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金与南宋的对峙
1.花石纲是宋朝专运送奇花异石以满足徽宗皇帝喜好的特殊运输交通名称。《宋史》有记载花石纲之役:“流毒州县者达20年”,最终是因为北宋末年一少数民族南下侵扰而中断。请问这个少数民族是( )
A.契丹族 B.党项族 C.女真族 D.回纥族
2.宋朝人写的《大金国志》记载:(金照宗)能赋诗染翰,雅歌儒服,分茶焚香、弈綦(棋)象戏、尽失女真(族)故态(过去样子)矣。及(金国)旧臣视之,则曰‘宛然一汉户少年子也’,这段材料反映( )
A.宋金长期对峙 B.女真族与汉族差异不断缩小
C.元朝形成了回族 D.宋朝文化高度繁荣
3.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诉衷情》中写道:“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反映了他的满腔悲愤。其中词中的“胡”指的是( )
A.匈奴 B.女真 C.契丹 D.党项
4.评价历史人物要看他所做的是否符合广大人民利益,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岳飞赢得广大人民的尊敬,主要是因为( )
A.岳飞是著名的民族英雄 B.岳飞主张抗金,被投降派杀害
C.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D.岳飞坚持抗金,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5.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一首《满江红》道尽人生壮志未酬的缺憾。与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害身亡直接关联的事件是( )
A.金灭北宋 B.澶渊之盟 C.宋夏订立和约 D.宋金达成和议
6.陆游有诗“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诗中的“大散关”是南宋政权的边界,与之相关的和谈是( )
A.澶渊之盟 B.唐蕃会盟 C.宋夏和约 D.宋金和议
7.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
A.各民族政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8.下表是宋金和议后边界贸易的相关信息。这说明该时期( )
政权 主要允售商品 禁售商品
宋 茶、粮米、丝织品、漆器、金银器等,茶米麦为大宗 耕牛、兵器、书籍
金 珍珠、人参、羊、猪、药材等,羊为大宗 马匹、兵器
A.榷场满足了南北贸易需求 B.宋与金实现了完全的和平
C.地方机构实力显著增强 D.经济交流与政治对峙并存
9.南宋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描述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体现了( )
A.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 B.杭州风景秀丽
C.南宋经济繁荣,商业发达 D.杭州和汴梁布局相近
10.南宋诗人陆游的绝笔诗《示儿》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
A.北宋与辽进行澶渊之战 B.中原地区被女真族占领
C.蒙古人企图南下灭亡南宋 D.文天祥等开展抗元斗争
11.两宋的版图远不如汉唐时期,当时与北宋并立的政权,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南宋偏安江南,与金对峙,这表明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是( )
A.繁荣与开放 B.多民族政权并立 C.民族战争频繁 D.实现大一统
12.下图体现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交融发展 D.从多民族政权并立到走向统一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151年海陵王因为上京地处极北,偏僻而且不便统治,于是决定将都城迁往地点居中的燕京(今北京)。工匠们经过两年的辛勤劳作,终于大功告成。1153年,完颜亮举行盛大的仪式,浩浩荡荡南迁,进入中都燕京。从此,金朝的统治中心南移到了中都。
——《金史》
材料二 据史书记载,迁都之后二十多年时间,女真族逐渐改变旧俗。在日常饮食、音乐等方面“皆习汉风”。
(1)金朝为什么要迁都?
