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1.“书中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还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它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该巨著是( )
A.《资治通鉴》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2.2020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从武汉迅速向全国蔓延。在疫情防治中,中医药发挥了很大作用。下列可以给我们提供医疗和防治帮助的中医著作是( )
A.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B.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C.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D.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3.列表法是历史学习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列表可以把同类型史实或者人物进行归纳总结。小李同学以“中国古代科学家”为主题制作了下面的知识简表,从中可以得出( )
姓名 时代 主要成就
张仲景 东汉 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写成《伤寒杂病论》
贾思勰 北朝 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撰写《齐民要术》
宋应星 明朝 整理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经验,编著《天工开物》
李时珍 明朝 搜集和整理了 800多种医药书籍,编著《本草纲目》
A.中国古代科技多居于世界前列 B.科技成就大多源于实践经验
C.科技著作由政府统一组织编写 D.科学家勇于创新钻研的精神
4.列表法是历史学习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列表可以把同类型史实或者人物进行归纳总结。小李同学以“中国古代科技巨著”为主题制作了下面的知识简表,从中可以得出( )
著作 姓名 主要内容
《本草纲目》 李时珍 搜集和整理了800多种医药书籍
《天工开物》 宋应星 整理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经验
《农政全书》 徐光启 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经验、技术
A.科学家勇于创新钻研的精神 B.中国古代科技多居于世界前列
C.科技成就大多源于实践经验 D.科技著作由政府统一组织编写
5.徐光启认为农业是一切之根本,他充分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搜集整理资料,并设置试验田,亲自进行农业试验,“每闻他方之产可以利济人者,往往欲得而艺之”,最终完成了《农政全书》。由此可见,《农政全书》( )
A.成书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 B.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
C.开创古代农业试验的先河 D.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6.明代长城经过百余年间的经营,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并修建了相连的道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这说明了明长城( )
A.巩固国家政权 B.抵御匈奴入侵 C.设计科学合理 D.民族交往纽带
7.“它真正的价值不是永绝漠北大军而是防御漠北游骑,因为没有它,整个华北平原就没有可能进行正常农业生产及生活。”这里的“它”的功能是( )
A.进行军事防御 B.解放人们思想
C.维护国家统一 D.促进民族发展
8.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它评价道,“它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多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材料体现了( )
A.明长城的防御作用 B.紫禁城的历史价值
C.北京城的历史影响 D.唐长安城的国际地位
9.下列对北京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明太祖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
B.城内中心建筑是紫禁城
C.北京城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笔直
D.北京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10.下列对四大名著的形容对应不准确的是( )
A.《三国演义》—斗智斗勇,战争风云
B.《水浒传》—英雄好汉,逼上梁山
C.《西游记》—真实再现,社会生活
D.《红楼梦:》—爱情悲剧,鞭挞礼教
11.明朝中后期,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小说广泛流行。有的小说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这反映出( )
A.西方国家的影响渗透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工商业市镇繁荣发展 D.近代民主思想传入
12.小胡同学在寒假进行课外阅读时,其中一本书上有“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武松打虎”等故事情节,他阅读的名著是( )
A.《西游记》 B.《红楼梦》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
13.《天工开物》是承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文献典籍,研究好、传承好这一文化遗产是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的时代命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工开物》引用书目(节选)
书名 被引用篇名
论语 乡党
史记 孝武本纪、平准书
孔子百家 致思
本草纲目 卷8,9,10,11,15,22,25,37,39,45
材料二 17世纪末,此书传入日本,著名科学史家三枝博音认为:《天工开物》不只是中国,而且是整个东亚的一部代表性技术书,其包罗技术门类之广是欧洲技术书无法比拟的。传入欧洲后法国汉学家儒莲将此书称为“技术百科全书”,将“天工开物”理解为“对自然界奇妙作用和人的技艺的阐明”。
——潘吉星《<天工开物>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
材料三 《天工开物》是一部了不起的著作,在乃粒篇中解释了夜间田野孤坟出现的 “鬼火”实为“磷火”;在布衣篇中提出“凡棉布御寒,贵贱同之”的论道;在乃服篇中写道:“人为万物之灵”。
——摘编自刘火《<天工开物>的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指出《天工开物》引用书目主要包括哪些类别。
(2)比较材料二、三,分别概括中外学者对《天工开物》的评价角度,并结合这两则材料,分析称它是一部“了不起的著作”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天工开物》当代价值的认识。
14.中华传统文化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根据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文学作品】与时代同频共振。分别概括宋、明文学形式的特点。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谢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
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选自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大圣道:“我本知天地生成灵混仙,花果山中一老旅。炼就长生多少法,学来变化广无边。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
——选自吴承恩《西游记》
(2)【科学技术】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分别简述下面科技发明对社会发展的进步意义。
图一 罗盘针 图二 火箭
(3)【建筑艺术】是凝固的史诗。结合图文信息,从不同角度解读下面两项建筑工程所承载的价值。
图三 明长城示意图 图四 明朝北京城平面图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书中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还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它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结合所学可知,李时珍历时27年著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该书药物种类多,药方数量大,图文并茂,内容详细,总结全面,流传较广。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重要地位,B项正确;《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排除A项;《农政全书》是农业著作,排除C项;《天工开物》是农业和手工业著作,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A
