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分层培优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分层培优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4 09:07: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1.“该小说是作者再三再四地描写他家由富贵变成贫穷的情形,借此描写封建社会末期,坐吃山空‘树倒猢狲散’的自然趋势。”该小说是( )
A.《西游记》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红楼梦》
2.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楞往脸上画……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这首《说唱脸谱》说的剧种是( )
A.昆剧 B.京剧 C.豫剧 D.徽剧
3.京剧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有“国粹”之称。其前身是徽剧,原以二黄调为主,兼唱昆腔、四平调等,后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发展为京剧。这说明京剧艺术得以迅速发展缘于其( )
A.贴近生活,雅俗共赏 B.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C.文武兼修,推陈出新 D.有政策支持,题材广泛
4.清朝前期知识分子往往埋头于校勘古籍,不问政治。到了清朝后期,他们开始研究边疆地理,研究外国地理和历史,翻译外国书籍和报刊。这种变化反映了( )
A.知识分子改变了研究方法
B.知识分子关注社会现实和世界局势
C.知识分子不再惧怕清朝的文字狱政策
D.知识分子对边疆地理历史感兴趣
5.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这一变化适应了( )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D.民族交融的需要
6.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同学们围绕中国明清时期的相关史事制作了下面的知识简表。据此补全省略号处的观点( )
推论 史实
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人口迅速增长。 明代引进来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著、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棉纺织业在明代从南方推向北方;清乾隆末年,全国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清朝前期出现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全国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以及著名商帮。
…… 明初罗贯中著《三国演义》,反映了人民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施耐庵著《水浒传》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明代中期吴承恩著《西游记》抒发了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清代曹雪芹著《红楼梦》塑造了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人物形象。
A.经济发展为文化繁荣奠定基础 B.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广泛
C.出现反映时代特征的文学巨著 D.科举制度发展促进了文化进步
7.据记载,徽调最初形成于民间,进北京献艺时赢得观众喜爱。后来,其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逐渐形成了后来的“京剧”。这说明京剧( )
A.多姿多彩映现实 B.流传四方显特色
C.日臻完善影响远 D.兼收并蓄多剧种
8.相对于昆曲,京剧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由此可知,京剧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朝皇室大力扶持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艺术形式更为成熟 D.封建制度渐趋没落
9.关于清朝的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行文字狱,有利于思想控制和学术发展
B.清朝昆曲的代表作是汤显祖的《牡丹亭》
C.京剧深受广大群众喜欢,被誉为“国剧”
D.重视大型典籍编纂,编纂了《四库全书》和《资治通鉴》
10.“扬州八怪”是清代中期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书画家的总称。其中工于书法(自称“六分半书”)且擅长画竹(代表作有《竹石图)》的书画家是( )
A.张若虚 B.郑板桥 C.阮元 D.汪曾祺
11.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时,全国图书都要进献检查,不仅不利于清朝的文献被禁毁,连前人涉及契丹、女真、蒙古、辽金元的文字都要进行篡改。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 )
A.否定其他民族文化,保留女真族的文化 B.维持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C.为了树立乾隆帝的绝对权威 D.为了弘扬儒家传统思想
12.乾隆时期,编纂《四库全书》对《天工开物》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但这部书在19世纪传欧洲后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材料说明( )
A.闭关锁国阻碍社会的进步 B.文化专制阻碍科技的发展
C.科举制度阻碍人才的发掘 D.“重农抑商”阻碍商业的扩展
13.人口迁移,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概从公元200年到500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 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摘编自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二 (明中叶以后)形成了相当发达的全国商业市场。这时不仅南京等传统的发达地区的城市铺行栉比,民物繁华,边塞城市如大同也“繁华富庶,不下江南”。新兴的市镇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苏、松、杭、嘉、湖地区。清代除军器、铸钱等手工业生产属官营和个别地区设立官营丝作坊、制瓷作坊外,各种手工业均为民营。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况及其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对当时文学艺术的影响。
14.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成就突出,文学艺术也取得光辉成就。让我们一起探究下列问题吧!
