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化学中考模拟试卷(深圳市)
一、选择题(共12题;共20分)
1.(1.5分)以下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可行的是( )
A.将塑料垃圾直接焚烧
B.禁止工厂生产过程中使用任何有毒的物质
C.工厂生产过程允许先污染后治理
D.合理使用有机肥和可降解农药,增加产量
2.(1.5分)小科通过抖音号“胜哥课程”观看了《H与He》等化学视频后,对化学用语有了深刻的理解。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汞元素: B.酒精:
C.2个镁离子: D.60个碳原子:
3.(1.5分)长期保存下列药品,不是必须密封保存的是( )
A.苛性钠 B.浓硫酸 C.浓盐酸 D.木炭粉
4.(1.5分)根据镓原子在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 )
A.镓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镓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是31
C.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g
D.镓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5.(1.5分)下列清洁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自来水洗手 B.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
C.用洗涤剂洗衣服上的油污 D.用酒精清洗医疗器械
6.(1.5分)年月日,神舟十二号在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其火箭使用的一种燃料是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为氧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使黑色氧化铜变红
B.和的质子数比为:
C.在相同条件下,电解反应生成的水,正极端与负极端产生气体的体积比:
D.中氮的质量分数为
7.(1.5分)运用化学知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下表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 安全常识 B. 区分常见物质
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换气扇 海鲜防腐--甲醛溶液浸泡 预防煤气中毒--确保烟道畅通 和--用澄清石灰水 涤纶和羊毛纤维--点燃并闻气味 食盐和纯碱--观察颜色
C.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D. 日常生活经验
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具有可燃性--作气体燃料 具有还原性--冶炼金属 食品干燥剂--浓硫酸 使篝火更旺--把木柴架空 制作疏松的蛋糕--加入纯碱
A.A B.B C.C D.D
8.(1.5分)碳和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可以发生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CO2→CO吸收热量
B.反应CaCO3→CO2,一定是分解反应
C.反应C→CO2,一定是C的燃烧
D.反应H2CO3→CO2,一定需要加热
9.(2分)科学家设计了“人造树叶”模拟获取氧气等物质的过程,装置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
B.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C.反应前后只有两种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CO2O2+CO+H2
10.(2分)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溶解度曲线的课程后,对相关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下列关于溶解度图像分析(不考滤结晶水合物)正确的是( )
A.高于t1℃时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更大
B.降温是将a处的甲溶液变饱和的唯一方法
C.t1℃时50g乙投入水中一定能完全溶解
D.t2℃时相同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乙溶液中溶剂质量更大
11.(2分)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实 验 装 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氧气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 吸收有毒的气体 量筒中的水: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 吸收放出的热量 集气瓶中的水: 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何时收集满
A.A B.B C.C D.D
12.(2分)小明同学不慎被蜜蜂蛰伤,蜜蜂的刺液呈酸性,为降低毒性可在蛰伤处涂抹( )
A.肥皂水 B.牛奶
C.矿泉水 D.食醋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0分)
13.(6分)石灰石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为研究石灰石的分解,取三块形状大小相近的石灰石,一块不加热,另两块分别在酒精灯和酒精喷灯的火焰上加热 2min(假设杂质加热时不发生变化)。探究过程如图所示,下表为实验现象。
实验组别 实验条件 试管 A 中的现象 试管 B 中的现象
甲 未加热 固体无变化 无明显现象
乙 酒精灯加热 固体部分溶解 呈浅红色
丙 酒精喷灯加热 固体部分溶解 呈红色
(1)(1分)实验乙、丙中,试管 B 溶液呈红色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2分)乙组实验加热石灰石时,在火焰上方倒扣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石灰水变浑浊,出现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实验能否推断石灰石煅烧产生二氧化碳 (填“能”或“不能”)
(3)(1分)丙组实验完成后,向试管 B 中逐滴滴入稀盐酸,至红色恰好褪去,轻轻晃动试管,溶液自下而上又变为红色。在下图中画出红色恰好褪去和重新变红时溶液中存在的微观粒子种类 (粒子数目不作要求:水分子不必画出)。
(4)(1分)为检验丙组实验中的石灰石只有部分分解,设计实验:取研细后的粉末少许于试管中, (补充完整操作和现象)。
(5)(1分)通过甲、乙、丙三组对比实验,得出影响石灰石分解的因素是 。
14.(8分)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观看了一些化学视频,对有关化学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1分)写出仪器的名称: 。
(2)(2分)写出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从燃烧的条件考虑,棉花团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
(3)(1分)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干燥的氧气,导管的接口顺序正确的是 ____ 。
