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4 14:2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2课《礼记二则》
1.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弗学(fú) 男有分(fèn) 天下为公(wéi)
B. 嘉肴(yáo) 教学相长(zhǎng) 不必为己(wèi)
C. 学学半(xiào) 选贤与能(jǔ)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
D. 《兑命》(yuè) 讲信修睦(mù) 矜寡孤独(jīn)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故人/不独亲其亲 B. 货/恶其弃于地也 C. 是故/谋闭而不兴 D. 是谓/大同
3.下列句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择其善者而从之 B. 弗食,不知其旨也 C. 其此之谓乎 D. 弗学,不知其善也
4.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下列加横线的字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知其旨也 B. 虽有嘉肴 C. 教然后知困 D. 教学相长也
5.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
B. 《礼记》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大概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所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文物制度的参考书。
C.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其中“至”解释为“最好的”,“至道”指最好的道理。
D. 《虽有嘉肴》主要阐述了教书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6.文学常识填空。
(1)《虽有嘉肴》选自《礼记正义》。《礼记》,相传是__________(朝代)经学家__________(作者)编纂的,是________________(时期)间__________(学派)论著的汇编。
(2)《虽有嘉肴》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____________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该文中隐藏的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____________。
7.直接型默写
(1)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独子其子。
(4)使老有所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幼有所长。
(5)货恶其弃于地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必为己。
(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8.为弘扬中国的礼仪文化,学校准备举行以“礼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与。
(1)【传播礼仪】学校团委将邀请礼仪文化专家在学校礼堂做关于“中国礼文化与个人素养”的讲座,小齐代校团委拟写了一则通知,其中存在一些问题,请你按提示修改。
通知 各位同学: 我校将于本周五下午三点邀请礼仪文化专家来校进行“中国礼文化与个人素养”的主题讲座,请大家按时参加。 此致 敬礼 ××中学团委 2021年5月24日
①通知内容上存在一处缺漏,应补上______________。
②通知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寻礼仪】阅读下面的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礼仪的两个特点。(每个特点限用四字回答)
材料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记录礼仪制度的书籍。书中这样说:“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诸长者。”这句话的意思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不必亲自打猎,但分配猎物时要得到优厚的一份。古籍《养蒙便读》也说:“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礼记》中还记载:“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这就是说交往时要对等,只有单方面的行为,就不算有礼,所以接受别人的好意,必须报以同样的礼敬。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3)【践行礼仪】下面是两位同学的对话,请根据语境,补写出小芳说话的内容。
小明:都什么年代了,传统礼文化就是一堆糟粕,我可不想被它们束缚。
小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红:是呀,小明,我也认为应当传承礼文化,尤其是其中积极的部分。
9.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 解释下列句子加下划线的词语。
(1)故人不独亲其亲( )( )
( 2)不独子其子( )( )
(2)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划3处。故人不独亲其亲。
(3) 根据提示,用文中词语填空,完成文章理解。
(4) 试对“大同”社会与桃花源进行比较,完成表格。
“大同”社会 桃花源 共同的社会理想
①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
③ 其中往来种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和良好的归宿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④
11.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问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兼爱中》
(1)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培养)
B.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父母亲人)
C.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
D.家之与家之相篡。(掠夺)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文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其中对人才的选拔有什么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根据甲乙两文的描写,你对“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4)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5)男有分,女有归。
(6)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7)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8)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9)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分析】
考查考生对课本内出现的常用重点生字词的准确识读能力以及对形近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识辨能力,难度不大。本题要结合平时的课文学习来掌握字音,要根据形声字的规律辨析字形。特别是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
【解答】
ABC.正确。
D.“矜”应读“guān”。
故选D。
2.【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解答】
A项,本句意思: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据此分析,应为:故/人不独亲其亲。故A不正确。
BCD正确。
故选A。
3.【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其”的用法的能力。“其”可做代词,代人、事、物等;也可做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这里结合语境理解即可。
【解答】
A项,句意为:选择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其:代词,他的。
B项,句意为:不吃,不知道它的味道。其:代词,它的。
C项,句意为: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其:副词,表推测,大概。
D项,句意为: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其:代词,它的。
故选C。
4.【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今异义词的词义的能力。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古义与今义有差别,甚至词义相差很远。这种词义的差异,是由词义发展变化造成的。
【解答】
选项A“旨”的古义为“味道鲜美”,今义指“意义,目的”。选项A古今意思不相同。
选项C“困”的古义为“不通,理解不了”,今义指“陷在艰难痛苦中或受环境、条件的限制无法摆脱”。选项C古今意思不相同。
选项D“长”的古义为“促进,提高,指师徒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今义指“陷在艰难痛苦中或受环境、条件的限制无法摆脱”。选项D古今意思不相同。
选项B“肴” 指做熟的鱼肉等。选项B古今意思相同,故选B。
5.【答案】D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家作品及文化常识的识记及词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关键在于熟悉作品内容,熟记文学文化常识,抓住各选项表述的要点判断正误即可。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
【解答】
ABC.正确。
D.错误,《虽有嘉肴》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6.【答案】(1)西汉 戴圣 战国至秦汉 儒家 (2)教育学 教学相长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作家作品的能力。这类题型,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根据识记答题即可。
7.【答案】(1)天下为公
(2)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
(4)壮有所用
(5)不必藏于己
