廷派往外国接受新式军事训练的460人中,经奕祈等人商议,八旗兵占450人。1862年,奕 创办京师同文馆,录取人员全部是八旗子弟。上述材料揭示出( )
A. 洋务运动的现实困境 B. 西学东渐具有必然性
C. 军事近代化成效显著 D. 洋务运动以旗人为主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材料表明,奕 作为洋务运动在中央的主要推动者,在学习洋枪洋炮、赴国外进行军事训练、同文馆招生等方面严守满汉之别,使洋务运动受到掣肘,难以有效进行,揭示出洋务运动的现实困境,A项正确;西学东渐具有必然性,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军事近代化成效显著,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C项;洋务运动以旗人为主,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4. 蔡和森(1895~1931年)说:“工人阶级独立斗争这一时期是不能得到胜利的,而还要有各阶级的援助”“此时中共的力量还较薄弱……如果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就不可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据此可知,蔡和森所说的“统一战线”的建立( )
A. 客观上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地区
B. 化解了国共两党间深刻的政治分歧与阶级矛盾
C. 为最终赢得民族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D. 推动国共两党力量的发展与国民革命高潮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工人阶级独立斗争这一时期是不能得到胜利的,而还要有各阶级的援助""如果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办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就不可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可知,蔡和森认为工人阶级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这一观点推动国共两党力量的发展与国民革命高潮形成,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地区,排除A项;“化解了”说法绝对,排除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最终赢得民族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排除C 项。故选D项。
5. 如表为“一五”计划编制过程。据此可知,我国( )
时间 主要活动
1951年5、6月间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简称“中财委”)对“一五”计划进行了粗线条的试编
1952年9月 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听取周恩来关于“一五”计划轮廓问题同苏联商谈情况的汇报,并讨论“一五”计划的方针和任务
1953年6月 国家计委结合苏方意见和援助情况,对《五年计划轮廓草案》进行了初步总结和修改
1954年6月底 陈云就五年计划纲要初稿的有关问题向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作了汇报
1955年7月 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并正式通过了“一五”计划
A. 经济建设具有照搬苏联模式的倾向 B.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艰难开展
C. “一五”计划在编制过程中逐步实施 D. 建立完整国民经济建设体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951-1955年中国。结合所学,一五计划的实施是在1953-1957年。根据材料,一五计划在1953-1955年间还在修改。表明“一五”计划采取了边计划、边执行的办法,在编制过程中逐步实施,C项正确;1954年6月底,陈云就五年计划纲要初稿的有关问题向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作了汇报,重点阐述了编制五年计划的指导思想,即“按比例发展”和“综合平衡”原则。这是在考虑中国国情,防止苏联模式弊端,而非“照搬苏联模式”,排除A项;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成果突出,材料看不出“艰难开展”,排除B项;从“一五”时期起到“四五”时期,我国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也即“一五”时期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尚未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6. 据《大唐西域记》记载,古印度:“王田之内,大分为四:一充实国用,祭祀粢盛;二以封建辅佐、宰臣;三赏聪睿、硕学、高才;四树福田,给诸异道。宰牧、辅臣、庶官、僚佐,各有分地,自食封邑。”这表明古印度( )
A. 自由农民向国家缴纳赋税 B. 土地成为协调社会关系的纽带
C. 土地名义上属诸侯王所有 D. 分封制导致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材料信息表明,古印度出现了王田和以分封土地为基础的政治体制,表明古印度土地成为协调社会关系的纽带,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自由农民向国家缴纳赋税,排除A项;土地名义上属于国王所有,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分封制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7. 16世纪40-60年代,法国商人赞助的诺曼底制图师们积极绘制新的世界地图。这些制图师们大部分都有海外远航经历,熟识世界状况,但其绘制的地图却大都对太平洋地区描绘不详,而对北美海岸和巴西详加描绘,甚至很多地图直接称北大西洋为“法兰西海”。这与当时西、葡的世界地图形成鲜明对比。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当时( )
A. 太平洋航线尚待开辟 B. 殖民拓展影响地图制作
