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一、选择题
1.近代维新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孔子符号作为重建中国政治、文化秩序之张本,革命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黄帝为民族符号来凝聚国民群体。两种主张都( )
A.强调托古改制
B.宣扬种族革命
C.动员了社会各阶层民众
D.利用了传统历史文化资源
2.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用”旗帜以求纾解民困、匡时济世的良策,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仍受当时盛行的“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这表明近代前期的中国( )
A.强国御侮的探索深受传统文化影响
B.传统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发展
C.西学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
D.“托古改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3.伏尔泰说,“自然法就是令我们感到公正的本能”,他认为这种本能是“天下的人”所普遍具有的。这些天赋人权的思想,和儒家对良知良能的论述,包括“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思想,在哲理上是相通的。这表明( )
A.启蒙运动是一场儒学化运动
B.启蒙运动目的在于开启民智
C.儒学与启蒙思想具有一致性
D.儒家思想是启蒙思想的来源
4.如表是魏晋至唐宋时期有关佛教的论述记载,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佛教 ( )
记述 出处
佛教之所以重资生,助王化于治道者也 东晋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
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 唐代慧能《坛经》
孝也极焉……以佛广之……孝其至且大也 北宋契嵩禅师《孝论》
A.冲击了儒学地位 B.日趋世俗化
C.受到理学的批判 D.呈现中国化
5.在一张地图上,出现了“欧罗巴”“亚细亚”“地中海”“大西洋”“尼罗河”等汉字地名,“大地是球形的”这一观念被引入了中国,这幅地图的绘制者是 ( )
A.林则徐 B.沈括 C.徐光启 D.利玛窦
6.“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转而探索民主社会在中国为什么屡屡失败。他们确信没有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没有一种能赋予民主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心理基础,是不可能真正建设和组织起‘西洋式的社会’的。”由此推断,材料中“他们” ( )
A.提倡民主科学 B.坚持“中体西用”
C.主张维新变法 D.宣传马克思主义
7.朝鲜和日本都是中古时期重要的东亚国家。其共同之处不包括 ( )
A.都模仿中国建立过中央集权国家
B.都仿效中国唐朝制度
C.其文字都受到汉字的影响
D.都建立了幕府统治
8.我国最早翻译出版的西方科学书籍是( )
A.《梦溪笔谈》 B.《几何原本》
C.《海国图志》 D.《天演论》
9.西方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据此你认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的是 ( )
A.中国人 B.阿拉伯人
C.法兰克人 D.罗马人
10.佛教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两千多年来,佛教在中国发展的同时,渗入到中国社会各个阶层,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浓重的一笔。下列图片中体现佛教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的是( )
A.春秋莲鹤方壶 B.《多宝塔碑》拓片
C.甘肃嘉峪关墓砖画 D.北魏龙门石窟
1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述及菲律宾、印尼王国,越南、缅甸抵御外敌时指出“夷烟夷教,毋能入界,嗟我属藩,尚堪敌忾”;他还探讨英国所以强大的原因,对照中国的积弱,提出自守、攻夷、款夷之策。这反映出魏源( )
A.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近代化
B.放弃了天朝上国的观念
C.经世治国的儒生情怀
D.“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2.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在传统官制以外另成系统的一个机构,这个名称不仅反映了“天朝”观念的动摇,也反映了近代政治制度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新物取代旧物,而是在旧物边上另置一个新物。这反映了( )
A.中国近代化的复杂性
B.中国近代外交的开端
C.除旧与布新同步进行
D.洋务运动不符合时代要求
13.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下图银币出土于西安何家村,铸造于日本和同年间(706-714年),其形制、重量与开元通宝完全相同。据此推测这枚银币的铸造时间应当是我国历史上的( )
A.汉朝 B.北魏 C.唐朝 D.宋朝
14.朝鲜在15世纪以前使用的文字是汉字,读的是中国的“四书”“五经”,朝鲜文学为汉文学的一支。到了15世纪中叶,朝鲜才创造了自己的文字“谚文”。“谚文”根据朝鲜语音,再参考中国的韵书,制成28个字母。从朝鲜的文字发展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朝鲜文字是从汉字派生而成的
B.朝鲜历史的发展源远流长
C.朝鲜一直是中国的属国
D.朝鲜的发展深受中国文明的影响
15.围绕“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社会的影响”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四位中学生各自拟定如下小论文标题。其中比较恰当的是 ( )
A.造纸术——欧洲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
B.火药——摧毁欧洲封建城堡的有力武器
C.指南针——西方文明的引擎
D.印刷术——文艺复兴的根本动力
二、非选择题
16.我国古代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海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 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
材料三 (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
(2)材料二中“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这种情况的出现得益于当时哪一技术发明的应用?
