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测试(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测试(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4 09:0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怀雅高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单元测试题
高一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唯一正确的选项。每小题3分,16小题,共48分)
1. 15世纪,西欧绘画中圣母的形象更加柔和,更加具有生气。作为“母性”“亲情”这些精神含义的形象载体,圣母也更多地置身于山川河流,而不是豪华的宫殿,圣母像和世俗生活中的普罗大众联系也更为紧密了。这反映出当时的西欧
A.人文主义影响广泛 B.宗教改革深入发展
C.现实主义绘画兴起 D.女性社会地位提高
2. 15世纪,西欧人为了克服理想与现实、神性与人欲相分裂的尴尬状况采取了一种变革方案,这一方案顺应了罗马教会人欲横流的社会现实,撕破虚幻的神性面纱,理直气壮地为人性的合理性进行辩护。这一变革
A.促成欧洲人文主义初步觉醒 B.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精神枷锁
C.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D.构建了未来社会美好政治蓝图
3. 基督宗教宣扬原罪说,认为任何人生来带着罪性,只有相信承担世人罪孽的耶稣基督,才能从罪孽中被拯救出来。他必须通过教会代为向上帝祈祷、转达信徒的心愿。而马丁·路德则告诉人们,只要你虔诚地信仰上帝,就会获得赦免。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冲击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D.批判了君主的专制制度
4. 马克斯·韦伯在其著作中指出,新教伦理里存在着一种新的抑制,即以天职观为核心的禁欲主义伦理观,或者说这种抑制是对冲动消费的调和,通过持续的资本主义企业经营去追求利润,并且永不停歇地获取新的利润。由此可见
A.新教伦理蕴含着理性色彩 B.禁欲主义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C.消费和追求利润充满矛盾 D.宗教改革带来资本主义高速发展
5. 到18世纪下半期,法国的儿童教育发生了重大转变,孩子不再裹在襁褓中,不再使用让孩子走路的牵引带。巴黎三分之二的房屋开始有了单独的卧室,而七分之一的房屋有专用的餐厅。该变化缘于
A.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B.启蒙思想影响的深入
C.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 D.社会保障体系的形成
6. 牛顿的成就证明:《圣经》并非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人们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也可以获得正确的知识,神圣的天体可以被正确地统一到力学规则下。这表明牛顿的成就
A.形成了正确的科学方法 B.推动了近代物理学领域的发展
C.促进了民众思想的解放 D.打破了人们对《圣经》的信仰
7. 狄德罗曾受邀将英国百科全书译成法文时发现其内容支离破碎、观点陈旧。于是,狄德罗自行组织编撰了一部全新的《百科全书》。成书后遭到当局的公诉,理由是该书“摧毁宗教,鼓吹独立自由和败坏风俗”。据此可知
A.理性思想冲击了法国旧社会 B.百科全书批判了西欧天主教会
C.科技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开展 D.百科全书集启蒙思想之大成
8. 在自治政府的问题上,伏尔泰既不是自由主义者,也不是民主主义者。他所赞成的政府是指向懒惰和愚蠢开战、使教士处于从属地位、允许思想自由和宗教自由,促进物质和技术进步事业的政府,也就是近似理性的专制国家。据此可知,伏尔泰
A.坚持主权在民 B.鼓吹民主自由平等 C.强调三权分立 D.主张开明君主制度
9. 1649年,英国下议院公开审判国王。副总检察长库克宣读起诉书,首先指出国王行使的权力是国家法律赋予的,是“受托”施政的;接着揭露国王导致民众陷入灾难的暴行;最后指出查理的罪行构成叛国罪。该起诉书
A.践行了《权利法案》的精神 B.剥夺了英国君主的权力
C.阐明了革命夺权的合法性 D.维护了光荣革命的成果
10.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在接到国会递交的议案10日内恰逢国会休会,使总统无法将议案退还时,该议案不能成为法律,这称为“搁置否决权”。20世纪以来美国总统频繁使用搁置否决权限制国会立法,最终联邦法院不得不加以干涉,指出“只要国会委托代理人接受总统的否决文书,搁置否决就不能认为是正确的”,从而限制总统的搁置否决权。这一现象反映出
A.三权分立的体制遭到破坏 B.总统权力已凌驾国会之上
C.分权与制衡原则得到贯彻 D.最高法院有权通过新法案
11.下图是1830年出版的法国漫画《这群无赖总是制造麻烦》,画面中无套裤汉们《城市平民)正努力将国王查理十世拉下王位,而教士和贵族们用白布紧紧勒住查理十世的脖子,不希望他失去王位宝座。该漫画可以反映法国A.根除了专制复辟的危险
B.民主进程的艰难与曲折
C.三权分立体制逐渐完善
D.民主政体缺乏政治基础
12.乔治三世(1738年—1820年)拥有强烈的权力欲望,力图使权力回到国王手中,于是便将官员的任命权控制在自己手中,希望借此控制议会,因此当时的官员质量呈现急剧下滑趋势。据此可知英国
A.君主立宪制度亟需完善 B.文官制度受到严重威胁
C.国王权力凌驾议会之上 D.政府权威面临严峻挑战
13.亚伯拉罕·林肯和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维奇,一个是美国民选总统,一个是俄国世袭沙皇,在历史上两人都获得了“解放者”的美誉。两位“解放者”都
A.推动了本国的现代化进程 B.领导独立战争取得胜利
C.维护了民族国家主权统一 D.促进两次工业革命完成
14.俾斯麦一方面承认 1848 年革命开创了新政治秩序,认为“普选是一项合理的原则,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中也是如此”;另一方面却继续推崇君主制,将之视为唯一具有力量的政治体制。俾斯麦
A.指明了德国历史发展的路径 B.认为德国现代转型具延续性
C.对德国现代化认识具矛盾性 D.注重保障中央权力的均衡性
15.1874年8月,明治政府建立了东京女子师范学校,该校在建校时拟招100名学生,后参加入学考试的有193名,74名经考试合格,但坚持到最后毕业的只有15名。地方上的情况更为糟糕,1875年石川县女子师范学校建校时,计划招收80名学生,但参加考试的只有7名,坚持到毕业的只有2人。据此推断