C. 种植园经济发展迅速 D. 现实世界广受社会关注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40—60年代的法国。据题意可知,法国制图师们对北美海岸和巴西详加描绘,与法国的殖民活动主要区域息息相关,制图活动是为殖民拓展需要服务,B项正确;此时期太平洋航线已经开拓,A项不符史实,排除;美洲移植了种植园经济,但材料是与法国有关,排除C项;材料中描述的情况主要和法国的殖民活动有关,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项。
8. 19世纪中叶,利物浦成为全世界棉花贸易的中心。利物浦棉花经纪人协会通过决议,要求所有出售的棉花都需符合样品质量,不久又提出了棉花质量的基本标准。这一标准的提出( )
A. 推动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B. 适应了机械化生产的需要
C. 构建了国际经济新秩序 D. 确保了棉纺织业原料品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世纪中叶(英国)。据材料可知,19世纪中叶,英国利物浦是全世界棉花贸易的中心,该协会制定出售棉花的质量标准。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因此出售棉花的质量标准有利于机器化生产的需要,B项正确;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排除A项;材料涉及棉花的质量标准,不是国际经济新秩序,排除C项;“确保了”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9. 某同学在自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单元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如图是其中一张,请帮他找一找有几处错误( )
◇《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俄国二月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争取以武装起义方式夺取政权 ◇《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A. 1处 B. 2处 C. 3处 D. 4处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与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1项“《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说法正确;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的统治,是一场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第2项说法错误;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争取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第3项说法错误;新中国第一部分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项说法错误。一共三处错误,C项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10. 公元前5世纪,雅典建立起强大的海上力量,大量第四等级公民进入海军并开始领取薪资。亚里士多德表示:“这些人(海军)都来自人民,正是他们使国家变得强大,而那些重装步兵和贵族所发挥的作用却远逊于此。鉴于此,国家公职向所有人开放,使他们通过抽签和举手表决当选。”据此可知雅典海军的发展( )
A. 强化了政治中的民主因素 B. 确立起平民的社会主导地位
C. 给政府财政带来极大压力 D. 挤压了雅典陆军的发展空间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为发展海军,需要吸引平民阶层加入,因此赋予平民大量的物质和政治权益,由此强化了政治中的民主因素,A项正确;雅典平民并非社会的主导力量,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发展,并未涉及政府的财政状况,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海军和陆军的相互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11. 以例辅律,是中国古代律法体系的传统。清朝于顺治二年,设立“律例馆”,专门负责修订国家法典《大清律例》。顺治、康熙时期《大清律例》所载律例计321条,雍正时期载律例计824条,乾隆四十三年修订的律例计1508条,到同治九年,所修订的律例增至1892条。清朝这一做法( )
A. 适应了当时司法实践的需要 B. 开创的律例合编体系影响后世
C. 反映了社会阶级矛盾的尖锐 D. 使司法行政过程逐渐公平公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时期(中国)。从材料信息可知,清朝时期律例逐渐增多,这是司法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需要根据时代变化增加律例,A项正确;开创律例合编不是清朝才开始,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清朝时期司法的发展,而不是社会阶级矛盾的尖锐,排除C项;律例增多不代表司法行政过程会公开公正,排除D项。故选A项。
12. 1948年国民政府由于内战军费的激增和豪门资本恣意中饱,财政严重入不敷出。导致法币发行量由1945年的五千五百九十六亿元,到1948年的一百九十六万五千二百零三亿元,法币已陷入绝境。蒋介石叹道:“经济危险至此,比军事更足忧虑”,为此国民政府( )
A. 重新启用银元 B. 实行法币改革
C. 发行金圆券 D. 承认白银的法定地位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8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法币已陷入绝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币改革失败,1948年,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1948年,为解决财政危机,发行金圆券,没有重新启用银元,排除A项;据材料“法币已陷入绝境”可知,法币改革失败,排除B项; 1948年8月18日,政府下令实行币制改革,以金圆券取代法币,强制将黄金、白银和外币兑换为金圆券,没有承认白银的法定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
13. 下图是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情况图。据此分析可知( )
