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测试(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测试(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4 09:1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怀雅高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单元测试题
高一历史纲要下第六单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唯一正确的选项。每小题3分,16小题,共48分)
1. 1595年以后,荷兰民间陆续成立了一批以东印度贸易为重点的公司。1602年,这些公司在政府主持下逐渐合并为联合公司,并获得议会授权,拥有组织佣兵、发行货币、与其他国家签订条约、对占领区实行殖民统治等权力。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演变
A.折射出荷兰工业资本急需开拓海外市场 B.揭示了垄断资本主义的诞生和发展
C.体现了国家意志与商业利益的相互结合 D.反映了自由主义思想在荷兰的传播
2. 17世纪初,荷兰人对于“南方大陆(澳大利亚)”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就,远超之前西班牙、英国等国。可是,在17世纪40年代他们却停止了探险,因为他们认为“南方大陆”荒无人烟,无法开展贸易活动。由此可知,当时荷兰
A.已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 B.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低
C.在争夺殖民霸权中失利 D.海外扩张带有商业特性
3. 1784年《印度法案》得以通过,按照这一法案,东印度公司必须由英国国王任命的议会监督局来控制。同时英国人也一改之前横征暴敛的强盗作风,改成了比较“文明”的方式来对印度进行剥削。英国做出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A.对北美战争的反思 B.印度反英斗争的高涨
C.东印度公司的贪腐 D.工业革命的率先完成
4.下表是英国皇家学会课题研究项目的统计表(部分)。由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1661年 1662年 1687年 1688年 合计
纯科学研究 76 63 103 91 333
海上运输 17 41 39 32 129
采矿 63 48 38 32 166
军事技术 18 23 32 14 87
纺织工业 8 5 9 4 26
一般技术和农业技术 9 23 20 13 65
A.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B.工业革命促进技术发展
C.产业结构逐步失衡
D.社会需求影响科研方向
5. 麦斯塔是西班牙土地贵族组成的牧羊主联盟,它每年生产大批羊毛出口到佛兰德尔、热那亚、英国等地。政府把牧羊业作为国库收入的来源,极力扶植麦斯塔,不断赐予它各种特权,使得农民的土地受到侵占。这体现出当时西班牙
A.抗率先推行圈地运动 B.商业革命悄然发生
C.新的经济因素萌生 D.社会转型动力不足
6. 据学者研究,17世纪以来,原产自南美洲的金鸡纳的抗疟作用被欧洲人发现后,引发了欧洲各国对金鸡纳的竞相争夺,造成南美地区金鸡纳树皮的日益稀缺以及森林的严重破坏。这一观点
A.强调医学进步的负面作用 B.从生态角度看待欧洲海外扩张
C.忽视了金鸡纳的医学价值 D.体现了物种交换带来的局限性
7. 下图为20世纪初一幅名为《军纪套笼》的时政漫画。画面中一名德国军人正在训练一排带有编号的非洲长颈鹿练习正步走,另一名德国军人正在给一条非洲鳄鱼的嘴巴戴上安全笼套。作者意在( )
A.赞扬德国使非洲秩序井然
B.揭露德国掠夺非洲动物资源
C.讽刺德国的铁腕殖民政策
D.表现德国军队严谨纪律作风
年代 年均农业产量指数
粮食作物 商品作物 全部作物
1893-94——1895-96 100 100 100
1986-97——1905-6 96 105 98
1906-07——1915-16 99 126 104
1916-17——1925-26 98 142 106
1926-27——1936-36 94 171 108
1936-37——1945-46 93 185 110
8. 右表为印度年均农业产量指数统计。据此可知,印度农业
A.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多元
B.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C.产业调整与工业化同步
D.农产品自给水平逐渐提高
9. 拉美国家独立后,天主教在各国制定的宪法的第一条或头几条被确立为国教,得到宪法的尊重和保护,其对财产和意识形态及文化教育事业的控制依然如故。这一现象
A.根源是拉美地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B.表明拉美国家普遍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制度
C.制约了拉美国家政治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D.得益于宗教改革对拉美独立运动的推动
10.下表为伊朗立宪革命时期的主要政治势力的概况。这
派别 概况
宪法设计者萨德·道莱等开明官僚 因与民主党领导人塔基赞德发生矛盾,在议会与国王的冲突中,逐渐站在国王一边
温和宗教人士 由于民主党人提出政教分离,使得他们向国王靠拢
民主派 社会民主党 在俄国成立,回国发展组织,反对在伊朗成立西方式的政党政治
伊朗民主党 脱胎于社会民主党组织,主张建立西方式的政党政治
A.体现民族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 B.表明立宪革命的群众基础较弱
C.反映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勾结 D.反映革命队伍内部缺乏凝聚力
11.19世纪50年代以来,英印政府按照英国模式培养出大批印度本土知识精英。到19世纪80年代,一大批熟悉西方文化的民族主义知识分子成长起来。1885年成立的国大党积极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其成员半数是知识分子。由此可见
