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03 09:3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万方多难”中成就的
“诗圣”作者简介 冯至(1905—1993),出生于河北涿州,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德文系和德国海德堡大学。回国后先后在同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等校任教。深受到德语诗人里尔克的影响,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甚大。曾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杜甫,字子美,唐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
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
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更被宗代江西派奉为鼻祖,著有《杜工部集》。 杜甫的一生可分为五个时期: (一)读书、漫游时期(公元712-744)
(二)困守长安时期(公元746-755)
(三)流亡时期(公元755-759)
(四)暂居西南时期(公元759-768)
(五)漂泊时期(公元768-770)(一)读书、漫游时期(公元712-744) 杜甫从小学诗,二十四岁时曾参加进士考试,但由于奸臣捉弄,没能考取。他在这一时期里,漫游了全国,先后和高适、李白等人打猎取乐、登高怀古,并和李白结下了伟大的情谊。 伟大友谊(二)困守长安时期(公元746-755) 杜甫30多岁时曾到长安求官,但杜甫的一些见解没能被皇帝采用,他也因此开始了挨饿受冻的困顿的生活,甚至为解决衣食问题而去卖药。这种现象直到他44岁时才有所改善(他被任命为“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这十年的困苦生活的磨练,使杜甫接近了人民,看到了政治的黑暗,统治阶级的罪恶。 困顿长安(三)流亡时期(公元755-759) 杜甫在投奔新皇帝的途中被俘虏,后来冒险逃出。在后来的为官中,又因触怒了皇帝而使他失去了做官的兴趣,于是,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四川。
这一时期中,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比如著名的“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安史之乱(四)暂居西南时期(公元759-768) 杜甫在成都得到了亲友的资助,建了一座草堂定居。在这里,他被严武的人推荐做了“检校工部员外郎”。
这一时期,杜甫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相对减少,抒情诗成为他创作的主要内容,如《江畔独步寻花》等。杜甫草堂(五)漂泊时期(公元768-770) 年老时的杜甫领着家人离开四川,准备回老家。但因为年老穷困,沿途漂流,最终没能如愿,病逝于湘(今湖南)水舟中。 病死孤舟阅读指导(可分不同角度)①从时代背景入手,分析杜甫生活的时代有什么样的特点?
②从杜诗入手,分析诗人、感情、社会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③从杜甫其人入手,分析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重点阅读“长安十年” 部分,填写表1  这时政治正显露出日趋腐化的征象。
初到长安时,豪放情绪还没有消逝。
但随着与现实的接触渐多,豪放的情绪逐渐收敛《兵车行》、《丽人行》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兵车行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阅读“流亡” ,填写表格2 安史之乱开始 杜甫在长安沦陷前的一个月离开了长安。《春望》《月夜》《北征》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月 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阅读“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 ” , 填写表格3 唐军收复长安,肃宗也回到长安。杜甫和家属再次回到长安。《新安吏》《石壕吏》《新婚别》“三别”之一《新婚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 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 何以拜姑嫜?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 鸡狗亦得将。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 对君洗红妆。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总 结
杜诗中反复呈现的两种感情旋律:
一、无论“慨世”还是“慨身”,杜甫个人的喜怒哀乐总是与人民的命运息息相通;
二、杜甫无论遭遇多少挫折与艰难,始终不放弃对生活的承担与执著的意志。 试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为什么杜甫的诗歌会被称为“诗史”?问题探讨 他在诗歌中真实记录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年间的社会历史状况,这其中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
他的诗歌把目光投向广大的人民,即使在个人身世的感叹中,我们也能看到时代的影子。 与杜甫辉煌的艺术成就相比,他的人生堪称悲剧,你认为造成这样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奸臣当道
战乱频繁
皇帝昏庸
性情选择
命运巧合
如果你是杜甫,你是会选择怎样的人生?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都要活出价值,即使不能千古留名,也不能遗臭万年。
杜甫的人生是悲惨的,但也是幸运的。没有坎坷的经历,怎么能有千古的诗文?一千多年过去了,谁还记着那些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只有老杜的诗文才是我们民族永恒的瑰宝,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缅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