A. 秦汉至魏晋庄园经济的兴起导致人均粮食占有量下降
B. 隋唐至宋辽金元经济重心南移提高了人均粮食占有量
C. 宋辽金元至明朝赋税制度变革引起粮食总需求量增加
D. 明朝至清前期人口急剧增长影响粮食总需求量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朝至清前期由于社会的发展,与土地的开发,使得这个时期人口增长,这也使得粮食总需求量的变化,D项正确;魏晋庄园经济的兴起导致人均粮食占有量下降在于,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农业发展缓慢,人口减少,排除A项;隋唐至宋辽金元经济重心南移使得南方成为中国的粮食生产中心地区,但是这与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关系不大,排除B项;宋辽金元至明朝时期的赋税制度变革,如“一条鞭法”,主要改革赋税的征收方式与食总需求量增加联系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
14. 4世纪中期—10世纪中期,拜占庭帝国的钱币一直保持着汇率稳定的良好状态,且通行于欧洲市场。然而至14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这两个意大利共和国的金币最终取代了拜占庭金币成为地中海贸易货币流通的新标准。这一变化( )
A. 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B. 得益于文艺复兴的开展
C. 加速了拜占庭帝国的衰落 D. 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4世纪中期至14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1世纪以来,拜占庭金币不断贬值,在商业流通领域中出现劣币与伪币,其含金量也逐渐下降,被后起的意大利商业城市金币所取代,这加速了拜占庭帝国商业衰落,C项正确;价格革命主要是由于贵重金属的大量流入而引发的物价上涨,发生于新航路开辟以后,排除A项;意大利城市商业的繁荣推动了文艺复兴,而非文艺复兴推动意大利城市商业发展,排除B项;这一变化加速了拜占庭帝国的衰落,未体现东西方文化交流,排除D项。故选C项。
15. 明清之际,方以智认为,西学“贵在质测,征其确然耳”。清初戴震吸取了西学的逻辑方法撰写《孟子字义疏证》。戴震的学生焦循赞同利玛窦带来的地圆说,用西学的数学符号演绎自己的《易》研究。这反映出当时的西学东渐( )
A. 增强了科学技术的近代化趋势 B. 推动了明清进步思想的产生
C. 注入了思想文化发展的新动力 D. 拓展了儒家学说的研究领域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方以智是明代科学家,肯定西方科学注重实测实证的做法。戴震是清代思想家,吸收了西学的逻辑方法撰写《孟子字义疏证》。焦循是清代学者,用西学的数学符号演绎自己的《易》研究。明清时期,一部分中国学者吸收西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用于学术研究,反映西学东渐为思想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C项正确;戴震撰写《孟子字义疏证》,焦循从事《易》研究,这些属于儒家的经学,而非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近代化”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明清进步思想主要内容是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提倡个性自由、反对重农抑商观念等,材料未提及,排除B项;《孟子》《易》在明清以前就属于儒家学说的研究领域,看不出拓展,排除D项。故选C项。
16. 下表反映的是不同历史阶段,来自不同地区的移民在美国移民人口中所占比例情况。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历史阶段 欧洲 亚洲 拉美
1901—1920年 85% 4% 4%
1961—1970年 33% 13% 39%
1981—1990年 10% 38% 47%
A. 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显著特征
B. 美国的移民结构在不同历史阶段变化显著
C. 美国社会解决了不同民族间文化认同的问题
D. 亚洲移民人数是美国新移民人口中的大多数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十世纪。依据材料中图表可知,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从1901年移民来自欧洲,到1990年移民来自拉丁美洲,体现了美国移民结构在不同阶段变化显著,B项正确;图表信息体现不出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显著特征,排除A项;依据图表得出美国社会解决了不同民族间文化认同的问题,排除C项;1901——1920年这一阶段,亚洲移民人数不是美国新移民人口中的大多数,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西晋永嘉之际北方大乱,“幽、冀、青、并、兖五州及徐州之淮北流人,相率过江淮”,“及胡寇南侵,淮南百姓皆渡江”。以后北方流人南下几未中断,据估计北方人口南下总数约九十余万。为安置这些北方士人和流民,东晋在长江南北设立了很多侨州、侨郡和侨县,用北方地名建置,管理各该属籍的流人。侨人的户籍用白籍,以区别于土著人的黄籍,属于白籍的人户享受免除一定赋役的优待。侨置政权的官吏皆由北方士人担任。
为限制大族的占有人口和增加政府收入,早在东晋成帝时便先后有“咸和土断”和“咸康土断”的实行。所谓土断,即不论原来属籍何地的大族与庶民,一律以土为断——按现居住区编入户口,将白籍改成黄籍,承担国家租役。桓温的“庚戌土断”成果较显著。
在加强经济上的集权方面,刘裕当政时,又于东晋义熙九年(413年)实行“义熙土断”。这次土断雷厉风行,会稽余姚大族虞亮隐匿千余人,被刘裕处死。
——摘自詹子庆、田泽滨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晋侨置州郡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义熙土断”的意义。
【答案】(1)东晋侨置州郡的原因:稳定流民;保持南方社会安定;保护北方大族的利益;恢复和发展南方社会经济。
