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写作《学写游记》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写作《学写游记》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4 09:1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明代画家董其昌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其中说到旅行是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的过程,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旅行不只是“某某到此一游”的一种经过,而是成为永久的美好回忆呢 这就是写作专题《学写游记》想要解答的问题。
课前导读
读一读下面的短文,并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游览北海公园》
游览北海公园
5月28日,我和爸妈一起去游览北海公园。
10点,我们到了公园门口,买票进去。
首先看到公园里有一个很大的湖,一些人在湖上划船,湖边有很多游客。
我们沿湖行走,湖边有亭子,亭中有人休息。
我们登上了名为琼岛的小岛,看到了负有盛名的北海白塔。
游览北海公园
5月28日,我和爸妈一起去游览北海公园。
10点,我们到了公园门口,买票进去。
首先看到公园里有一个很大的湖,一些人在湖上划船,湖边有很多游客。
我们沿湖行走,湖边有亭子,亭中有人休息。
我们登上了名为琼岛的小岛,看到了负有盛名的北海白塔。
这是一篇“记流水账”式的游记。缺少对具体景物的描写;材料主次不清,详略不当;缺少自己游览时的独特感受和思想情感的表达。
游记往往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交代游踪;(略写)
二是描写景物,抒发感受。(重点,须详写)
游览过程中一些特别的经历也可写出来,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定义
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在本单元的四篇游记中被赋予了历史与人文内涵。
但是,不论哪一种游记,都是通过对人、事、景、物的描绘,来达到记事、抒情、说理等目的。所以写作游记时,一定要具备“游”的记录,没有“游”,也就不会有“游记”。
游记的三要素:
所至(游踪)
所见(风貌)
所感(感想)
游记的命题
1
1
线索+地点
如《游零陵古城》
2
时间+地点
如《五月的阳明山》
3
地点+时间
如《阳朔一日游》
4
情感+地点
如《神奇的西双版纳》
游记主要写什么
一是交代游踪,通过游踪记述游览的经过,以此串起全文。
二是描写景物,抒发感受。
后者是写作的重点,须详写;前者宜简写,不必事无巨细地叙述出来。游览过程中一些特别的经历可以写出来,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比如《登勃朗峰》的后半部分,写那个“车夫之王”的言行,这是旅途中难得的趣事,值得一写。
精读细研
无论你是有所准备地去游览,还是回想曾经的旅游,都要注意捕捉这些信息:游览的山川景物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有哪些神话传说、乡风民俗、名人铁事、碑文楹联……这些都是你写作中的“源头活水”。
1.捕捉信息,梳理素材。
游记应该怎样写
精读细研
作文如串珠,需要一条线索。游记常常以“游踪”为线索,将自然风光和游览观感有机结合起来。
课文借鉴:
如《一滴水经过丽江》的游踪为:玉龙雪山顶→驿道→纳西族村庄→丽江坝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前→玉河→四方街→城外的果园和田地→丽江坝中→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行文借助一些标志性或提示性的词句,把游踪展现得非常清楚。
2.游踪清晰,线索分明。
精读细研
游记要交代游览的过程,却又不能写成面面俱到的流水账。在写作中,对重要的行程、有特色的景观要重点描写,其余的可以略写甚至不写。
