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第一节__电是什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四章第一节__电是什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11-03 12:4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离不开电。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空间科技,生物工程,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正把人类带进一个崭新的高科技时代,这些高科技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电。一、电与我们的生活离开电,我们的生活将是什么样呢?所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让我们想象一下:既然“电”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如此紧密,那么我们就更应该好好研究它了,那你知道电是什么吗? 第十四章 了解电路
第一节 电是什么学习目标1、领会物体带电的含义,知道带电体的性质; 2、知道电荷种类的规定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认识验电器的原理与应用。
课堂小实验:1.用塑料直尺摩擦头发后靠近碎纸屑,观察会有什么现象。结论:摩擦后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碎纸屑粘到了塑料直尺上!一、摩擦起电
2、要求学生看书P57,其他小实验。演示:一束塑料条,摩擦后向四周散开,塑料条带了电,引出摩擦起电1 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就说这些摩擦后的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1、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方式叫摩擦起电。摩擦起电2、带电体: 带了电的物体就称为带电体。
3、带电体的性质: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
(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1.)
把物体靠近轻小物体,吸引,物体带电,不吸引,
物体不带电。4、摩擦起电中能的转化: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生活中还有哪些摩擦起电现象?说说:5、注意:(1)轻小物体是指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物体。如头发、灰尘、纸屑、通草球等等(2)物体不通过摩擦也能带上电,如工作的电视机或刚关闭的电视机屏幕能吸引灰尘、气球等物体,这是因为屏幕带了静电,但它上面带的电不是通过摩擦带上的。另外用接触的方法、感应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1.擦拭镜面的时候,为什么玻璃面上会有一层绒毛?2.为什么电风扇用的时间久了,扇叶上会有灰尘?抹布与镜面摩擦,使镜面带了电,能够吸引轻小的绒毛。电风扇工作时与空气摩擦带电,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所以扇叶上会有灰尘。自然界中的电荷都是一样的吗?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解释:阅读P58迷你试验室1二、实验探究:电荷种类及相互作用(2)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后靠近吊着的同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观察现象;(1)再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吊着的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观察现象;(3)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吊着的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观察现象。1二、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演示1(1)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它们发生相互 的现象。排斥演示2(2)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发生相互 的现象排斥二、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演示3(3)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 的现象
吸引二、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这是为什么?1、摩擦起电的电荷有 种。(实际上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 ,异种电荷相互 。
人们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叫做正电荷,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做负电荷。两排斥吸引二、电荷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正(宗)玻丝(猫),负 橡毛(富相猫)同种电荷相互 ,
异种电荷相互 。
排斥吸引①相互排斥同种电荷②相互吸引异种电荷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2)把物体靠近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若相互排斥,物体带电,若吸引,再把物体靠近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若排斥则物体带电,若仍吸引,物体不带电。
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你知道吗? 公元前600年左右,希腊哲学家泰利斯无意中发现,用布摩擦过的琥珀,居然能把羽毛吸起来。到了16世纪后期,英国物理学家吉尔伯特证实:琥珀经摩擦之后,会产生静电,玻璃等其他物体也可以摩擦起电。
美国的富兰克林把摩擦后的琥珀所带的电称为负电,摩擦后的玻璃所带的电称为正电。后来,法国物理学家库仑总结出“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的规律。
这就是人类对电的最初认识。人们对电的最初认识加油站:电荷量(Q)1、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2、国际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1、原子的核式结构:
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绕核高速运转的电子所组成 。
三、摩擦起电的原因2、.物体不带电的原因 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内的正电荷跟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总量相等,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是中性的。+4-1-1-1-1 本来是中性的原子,当它失去一个或几个电子时,核外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比原子核的正电荷少,它就显示带正电。+4-1-1-1-13.物体带正电的原因+4-14.物体带负电的原因 本来是中性的原子,当她跟多余的电子结合在一起时,核外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比原子核的正电荷多,它就显示带负电。-1-1-1-1-1+-+-+-+-+-+-+-+-+-+-+-+-+-+----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是不同的。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个物体的电子可能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开始①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②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分析:丝绸与玻璃棒摩擦、毛皮与橡胶
棒摩擦,原子核束缚电子能力的强弱、
带电情况;丝绸与毛皮靠近、丝绸与橡
胶棒靠近、毛皮与玻璃棒靠近时的相互
作用情况。说明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实际上不是产生了电,而是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
不同材料制作的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都会带电。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相同材料的两物体摩擦不会带电。
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分别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
金属要用绝缘体包住摩擦才能带住电,否则电荷会经人体传到大地。火花放电现象:大量的异种电荷相互靠近时会产生火花并伴有声音。(脱毛衣时会发生“啪啪”的响声;雷电现象。解释:油罐车后拖条铁链子;不能用塑料桶装运汽油;实验室地毯中有铁丝。)
电中和现象: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时,物体恢复成不带的状态,叫电中和现象。
(电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开始1开始2四、接触带电当带电物体和不带电的物体接触时,带电物体会将电荷传递到不带电的物体上,使其带上和带电体相同性质的电荷注意:能移动的是带负电的电子,在这里正电荷不能移动。实质:电子在物体间的转移。五、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工具: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3.)1、构造:2、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方法:把物体与验电器金属球相接触,如果验
电器金属箔张开,则说明物体带电;如果验电
器金属箔不张开,说明物体不带电。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3.3、作用:(1)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直接作用)
(2)验电器能粗略比较物体带电多少。
(3)检验物体带何种电荷
(先给验电器带上已知电荷)
验电器的结构及作用间接作用一般回答直接作用实际上当带电体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但还没有接触金属球时,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就会张开一定的角度,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是为什么?++++++++++++让我们看一看加油站 1、 一个带电的物体与一个不带电导体相接触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会使导体内部的电荷重新分布;异种电荷被吸引到离带电体近的一端,而同种电荷被排斥到远离带电体的一端。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六、静电感应++++++++++++2、感应起电远同近异1、定义:利用静电感应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感应起电2、实质:电子在导体内部的转移。七、静电的应用:静电植绒、静电复印、静电喷涂、 静电除尘。原理: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八、静电的防护:避雷针原理:物体带电时,尖端易产生放电现象。(尖端放电)带电方法: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带电:1、是否能吸引轻小物体;
2、能否使验电器金属箔张开一定的角度;
3、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小结1、摩擦起电;2、接触起电;3、感应起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