(2)限制了大族的占有人口,封建国家控制了较多人口,削弱了劳动者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滥征赋役,减少部分杂税、徭役,使农民负担相对减轻。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东晋时期。东晋侨置州郡的原因根据“为安置这些北方士人和流民,东晋在长江南北设立了很多侨州、侨郡和侨县,用北方地名建置,管理各该属籍的流人。侨人的户籍用白籍,以区别于土著人的黄籍,属于白籍的人户享受免除一定赋役的优待。侨置政权的官吏皆由北方士人担任”可知,主要是为了稳定流民,保持南方社会的安定;保护北方大族的利益,起到了恢复和发展南方社会经济的作用。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东晋时期。根据“所谓土断,即不论原来属籍何地的大族与庶民,一律以土为断——按现居住区编入户口,将白籍改成黄籍,承担国家租役”、“会稽余姚大族虞亮隐匿千余人,被刘裕处死”等信息可知,“义熙土断”限制了大族的占有人口,封建国家控制了较多人口,削弱了劳动者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滥征赋役,减少部分杂税、徭役,使农民负担相对减轻。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材料二 英国代议制发展简要进程
1688年 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1689年 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
1701年 颁布《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
18世纪中叶 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
1832年 议会改革,以妥协方式扩大民主
1867年和1884年 英国两次议会改革,民主制度日趋完善
材料三 法国代议制发展简要进程
1789年 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
1791年 颁布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1792年 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 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订拿破仑法典
1815年 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
1848年 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年 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年 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5年 法国议会通过了宪法的全部条文,确立了共和制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
材料四:就现代化的进程和结果而言,美国的历史无疑是一部成功的记录。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建立之初欧洲移民及其后裔力图按照他们所熟悉的模式重建社会;然而,北美不同的环境和其他条件,迫使他们不得不放弃原来的打算,对来自母国的观念、制度和方式加以创造性的转化,逐渐建成了一个与母国不完全相同的社会。
——摘编自钱乘旦《现代化历程·北美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出英、法两国的代议制在发展进程中体现的不同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促使英、法两国代议制民主在发展进程中体现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的“创造性的转化”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成功的记录”。
【答案】(1)缺陷:不同素养的人享有同等的民主权利,会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雅典民主具有狭隘性,享有公民权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而广大的奴隶、妇女和外邦移民则没有公民权。
(2)特点:英国:体现出和平渐进的特色;议会在变革中起主导作用;最终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法国:伴随着不断革命的曲折历程,表现出浓厚的激进色彩;较多受到民众力量的推动;最终确立共和政体。
原因:英法不同的历史传统,英国有限制君权的传统,而法国的君主权力相对强势;法国受启蒙思想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卢梭的激进民主思想;外部因素对两国革命的影响不同,英国孤居海外,较少受到国外势力的影响,可以自主地发展,法国受欧洲其它国家干涉。
(3)记录:建立总统制共和国;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和三权分立的宪政体制。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雅典。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根据材料一“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不同素养的人享有同等的民主权利,会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结合所学内容可得出:雅典民主具有狭隘性,享有公民权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而广大的奴隶、妇女和外邦移民则没有公民权。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法。特点:英国:根据二“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推翻君主专制制度”“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颁布《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议会改革,以妥协方式扩大民主”得出:体现出和平渐进的特色;议会在变革中起主导作用;最终确立君主立宪政体。法国:根据材料三“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订拿破仑法典”“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法国议会通过了宪法的全部条文,确立了共和制”等信息得出:伴随着不断革命的曲折历程,表现出浓厚的激进色彩;较多受到民众力量的推动;最终确立共和政体。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从历史传统、外部因素等方面可归纳为:英法不同的历史传统,英国有限制君权的传统,而法国的君主权力相对强势;法国受启蒙思想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卢梭的激进民主思想;外部因素对两国革命的影响不同,英国孤居海外,较少受到国外势力的影响,可以自主地发展,法国受欧洲其它国家干涉。