A.女性政治地位有所提升 B.社会观念转变艰难
C.近代教育体系已经完备 D.文明开化成果显著
16.据统计,印度在1860年只贡献了英国原棉进口量的16%,贡献了1857年法国原棉进口量的1.1%,而到1862年,印度贡献了英国原棉进口量的75%,法国的70%。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全球性经济危机突然爆发 B.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
C.美国内战涉及原料供应链 D.欧洲国家丧失国际贸易主导权
选择题答案填写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二、材料分析题(17题20分,18题20分)
17.(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登堡机器印刷术开启了欧洲印刷发展的新篇章。此后,书籍、小册子、宣传单、地图等各类印刷媒介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古典类、宗教、科学、商业技能指导等内容的出现,极大地满足了民众的信息需求。15世纪古登堡机器印刷术的助力传播,使得16世纪文艺复兴达到了高峰。此后英国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都可以追溯到15世纪古登堡机器印刷术。
——摘编自黄雅丽、陈勤《古登堡机器印刷术引发的系列变革研究》
材料二 一套活字模需要单字在十万个以上,印制过程中还要经常添加复字和生僻字。清道光二十四年,安徽泾县秀才翟金生及其家人经三十年努力,烧炼了十多万个泥活字。而福建林春祺用了二十一年的时间,耗去白银二十多万两,到道光二十六年刻成大小楷体铜活字四十多万个。清初宫廷刻的铜活字,印成《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后,一直被束之高阁,到了乾隆年间,又因为政府财政困难,被炼铸为铜钱了。
——摘编自张松顷《论活字印刷术之未成为我国古代图书制作方式主流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登堡机器印刷术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活字印刷术在中国和西欧的不同命运,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0分)
18.(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独立战争的硝烟未尽,美国却已险象环生:根据1777年《邦联条例》建立的邦联合国会,名为国家领导机构,实际权力十分有限,自身威望难以建立。1786年,马萨诸塞州负债累累、陷入绝境的农民们在独立战争的退伍军人丹尼尔·谢斯的领导下揭竿而起,凸显了邦联体制的脆弱和积弊。在这种情况下,对外,无力在外交折冲中保护美国利益,英国拒不履行《巴黎条约》,而且与西班牙联手对合众国进行经济封锁;对内,则无法领导和协调13个州,各州自行其是,以邻为壑、不相往来。国内经济严重萧条,国债年息高达1200万美元,而国家年收入仅20多亿美元。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787年美国在货城召开了制宪会议,为美国制定了第一个治国方案——1787年宪法。宪法确立了联邦体制,联邦政府为各州的中央政府,按"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
(1)最高立法机构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2)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对宪法负责,对国会的立法有否决权。
(3)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178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宪法10条修正案,用法律的形式保证了公民的人身与财产安全。但是,印第安人和广大黑人并不能享有这些基本人权,美国的联邦制度和民主制度仍有待完善。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邦联政府面临的困境。(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美国建国初的宪法。(12分)
三、论述题(19题12分,共12分)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几乎无一例外,现代化的起点的标题都是“西方世界兴起”,而且名副其实,覆盖整个西欧。有学者将大西洋贸易、专制制度和对外战争中的获胜或失败三个核心因素作为实现现代化机制的主体部分。下面反映的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的因素。
——摘编自叶成城唐世平《第一波现代化:一个“因素十机制”的新解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的因素”拟定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自拟论题,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西欧)。据本题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5世纪的西欧绘画中,圣母的形象更加柔和,更加具有生气,与世俗生活联系更为紧密,结合所学可知,14世纪文艺复兴兴起,说明当时的西欧人文主义影响广泛,A项正确;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排除B项;据所学,16世纪末17世纪初,现实主义绘画兴起,排除C项;圣母是宗教人物,材料没有体现女性社会地位提高,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15世纪西欧。由“15世纪”“撕破虚幻的神性面纱,理直气壮地为人性的合理性进行辩护”,可知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精 神内核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 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文艺复兴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 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B项正确;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是在古希腊,排除A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排除C项;构建了未来社会美好政治蓝图的是启蒙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世界。