例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侧重写冰塔林,这是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景物。
精读细研
3.血肉丰满,主次分明。
课文借鉴:
对于重点的景物,要注意详细描写出它们的位置、大小、动态、静态、颜色等。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生动地描绘。
例如《壶口瀑布》运用比喻、排比、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的雄奇跌宕、奔腾激越。
精读细研
4.详细描写,突出其独特、令人难忘之处。
课文借鉴:
一篇好的游记,如果仅仅满足于写景、叙事是不够的,还必须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这样文章才会余味无穷。
如梁衡观看壶口瀑布,感慨黄河具有“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的性格品质,犹如一个人,犹如中华民族伟大的品性。这种感受的抒发,提升了景物的形象内涵。
精读细研
5.情景交融,表情达意。
课文借鉴:
思维导图
学写游记
一条线索(即顺序)
一片美景(详写)
记叙、描写
一种感情(略写)
抒情、议论
时间顺序
一条线索(即顺序)
情感顺序
空间顺序

(清晰的层次)
一条线索
(即顺序)
神话传说
一片美景(详写)
记叙、描写
观察方法
增加内涵
注意技巧

一片美景
(详写)
记叙、描写
定点观察
移步换景
运用多种感官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引用诗句、名言等
运用联想和想象
历史故事
民风民俗
科学知识
细心的观察、
细腻的描写
结尾
游览中

一种感情
(略写)
抒情、议论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由景说理
一种感情(略写)
抒情、议论
(真切的感受、真实的感情)
一、游记常常要对某处景物做定点观察,以写出景物的特点。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围绕其中一处风景,写一个片段。200字左右。
提示:
1.选择某一处风景来写,不要贪多,不要面面俱到。
2.细致观察,具体描绘该处风景,不要泛泛而谈。
3.描写风景时要融入一些个人感受,尽可能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
站在湖边,眼前的青海湖颜色变幻无穷,光线稳定时的色彩最能撩拨心弦。(交代观察点在“湖边”)我情不自禁踮起脚尖朝远处眺望,辽阔的湖面仿佛一颗硕大无比的蓝宝石,那蓝色的湖面,和远处蓝色的天空相接。远处看不到山峦,只有天边那洁白的云彩点缀着苍茫的湖边,让青海湖更加壮美。(眺视)一阵风拂过,水面泛起阵阵涟漪,仿佛女神舞动长长的绸练,让你更难看清它的真容。(动静结合,比喻生动。)再俯下身来细赏,这水清澈无比,游鱼细石,清晰可见。青海湖真美!青海湖的美,是蓝天、碧水、白云融合在一起的美,是一种宁静而自然的美,她像一位披着白纱美丽而动人的少女,她是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美得让人惊叹!(总结,由衷赞美青海湖。)
二、我们可能都有过旅游的经历。旅途中,我们不仅观赏自然风光,了解民风民俗,同时也会有许多新奇的感受,产生很多思考和遐想。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游记。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先画出当时的游览路线图,按游览顺序拟出写作提纲。
2.回想游览时最深的印象及总体感受,据此确定材料取舍与叙述详略。
3.在记叙或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人文景观的介绍或引用他人的描写、评价等,以丰富文章内容。
凤凰古城游记
这个暑假,我游了凤凰古城。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鸟,代表瑞吉之意。凤凰古城一定也会如其名一样,所以在去之前,我就对那里产生了好感。