【小问3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美国。记录: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建立总统制共和国;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和三权分立的宪政体制。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统一后,将战国时期各国道路整合成全国规模的交通系统,开辟出通往岭南地区的水陆交通线。汉唐时期,南北道路交通空前加强,西北、东北、西南陆路交通进一步向外拓展。宋代,民间开辟且免征商税的私路出现,官路体系下驿路与县路之别正式制度化。元朝陆路交通以大都为中心向各个行省和统治区延伸,尤其是向东北、西北、西南方向延伸更广。明代基本承袭了元代的陆路交通格局。清代根据驿站设置状况,将驿路分为三等:主要由北京通往各省城的官路,自省城通往地方重要城市的大路,自大路或各地重要城市通往各市镇的小路,官路和大路主要服务于政治和军事需要。
——摘编自曹家齐《万里通途:中国历史上的陆路交通》
材料二 2008年底,公路总里程已达373万公里,是建国初期的46倍。其中,高速公路里程60302公里,一级公路54216公里,二级公路285226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总里程的比例为10.72%。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达199.56万公里,路面铺装率达到53.5%。公路密度由1949年的0.84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38.86公里/百平方公里。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312.5万公里,通公路的乡镇、行政村比例增加到98.54%和88.15%,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88.6%,农村公路路网已经延伸到从高原到山区,从少数民族地区到贫困老区的各个角落。公路养护里程475.78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98.2%。
——据李晶《中国公路建设60年:从8.07万公里到373万公里》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道路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其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60年公路建设的新发展,并对其成就进行简要评价。
【答案】(1)特点:政治、军事色彩浓厚;历代王朝高度重视;以都城为中心向外延伸;规模随开疆拓土而扩大;实现道路建设制度化;道路等级分明。(任答两点即可)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王朝统治;保持政令畅通,满足军事需要;密切各地之间联系,促进经济发展;有效控制边疆,宣示王朝权威。(任答两点即可)
(2)新发展:速度快;质量高;路网规模大、密度高;农村公路实现普及。(任答三点即可)
简评:体现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性质;反映出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良好条件。(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封建王朝道路建设政治、军事色彩浓厚;根据材料“汉唐时期,南北道路交通空前加强,西北、东北、西南陆路交通进一步向外拓展”,可得出历代王朝高度重视;根据材料“元朝陆路交通以大都为中心向各个行省和统治区延伸”,可得出以都城为中心向外延伸;根据材料“元朝陆路交通以大都为中心向各个行省和统治区延伸,尤其是向东北、西北、西南方向延伸更广”,可得出规模随开疆拓土而扩大;根据材料“宋代,民间开辟且免征商税的私路出现,官路体系下驿路与县路之别正式制度化”,可得出实现道路建设制度化;根据材料“清代根据驿站设置状况,将驿路分为三等”,可得出道路等级分明。
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路建设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王朝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路的建设有利于保持政令畅通,满足军事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路的建设有利于密切各地之间联系,促进经济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路建设有效控制边疆,宣示王朝权威。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新发展:根据材料“2008年底,公路总里程已达373万公里,是建国初期的46倍”,可得出速度快;根据材料“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达199.56 万公里,路面铺装率达到53.5%”,可得出质量高;根据材料“公路密度由1949年的0.84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38.86公里/百平方公里”,可得出路网规模大、密度高;根据材料“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312.5万公里,通公路的乡镇、行政村比例增加到98.54%和88.15%,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88.6%,农村公路路网已经延伸到从高原到山区,从少数民族地区到贫困老区的各个角落”,可得出农村公路实现普及。
简评:可从修建道路的目的、快速发展的原因、作用等角度进行论述,如:体现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性质;反映出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良好条件。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资料记载,我国茶文化源自于唐朝。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写道:“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要求茶人做到“精行俭德”。唐代裴汶在《茶述》中写道:“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认为饮茶能使人心性平和。苏轼在《叶嘉传》中形容茶为“广风味恬淡,清白可爱”“容貌如铁,资质刚劲”,折射出他本人对茶道精神的理解。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认为,茶也能够“致清导和”。