根据材料可知,教会宣扬人们通过教会与上帝沟通,而马丁·路德则告诉人们,只要你虔诚地信仰上帝,就会获得赦免,这是对教皇统治宗教信仰方式的冲击,挑战其权威,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C项正确,排除A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只是改革信仰的方式,不是巩固民众的宗教信仰,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马丁·路德是反对天主教会,并没有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材料“这种抑制是对冲动消费的调和,通过持续的资本主义企业经营去追求利润,并且永不停歇地获取新的利润”和所学可知,新教伦理鼓励人们追求财富,另一方面要求人们克制享乐,特别是抑制冲动消费,加快资本积累,这适应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要求,具有理性的成分,刺激理性主义的发展,A项正确。新教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精神支持,排除B项;消费和追求利润既矛盾又统一,排除C项;工业革命带来资本主义高速发展,宗教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不直接带来高速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材料“巴黎三分之二的房屋开始有了单独的卧室,而七分之一的房屋有专用的餐厅”表明法国在有意识提供独立空间,有助于培养独立精神,体现了启蒙思想影响的深入,B项正确;近代科学革命兴起于16—17世纪,但与巴黎的社会生活状况关系不大,排除A项;18世纪下半期法国大革命虽然已经开始,但共和制度并未最终确立,且与儿童教育关系不大,排除C项;社会保障体系形成于二战后,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材料表明“《圣经》并非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人们可知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也可以获得正确的知识”可知一定程度上破除了人们对《圣经》的迷信,促进了民众思想的解放,C项正确;材料重点说的是通过牛顿的成就一定程度上破除对《圣经》迷信从而促进了民众思想的解放,形成了正确的科学方法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材料只是提到牛顿的研究方法,不涉及具体的物理学领域,排除B项;现在的基督徒还信仰《圣经》,不能说打破了人们对《圣经》的信仰,排除D项。故选C项。
7.A
【详解】依据材料“狄德罗自行组织编撰了一部全新的《百科全书》。成书后遭到当局的公诉,理由是该书‘摧毁宗教,鼓吹独立自由和败坏风俗’”,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提倡理性,冲击了封建统治秩序,因此遭到封建势力的压迫,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百科全书对专制制度和宗教神学的抨击,B项说法太片面,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科技对启蒙运动的推动作用,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百科全书集启蒙思想之大成,排除D项。故选A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启蒙运动时期(法国)。由材料“他所赞成的政府是指向懒惰和愚蠢开战、使教士处于从属地位、允许思想自由和宗教自由……近似理性的专制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富泰尔主张开明君主制,即“似理性的专制国家”,D项正确;据材料“伏尔泰既不是自由主义者,也不是民主主义者”可知,伏尔泰没有鼓吹自由平等,也没有体现主权在民,排除AB项;材料没有涉及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分立的三权分立的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根据材料,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革命者对国王公开审判以及按律定罪,体现了革命夺权的合法性,C项正确;《权利法案》颁布于1689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吻合,排除A项;材料指出,国王行使的权力是国家法律赋予的,表明承认而非剥夺了英国君主的权力,排除B项;光荣革命发生于1688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吻合,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以来美国。总统频繁使用搁置否决权限制国会立法,联邦法院限制总统的搁置否决权,反映总统、国会、最高法院三者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进行政治博弈,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C项正确;总统想要扩张权力,限制国会立法,最终受到制约,因此不能说三权分立体制遭到破坏,也不能说总统权力已凌驾国会之上,排除A项、B项;材料显示的是最高法院行使司法解释权,最高法院无权通过新法案,只有对法案的审查权,立法权属于国会,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图示漫画反映的是法国 1830年反对查理十世的统治,该漫画反映了在法国大革命发生之后,法国的政局依然动荡,法国的民主进程艰难而曲折,B项正确;1830年之后,法国依然有君主统治时期,排除A项;1830年法国仍处于君主统治时期,尚未确立三权分立体制,排除C项;法国大革命之后,法国人民为自由、平等与民主斗争良久,因此不能说法国民主政体缺乏政治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738年—1820年英国。