磴口县诚仁中学“自主、互助、高效”教学案
科目:人教版语文 年级:八年级 设计:荣瑞平 审核:苏勇 时间:20151018
课题:杜甫诗三首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者:
教师寄语:苦想没盼头,苦干有奔头.
第二课时 巩固提高课
课后自我检测(学案) 相信你,你能行!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粗字注音。
(1)岱宗夫如何 岱(dài ) (2)决眦入归鸟 眦(zì )
(3)白头搔更短 搔(sāo ) (4)浑欲不胜簪 簪(zān )
(5)老翁逾墙走 逾(yú ) (6)三男邺城戍 邺(yè ) 戍(shù )
(7)如闻泣幽咽 咽(yè ) (8)老妪力虽衰 妪(yù )
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造化钟神秀 钟:聚集 (2)阴阳割昏晓 阴:山的北面 阳:山的南面
(3)会当凌绝顶 会当:终当、终要 (4)浑欲不胜簪 浑:简直
(5)吏呼一何怒 一何:多么 (6)老翁逾墙走 逾:越过 走:跑
(7)急应河阳役 应:应征 (8)独与老翁别 别:告别、离别
二、文学常识填空
1、杜甫(712~770),字子美,别号 ( http: / / www.21cnjy.com )少陵野老,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被称作诗圣,其诗作被称作诗史,都收集在《杜工部集》。
2、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三吏”是指杜甫写的《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是指他写的《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三吏”“三别”是他现实主义诗篇的光辉顶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本课三首诗,其中《望月》写于所谓“开元盛世”,其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春望》和《石壕吏》则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诗人已到中年。
三、默写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4、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5.、透过《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
6、《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7、《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讯不至时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8、运用拟人手法,承上启下,表现诗人对国事的忧伤,对家人思念感情的两句诗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9、《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形成鲜明对比。
10、《石壕吏》中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四、翻译下列诗句。
(1)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译:我定要登上最高峰,举目纵观傲视群山。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译: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 觉增加离恨。
(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译: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
(4)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译: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
五、阅读
阅读下列诗文,回答文后各题。 (一)望__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岱宗夫如何(泰山 ) (2)齐鲁青未了(不尽 )
(3)造化钟神秀(指天地、大自然 ) (4)会当凌绝顶(登、乘 )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景象。
3、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会当凌绝顶,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览众山小两句,这两句是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4、《望岳》全诗中没有“望”字但处处写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遥想将来的登。
5、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别歌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和西岳(华山)(注:括号内填山名),以上所选的诗是歌咏泰山的。
(二)
①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②一男附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至,二男新战死。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⑤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1、解释下列词语。
附书至(信 ) 新战死(最近 ) 未去(离开 ) 犹得(还能够 )
2、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1)戍(shù )戍守 戌(xū )壬戌 戎(róng )戎马一生
(2)衰(shuāi )衰老 哀(āi )悲哀 衷(zhōng )无动于衷
3、为选段划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层意。
划分:①②③‖④⑤‖⑥ 第一层:三男戍边,二男战死。
第二层:家中情况。 第三层:老妇自请服役。
4、用原文回答问题。
(1)说明兵役之苛酷:三男邺城戍(2)说明战争之惨烈:二男新战死
(3)说明战争破坏严重:出入无完裙(4)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5)能概括全诗内容的:听妇前致词
5、本段文字正面描写老妇人“致词”,层层诉说、凄苦至极,侧面写“安史之乱”,揭示主题。
课后提高发展(学案) 挑战自我,来吧!
阅读诗文,回答问题
(一)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剑外:四川剑阁以南,指梓州一带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朝都城长安在剑阁东北。当时以长安为中心,所以剑阁以南称剑外。蓟北:现在河北省北部和北京市一带。那里当时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1、解释下列词语。(1)妻子:妻子和儿女 (2)纵酒:纵情饮酒
2、诗中哪句点明了“闻讯”的地点? 剑外忽传收蓟北
3、诗中哪个词语揭示了全诗的主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收蓟北;抒发了诗人欣喜若狂的心情,表现了诗人渴望国家统一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诗人听到消息后,百感交集。诗中是如何描述这一点的?试做简要分析。
当诗人一听“收蓟北”的消息后,“初闻涕泪满衣裳”——欢喜得泪流满面,以泪写喜,更是喜极而泣、悲喜交集的最生动的写照。“漫卷诗书喜欲狂”——由流喜泪而呈喜态,写出了此时此刻诗人内心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狂喜之情。“白日放歌须纵酒”——由呈喜态而放声高歌、纵酒痛饮。“青春作伴好还乡”——这里由欣喜若狂到迫切思归。最后两句仍然写“还乡”,是想像中具体的回家路线,更让人想见诗人归心似箭的急切而喜悦的心情。全诗喜始喜终,一贯到底,给人以强烈的快意。
(二)《新安吏》(节选)
杜 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贴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注:新安:地名。今河南省新安县。中男:指十八岁以上,二十三岁以下成丁。这是唐天宝初年兵役制度规定的。伶俜:形容孤独。俜:pīng。
1、解释词义: ①更:岂 ②次:挨次
2、结合诗中文意思考,如果将“肥男有母送”改为“肥男父母送”行吗?为什么?
不行,上边有“县小更无丁”一句说明成年男子已全被征兵,故只有母亲送行
3、“借问新安吏”这句诗省略了主语,你认为省略的主语应该是客即杜甫
21.“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应征“中男”的无限同情之心
(三)挟太山以超北海,语①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②,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③? (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
注:①语(yù):告诉。 ② 王(wàng):统一天下。 ③ 与:语气助词,无义。
1. 请摘出与“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一语意思相同的一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 孟子擅长以事作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文中运用什么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
用了两个事例,一是“挟太山以超北海”,一是“为长者折枝”,说明一个人是否想有所作为,关键要看他有没有真正付诸行动。
3. 与课文相比,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主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尽管孟子提出的这一主张有其进步的倾向,但从“天下可运于掌”来看,其主要目的还是为统治阶级称霸天下服务的,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北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
②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这是什么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