到了那里,果然名不虚传。古城的房屋依山而建,高高低低,错落有致。水给古城带来了美丽,一路上哗哗哗,汩汩汩,穿行在街街巷巷,倒映着白墙灰瓦,还有那在水边浣洗衣物的苗族姑娘,姑娘们映照着流水,特别好看。我这个在钢筋水泥,高楼大厦中生长的孩子,看见这样的山,这样的水,这样的房屋,瞬间陶醉其中。
走在路上,低下头,看见脚下的石板路已经磨平了,它见证了古城的
历史。抬起头,看见水缓缓的流淌,树的倒影在水面上,给水带来了生机。水里面还有水草随波摇摆,水草里说不定还有几条鱼虾在嬉戏呢!抬头向上一看,蓝天格外的蓝,比起我们那的蓝天,真是天壤之别,上面有几朵云逍遥自在的漂浮着:一会儿变成棉花糖,让人馋涎欲滴,一会儿变成小狗,让人迫不及待的要去摸一摸。
在旅游的景点中,是让我害怕的是苗人谷那地方。我们走着走着,到了一个进口,两旁各有一个岗位,上面各钓着两个很恐怖的有大的稻草人,让我毛骨悚然,再想起古城传说的巫术,进都不敢进,生怕两个稻草人复活了,把我吃掉,最后,还是妈妈拉我进去的。走进去,里面就是土匪窝了,山上有许多土匪玩偶,很逼真。我们接下来是要从河流边
的小桥过,小桥很窄,河流很深,钢筋很锈,木板很烂,一不注意,很有可能掉下去。我很害怕,紧紧地拉着妈妈的衣服,好不容易,过去了。接下来最后关卡回头一线天。它是一个贴在峭壁的路,很狭窄,我有恐高症,不敢往下看,紧紧的跟在导游后头,不敢停下来,好不容易熬到尽头。
导游还向我们介绍了古城的传说:在战争时期,有许多人战死沙场,没办法回家,有一个巫师,把死去的人用巫术唤醒,变成僵尸,随它完成心愿。古城还有些奇人异事呢:有个人,他把瓦片吃了,但没死,隔了两三天,肚子里的瓦片溶化了,连科学家也解释不了。
古城的故事,就像水一样多;古城的历史就像放了百年的女儿红一样悠久。我爱凤凰古城。
参观徐柏龄故居
一路听着当地村民零零碎碎的介绍,我们驱车来到了徐柏龄故居。①
与一般农村的院落相比,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爱国乡绅的家园,这里没有印象中大地主之家的气派、豪奢,小小的院落和朴素的大门楼,让人顿时对这位名人产生了敬重之情。②
进到院落,在感受朴素的氛围之余,青砖铺就的洁净的地面和靠墙的几杆疏竹,以及东跨院的月亮门、花墙和葡萄架下的长廊,顿时点染出雅致的感觉。③
范文点评
①开篇交代行踪,点明题目。
②写外观徐柏龄故居粗略的观感——朴素。
③写进入院落的观感——雅致。
院落被中间的月亮门和花墙隔开,分为东西跨院。④西跨院是典型的四合院结构,对着南墙的是正屋,左右带厢房,一边放杂物,一边是厨房。屋子采用传统的海草房的屋顶,冬暖夏凉,所以虽然天气炎热,可是走进正屋却感觉凉爽了许多。正屋里最典型的是八仙桌加椅子的摆设,雕刻着花纹,古色古香,深枣红色。四面墙上如今挂着旧时的照片,都是徐家的旧影像。走出正屋,在东西厢房转了一圈,看看那些老旧物件——簸箕、木推车、轱辘架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及五六十年代的气息扑面而来。⑤
范文点评
④总领下文,表明下文要介绍东、西跨院。
⑤详写西跨院的结构、摆设。
东跨院是闲置的空地,红色的葡萄架,高大而敞亮,下面也放着一套八仙桌椅,应该是徐家人喝茶、纳凉的地方。⑥
20世纪30年代,徐柏龄先生衣锦还乡,在老家修建了自己的居所,这套院落至今保存得基本完好。今当街南屋已被拆除。据说当年徐氏是买了别人的老宅子拆迁建造的新居,因两边的邻居不愿卖自己的房子,所以只能在两套房子之间翻盖,因屋顶的水不能流到邻居院里,还有出于“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讲究,故在东西厢房的后墙上各建有一个南北向的流水槽,
范文点评
⑥略写东跨院的摆设。
南高北低,深三四十厘米,在厢房与正屋夹道之间的墙上用三层青砖和一块如意滴水瓦做了一个流水口,把雨雪水流到了自家院子里,再通过院里的下水系统流到外面。⑦
徐柏龄故居于2015年春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了重修。我们今天参观的就是重修后的院落。⑧
参观完毕,走出院落,同学们都感慨,没有奢华,看到的是那个时代人的勤俭、素朴和雅气。⑨
范文点评
⑦交代院落的修建背景及修建特殊排水系统的原因,突出其独有的排水设计。
⑧交代重修历史。