【邮票话科技巨著】
【遗产话杰出建筑】
材料一 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使“它”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材料二 北京城有三重,其中它位于北京城中心,也称“紫禁城”。“它”的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名作话辉煌文学】
【感悟历史话未来】
(1)写出邮票中三人的代表性作品,如何评价这些作品?
(2)材料一中“它”指什么?它的东西起止点分别是哪里?材料二中“它”指什么?
(3)两则材料中的“它”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分别是什么?
(4)依次写出上述名作的作者,并分别用一句话来评价它们。
(5)通过上述探究活动,你有何感想?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败罪恶的社会现象和各种尖锐的社会矛盾,揭示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小说指《红楼梦》,D项正确;《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行求取佛经的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排除A项;《三国演义》讲述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排除B项;《水浒传》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章回体小说,排除C项。故选:D。
2.答案:B
解析: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北京是戏曲荟萃之地。在19世纪中期,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形成京剧。京剧的角色行当有明确的划分,早期分为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行,又将唱、念、做、打相结合,全面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京剧被称为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说唱脸谱》说的剧种是京剧。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3.答案:B
4.答案:B
解析:据题干:“清朝前期知识分子往往埋头于校勘古籍,不问政治。到了清朝后期,他们开始研究边疆地理,研究外国地理和历史,翻译外国书籍和报刊”和所学知识可知,乾嘉道年间,经世致用思想重新活跃起来并逐渐成为学术的主流,同时出现了大量研究边疆地理和外国史地的作品,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A项正确;传统的治学、研究方法在当时并没有改变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知识分子不再惧怕清朝的文字狱政策,排除C项;知识分子不仅研究边疆地理,还研究外国地理和历史,翻译外国书籍和报刊,排除D项。故选B项。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为了满足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逐渐世俗化、通俗化,B项正确。故选B。
6.答案:C
7.答案:D
解析:据“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逐渐形成了后来的京剧”可知京剧形成的特点是兼收并蓄。1790年,乾隆80岁寿辰时,由徽商出面组织的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班一时誉满京城。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出现形成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被称为“京戏”或“京剧”,D符合题意:多姿多彩映现实、流传四方显特色和日臻完善影响远在题干信息中无法体现,排除ABC。故选:D。
8.答案:B
解析:据“相对于昆曲,京剧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可知,京剧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的主要原因是市民阶层不断壮大,更加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B项正确;“清朝皇室大力扶持”“艺术形式更为成熟”“封建制度渐趋没落”在题干中均未体现,排除ACD项。故选:B。
9.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是在道光二十年以后,京剧是中国国粹之一,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深受广大群众喜欢,被誉为“国剧”,C项正确;清朝时期为加强专制主义统治,实行文字狱,不利于我国思想文化和学术文化的发展,A项错误;《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排除B项;《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不属于清朝文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0.答案:B
解析:扬州历史上人文荟萃,清代有“扬州八怪”之说。其中郑板桥的书法被喻为“乱石铺街”、“六分半书”,人称“诗书画三绝”。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代表作有《竹石图》,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清朝加强文化专制的理解。清朝 统治者进行文化专制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12.答案:B
13.答案:(1)情况:北方少数民族迁到中原地区;中原汉族迁到南方地区。
原因:北方地区寒冷;北方汉人人口增加;南方土地肥沃。
(2)特点:全国商业市场相当发达;大量江南市镇兴起;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影响:小说和戏剧创作蓬勃发展。
14.答案:(1)图一:《本草纲目》。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图二:《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图三:《农政全书》。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2)长城,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故宫。
(3)长城:历史悠久,世界上最长的军事防御工程,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故宫: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4)图四:罗贯中,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图五:施耐庵,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图六:吴承恩,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图七:汤显祖,明朝优秀的戏剧作品。
(5)学习三位科学家刻苦学习、善于思考、脚踏实地和开拓进取的精神。故宫和长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体会到了文学艺术作品的反封建思想等。(言之有理即可)
(

1
页 共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