A.英国殖民者大力推行西式教育 B.印度知识分子系统学习西方文明
C.印度积极地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D.英国殖民者造就了自己的掘墓人
12.有学者认为1905—1911年伊朗立宪革命期间,在社会上有着极大影响力的乌莱玛(宗教学者)阶层认识到,王权的失落也意味着教权的不保,最终乌莱玛阶层从革命的支持者走向了革命的对立面。该学者意在强调伊朗
A.民族民主意识正在觉醒 B.君主立宪推动社会发展
C.革命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D.革命发展存在失败危险
13.列宁于1913年5月7日在《真理报》上发表文章,对20世纪初的这场新的革命风暴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并称之为“亚洲的觉醒”。“亚洲的觉醒”主要指的是
A.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亚洲国家进行联合斗争
C.追求民族独立发展民族工业 D.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14.埃及科学复兴的发起者之一、语言学家塔闼维(1801-1873)在《埃及的故事》中主张,埃及文化在好几个世纪里光芒四射。在“法老时期,它(埃及)是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母亲”。在希腊—罗马时期,成为古代世界的学术中心。伊斯兰教兴起以后,又成为伊斯兰文化的支柱,帮助把文明传播到西方。即便到了塔闼维那个时代,它依然保持着力量和光荣。据此推知,塔闼维意在
A.强化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识 B.推动非洲民族民主运动走向高潮
C.强调埃及文化是欧洲文化的重要源头 D.揭示阿拉伯文化对古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15.1881年,苏丹的穆罕默德·阿赫迈德宣扬恢复古兰经的真意,团结斗争。他自称是马赫迪的化身和代理人,号召人民对外国殖民者和贪官污吏进行“圣战”。这反映出
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B.非洲独立运动具有本土特色
C.非洲专制独裁统治遭到打击 D.宗教信仰推动民族国家形成
16.1889年,法国开始谋求在埃塞俄比亚的铁路租让权,孟尼利克二世以友善态度对待法国的无理要求。1894年3月,就在携带最后通牒来的意大利代表面前,孟尼利克二世与法国公司签订了铁路租让、架设电报线、铸造货币等合同。对上述材料解读恰当的是
A.埃塞俄比亚已完全沦为法国的殖民地 B.孟尼利克二世利用列强矛盾维护国家利益
C.埃塞俄比亚成功消除了意大利的侵略图谋 D.当时的法国对非洲国家没有领土要求
选择题答案填写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二、材料分析题
17.(3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 世纪中叶到 19 世纪中叶,英、印、中在贸易上出现了一种三角关系。1685 年,因清政府的解禁,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在广州开设商馆的权利。1689 年后中国茶叶输英数量骤然上升,而英国毛棉织品的销售却在中国遇到困难,东印度公司日益发现印度商品在中国市场上比英国商品更具有竞争力。18 世纪 30 年代,进入中国市场的印度棉花,给东印度公司带来 107%的毛利。但在国内,东印度公司还是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原因是这一贸易使英国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而英国却找不出可以平衡这一贸易的商品。
——摘编自李宽柏《鸦片战争前英、印、中三角贸易的形成》
材料二 英、印、中三角贸易充分体现世界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改变了中英两国命运:茶叶与英国工业革命相始终,鸦片则与 19 世纪中国的苦难相始终。茶叶贸易对英国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如茶叶税收是英国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垄断从中国进口茶叶是维持东印度公司和东方贸易的基础。从 19 世纪 20 年代开始,在印度输往中国的货物中,鸦片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重要的东西。鸦片在中国有很好的销路,保证了英国有足够的白银购买中国茶叶,而中国由茶叶所得外汇又全部流进了印度以购买鸦片。鸦片产量提高后, 原先准备输入中国的印度棉花大量运至英国。
——摘编自仲伟民《经济全球化与 19 世纪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扭转中英贸易逆差的措施,并分析“三角关系”形成的背景。(1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英、印、中三角贸易怎样改变了中英两国命运?(21分)
三、论述题
18.(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是以共和政体立国的。法国大革命爆发时,很多美国人欢欣鼓舞,他们疾呼政府提供支持,希望法国能够在欧洲确立维护民众自由的共和制度,但政府的中立令他们大失所望。尽管美国精英人士对拉丁美洲人在文化上抱有很大的偏见,但他们同样期望拉美新兴的独立国家采用共和制。1818年前后,欧洲大国曾邀请美国加入神圣同盟(维护维也纳体系的军事集团)。美国国务院对美国驻法国、英国和俄国公使作出指示,表示“在西班牙和南美洲的争执中,美国将不会参与任何调停或干预的计划”。美国是个民主共和国家,以自由主义的原则作为立国之本,从理论上看,与君主专制政体水火不容。在美国政府决策者看来,这大概是美国外交的一个底线,如果突破了这个底线,美国作为一种代表“自由”象征的存在便失去了意义。时任总统的亚当斯在1820年7月5日下达给美国驻俄国公使的指示中,重复了华盛顿告别演说中为美国外交确定的“伟大准则”:“美国的政治制度也是非欧洲的。坚定而谨慎地独立于欧洲体系的所有约定之外。”简费酒福间