⑨交代参观的结果和“我们”的感悟、收获。
参观一处纪念馆(或博物馆、展览馆),以《参观_______》为题,写一篇参
观记。不少于600字。
参观类游记,半命题作文;参观对象为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等。
纪念馆:图片、文字、事迹等。博物馆:自然、人类文化遗产等。展览馆:书画展览、文物展览等。
确定主题;按照参观先后顺序组材,详略得当;点出感悟或启发。
参观____________
审题
选材
思路
写作实践
秋天的西山
秋天的西山是美丽的①。秋高气爽,阳光灿烂。②站在半山腰上,抬头仰望,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俯瞰山脚下,太湖一望无垠,令人心旷神怡。远望田野,大片大片金黄色的稻谷,在阳光下闪闪发光。③风吹过,金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煞是好看。近处的山坡上沉甸甸、黄澄澄的橘子压弯了树枝,令人垂涎欲滴。枯萎变黄的草,恰似给山穿上了一件金黄色的外衣;而那红得热烈的枫叶,正忙着为这件外衣绣花。山路旁,盛开着点点金菊……
①点明描写对象。
②以半山腰为立足点,多角度描写秋天西山的美景。
③比喻。生动地写出了稻谷成熟的景象。
至此,“仰望”“俯瞰”“远望”“近处”,多角度描写,条理清晰。
例文展台
亮点批注
参观鲁迅故居
周日上午,我怀着景仰的心情来到了阜成门的一个胡同里,鲁迅先生在北京的故居,就静静地坐落于此。
北京的初春还是有些凉意,但看到鲁迅故居院中树上的花苞,我的心里顿时温暖了起来。这是一座极普通幽静的四合院,房屋都很矮小,丝毫看不出这里曾是一代文豪的住所。淡淡的阳光洒在房檐上,丝毫也不显得冷清,似乎还有人居住在这里。这个青瓦灰墙的四合院很小,院子的中间有两棵大丁香树,听故居的管理员说,这两棵丁香树是鲁迅先生亲手栽种的,几经沧桑,却依然繁茂。我想鲁迅先生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丁香开花时肯定满院飘香。
开篇点出鲁迅故居的位置以及参观者“景仰”的心情。
例文展台
亮点批注
由景即情,情景交融
直接发议论。
鲁迅故居概貌。
增加趣味性。
引人注目的是北面的正屋。正屋的东间是鲁迅先生母亲的住室。正屋中间向后扩建的一小间是鲁迅先生的工作室兼卧室。鲁迅称之为“绿林书室”,人们都叫它“老虎尾巴”。室内陈设简单,北边窗下有一床铺,上面铺着单薄的被褥。靠东墙放着一张三屉桌和一把藤椅,桌上放着毛笔、笔架、砚台、马蹄表、喝茶的盖碗、煤油灯等物品。屋内西墙上挂着写有《离骚》诗句的题字,上书“望崦嵫而勿迫,恐鹈 之先鸣”。鲁迅先生在这间小屋里,在这张书桌旁,在这盏煤油灯下,忘我地工作,辛勤地写作,完成了《华盖集》《野草》等不朽作品。
“老虎尾巴”后面是鲁迅先生经常散步的后院。院中央有一眼井,周围有小草和树木。
有次序地描写室内陈设。
联想鲁迅先生工作的情景以及他的文学著作。
东厢房是一个陈列大厅,摆放着各种展板和实物,浓缩了鲁迅先生一生的经历。“在绍兴”的部分主要展示了鲁迅先生在绍兴时的童年和少年时光,他经历了家道的败落,也由此体验了人生的辛酸。接着,“在南京”“在日本”的求学经历,使青年时期的鲁迅抱定“救国救民”的信念,后来他又毅然做出“弃医从文”的决定。“在北京”的教学与革命经历,使他有机会宣传进步思想,在白色恐怖之下写出慷慨激昂的战斗檄文,唤醒沉睡的国民,激励人们革命救国。在他看来,民族的命运远远重于个人的得失。这种精神,也是我们的民族精神。
参观完鲁迅故居,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座普普通通的小四合院给我的印象是极深的。鲁迅先生不仅以他的战斗的一生、以他的作品教育着我们,也以他简朴的生活方式教育着我们。
本段中心句。点出了本段的主要内容。
按照时间、地点的先后变化,分阶段概述鲁迅先生的一生。
议论抒情作结。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名师总评:
作者以参观路线为线索,记叙了参观鲁迅北京故居的见闻和感受,详写了鲁迅先生北京故居的工作室兼卧室和陈列大厅。本文语言朴实,且采用叙议结合的手法,表达出对鲁迅先生的赞美、崇敬之情,是一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