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24 08:5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4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海洋牧场是基于海洋生态学原理,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其主要目的是确保作为渔业生产基础的水产资源稳定和持续增长,在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重点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生态渔业。海南省三亚海洋牧场是我国第一个位于热带地区的海洋牧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长远来看,与粗放式海水养殖相比,三亚海洋牧场可( )
A.实现水产品多元化 B.缓解耕地资源紧张 C.减轻海洋自然灾害 D.恢复海洋原生环境
2.我国海洋国土面积广阔,与隔海相望的各国往往存在海域划界与岛屿归属的争议。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根据岛屿经济价值大小决定解决方式
②与邻国通过友好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
③大力发展军事,准备武力解决
④捍卫我国海疆,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作为现代公民,应提倡( )
①少用一次性塑料购物袋、快餐盒
②优先选用私家车出行
③优先选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
④选用带有环境标志的产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海洋环境与人类息息相关,结合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美国阿拉斯加北部海域,陆续出现了北极熊的尸体。调查显示,北极熊的数量正在下降。
材料二夏威夷群岛是位于太平洋北回归线附近的旅游胜地,其旅游和制糖产业直接收入情况见图甲。
材料三有关DDT在食物链中的富集情况见图乙。(注:DDT为20世纪人类普遍使用的一种农药)
4.造成北极熊死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受海豹群攻击受伤所致
B.患了严重传染病
C.长途游泳觅食,找不到大块浮冰休息而被淹死
D.遭遇突发暴风雪和严寒
5.根据图甲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地饮食习惯改变,吃糖减少
B.制糖业废水污染海洋,影响旅游业
C.气候变化影响当地的甘蔗生长
D.旅游业和制糖业之间没有关系
6.根据图乙,分析其发展过程和危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食物链使得污染物在生物体内不断富集
B.一级消费者体内DDT的含量比三级消费者高
C.任其发展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D.对人类的生存、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
当前,跨境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关系领域的重要话题。东南亚的跨境大气污染主要表现为跨境烟霾。跨境烟霾是在特定时间内,由于土地或森林火灾,造成一国空气污染物跨境并对他国的生物生存和气候造成有害影响的大气污染。读湄公河地区烟霾及起火“热点”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关于东南亚跨境烟霾主要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为意外纵火 B.干旱和气候异常 C.农民烧荒耕种 D.地形封闭,风力弱
8.对比两次烟霾的影响范围和起火“热点”数量,可以判断( )
A.2月份东北风较强 B.2月份较4月份干燥
C.4月份西南风较强 D.4月份治理效果较好
下图中四个箭头反映了人与环境的关系。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人类乱采滥用自然资源的行为属于图中箭头( )
A.① B.② C.③ D.④
10.近年来的夏秋季节,在粤港澳沿海水域易出现“赤潮”现象,导致大量的海洋生物死亡。与其形成原因相关的图中箭头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不同时期人类活动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人类活动场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12.人地关系图中,处于崇拜和敬畏自然的阶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①②③④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酸雨、沙漠化、农田土壤侵蚀、原始森林破坏、海域污染
B.沙漠化、酸雨、原始森林破坏、农田土壤侵蚀、海域污染
C.酸雨、农田土壤侵蚀、沙漠化、原始森林破坏、海域污染
D.沙漠化、原始森林破坏、酸雨、农田土壤侵蚀、海域污染
14.下列污染物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是( )
A.工业排放废气 B.家庭炉灶排放废气
C.汽车排放废气 D.建筑工地扬尘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对该图理解正确的是( )
A.影响环境污染程度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增长速度
B.环境污染处理技术水平可以决定环境污染水平
C.环境政策对环境污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D.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会造成环境污染加重
16.关于人口与环境污染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增加是导致环境污染最重要的原因