——摘编自王晓德《美国对西属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政策的转变与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19世纪早期欧洲—美国—拉美三者的关系,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包括具体的史实;紧扣主题,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C
【详解】考查欧洲商业革命。根据材料可知,东印度公司作为一个商业公司,在政府扶持下拥有了公司所不能拥有的政治权力,这反映出当时该公司既是经济利益的代表,也是政府意志的代表,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荷兰为商业资本主义,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垄断资本主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排除B项;自由主义思想尚未兴起,此时为重商主义,排除D项。故选C项。
2.D
【详解】本题考查荷兰殖民扩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7世纪40年代,荷兰人认为“南方大陆”荒无人烟,无利可图,便停止贸易活动,这说明荷兰人的殖民扩张侧重于发展商业,D项正确;17世纪,虽然荷兰海外贸易最为发达,但它不是最大的殖民国家,当时西班牙掌握了大量的海外殖民地,故排除A项荷兰在17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程度高,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荷兰人在殖民霸权的角逐中失利,事实上荷兰在17世纪殖民势力强大,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1784年《印度法案》得以通过,按照这一法案,东印度公司必须由英国国王任命的议会监督局来控制。同时英国人也一改之前横征暴敛的强盗作风,改成了比较‘文明’的方式来对印度进行剥削。”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改变了对印度的殖民策略,实行比较“文明”的方式来对印度进行剥削。究其原因可知,英国政府在对美国殖民期间,不断地向北美各殖民增加税收,并实行高压政策,对殖民地进行蛮横的压榨和残酷的剥削,英国希望北美永远做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殖民地经济发展,并从殖民地搜刮更多的财富。殖民地人民不满英国的盘剥和束缚,双方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战争爆发。故英国做出材料所述调整的主要原因是对北美战争的反思,A项正确;1930年3月甘地开展第二次不合作运动以后,印度掀起了反英斗争的新高潮,与材料时间不符,英国调整的主要原因并非是印度反英斗争的高涨,排除B项;材料所述与东印度公司的贪腐无关,排除C项;英国工业革命完成,是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排除D项。故选A项。
4.D
【详解】从材料数据可知,当时英国研究以海上运输、采矿、军事技术等为主,这主要反映出当时英国对外殖民扩张,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体现了社会需求影响科研方向,D项正确;材料没有把英国与其他国家比较,排除A项;工业革命还末开展,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研究方向,不是产业结构比例,排除C项。故选D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班牙)。麦斯塔利用特权侵占了农民的土地,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农业滞后会阻碍工业化进程,D项正确;A项错在“率先”,排除A项; “商业革命”表现为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的增多、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C项中“新的经济因素”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7世纪以来的南美洲。根据材料“17世纪以来,原产自南美洲的金鸡纳的抗疟作用被欧洲人发现后,引发了欧洲各国对金鸡纳的竞相争夺,造成南美地区金鸡纳树皮的日益稀缺以及森林的严重破坏”可知,新航路开辟以来,欧洲殖民地对对南美洲的金鸡纳树皮进行了疯狂的掠夺,严重破坏了南美洲的自然生态环境,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医学进步对南美洲自然环境产生了破坏影响,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并不是强调金鸡纳的医学价值,而是强调欧洲国家的掠夺破坏了南美地区的生态环境,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物种交换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20世纪初的德国。根据材料“画面中一名德国军人正在训练一排带有编号的非洲长颈鹿练习正步走,另一名德国军人正在给一条非洲鳄鱼的嘴巴戴上安全笼套。”及所学可知,20世纪初,德国在非洲殖民地实行强有力的控制手段,作者通过德国军人对动物的措施意在讽刺其铁腕殖民政策,C项正确;“赞扬德国使非洲秩序井然”与题意及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并不是强调德国掠夺非洲的动物资源,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德国军队严谨纪律作风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近代(印度)。