18世纪时,下午四点钟开始、配备茶水和点心的下午茶在英国皇室和贵族阶层流行开来。英式下午茶重点并不在“吃”上,而在于借此打发时光,享受生活中的那一份愉悦与自得。英国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在《五彩茶具》中描述主人公们享用下午茶的环境:“草地上摆着两张白色的油漆雕花桌子,周围有不少式样不同的花园用椅。垂直的一种上面有花花绿绿的坐垫……”贵族们在这样恬静清新的环境中品味的不仅仅是点心和茶的香气,更是贵族们精致慢生活的一个缩影。
——摘编自许慧敏《跨文化视角下中英茶文化的比较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英茶文化进行简要评价。(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
论题:中英茶文化体现出双方不同的精神追求。
评价:源于唐朝的中国茶文化,融合了儒、道、佛的思想意韵,实现了人生情趣与道德情操的有机结合;讲求通过品味茶的甘苦,体味人生的奋斗历程,保持心态的平静;希望通过品茶陶冶情操,提升对人生的洞察力;体会品茶带来的人生韵味,塑造高尚的人格。开始于18世纪的英国贵族下午茶,具有明显的实用色彩;满足了午后消闲的需要,通过“吃”与“喝”打发闲散的时光;贵族通过下午茶进行交往交流,体现出下午茶的交际功能;贵族通过下午茶的形式彰显精致慢生活,成为社会身份地位的象征。
总之,中英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铸造了各自的茶文化特色。(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的评分标准)
【解析】
【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古代中国、近代欧洲。
首先,确定论题,根据材料信息“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饮茶能使人心性平和”“英式下午茶重点并不在‘吃’上,而在于借此打发时光,享受生活中的那一份愉悦与自得。”可知,中英茶文化体现出双方不同的精神追求。
其次,围绕提炼的论题,结合材料信息以及所学知识,从中国茶文化、英国茶文化的发展的角度进行说明,如:源于唐朝的中国茶文化,融合了儒、道、佛的思想意韵,实现了人生情趣与道德情操的有机结合;讲求通过品味茶的甘苦,体味人生的奋斗历程,保持心态的平静;希望通过品茶陶冶情操,提升对人生的洞察力;体会品茶带来的人生韵味,塑造高尚的人格。开始于18世纪的英国贵族下午茶,具有明显的实用色彩;满足了午后消闲的需要,通过“吃”与“喝”打发闲散的时光;贵族通过下午茶进行交往交流,体现出下午茶的交际功能;贵族通过下午茶的形式彰显精致慢生活,成为社会身份地位的象征。
最后,总结升华,如:总之,中英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铸造了各自的茶文化特色。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清林学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三4月历史测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姓名的“姓”,《说文解字》解释说,“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由此可见,中国人的“姓”( )
A. 表明血缘关系依据男性确定 B. 伴随着王权的出现而产生
C. 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探究 D. 带有母系氏族公社的特征
2. 宋代军队主要分为禁军和厢军,关于厢军,史书有所记载,如《神宗史志》 “材不中禁卫,而力足以充役,为厢军”;叶适《水心别集》 “厢军供杂役,禁军教战守”;马端临《文献通考》 “宋朝凡众役多以厢军给之,罕调丁男”。由此可见,宋代厢军( )
A. 主要从事后勤保障 B. 专门用于配合禁军作战
C. 替代了农夫的力役 D. 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3. 1860年,奕 上奏谈及学习洋枪洋炮事宜时称:“唯此项精秘之器,京营学成后,只可推之各省驻防旗兵学制。”1862年,清廷派往外国接受新式军事训练的460人中,经奕祈等人商议,八旗兵占450人。1862年,奕 创办京师同文馆,录取人员全部是八旗子弟。上述材料揭示出( )
A. 洋务运动的现实困境 B. 西学东渐具有必然性
C. 军事近代化成效显著 D. 洋务运动以旗人为主
4. 蔡和森(1895~1931年)说:“工人阶级独立斗争这一时期是不能得到胜利的,而还要有各阶级的援助”“此时中共的力量还较薄弱……如果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就不可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据此可知,蔡和森所说的“统一战线”的建立( )
A. 客观上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地区
B. 化解了国共两党间深刻的政治分歧与阶级矛盾
C. 为最终赢得民族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D. 推动国共两党力量的发展与国民革命高潮形成
5. 如表为“一五”计划编制过程。据此可知,我国( )
时间 主要活动
1951年5、6月间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简称“中财委”)对“一五”计划进行了粗线条的试编
1952年9月 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听取周恩来关于“一五”计划轮廓问题同苏联商谈情况的汇报,并讨论“一五”计划的方针和任务
1953年6月 国家计委结合苏方意见和援助情况,对《五年计划轮廓草案》进行了初步总结和修改
1954年6月底 陈云就五年计划纲要初稿的有关问题向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作了汇报
1955年7月 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并正式通过了“一五”计划
A. 经济建设具有照搬苏联模式的倾向 B.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艰难开展