A. B. C. D.
(4)(2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若要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该装置有一处错误,请改正: 。
(5)(1分)若用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收集满的现象是 。
(6)(1分)图中的装置可以制造“化学喷泉”。将胶头滴管中的溶液挤进圆底烧瓶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瓶内压强减小,很快看到长导管顶端产生“喷泉”现象。若将烧瓶内的换成下列四种气体中的 ____ 仍可产生“喷泉”现象填字母序号。
A. B. C. D.
15.(9分)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用的仪器,请结合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分)写出实验室用KClO3与MnO2的混合固体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 ;若选A为发生装置,还缺少 (填仪器名称)。
(2)(5分)实验室制取CO2的药品是 和稀盐酸,不能使用浓盐酸的原因是 。为了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选择 为发生装置(选序号,下同), 为收集装置;为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可将气体先通入装置F再收集,则装置F中盛放的是 。
(3)(2分)实验室常用B装置制取乙炔(C2H2)气体,该反应很剧烈,可通过调节B装置中的 (填仪器名称)的活塞控制反应速率。通常情况下乙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若用G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乙炔气体,请在图中将导管补画完整 。
16.(7分)某金属冶炼厂用炉甘石(主要成分为ZnCO3)为原料冶炼金属锌。“胜哥”为了测定炉甘石中ZnCO3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ZnCO3与CaCO3性质类似,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水和二氧化碳。
往装有30g炉甘石样品的烧杯中分次加入稀盐酸(杂质不参与反应),每次都在溶液中不再产生气泡时称量,所得数据如表:
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测得产生的总质量/g 2.2 X 6.6 8.8 8.8
请回答并计算:
(1)(2分)表中X= ;炉甘石中的ZnCO3完全反应时,共需要盐酸 g。
(2)(3分)炉甘石样品中碳酸锌的质最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3)(2分)分析实验数据,在图中,画出加入盐酸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质量对应的变化图,并标注必要的数值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绿色化学;空气的污染与防治;保护水资源;白色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A、将塑料垃圾直接焚烧会产生大量烟尘和有害的气体,对空气造成污染,故A不符合题意;
B、工厂生产过程中可以使用有毒的物质,只要能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即可,故B不符合题意;
C、工厂生产过程不允许先污染后治理,会造成环境污染,且有的污染很难治理,故C不符合题意;
D、合理使用有机肥和可降解农药,可以增加产量,对环境无污染,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塑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工厂生产只要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在生成过程中是可以使用有毒物质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先污染后治理会造成环境污染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有机肥和可降解农药对环境无污染进行分析解答。
2.【答案】B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汞元素符号为Hg,不符合题意;
B、酒精化学式为C2H5OH,符合题意;
C、 2个镁离子表示为2Mg2+ ,不符合题意;
D、 60个碳原子符号为60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3.【答案】D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苛性钠即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且会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因此需要密封保存,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此需要密封保存,不符合题意;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因此需要密封保存,不符合题意;
D、木炭粉常温下化学性质温度,不需要密封保存,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根据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以及碳的稳定性分析。
4.【答案】A
【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镓字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
B.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原子核外有31个电子,失去最外层3个电子形成镓离子,因此镓离子(Ga3+)的核外电子数是28,故错误;
C.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单位为“1”,不是“g”,故错误;
D.镓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3个电子形成镓离子(Ga3+),在氧化物中镓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为-2价,则镓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Ge2O3,故错误;
故选:A。
【分析】A.根据名称带“钅”字旁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分析;
B.根据镓离子(Ga3+)是镓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的分析;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一格信息中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5.【答案】C
【知识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解析】【解答】】A、用自来水洗手,使附着在手上的污物与水形成溶液或浊液而被冲洗掉,不是利用乳化原理,不符合题意;
B、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是利用生理盐水杀菌消毒,不是利用乳化原理,不符合题意;
C、用洗涤剂洗衣服上的油污,洗涤剂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是利用乳化原理,符合题意;
D、用酒精清洗医疗器械,是利用酒精杀死医疗器械上的微生物,不是利用乳化原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常见洗涤的原理主要有三种,一是利用化学反应把不溶物变成可溶物而洗去,二是利用乳化作用原理,三是利用溶解原理;在洗涤时,要根据被洗涤的物质成分选择合适的方法。
A、根据水洗手,使附着在手上的污物与水形成溶液或浊液而被冲洗掉,据此分析;
B、生理盐水清洗伤口是利用生理盐水杀菌消毒;