B.人口压力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在不同社会技术背景下是一样的
C.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与经济增长速度有关
D.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恶化没有直接影响
二、综合题
17.下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划分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描述我国可持续发展区域的空间分布规律;
(2)M地区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严重,在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3)N地区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严峻生态问题有 。
18.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整理不同时期新疆地区农业活动与水资源的相互作用发展演变的相关资料。下图为某同学制作的资料卡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人类社会的早期,新疆地区很少有农业活动,人们多聚居在河流附近。
②2000多年前,人们利用新疆地区的地形、土质和地下水资源特点,设计修建了坎儿井,将地下水引流至居住区和农区,灌溉农田,发展起绿洲农业。随着农业规模的扩大,多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加剧了土壤盐碱化。
③20世纪末,新疆逐步推广使用“膜下滴灌技术”,将肥料随水滴直接送达地膜覆盖下的农作物根部。与传统的大水漫灌相比,膜下滴灌技术不仅能节省约80%的水资源,还能减轻土壤盐碱化。
④随着新疆农作物地膜覆盖的面积逐年增大,地膜残膜污染也日益严重,残膜改变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含水量,削弱土壤抗旱能力,阻碍土壤对农作物的水分供应。对此,当地推广“适时揭膜”和“可降解地膜”等技术,既提高农作物产量,还能减轻残膜的危害。
结合实例,从人地关系演变的角度,论述新疆农业活动与水资源的相互影响。
19.乌节路是新加坡重要的城市主干道之一、最著名购物街区。行人与车流的交织,使其长期以来处于混乱、拥挤的状态。图为乌节路改造设计方案。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开拓新加坡市场的时尚饮品企业,多首选乌节路开设门店。说明理由。
(2)举例说明“梯田式开放步行街”设计中体现的人地协调思想。
20.从“水草丰美”到“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再到如今重现“黄金海湾”,胶州湾在近40年里经历了生态环境的巨变。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胶州湾是典型的半封闭海湾,湾内海水盐度有明显的时空变化。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受围填海等人类活动的影响,胶州湾的纳潮量(指一个海湾可以接纳的潮水的体积)变化明显,生态环境不断变差。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通过系列“绿色”治理举措,使胶州湾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持续向好。
(1)修建盐田、港口及围海造陆等人类活动对胶州湾岸线变化的影响逐渐增强。从图中信息可知,鱼虾养殖区的扩建主要集中在胶州湾 (单选:A东南B西北)部,原因是此处 (单选:A海岸平直,潮滩广布B岸线曲折,岬湾相间)。湾内西南部的岛屿主要用来建设 (单选:A盐田B港口)。人类活动使得胶州湾沿岸海岸线变得越来越 (单选:A平直B弯曲),也给湾内水域带来了 、 等生态环境问题。
(2)1966-2018年,胶州湾海岸线的变化使得湾内纳潮量变得越来越 ,胶州湾与外海之间水体交换能力也越来越 ,湾内水体的 能力变弱,海湾生态环境不断退化。
(3)归纳胶州湾表层海水盐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4)为促使胶州湾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持续向好,推测青岛市可能采取的治理举措。
(5)从胶州湾近40年的生态环境变化看人地关系,你能获得哪些启示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2.D 3.D
【详解】1.从长远来看,海洋牧场可以充分利用海洋空间,减少对陆地耕地资源的占用,B正确;增加水产品的类型并不是主要目的,而是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海洋生态的恢复,但不是恢复原生环境,AD错误;对海洋自然灾害的形成影响不大,C错误。故选B。
2.捍卫我国海疆、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是我国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与邻国通过友好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国际争端,是我国政府的一贯主张,②④正确;每个岛屿的经济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①错误;我国向来不主张以武力解决问题,③错误。故选D。
3.少用一次性塑料购物袋、快餐盒,可以减少固体废弃物,①正确;应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碳排放,②错误,③正确;选用带有环境标志的产品,可以减少使用环境的负面影响,④正确。故选D。
【点睛】沿海国的权利和义务:沿海国的主权及于领海的水域、上空、海床、底土,外国船舶可以领海上无害通过,但外国飞机未经许可不得飞越他国领海的上空。沿海国在领海享有属地最高权,因而领海内之一切人和物(除享受外交特权和豁免者外)均受沿海国管辖。沿海国对领海内的一切资源享有专属权利,任何国家或个人非经沿海国同意不得加以开发或利用。沿海国享有沿海航运的专属权利。沿海国在领海保持战时中立。