乔治三世试图通过控制官员的任命权来控制议会,对英国政治局势造成冲击,反映当时限制国王权力、保证议会地位的制度机制还不健全,君主立宪制度亟需完善,A项正确;材料反映君主立宪制而非文官制度受到冲击,排除B项;当时英国已经确立君主立宪制,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排除C项;乔治三世挑战了议会而非政府的权威,排除D项。故选A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60年代(美国、俄国)。据本题材料“亚伯拉罕·林肯”、“亚历山大二世”、“解放者”可知说的是二人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林肯解放黑奴,维护了国家统一,为工业发展提供劳动力和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劳动力和市场,他们都推动了本国的现代化进程,A项正确;据所学,当时美国、俄国都是独立的,二人没有领导独立战争,排除B项;美国和俄国当时没有遭到侵略,与“维护了民族国家主权统一”无关,排除C项;两位“解放者”所处时间为19世纪6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未完成,排除D项。故选A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德国)。据材料“一方面承认 1848 年革命开创了新政治秩序,认为‘普选是一项合理的原则,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中也是如此’;另一方面却继续推崇君主制,将之视为唯一具有力量的政治体制”可知,俾斯麦对德国现代化的认知是矛盾的,C项正确;材料并未指明德国历史发展路径,排除A项;材料与“延续性”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中央权力的均衡性,排除D项。故选C项。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日本)。据材料“但坚持到最后毕业的只有15名。地方上的情况更为糟糕,1875年石川县女子师范学校建校时,计划招收80名学生,但参加考试的只有7名,坚持到毕业的只有2人”可知,日本明治维新中女子师范学校运行发展严重受挫,反映了社会观念转变艰难,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女性的政治地位,排除A项;材料只提及女子师范学校,未能反映整个近代教育体系,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文明开化面临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
1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的西方。根据“而到1862年,印度贡献了英国原棉进口量的75%,法国的70%。”和所学可知,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国内局势动荡,其出口量减少,不能为英法提供原料供应,由此印度的供应量上升,C项正确;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于1929年,排除A项;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会减少对西方国家的供应,而不是增加,排除B项;19世纪西方国家并没有丧失贸易主导权,排除D项。故选C项。
17.(1)影响:直接催生了“新一代书籍印刷书”,进一步推动了报纸、杂志的普及;打破了少数人对文化知识的垄断,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满足了民众的信息需求;推动文艺复兴达到了高峰;为英国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奠定基础。(每点2分,共10分)
(2)不同命运:中国:推进缓慢,未成为我国古代图书制作方式的主流;(2分)
西欧:开启了欧洲印刷发展的新篇章,并引发西欧社会产生一系列变革。(2分)
不同原因:①政治: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强化,西欧:德国四分五裂形成选帝侯制度,英国形成议会制度,法国形成等级君主制。
②经济: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活字印刷术对中国而言是昂贵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西欧:商品经济活跃和资本主义发展。
③思想观念:中国:统治者多视发明创造为“奇技淫巧”,文人大多重名轻利;西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开展,思想解放,对书籍大量需求。
(若从字母文字的排版比汉字更适合活字印刷或中国活字印刷还存在缺陷等角度回答,意思对即可赋分。)(每个角度2分,共6分)
【详解】(1)本题为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15世纪(欧洲)。影响:根据材料“此后,书籍、小册子、宣传单、地图等各类印刷媒介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古典类、宗教、科学、商业技能指导等内容的出现,极大地满足了民众的信息需求”可知,直接催生了“新一代书籍印刷书”,进一步推动了报纸、杂志的普及、打破了少数人对文化知识的垄断,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满足了民众的信息需求;根据材料“15世纪古登堡机器印刷术的助力传播,使得16世纪文艺复兴达到了高峰。此后英国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都可以追溯到15世纪古登堡机器印刷术”可知,推动文艺复兴达到了高峰;为英国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奠定基础。
(2)本题为对比类、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15世纪(欧洲)。第一小问不同命运:中国: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活字印刷术在中国推进缓慢,未成为我国古代图书制作方式的主流;西欧:根据材料“古登堡机器印刷术开启了欧洲印刷发展的新篇章”“《古登堡机器印刷术引发的系列变革研究》”可知,开启了欧洲印刷发展的新篇章,并引发西欧社会产生一系列变革。第二小问不同原因:①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强化,西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四分五裂形成选帝侯制度,英国形成议会制度,法国形成等级君主制。