C、乳化原理,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
D、酒精可以杀灭微生物,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
6.【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据此可知X为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不能使黑色氧化铜变红,错误;
B.氮气的质子数为7+7=14, 的质子数为1×2+8=10,则和的质子数比为 14:10=7:5,错误;
C.电解水,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正确;
D.中氮的质量分数为 (14×2)÷(12×2+8+14×2)×100%=46.7%,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判断;
B.根据化学式确定其分子的质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
C.电解水: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体积比);
D.元素的质量分数=元素的总质量÷相对原子质量×100%,据此计算。
7.【答案】C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换气扇,会使燃气接触明火发生爆炸,甲醛有毒,不能用于加工食品,不符合题意;
B、食盐和纯碱都是白色固体,观察颜色不能区分,不符合题意;
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作气体燃料,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用于冶炼金属,符合题意;
D、制作疏松的蛋糕可加入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纯碱是碳酸钠俗称,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燃气泄漏不能接触明火及甲醛的毒性分析;
B、根据食盐和纯碱都是白色固体分析;
C、根据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氢气可燃性,一氧化碳还原性分析;
D、根据碳酸氢钠是发酵粉主要成分分析。
8.【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A项,因为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需要进行加热,所以该过程是吸热的过程,符合题意;
B项,若碳酸钙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氯化钙,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所以不一定是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C项,碳与氧化铜共热生成铜单质和二氧化碳,所以不一定是碳燃烧,不符合题意;
D项,碳酸分解成二氧化碳不一定需要加热,用玻璃棒搅拌溶液也可以加快碳酸分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对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进行分析。
9.【答案】C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可知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是不变的,选项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选项正确;
C、根据题意该反应是水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一氧化碳和水,氢元素反应前化合价为+1价,反应后氢单质中氢元素化合价为0,反应前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反应后氧气中氧元素化合价为0,而碳元素反应前在二氧化碳中显+4价,反应后在一氧化碳中显+2价,故三种元素都发生了改变,选项错误;
D、根据题意,该反应是水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一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是:;选项正确;
故选:C。
【分析】A、根据催化剂定义分析;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及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和种类以及质量均不变分析;
C、根据化合价的规律以及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D、根据题意分析出反应物生成物条件,依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写出化学方程式。
10.【答案】D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 高于t1℃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故不符合题意;
B. a处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方法可以有降低温度、恒温蒸发溶剂、添加溶质,故不符合题意;
C. t1℃ 时乙的溶解度为50g,则此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50g乙,若水的质量小于100g,则投入50g乙不能完全溶解,故不符合题意;
D. 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得出t2℃时溶解度甲>乙,则此温度下,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甲的质量大于乙,则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乙大于甲,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应有相 应的温度和溶解度。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找到。
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11.【答案】C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水的性质和应用;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A.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则集气瓶中的水是微粒吸收二氧化硫气体,正确;
B.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集气瓶内压强减少,则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则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色、发热、生成黑色固体,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物质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错误;
D.排水法收集气体先装满水,用水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等水面出现大气泡则说明水集满,即排水法于观察何时收集满,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A.二氧化硫与水反应,能用水吸收;
B.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消耗的氧气体积即为进入水的体积;
C.铁丝燃烧实验集气瓶中水的作用为防止高温物质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
D.根据排水集气法的特点及操作分析。
12.【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答】蜜蜂的刺液呈酸性,为降低毒性可在蛰伤处涂抹碱性溶液,pH>7显碱性,pH=7显中性,pH<7显酸性,故答案为A。