解析: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总结前人经验,历时27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约190万字,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其中374种是新增加的药物。收录药方11000多个,并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题干中可以给我们提供医疗和防治帮助的中医著作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3.答案:B
4.答案:C
解析:据“搜集和整理了800多种医药书籍”“整理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经验”“整理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经验”可知,《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体现了科技成就大多源于实践经验,无法体现科学家勇于创新钻研的精神,C项正确,A项在题干表格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中国古代科技多居于世界前列”在题干表格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科技著作由政府统一组织编写”在题干表格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C。
5.答案:A
解析:由材料“徐光启认为农业是一切之根本,他充分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搜集整理资料,并设置试验田,亲自进行农业试验”可知,《农政全书》成书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与《农政全书》不符,排除。故选:A。
6.答案:C
解析:据题干“明代长城经过百余年间的经营,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并修建了相连的道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可知,这说明了明长城设计科学合理,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技术先进。故C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说明明长城设计科学合理,不能说明明长城巩固国家政权、成为民族交往纽带,排除AD;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明朝修筑长城,排除B。故选:C。
7.答案:A
解析:“它真正的价值不是永绝漠北大军而是防御漠北游骑,因为没有它,整个华北平原就没有可能进行正常农业生产及生活。”这里的“它”是指明长城。明朝建立以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故A符合题意;这里的“它”是明长城,功能是进行军事防御,不是解放人们思想、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主发展,排除D。故选:A。
8.答案:B
解析:据题干“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可知,“它”是指紫禁城。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宫城。宫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帝居住的地方。故材料表明故官的历史价值。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9.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成祖时期,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因此A项错误,符合题意;北京城的中心建筑是紫禁城,B选项排除;北京城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笔直的说法正确,排除C项;北京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的说法正确,排除D项。故选A项。
10.答案:C
解析:《西游记》是神话小说,不是真实再现社会生活.故选C项。
11.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明朝小说的内容大都与工商业发展有关,体现了明朝工商业市镇繁荣发展推动了小说的流行,C项正确;题干体现不出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排除A项;题干小说的内容与专制皇权以及西方近代民主思想无关,排除BD项。故选:C。
12.答案:C
解析:
13.答案:(1)儒家经典; 史学著作; 科技著作(医学著作)。
(2)评价角度:外国学者: 科技发展的角度;中国学者:体现人文社会精神的角度。
原因:记载的技术先进;推动世界技术发展;破除了人们的一些迷信观念;具有朴素的平等意识;具有以人为本的观念。
(3)认识:传承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成果,有助于我国培育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有助于传播中国价值、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解析:
14.答案:(1)特点:宋代文学主要形式是词,句子有长有短,按词牌创作;明代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相结合,形成小说这一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体例呈现章回体的特点;语言生动、情节曲折,读来朗朗上口,引人入胜等。
(2)示例:图一,宋代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点制成罗盘,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后传到欧洲,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图二,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3)图三:明代长城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纽带;见证了古代建筑技术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等;图四:明代北京城呈“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和谐的巨大建筑群;北京城中的紫禁城最为雄伟壮丽,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等。
解析:(1)根据材料“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谢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一选自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文学主要形式是词,句子有长有短按词牌创作。根据材料第五回乱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提怪大圣道:“我本知天地生成灵混仙,花果山中一老猿。炼就长生多少法,学来变化广无边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争先。”选自吴承恩《西游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相结合,形成小说这一大众化的文学艺术形式,体例呈现章回体的特点,语言生动情节曲折,读来朗朗上口,引人入胜等。
(2)根据图片“图一罗盘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点制成罗盘,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后传到欧洲,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根据图片“图二火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3)根据材料“明长城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长城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纽带,见证了古代建筑技术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等。根据材料“明朝北京城平面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北京城星“凸”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和谐的巨大建筑群,北京城中的紫禁城最为雄伟壮丽,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等。
(
第
1
页 共
9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