4.C 5.B 6.B
【解析】4.气候变暖,北极地区极冰日益融化,北极熊可能因长途游泳觅食,找不到大块浮冰休息而被淹死,C正确。跟受海豹群攻击受伤所致、患了严重传染病、遭遇突发暴风雪和严寒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5.根据图甲分析可知,制糖业产生污染,而旅游业需要优美的环境,因此制糖业会影响旅游业,故为了旅游业的发展,制糖业的产值会下滑,B正确、D错误。跟当地饮食习惯改变,吃糖减少、气候变化影响当地的甘蔗生长无关,AC错误。故选B。
6.由于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富集,消费级别越高,体内 DDT 的含量越高,三级消费者体内 DDT 的含量比一级消费者高,A正确、B错误;任其发展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生态环境失衡,产生严重的环境问题,C正确;农药残留对人类的生存、健康影响很大,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故选B。
【点睛】气候变暖导致海冰消融且间距增大,影响到北极熊的捕食和活动,导致北极熊的数量减少。
7.B 8.A
【解析】7.根据材料东南亚跨境烟霾是在特定时间内,由于土地或森林火灾,造成一国空气污染物跨境并对他国的生物生存和气候造成有害影响的大气污染。人为意外纵火不能出现在特定时间里,不符合题意,A错误;图中东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5-10月为雨季,11月-次年4月为旱季,气候干旱,干旱环境容易出现火灾,B正确;起火点多分布在北部的山地,这些地区耕种的土地少,农民烧荒耕种关系小,C正确;图中东南亚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地区山河相间,呈南北纵列分布,南部沿海地区多为平原地形,处于季风气候区,风力不弱,D错误;故选B。
8.根据图中烟霾的影响范围2月份影响范围位于南部且北部起火点没有受到烟霾影响,说明北部的起火点产生的烟霾由东北风吹到了南部,2月份东北风较强,A正确;4月份影响范围位于北部,且起火点在北部比较集中,不能判断4月份西南风较强, C错误;根据起火“热点”数量可知,4月份起火热点数量更多,4月份更干燥,治理效果不好,BD错误;故选A。
【点睛】一般分析认为,东南亚跨境雾霾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首先,一些东南亚国家仍然保留着刀耕火种的农耕文化。当地农民和种植园企业主为了获得可耕种的土地,放火焚烧土地、森林,因为土地中的残留物燃烧后能补充土壤养分,为即将到来的种植季节提供肥料。
9.C 10.D
【解析】9.图中箭头①表示人类对环境的改造作用;箭头②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箭头③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索取物质和能量;箭头④表示人类通过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向环境输出废弃物。乱采滥用自然资源属于人类向环境过度索取资源的不当行为,即图中的箭头③。C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ABD错误。故选C。
10. “赤潮”的发生是由人类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向海水中大量排放含磷、氮的废水所导致的。而箭头④表示人类通过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以废弃物的形式向环境输出,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赤潮是一种异常的自然现象,它与浮游生物的突然大量繁殖有关,会导致水体颜色发生变化。赤潮不一定都是红色,因形成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赤潮海域水体会呈现红、黄、绿和褐等色。
11.C 12.C
【解析】11.图③反映的是原始社会人们手持木棒、石块等集体围猎动物,出现时间最早;图④反映的是农业社会人们使用耕牛、木犁耕田的景观,出现时间较早;图①反映的是人类用森林生产方便筷,征服自然阶段,出现时间较晚;图②反映的是倡议垃圾分类,体现了人地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观念,出现时间最晚。综上所述,按时间先后顺序列为③④①②, 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2.图③反映的是原始社会人们手持木棒、石块等集体围猎动物,此时处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对自然认识缺乏,此时人地关系处于人类崇拜和敬畏自然阶段,C正确。排除ABD,故选C。
【点睛】人地关系的四个阶段:采集渔猎时期的崇拜自然阶段;农业文明时期的改造自然阶段;工业文明时期的征服自然阶段;后工业文明时期的谋求人地协调。
13.B 14.D
【分析】13.根据图例所示位置,图中①分布在西亚、北非的沙漠气候区,反映的是沙漠化问题。②主要分布在欧洲发达国家,反映的是酸雨问题。③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反映的是原始森林破坏问题。④主要分布在恒河平原地区,反映的是农田土壤侵蚀问题。⑤主要分布在大陆架浅海区域,所反映的是海域污染问题。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由上题分析可知 ,②环境问题是酸雨,其形成主要以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气体有关,与工业排放废气、家庭炉灶排放废气、汽车排放废气有关,与建筑工地扬尘无关,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全球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森林破坏与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及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国际水域与海洋污染、有毒化学品污染和有害废物越境转移等。