②经济:根据材料“福建林春祺用了二十一年的时间,耗去白银二十多万两,到道光二十六年刻成大小楷体铜活字四十多万个”可知,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活字印刷术对中国而言是昂贵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西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活跃和资本主义发展。
③思想观念: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统治者多视发明创造为“奇技淫巧”,文人大多重名轻利;西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开展,思想解放,对书籍大量需求。
18.(1)困境:邦联政府软弱无力;邦联体制的脆弱和积弊引发农民反抗;对外无力维护美国利益:对内无法协调各州之间的矛盾;国内经济萧条,政府无力偿还债务。(任答4点计8分)
(2)评价:积极:用法律的形式保证了公民的人身与财产安全;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部分实现了文艺复兴、启蒙思想的理想;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国家利益;防止了专制出现,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任答2点即可)
消极:是资产阶级民主,具有阶级性;存在严重的种族、社会歧视问题。(任答1点即可)
【详解】(1)困境:根据材料“根据1777年《邦联条例》建立的邦联合国会,名为国家领导机构,实际权力十分有限,自身威望难于建立。”“无法领导和协调13个州,各州自行其是,以邻为壑、不相往来。”得出邦联政府软弱无力;“1786年,马萨诸塞州负债累累、陷入绝境的农民们在独立战争的退伍军人丹尼尔·谢斯的领导下揭竿而起,凸显了邦联体制的脆弱和积弊。”得出邦联体制的脆弱和积弊引发农民反抗;根据材料“对外,无力在外交折冲中保护美国利益,英国拒不履行《巴黎条约》,而且与西班牙联手对合众国进行经济封锁”得出对外无力维护美国利益;根据材料“对内,则无法领导和协调13个州”得出对内无法协调各州之间的矛盾;“国内经济严重萧条,国债年息高达1200万美元,而国家年收入仅20多亿美元”得出国内经济严重萧条,政府无力偿还债务。
(2)评价:由材料“宪法确立了联邦体制,联邦政府为各州的中央政府,按‘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可知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有利于防止专制出现,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部分实现了文艺复兴、启蒙思想的理想:由邦联制转变为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国家利益;由材料“178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宪法10条修正案,用法律的形式保证了公民的人身与财产安全。”可知,用法律的形式保证了公民的人身与财产安全: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由材料“印第安人和广大黑人并不能享有这些基本人权”可知,存在严重的种族、社会歧视问题。
19.示例一:论题: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受多种因素影响。
阐述:14世纪,一场重视继承古代文化遗产,追求个人精神自由的思想解放运动到来,人文主义的发展、自然科学的进步,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运动对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而新航路的开辟则为资本主义国家崛起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1688年,英国发生宫廷政变之后.1781年美国13个州获得独立后.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后以及19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鲁士统一德意志后,他们分别建立了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的政治体制,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之,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受到思想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影响。
示例二:论题:国家规模对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起起到重要奠基作用。
阐述:首先,国家的规模决定了外部冲击的影响力,在对外贸易中几百万公斤的美洲金银能对拥有数百万人口的英国产生较大的冲击.西欧的黄金也通过间接渠道流向中国,但是相对于近亿人口的明王朝,这些金银就难以产生有效的冲击;其次,规模较小的国家如英国全国的地主阶级容易建立联系,利益更加一致;而法国的商人和王权之间需要通过代理人进行交流,就会产生庞大的官僚机构,反而容易成为制度变迁的障碍。最后,规模过小(如荷兰)就意味着经济和人口的总量过小,因而在地缘政治经济的竞争中,注定无法同具备规模优势的大国相抗衡。
【详解】根据“有学者将大西洋贸易、专制制度和对外战争中的获胜或失败三个核心因素作为实现现代化机制的主体部分”及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论题,如: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受多种因素影响或国家规模对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起起到重要奠基作用。然后,根据所拟论题,从多个方面,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举例论证,如根据选定的论题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受多种因素影响,从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资产阶级代议制等因素分析其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崛起所起的作用。最后,对上述内容加以总结升华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