C. “一五”计划在编制过程中逐步实施 D. 建立完整的国民经济建设体系
6. 据《大唐西域记》记载,古印度:“王田之内,大分为四:一充实国用,祭祀粢盛;二以封建辅佐、宰臣;三赏聪睿、硕学、高才;四树福田,给诸异道。宰牧、辅臣、庶官、僚佐,各有分地,自食封邑。”这表明古印度( )
A. 自由农民向国家缴纳赋税 B. 土地成为协调社会关系的纽带
C. 土地名义上属诸侯王所有 D. 分封制导致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7. 16世纪40-60年代,法国商人赞助的诺曼底制图师们积极绘制新的世界地图。这些制图师们大部分都有海外远航经历,熟识世界状况,但其绘制的地图却大都对太平洋地区描绘不详,而对北美海岸和巴西详加描绘,甚至很多地图直接称北大西洋为“法兰西海”。这与当时西、葡的世界地图形成鲜明对比。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当时( )
A. 太平洋航线尚待开辟 B. 殖民拓展影响地图制作
C. 种植园经济发展迅速 D. 现实世界广受社会关注
8. 19世纪中叶,利物浦成为全世界棉花贸易的中心。利物浦棉花经纪人协会通过决议,要求所有出售的棉花都需符合样品质量,不久又提出了棉花质量的基本标准。这一标准的提出( )
A. 推动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B. 适应了机械化生产的需要
C. 构建了国际经济新秩序 D. 确保了棉纺织业原料品质
9. 某同学在自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单元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如图是其中一张,请帮他找一找有几处错误( )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俄国二月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争取以武装起义方式夺取政权 ◇《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A. 1处 B. 2处 C. 3处 D. 4处
10. 公元前5世纪,雅典建立起强大的海上力量,大量第四等级公民进入海军并开始领取薪资。亚里士多德表示:“这些人(海军)都来自人民,正是他们使国家变得强大,而那些重装步兵和贵族所发挥的作用却远逊于此。鉴于此,国家公职向所有人开放,使他们通过抽签和举手表决当选。”据此可知雅典海军的发展( )
A. 强化了政治中的民主因素 B. 确立起平民的社会主导地位
C. 给政府财政带来极大压力 D. 挤压了雅典陆军的发展空间
11. 以例辅律,是中国古代律法体系的传统。清朝于顺治二年,设立“律例馆”,专门负责修订国家法典《大清律例》。顺治、康熙时期《大清律例》所载律例计321条,雍正时期载律例计824条,乾隆四十三年修订的律例计1508条,到同治九年,所修订的律例增至1892条。清朝这一做法( )
A. 适应了当时司法实践的需要 B. 开创的律例合编体系影响后世
C. 反映了社会阶级矛盾的尖锐 D. 使司法行政过程逐渐公平公正
12. 1948年国民政府由于内战军费的激增和豪门资本恣意中饱,财政严重入不敷出。导致法币发行量由1945年的五千五百九十六亿元,到1948年的一百九十六万五千二百零三亿元,法币已陷入绝境。蒋介石叹道:“经济危险至此,比军事更足忧虑”,为此国民政府( )
A. 重新启用银元 B. 实行法币改革
C. 发行金圆券 D. 承认白银的法定地位
13. 下图是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情况图。据此分析可知( )
A. 秦汉至魏晋庄园经济兴起导致人均粮食占有量下降
B. 隋唐至宋辽金元经济重心南移提高了人均粮食占有量
C. 宋辽金元至明朝赋税制度变革引起粮食总需求量增加
D. 明朝至清前期人口急剧增长影响粮食总需求量的变化
14. 4世纪中期—10世纪中期,拜占庭帝国的钱币一直保持着汇率稳定的良好状态,且通行于欧洲市场。然而至14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这两个意大利共和国的金币最终取代了拜占庭金币成为地中海贸易货币流通的新标准。这一变化( )
A. 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B. 得益于文艺复兴的开展
C. 加速了拜占庭帝国的衰落 D. 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15. 明清之际,方以智认为,西学“贵在质测,征其确然耳”。清初戴震吸取了西学逻辑方法撰写《孟子字义疏证》。戴震的学生焦循赞同利玛窦带来的地圆说,用西学的数学符号演绎自己的《易》研究。这反映出当时的西学东渐( )
A. 增强了科学技术的近代化趋势 B. 推动了明清进步思想的产生
C. 注入了思想文化发展的新动力 D. 拓展了儒家学说的研究领域
16. 下表反映的是不同历史阶段,来自不同地区的移民在美国移民人口中所占比例情况。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历史阶段 欧洲 亚洲 拉美
1901—1920年 85% 4% 4%
1961—1970年 33% 13% 39%
1981—1990年 10% 38% 47%
A. 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显著特征
B. 美国的移民结构在不同历史阶段变化显著
C. 美国社会解决了不同民族间文化认同的问题
D. 亚洲移民人数是美国新移民人口中的大多数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西晋永嘉之际北方大乱,“幽、冀、青、并、兖五州及徐州之淮北流人,相率过江淮”,“及胡寇南侵,淮南百姓皆渡江”。以后北方流人南下几未中断,据估计北方人口南下总数约九十余万。为安置这些北方士人和流民,东晋在长江南北设立了很多侨州、侨郡和侨县,用北方地名建置,管理各该属籍的流人。侨人的户籍用白籍,以区别于土著人的黄籍,属于白籍的人户享受免除一定赋役的优待。侨置政权的官吏皆由北方士人担任。
为限制大族的占有人口和增加政府收入,早在东晋成帝时便先后有“咸和土断”和“咸康土断”的实行。所谓土断,即不论原来属籍何地的大族与庶民,一律以土为断——按现居住区编入户口,将白籍改成黄籍,承担国家租役。桓温的“庚戌土断”成果较显著。
在加强经济上的集权方面,刘裕当政时,又于东晋义熙九年(413年)实行“义熙土断”。这次土断雷厉风行,会稽余姚大族虞亮隐匿千余人,被刘裕处死。
——摘自詹子庆、田泽滨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晋侨置州郡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义熙土断”的意义。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材料二 英国代议制发展简要进程