15.C 16.C
【解析】15.读图可知在不同的阶段尤其是有积极控污政策的参与其污染程度会得到比较明显的遏制可知“环境政策对环境污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C正确;读图可知影响环境污染的因素众多,其主要因素并不是经济增长速度,A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环境污染处理技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环境污染程度,B错误;读图可知图中信息并没有反应资源的不合理利用,D错误。故选C。
16.读图可知高速经济状态下和低速经济知长状态下对环境的压力是有不同的,高速经济增长状态下,对环境的压力较大,低速经济增长状态下对环境的压力较小,C正确;人口数量的增长只是导致环境污染的原因之一,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因素是环境污染处理技术与控污政策,A错误;读图可知人口压力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在不同社会技术背景下是不一样的,B错误;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口数量的增长会一定程度上加剧环境恶化,D错误。故选C。
【点睛】人口增长与环境污染并不呈正比相关,不能认为人口多,环境污染程度就高,人口少,环境污染程度就低。人口增长过快可能给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但是决不能说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的增长。在认识和处理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时,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问题,即不能把人口数量增长看作是环境污染的唯一决定性因素,因为环境污染是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不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人口数量只是其中之一;也不能忽视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恶化的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只有正确认识和对待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才有利于各种问题的解决。
17.(1)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向较差状态演变。
(2)环境污染严重;资源、能源不足
(3)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脆弱
【分析】本题以我国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划分示意图为材料背景,考查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分布规律以及我国存在的环境问题,难度较低,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较好状态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主要是一般状态地区,新疆、青海、西藏、四川主要为较差状态地区,我国可持续发展区域空间分布规律为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到较差状态。
(2)M地区为我国经济较发达的京津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经济发展中资源、能源不足。
(3)N地为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18.早期,农业活动少,人们多聚居在河流附近,体现了人地关系中适应自然环境;修建坎儿井,发展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体现了人类开发自然环境;“膜下滴灌技术”技术,体现技术革新和环境意识提升的演变过程;“适时揭膜”和“可降解地膜”技术,体现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在农业活动中不断寻求与水资源的和谐共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分析】本题以新疆为背景,涉及新疆农业活动与水资源的相互影响的关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在人地关系演变的视角下,新疆农业活动与水资源的相互影响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阶段来论述。
早期适应阶段: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新疆地区的农业活动非常有限。人们主要聚居在河流附近,利用自然水资源进行简单的农业种植和牧业活动。这一时期,人类对水资源的影响较小,人地关系相对和谐。
初步开发阶段:2000多年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们开始更广泛地利用新疆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通过修建坎儿井等引水工程,人们将地下水引流至居住区和农田,发展起绿洲农业。这一阶段,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但同时也导致了土壤盐碱化等问题,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紧张。
技术革新阶段:20世纪末,为了解决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壤盐碱化问题,新疆开始推广“膜下滴灌技术”。这种技术将肥料随水滴直接送达地膜覆盖下的农作物根部,节省了大量的水资源,并减轻了土壤盐碱化。这一时期,人类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对水资源的更高效利用,人地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