(2)金朝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改变女真旧俗?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松赞干布完成青藏高原的统一大业,使吐蕃迅速强大起来。松赞干布希望与唐和亲,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双方通过深入交流,唐太宗同意和亲……后继的赞普们也贯彻“和同为一家”的修好思想。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的“长庆会盟”是唐蕃关系的重大转折点,从此之后,双方友好相处,来往不断。
——摘编自崔明德、马晓丽《吐蕃民族关系思想初探——以吐蕃与唐朝的关系为例》
材料二: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南宋抗金将领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民族交往两个事件。这两个事件体现出唐朝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2)根据所学知识,请再列举一位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将领。简述抗金结果如何?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两种主要方式。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花石纲是宋徽宗时运输东南花石船只的编组,官吏一伙乘机敲诈勒索,大发横财,给东南人民造成极大的灾难,成为激起方腊起义的原因之一。方腊起义之后,钦宗靖康元年(1126),女真族建国的金国大军南下进攻北宋,第二年初,首都陷落,北宋灭亡,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金熙宗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甚至女真旧臣视其“宛然一汉户少年子也”这说明女真族与汉族差异不断缩小,故B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反映女真族与汉族差异不断缩小,不能反映宋金长期对峙、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排除AD:元朝形成了回族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C。故选:B。
3.答案:B
解析:南宋时期,与南宋对峙的政权是由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所以南宋陆游在《诉衷情·当年万里觅诸侯》一词中的“胡”指的是女真族。故选:B。
4.答案:D
解析:金军南下攻宋,给人民带来了很大灾难。岳飞领导抗金斗争反抗民族压迫符合南宋人民渴望生活安定、发展经济的要求,是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是正义的战争。岳飞领导的岳家军纪律严明,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岳飞自然受到人民的尊敬。故选:D。
5.答案:D
6.答案:D
解析:诗中的“大散关是南宋政权的边界”是宋金和议后出现的情况。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双方战争不断,岳飞坚持抗金,岳飞班师后,南宋与金最终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故选D。
7.答案:D
解析:这一时期,各民族政权有战有和.如宋辽订立滇渊之盟,故A解读错误;根据表中北宋存亡时间可知B解读错误;辽于1125年被金所灭,南宋于1127年建立,二者没有并立,故C解读错误;这一时期,辽、西夏与北宋并立,金与南宋对峙,呈现出各民族政权并立消长的特点,故选D.
8.答案:D
解析:A.存在禁售商品,榷场没法满足了南北贸易需求,排除A。B.宋与金实现了完全的和平说法绝对,排除B。C.材料没有涉及地方机构实力显著增强,金是与北宋并立的政权,不是地方机构,排除C。D.从禁售商品可看出,宋金双方存在政治对峙,从允售商品可知,经济交流宋金双方存在,D符合题意。故选:D。
9.答案:A
解析:材料“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体?暖风重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只想偏安一隅,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州。故诗歌体现了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心态。A项正确;材料描写了杭州的风果,但是不是诗歌的深层次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沙及南宋经济繁荣,排除C项;材料没有把杭州和汴梁布局进行对比,排除D项。故选A项。
10.答案:B
解析:陆游生活时代,统治我国中原地区的少数民族是女真族1115年女真族建立了金政权,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统治我国中原地区。故“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与中原地区被女真族占领有关。故选:B。
11.答案:B
解析:A.繁荣与开放是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A项;B.结合所学知识,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南宋与金并立这表明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是多民族政权并立,B项正确;C.民族战争频繁是魏晋时期的特征,排除C项;D实现大一统是在秦汉时期,排除D项。故选:B。
1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考查学生从图片中准确获取历史材料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图片反映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政权更替,反映出由多民族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故D项正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排除A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明清时期,排除B项;经济重心南移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
13.答案:1.为了对先进的中原农耕地区进行有效管理,学习先进的中原文化。
2.仿宋制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机构;积极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推动手工业、商业发展;学习汉人的生活习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和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此问在阅读材料一的基础上,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即可。
14.答案:(1)文成公主入藏、长庆会盟;开明的民族政策。
(2)岳飞。宋金达成和议,宋金对峙局面形成(或者写和议的内容)
(3)战争、联姻。
解析:(1)根据材料“松赞干布希望与唐和亲,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双方通过深入交流,唐太宗同意和亲”可得出,唐朝民族交往的事件是文成公主入藏,根据材料“后继的赞普们也贯彻‘和同为一家’的修好思想。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的‘长庆会盟’是唐蕃关系的重大转折点”,可得出唐朝民族交往的事件是长庆会盟;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这两个事件体现出唐朝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2)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岳飞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将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初年,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取得郾城大捷,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收复大片失地,得出抗金结果是收复大片失地。
(3)根据上述材料可得出,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两种主要方式是战争、联姻。
(
第
1
页 共
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