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导学案(表格式 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导学案(表格式 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4 06:5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 历史 学科教学案
班级 姓名 使用时间:2024年 月 日

题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目标
导学 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分析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的必然性;多层次认识变法改革的影响,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深刻认识改革内容与时代背景、历史影响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改革家们在改革中体现的远见卓识和敢于牺牲自我的精神,理解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重点
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影响
难点:戊戌变法的特点、改革开放的历程及意义
教 学 案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二次备课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 ( 一)商鞅变法 1、战国时期变法的背景 经济:铁农具牛耕推广,生产力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封建土地私有制兴起; 政治: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遭破坏;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改革;(3)思想文化:士阶层活跃壮大;学术下移,_________,形成思想解放运动。 商鞅变法 (1)目的:_____________,建立适应新兴地主要求的君主官僚政治。 (2)内容 主要内容经济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②“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富国军事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军队战斗力,打破贵族垄断政治 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______,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加强中央集权 社会治理①在民间实行什五连坐,互相纠察告发; ②强制_________拆散为_____小家庭加强统治,增加财政收入 影响①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②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3)影响直接: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推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 北魏孝文帝改革 改革背景:北魏统一北方;_________加强;社会矛盾激化。 改革内容 (1)前期:__________主持,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各种新的制度。 俸禄制:推行俸禄制和官吏考核制度;严惩贪污。 意义:有效地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2)后期:孝文帝亲政后继续改革,重点是移风易俗,全面汉化。迁都洛阳、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易服饰 。 3、影响 ①有效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为隋唐统一奠定基础,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安石变法 背景 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吸取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导致分裂割据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等十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 实施变法:____________,宋神宗起用王安石主持以__________为目的的变法。 内容 评价 进步性:一定程度改善了______局面;政府财政收入大大增加;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 局限性:用人不当,危害百姓利益;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激烈反对;“_____”方面,成果甚微。 张居正改革 背景: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2、内容 政治:__________。大力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 经济:________________。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 军事:_____________。实施边防新政策,内修防备。 一条鞭法: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结果: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万历初年明朝一度有了“中兴”的景象。
★影响中国古代改革成败的因素 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措施是否全面,推行是否有利 是否有强大的政治力量作后盾,得到统治者或民众支持 是否有支持改革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是否采取了符合当时客观实际的措施 改革者的政治素质和意志是否坚强
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思考:中国近代改革面临哪些社会变局? 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 社会主要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国家繁荣富强 戊戌变法 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局面;维新志士创学会、办报 刊、兴学堂,宣传维新思想 主要内容1895—公车上书1898.06—“明定国是”诏1898.09—戊戌政变没有涉及到__________、设议院、________________等政治主张。 ★【探究】为什么戊戌变法会失败?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袁世凯的出卖;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二)清末新政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政府统治危机日益严重。 2、内容 3、评价: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新政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很快革命爆发了。 【思考】清末新政与戊戌维新运动有哪些共同点? 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于制度改革。 (三)民国建立后的系列改革 1.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领域 2结果:由于民国时期政局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改革多以失败告终。 民族复兴:现代中国的改革历程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 改革开放新时期 1.阶段 (1)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2)2012年 中共十八大: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 放的目标。 (3)2013年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4)2017年 中共十九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5)2019年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2.意义: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40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改革成败因素 是否顺应社会潮流2、改革策略是否得当3、改革者的实力强弱和政治素养高低4、改革是否符合多数人利益5、反对力量的强弱6、改革措施是否全面、符合实际并得到有效贯彻。 课堂小练 1.李喜所在《梁启超对戊戍变法的反思》中指出,从维新派本身寻求失败的原因,是从枝节上来找,自然进入了误区;从中国社会本身去考察,才可能合理地去解释变法为什么失败。作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在于(  ) A.变法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群众 B.变法措施过于全面,进程过于激进 C.有利于改革成功的社会环境尚未形成 D.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戊戌政变发生 2.1950年8月,国营浙江麻纺织厂建成投产,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黄麻纺织基地。该企业的投产运营( ) A.有利于当地经济恢复与发展 B.提高了人民物质生活水平 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壁垒 D.深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3.1895年11月,强学会在北京成立,参加者主要是一些赞成变法、未秉实权的士人及中层官员,同时得到朝廷中帝党高层官员和李提摩太等英美民间人士的帮助和支持。据此可知( ) A.维新变法运动有一定社会基础 B.维新思想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C.维新运动得到社会各阶层支持 D.维新运动得到西方国家支持 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A.美好生活需要 B.物质生活需要 C.精神生活需要 D.物质文化需要 5.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党和人民政府采取的主要举措有( ) ①土地改革 ②稳定物价 ③抗美援朝 ④召开中共八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彭德怀指出:“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据此判断,抗美援朝战争的价值体现在( ) A.“真正强大的力量属于人民” B.“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C.“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D.“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7.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遗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这项措施( ) A.打击了地主势力 B.平均分配了土地 C.消除了民族隔阂 D.保证了赋役需要 8.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此次会议所做出的决策中,最具有创新意义的是( ) A.拨乱反正 B.重新确定实事求是的思想方针 C.改革开放 D.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为经济建设
教 师 活 动
反思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