环境意识提升阶段:随着地膜覆盖面积的增大,地膜残膜污染成为新的环境问题。残膜改变了土壤结构,降低了土壤含水量,影响了农作物的水分供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推广了“适时揭膜”和“可降解地膜”等技术,既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又减轻了残膜的危害。这一阶段,人类在追求农业发展的同时,开始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实现了协调。
综上所述,新疆农业活动与水资源的相互影响体现了人地关系从原始的适应到开发、再到技术革新和环境意识提升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在农业活动中不断寻求与水资源的和谐共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19.(1)交通便利,知名度高,客流量大。
(2)新加坡地狭人稠,立体式开发可充分利用土地;气候高温多雨,顶篷设计遮阳挡雨;水池、风扇设计利于降温通风,提高舒适度;光伏能源充分利用当地光照充足条件,清洁能源利于减排等。
【分析】本题以新加坡乌节路改造为材料,涉及商业网点的区位选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由材料可知,乌节路是新加坡重要的城市主干道之一、最著名购物街区,交通便利,知名度高,人流量大,市场广阔,客流量大。
(2)新加坡地狭人稠,立体式开发可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该地为热带雨林,全年气候高温多雨,顶篷设计晴天遮阳雨天挡雨;水池比热容大、风扇设计利于降温通风,提高环境舒适度;纬度低,全年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总量较大,光伏能源充分利用当地光照充足条件,清洁能源利于减排等。
20.(1) B A B A 赤潮 生物多样性减少
(2) 小 弱 自净(净化)
(3)特征:7、8月份海水盐度较低,其他月份海水盐度较高。原因:7、8月份雨带推移至华北平原,降水多,入海径流多,盐度低;其他月份,降水少,入海径流少,盐度高。
(4)通过立法严禁胶州湾围填海;在沿海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严格控制沿海生活、生产废水、废物入海,避免海水富营养化;科学养殖,减少养殖废水入海;对已污染海域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治理;加强海洋污染的检测与管理等。
(5)胶州湾的生态环境从“水草丰美”到“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再到“黄金海湾”的变化可以看出人地关系经历了从和谐到不和谐再到和谐的变化过程(人地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会发生变化),说明只有转变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才能使人地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
【分析】本大题以胶州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生态环境及治理措施、人地关系、海水盐度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考查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鱼虾养殖区的扩建主要集中在胶州湾西北部,相比于东南部,西北部的海岸平直,潮滩广布,利于扩建;湾内西南部的岛屿岸线曲折,岬湾相间,主要用来建设港口;人类活动使得胶州湾沿岸海岸线变得越来越平直,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出现了赤潮、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2)读图可知,1966-2018年,胶州湾海岸线不断向外拓展,使得湾内纳潮量变得越来越小;水域面积变小,胶州湾与外海之间水体交换能力也越来越弱;水体的自净(净化)能力变弱,海湾生态环境不断退化。
(3)结合所学知识,我国雨带7、8月份推移至华北平原地区,此时华北平原降水多,大气降水补给多,河流水量大,入海径流多,受到入海径流的稀释,盐度降低;其他月份,降水较少,大气降水补给较少,河流水量较小,入海径流少,盐度高。故:7、8月份海水盐度较低,其他月份海水盐度较高。
(4)政府可以出台政策,通过立法严禁胶州湾围填海,保证水域面积;在沿海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减少人类活动的影响;严格控制沿海生活、生产废水、废物入海,做到废水达标排放,废物不入海,避免海水富营养化;科学养殖,减少养殖废水入海;积极的对已污染海域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治理;加强海洋污染的检测与管理,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提高当地群众的环保意识。
(5)据材料可知,胶州湾的生态环境从“水草丰美”到“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再到“黄金海湾”的变化可以看出人地关系经历了从和谐到不和谐再到和谐的变化过程,不同时期人们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不同,人地关系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变化,说明只有转变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才能使人地和谐,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三者相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