【分析】pH>7显碱性,pH=7显中性,pH<7显酸性;pH值越大碱性越强,pH值越小酸性越强。
13.【答案】(1)
(2);不能
(3)
(4)滴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合理即可)
(5)温度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解析】【解答】(1)根据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由实验乙、丙可知试管B溶液呈红色的原因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乙组实验加热石灰石时,在火焰上方倒扣-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石灰水变浑浊,因为碳酸钙分解生成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
此实验不能推断石灰石煅烧产生氧化碳,因为酒精燃烧也会生成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不能;
(3)丙组实验中,向试管B中逐滴滴入稀盐酸,至红色恰好褪去,轻轻晃动试管,溶液自下而上又变为红色;其原因是: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中性的氯化钙和水,则酚酞红色褪去;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晃动,使氢氧化钙又继续溶解,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再次变红;因此在下图中红色褪去时,溶液中仅存在钙离子和氯离子,重新变红时溶液中存在的微观粒子是钙离子、氢离子和氯离子,故填:
(4)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为检验丙组实验中的石灰石部分分解,设计实验:取研细后的粉末少许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
(5)通过甲、乙、丙三组对比实验,没有加热的石灰石没有分解,酒精灯加热的石灰石部分分解,酒精喷灯加热的石灰石分解率最高,得出影响石灰石分解的因素是温度。
【分析】(1)根据碳酸钙分解以及氧化钙和水反应的性质,指示剂变色规律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分析,以及由实验分析结论的可靠性;
(3)根据酸碱中和的微观解释以及指示剂变色规律分析;
(4)(5)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结论。
14.【答案】(1)酒精灯
(2);没有达到着火点
(3)D
(4)B;铁质多孔隔板改成塑料多孔隔板
(5)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A;D
【知识点】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的探究;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 酒精灯
(2) 温度 没有达到着火点。(3)
(4) B 铁质多孔隔板改成塑料多孔隔板铁质多孔隔板改成塑料多孔隔板
(5)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6) A D
【分析】
(1)加热装置酒精灯。
(2)根据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棉花是可燃物,且该反应中有氧气。棉花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干燥的氧气 用浓硫酸来干燥气体。从e口进。收集方法只能用向上排空气。用D装置的来收集,应从c口进。故为
(4 )要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使用多孔隔板装置。 铁质多孔隔板改成塑料多孔隔板 ,铁可以和盐酸反应。改为塑料隔板。
(5)圆底底圆底烧瓶中气体集满会进入 澄清石灰水中。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喷泉现象 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瓶内压强减小 。外界大气压大于瓶中,将槽中的水压入瓶中,形成喷泉。换为其他气体。可以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就可以有喷泉现象。
15.【答案】(1);酒精灯
(2)大理石或石灰石;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使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C;D;浓硫酸
(3)分液漏斗;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根据浓硫酸或碱石灰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
(1) 实验室用KClO3与MnO2的混合固体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反应条件知,该化学反应需要加热,因此选A为发生装置,还需要酒精灯;
(2) 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为,因此需选用的药品为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HCl会混在二氧化碳中,使二氧化碳不纯;C装置可以通过调节开关来改变装置中的压强,使固体和液体分离或接触,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因此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为酸性气体,因此干燥二氧化碳应使用浓硫酸;
(3)B装置中带有活塞的仪器的名称为分液漏斗;根据题意知,乙炔密度比空气小,因此需要采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乙炔气流从左向右,因此导管需要“左短右长”。
【分析】
(1)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分析;
(2)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分析;常见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有二氧化碳、氧气,常见的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有氢气、氨气;常见的酸性气体有二氧化碳,常见的碱性气体有氨气,常见的中性气体有氧气、氢气;
(3)根据收集气体的密度与空气的大小关系来选用排空气法。
16.【答案】(1)4.4;80
(2)设30g炉甘石中碳酸锌的质量为x。
=
x=25g
炉甘石中碳酸锌的质量分数=×100%≈83.3%
答:炉甘石样品中碳酸锌的质量分数为83.3%。
(3)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由表格可知,第1次加入20g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2.2g,第4次加入20g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8.8g,但第5次加入20g盐酸之后,无二氧化碳产生,所以第4次加入盐酸时,碳酸锌恰好完全反应,所以第2次加入盐酸时也产生2.2g二氧化碳,因此X=4.4;共需要盐酸80g。
(3)加入80g盐酸时,碳酸锌恰好完全反应,一共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8.8g,所以图像为 。
【分析】 (1)根据每加入20g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2.2g,第5次加入20g盐酸之后,无二氧化碳产生进行分析;
(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二氧化碳的质量,未知量是碳酸锌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再求出样品中碳酸锌的质量分数,最后简明写出答案。
(3)根据加入盐酸的质量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进行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