1688年 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1689年 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
1701年 颁布《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
18世纪中叶 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
1832年 议会改革,以妥协方式扩大民主
1867年和1884年 英国两次议会改革,民主制度日趋完善
材料三 法国代议制发展简要进程
1789年 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
1791年 颁布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1792年 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 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订拿破仑法典
1815年 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
1848年 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年 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年 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5年 法国议会通过了宪法的全部条文,确立了共和制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
材料四:就现代化的进程和结果而言,美国的历史无疑是一部成功的记录。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建立之初欧洲移民及其后裔力图按照他们所熟悉的模式重建社会;然而,北美不同的环境和其他条件,迫使他们不得不放弃原来的打算,对来自母国的观念、制度和方式加以创造性的转化,逐渐建成了一个与母国不完全相同的社会。
——摘编自钱乘旦《现代化历程·北美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缺陷。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出英、法两国的代议制在发展进程中体现的不同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促使英、法两国代议制民主在发展进程中体现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创造性的转化”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成功的记录”。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统一后,将战国时期各国道路整合成全国规模的交通系统,开辟出通往岭南地区的水陆交通线。汉唐时期,南北道路交通空前加强,西北、东北、西南陆路交通进一步向外拓展。宋代,民间开辟且免征商税的私路出现,官路体系下驿路与县路之别正式制度化。元朝陆路交通以大都为中心向各个行省和统治区延伸,尤其是向东北、西北、西南方向延伸更广。明代基本承袭了元代的陆路交通格局。清代根据驿站设置状况,将驿路分为三等:主要由北京通往各省城的官路,自省城通往地方重要城市的大路,自大路或各地重要城市通往各市镇的小路,官路和大路主要服务于政治和军事需要。
——摘编自曹家齐《万里通途:中国历史上的陆路交通》
材料二 2008年底,公路总里程已达373万公里,是建国初期的46倍。其中,高速公路里程60302公里,一级公路54216公里,二级公路285226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总里程的比例为10.72%。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达199.56万公里,路面铺装率达到53.5%。公路密度由1949年的0.84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38.86公里/百平方公里。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312.5万公里,通公路的乡镇、行政村比例增加到98.54%和88.15%,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88.6%,农村公路路网已经延伸到从高原到山区,从少数民族地区到贫困老区的各个角落。公路养护里程475.78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98.2%。
——据李晶《中国公路建设60年:从8.07万公里到373万公里》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道路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其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60年公路建设的新发展,并对其成就进行简要评价。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资料记载,我国茶文化源自于唐朝。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写道:“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要求茶人做到“精行俭德”。唐代裴汶在《茶述》中写道:“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认为饮茶能使人心性平和。苏轼在《叶嘉传》中形容茶为“广风味恬淡,清白可爱”“容貌如铁,资质刚劲”,折射出他本人对茶道精神的理解。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认为,茶也能够“致清导和”。
18世纪时,下午四点钟开始、配备茶水和点心的下午茶在英国皇室和贵族阶层流行开来。英式下午茶重点并不在“吃”上,而在于借此打发时光,享受生活中的那一份愉悦与自得。英国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在《五彩茶具》中描述主人公们享用下午茶的环境:“草地上摆着两张白色的油漆雕花桌子,周围有不少式样不同的花园用椅。垂直的一种上面有花花绿绿的坐垫……”贵族们在这样恬静清新的环境中品味的不仅仅是点心和茶的香气,更是贵族们精致慢生活的一个缩影。
——摘编自许慧敏《跨文化视角下中英茶文化的比较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英茶文化进行简要评价。(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