根据材料数据可以看出,印度农业中,粮食作物占比在下降,商品作物占比在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印度被英国殖民,是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其经济发展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因此种植结构中商品作物占比逐渐升高,B项正确;材料仅仅涉及到农业,并不能证明英国的产业结构趋向多元,排除A项;通过材料并不能看出当时印度的工业化发展水平,排除C项;近代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农产品并不能实现自给,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特点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拉丁美洲)。据材料“天主教在各国制定的宪法的第一条或头几条被确立为国教,得到宪法的尊重和保护,其对财产和意识形态及文化教育事业的控制依然如故”可知,独立后的拉美国家的财产、意识形态和文化教育事业等依然受天主教控制,反映出拉美国家民族民主运动不够彻底,这一状况制约了拉美国家政治经济的进一步发展,C项正确。“社会主义”说法错误,排除A项;政教合一是指国家元首和宗教领袖同为一人,政权和教权由一人执掌,独立后的拉美国家普遍建立的是世俗政权,排除B项;拉丁美洲人民经过艰苦斗争,于19世纪20年代基本获得独立,而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伊朗)。根据材料可知,伊朗立宪革命的政治势力至少有4个,而且民主派内部有分裂,属于统治阶层的官僚和宗教人士也有分歧,缺乏统一的领导核心,这体现出伊朗立宪革命过程中革命队伍内部缺乏凝聚力,最终导致革命的失败,D项正确;这些都是民族主义势力,材料中看不出社会主义势力,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群众基础强弱情况,没有体现这些派别的群众基础,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帝国主义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50年代至19世纪80年代(印度)。据本题材料“一大批熟悉西方文化的民族主义知识分子成长起来。1885年成立的国大党积极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其成员半数是知识分子”可知,到到19世纪80年代,有大批熟悉西方文化的印度知识分子成长起来,他们中的一大部分加入了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的国大党,这有利于印度民族民主运动的开展,对英国的殖民统治造成很大的冲击,因此可以说英国殖民者造就了自己的掘墓人,D项正确;材料并未说明英国大力推行西式教育排除A项;材料只是说明印度知识分子接触了西方文化,并未表明印度知识分子系统学习西方文明, 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到印度经济领域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1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5——1911年。依据材料可知,伊朗立宪革命期间,乌莱玛阶层从革命的支持者走向了革命的对立面,这说明革命发展存在失败危险,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族民主意识正在觉醒,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君主立宪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革命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亚洲)。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初,亚洲各国的民族民主意识加强,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高潮,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他们的目标是追求民族独立,发展民族资本主义,C项正确;亚洲觉醒在中国的体现是辛亥革命的爆发,而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期间,排除A项;亚洲国家并未进行联合斗争,排除B项;20世纪初的亚洲革命运动不仅是民主革命,还是民族革命,排除D项。故选C项。
1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埃及)。据材料可知,塔闼维强调埃及文化对世界的作用和影响,其目的是强化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描述埃及文化对非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推动,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埃及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而非是欧洲文化的源头,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埃及文化,而非阿拉伯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由“宣扬恢复古兰经的真意,团结斗争”“圣战”可知,非洲的独立运动具有利用传统宗教组织斗争的特点,B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20世纪90年代世界殖民体系崩溃,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专制独裁统治遭到打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民族国家的形成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1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9年—1894年3月(埃塞俄比亚)。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孟尼利克二世不得罪法国,同时当着意大利代表的面与法国签署合同,这是利用列强的矛盾维护国家利益,B项正确;孟尼利克二世与法国只是与法国公司签署了一些建设合同,不是沦为法国的殖民地,排除A项;意大利后来发动了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排除C项;材料未反映法国对非洲国家没有领土要求,排除D项。故选B项。