(3)材料三中的“某人”是指谁?他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华夏文明为标志的前现代东亚,无论思想文化、科学技术还是政治制度、贸易、经济的发展,都曾经在人类发展史上长期居于领先地位,从而给世界以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近现代早期的西方思想界。十七、十八世纪英国和法国都曾经出现“中国热”,华夏文化深深渗入欧洲文明。直到20世纪20年代,在经历了世界大战的空前灾难之后,有见识的欧洲学者又一次面向东方,谈论起东方——中国传统文化。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围绕材料,结合中外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
根据材料“维新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孔子符号作为重建中国政治、文化秩序之张本,革命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黄帝为民族符号来凝聚国民群体”可知维新派和革命派均利用传统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故选D项。
2.A
【解析】
题干中林则徐、魏源、洋务派等或以传统思想——“经世致用”为指导,或深受其影响,梁启超强调西方民主形式——“议院”中国古代也有,体现了强国御侮的探索深受传统文化影响,故选A项;题干中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是向西方学习,与传统文化有区别,排除B项;题干中显示的是传统文化深深影响西学传播,排除C项;D项表述太过绝对,排除D项。
3.C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伏尔泰认为启蒙思想中“公正”“天赋人权”与“儒家对良知良能的论述,包括‘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思想,在哲理上是相通的”,这表明儒学与启蒙思想具有一致性,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体现两者在哲理上是相通的,无法得出启蒙运动是一场儒学化运动,A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启蒙运动目的在于反对君主专制,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儒家思想不是启蒙思想的来源,D项错误。
4.D
【解析】
根据“助王化于治道者也”“孝其至且大也”等内容可知魏晋至唐宋时期的佛教引入了中国传统的忠孝观念,呈现出中国化的特点,故选D;材料主要反映了佛教的中国化趋势,没有体现对儒学地位的冲击和受到理学的批判,排除A、C;材料中佛教呈现出中国化特点,而非世俗化,排除B。
5.D
【解析】
明神宗万历年间,传教士利玛窦向皇帝进献《坤舆万国全图》,第一次将世界地图传入中国,同时也将西方先进的地理学知识和测绘技术介绍进来,为我国近代地理学、制图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大地是球形的”这一观念最早是由利玛窦引入中国的,故选D;林则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晚于利玛窦,排除A;沈括是北宋科学家,排除B;开明士大夫如徐光启等人受到利玛窦的影响,积极引进西学,为中国科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排除C。
6.A
【解析】
根据材料“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他们确信没有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可知,材料中的“他们”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改造国民,这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题,A正确;B是洋务派的主张,排除;C强调更改制度,与材料中“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不符,排除;材料中的“他们”依然主张建立西洋式的社会,可见其属于资产阶级,并非宣传马克思主义,排除D。
7.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古时期的东亚,只有日本建立了幕府统治,D符合题意;朝鲜和日本的封建时期,都模仿中国唐朝制度,建立过中央集权国家,两国文字都受到了汉字的影响,A、B、C说法与史实一致,不符合题意。
8.B
【解析】
《几何原本》是明朝末年由意大利人利玛窦传入中国的,他和明末科学家徐光启一起翻译完成中文本,是中国最早翻译出版的西方科学书籍,故选B项;《梦溪笔谈》《海国图志》均不属于西方书籍,排除A、C两项;《天演论》是清末严复翻译出版的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科学著作,但并不是我国最早翻译出版的,排除D项。
9.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通过丝绸之路,把中国的古代文明传入西亚和欧洲,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教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
10.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于西汉末时传入,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龙门石窟是石窟艺术的代表,它在继承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外来的佛教艺术,D项符合题意。A项“春秋莲鹤方壶”铸造于春秋时期,此时佛教尚未传入,故排除;书法是中国特有的文化,排除B项;C项反映的是河西走廊的生活情境,不是中原文化,排除。
11.C
【解析】
材料体现了当时魏源对其他国家的抗敌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叙述,不是社会发展的近代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天朝上国的观念,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嗟我属藩,尚堪敌忾”“提出自守、攻夷、款夷之策”说明面对列强的侵略,魏源主张抗敌救国的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是对当时各国的分析及态度,并未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故D项错误。
12.A
【解析】
材料“而是在旧物边上另置一个新物”反映近代化新旧并存,A项正确;题干没有反映“开端”,B项错误;C项不符合材料“不是新物取代旧物”,C项错误;洋务运动推动了近代化的发展,D项错误。
13.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元通宝为唐代货币。钱币在唐代称“通宝”,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据此可推测这枚银币的铸造时间应当是我国历史上的唐朝,故C项正确。
14.D
【解析】
从朝鲜15世纪以前的发展和15世纪中叶“谚文”发明的过程可以看出,中国文明对其影响深远,故选D。A项的说法没有全面反映材料,而且说法不严谨,排除;B、C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15.B
二、非选择题
16. (1)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日本派出遣唐使。
(2)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应用。
(3)郑和;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17.示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与西方近代社会转型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到欧洲,打破了教会对文化的垄断,有利于欧洲人接受文化教育,为欧洲走出黑暗中世纪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指南针为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和整个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保证。火药传入欧洲,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的重要武器。
总之,中国古代科技对西欧率先迈入近代社会,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其他参考论题:战争与中国和谐世界观;儒家思想与启蒙运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