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8.1 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核心素养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8.1 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核心素养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4-24 11:0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1 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学习内容 教材P90~91相关内容,完成P93“练习二十”第1~6题。
素养目标 情境与问题: 在复习过程中,通过具体情境的引入,帮助学生回顾和应用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知识。 知识与技能: 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理解数的大小比较,熟练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思维与表达: 通过总结归纳,形成数学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强化学生对数位及数位上数的意义的理解,发展数学表达能力,清晰阐述计算过程。 交流与反思: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交流不同的解题方法,提升沟通和协作能力。
学习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写及大小比较;100以内加减法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学习难点 数位及数位上数的意义;良好的计算习惯与能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回顾梳理,激趣引入 1. 引导回顾: 教师提出问题:“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 鼓励学生自主回顾并尝试梳理所学内容。 2. 组织小组交流: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组内分享自己的回顾和梳理结果。 教师巡视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 3. 汇报与整理: 邀请几个小组的代表上台汇报他们的梳理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使用课件逐步展示教科书P90的主题图,帮助学生进一步整理知识点。 4. 揭示课题: 在学生汇报完毕后,教师总结并揭示当天的复习课题:“今天我们将开始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在黑板上书写课题,以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1. 自主回顾与梳理: 学生独立回顾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梳理知识点。 2. 小组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回顾结果,互相补充和完善。 3. 汇报梳理成果: 被选中的小组代表上台汇报,向全班展示他们组的梳理成果。 其他小组成员认真倾听,可以提出疑问或进行补充。 4. 明确复习目标: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当天复习的主题和内容,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建构新百数表,复习整理 1. 展示“新”百数表: 教师出示教科书P91第1题的“新”百数表,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2. 建构“新”百数表: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新”百数表的填写。 3. 引导观察与比较: 展示“新”和“旧”两个版本的百数表,让学生对比观察。 提问:“新”百数表与“旧”百数表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学生的正确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 4. 深入探究规律: 引导学生再次观察“新”百数表,发现其中的排列规律。 提出问题:横着看,每一行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竖着看,每一列里的数又有什么排列规律? 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规律,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解释。 5. 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P91第1题的(3)、(4)题,然后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汇报答案。 接着,让学生独立完成第(5)、(6)题,并在完成后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订正。 教师巡视课堂,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1. 填写“新”百数表: 学生根据教科书上的提示,独立填写“新”百数表。 2. 观察与比较: 学生仔细观察“新”和“旧”百数表,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 3. 发现规律: 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新”百数表,尝试发现其中的排列规律,并与同伴分享。 4. 解决问题: 学生利用发现的规律,独立完成教科书上的题目,并在完成后进行汇报和交流。 在做题过程中,注意检查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及时纠正错误。
三、巩固练习 1. 布置练习任务: 教科书P93“练习二十”的练习材料,并说明练习要求。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示,开始独立完成第1~6题。 3. 巡视指导: 教师在学生做题过程中巡视课堂,关注学生的解题情况,及时发现可能的错误。 4. 集体交流订正: 当所有学生都完成后,教师组织全班进行集体交流订正。 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答案,并解释解题思路。 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进行错误归因分析,并进行分类和统计。 5. 针对性地强化练习: 根据学生的错误情况,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题目进行重点练习和反复练习。 鼓励学生在练习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解题能力。 1. 独立完成练习: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认真独立完成教科书上的练习题目。 2. 自我检查: 在做题过程中,学生应随时注意检查自己的答案,确保没有遗漏或错误。 3. 参与交流订正: 学生积极参与全班的交流订正环节,认真倾听他人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答案。 4. 接受针对性练习: 针对自己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学生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和指导,并进行针对性的强化练习。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计算。 15-7= 20-3+6= 79-30+5= 23+4= 65-7+5= 36+(18+2)= 55-9= 58+2-8= 87-(58-50)= 2.填一填。 (1)100是( )位数,1在( )位上。 (2)一个数,个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的数字都是5,这个数是( )。 (3)78里面有( )个一和( )个十。 3.先写数,再比较大小。 五十五 五 五十七 ( ) ( ) ( ) 七十五 十五 五十 ( ) ( ) ( )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除了让学生继续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外,重在让学生运用知识,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是计算,也不是数数,而是利用规律来解决。教学时,学生能发现手链中珠子排列的规律,并能清晰地说出规律,但他们更多的是从左往右按照规律顺延几个。所以在做教科书P87第4题时,因为中间的部分被挡住了,而其规律是黄珠子数量不变,蓝珠子数量是递增的,所以,这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