17.(1)措施:鸦片贸易。(3分)
背景:英国原始资本积累的需要;东印度公司的推动;印度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松动;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每点2分,共10分)
(2)对英国:扭转贸易逆差,增加了英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为工业革命提供资本和原料;助推英国成为工业化强国。(每点3分,共9分)
对中国:大量白银外流;中国丧失了世界贸易中的优势地位;鸦片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的战斗力;近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每点3分,共12分)
【详解】(1)第一小问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扭转对华贸易逆差的措施是走私鸦片,即鸦片贸易。第二个小问背景,根据材料涉及的时间及所学可知,此时正值英国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从材料一“因清政府的解禁”得出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松动;根据材料一“英国毛棉织品的销售却在中国遇到困难”得出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一“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在广州开设商馆的权利”得出东印度公司的推动;根据材料一“东印度公司日益发现印度商品在中国市场上比英国商品更具有竞争力”得出印度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2)对英国:根据材料二“茶叶税收是英国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出增加了英国政府的财政收入;根据材料二“保证了英国有足够的白银购买中国茶叶”得出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资本;根据材料二“原先准备输入中国的印度棉花大量运至英国”得出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材料;结合上述回答可知,三角贸易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使英国成为工业强国。对中国:根据材料二“鸦片则与 19 世纪中国的苦难相始终”并结合所学可知,三角贸易给中国带来灾难;根据材料二“而中国由茶叶所得外汇又全部流进了印度以购买鸦片”得出鸦片贸易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毒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削弱了军队战斗力;而由鸦片贸易引发的鸦片战争则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示例
论题:19世纪早期,美国的孤立主义客观上助推了拉美人民推翻欧洲殖民统治的斗争。
阐述:19世纪早期,美国取得独立不久,国力不强,仍然受到欧洲殖民侵略的威胁。美国建国之初,华盛顿等政治家就提出了“坚定而谨慎地独立于欧洲体系的所有约定之外”的主张(即孤立主义外交思想)。拉美独立战争期间,美国由于文化歧视和孤立主义思想的影响,并未对战争予以直接的干涉或调停。拿破仑帝国覆灭后,欧洲国家建立起维也纳体系,并组建了神圣同盟,希望美国加入其中。但基于自身国情考量,美国严正拒绝了这一“邀请”,使得以西班牙、葡萄牙等为代表的封建殖民帝国限于外交上的被动,这为西属拉美独立战争取得最终胜利和巴西独立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拉美独立运动后,欧洲在拉美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美国在外交上的孤立,也为后来通过“门罗主义”间接控制拉美创造了条件。
总之,19世纪早期,美国的外交孤立主义是基于当时国情和国际形势的理性选择,这一选择为排挤欧洲殖民势力、扩张自身势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详解】根据材料“在西班牙和南美洲的争执中,美国将不会参与任何调停或干预的计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拟定论题:19世纪早期,美国的孤立主义客观上助推了拉美人民推翻欧洲殖民统治的斗争。根据材料“美国的政治制度也是非欧洲的。坚定而谨慎地独立于欧洲体系的所有约定之外”“在西班牙和南美洲的争执中,美国将不会参与任何调停或干预的计划”“尽管美国精英人士对拉丁美洲人在文化上抱有很大的偏见,但他们同样期望拉美新兴的独立国家采用共和制”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早期,美国取得独立不久,国力不强,仍然受到欧洲殖民侵略的威胁。美国建国之初,华盛顿等政治家就提出了“坚定而谨慎地独立于欧洲体系的所有约定之外”的主张(即孤立主义外交思想)。拉美独立战争期间,美国由于文化歧视和孤立主义思想的影响,并未对战争予以直接的干涉或调停。拿破仑帝国覆灭后,欧洲国家建立起维也纳体系,并组建了神圣同盟,希望美国加入其中。但基于自身国情考量,美国严正拒绝了这一“邀请”,使得以西班牙、葡萄牙等为代表的封建殖民帝国限于外交上的被动,这为西属拉美独立战争取得最终胜利和巴西独立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拉美独立运动后,欧洲在拉美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美国在外交上的孤立,也为后来通过“门罗主义”间接控制拉美创造了条件等等。最后总结概括,可知19世纪早期,美国的外交孤立主义是基于当时国情和国际形势的理性选择,这一选择为排挤欧洲殖民势力、扩张自身势力提供了有利条件等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