(6)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7) 是故谋闭而不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古诗词名句的能力。复习古诗词名句,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词名篇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最后在平时注意归类总结。这样才能应对各类题目的考查。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题。这里应注意的“睦”的书写。
8.【答案】(1)①讲座的具体地点
②删去“此致”“敬礼”
(2)①尊敬老人(或:敬重长者) ②礼尚往来
(3)示例:小明,传统礼文化不全是糟粕,其中蕴藏着不少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财富完全可以为我们的时代所用,对于提高个人修养,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等都大有益处。我们应当有所选择地传承,可不能全盘否定啊。(符合语境,言之成理即可)
9.【答案】【小题1】 (1)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导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
(2)《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小题2】示例: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这里应注意“是故”“困”“学学”“其”“谓”等词的翻译。
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中心,再联系实际生活,谈自己的理解即可。示例: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10.【答案】【小题1】(1)以……为亲 父母
(2)以……为子 子女
【小题2】故/人/不独/亲其亲。
【小题3】公;男有分,女有归;外户而不闭。
【小题4】①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②都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③男有分,女有归
④人与人和睦相处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的文言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另外还要掌握一些常用实词含义推断的方法,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成语对照法等。本题要注意(1)题中,第一个“亲”是动词,“以……为亲”;(2)题中,第一个“子”是动词,“以……为子”。
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故”属于总领性词语,要断开;“人”是主语,和后面谓语部分要断开;“不独”是状语,和谓语中心语也要断开。文中画线部分的语句意思是:所以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注意限划3处的要求。断句为:故/人/不独/亲其亲。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整体阅读文本,把握大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字词来分析作答。“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是“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一个字就是“公”;“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有三个:人人相互关爱、“男有分,女有归”、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最后总结“大同”社会良好社会风气:外户而不闭。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比较阅读的能力。首先要熟读相关文本,把握文意,理解主题,确定比较的角度;然后提取相关信息进行比对,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大同”社会中,老幼都被关爱着:“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而中年人,“男有分,女有归”。可见和“桃花源”一样,大家都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至于社会状况,“大同”社会和“桃花源”也一样,人与人和睦相处。意思对即可。
11.【答案】【小题1】B
【小题2】①施行大道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②让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年轻人能够发挥自已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成长。
【小题3】有德行、有才能、讲信用、能和人和睦相处。(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小题4】人人能得到社会关爱:人人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社会稳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等。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ACD正确;
B有误,句意: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亲:以……为亲。
故选:B。
2.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施行。句意:施行大道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②重点词:使,让。壮,青壮年。句意:让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年轻人能够发挥自已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成长。
“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甲】文中的“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表明对人才的选拔标准,用自己的话来说,即有德行、有才能、讲信用、能和人和睦相处。
4.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甲】文中“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为:人人能得到社会关爱。根据“男有分,女有归”概括为:人人能安居乐业。根据“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可以概括为: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根据“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可以概括为:社会稳定。根据“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可以概括为: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等。根据【乙】文中的“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概括出“天下之利”的内容为:没有战争,人们能安居乐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等。
【参考译文】
【甲】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乙】
墨子说:“仁人处理事务的原则,一定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以此原则来处理事务。”既然如此,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呢?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说:“现在如果国与国之间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之间相互劫夺,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君臣之间不施惠、效忠,父子之间不慈爱、孝敬,兄弟之间不融洽、协调,这些都是天下之害。”
12.【答案】(1)重点字词:行,施行。句意: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2)重点字词:与,通“举”,推举;修,培养。句意: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3)重点字词:第一个“亲”以……为亲;第二个“亲”亲人。句意: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4)重点字词:矜、寡、孤、独,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句意: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5)重点字词:分,职分;归,归宿。句意: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
(6)重点字词:恶,厌恶。句意:财货,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出于自己想私藏。
(7)重点字词:句意:力气,憎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8)重点字词:是故,因此;贼,害人。句意: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
(9)重点字词:户,大门。句意:所以门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答案:
(1)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2)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3)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4)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5)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
(6)财货,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出于自己想私藏。
(7)力气,憎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8)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
(9)所以门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做本题时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