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文言文
对比阅读
目录
1、考点概述
2、常考题型
3、解题步骤及技巧
4、巩固提升
Part 0ne
考点概述
考点概述
所谓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内容和形式有一定联系的两则或几则文言材料放到一起,让考生分析比较,求同存异,深入理解材料的内涵和本质。综合考查课内知识点和课外迁移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素质。
对比阅读的特点:
1、命题材料多样化,可以可以是课内文章的比较,可以是课内与课外的比较,也可以是课外内容的比较;可以是同一作者不同文章的比较,可以是不同作者相似作品的比较,也可以是同一题材不同体裁作品的比较,还可以是作家作品和作家事迹的比较。
2、题型多样,出现创新的开放性题型,兼顾客观选择与主观表述。
Part two
常考题型
(1)判定语句的朗读停顿与断句;
(2)理解常见实词含义的异同,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3)用课内掌握的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解决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中相应的问题;
(4)将重要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比较材料内容、写法、结构及表达方式的异同;
(6)领悟两则材料中作者观点和情感的异同;
(7)就两则材料的内容,谈自己所获得的相同的(或不同的)体验、感受、启示等。
Part three
解题步骤及技巧
解题步骤:
1、先浏览题目
题目是文言文的眼睛,通过题目可以得知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或者有些题目会提示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2、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一般考查课外文言文时,对于比较难的字词都会给出对应的注释,可以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主要意思,当遇到不会的字词时不同着急,可先看完全文,大致了解全文的意思。
3、看准题型
对比阅读的题型比较多样化,在做题之前要先确定考查的题目类型有哪些,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解题巧。
解题技巧:
1、断句
(1)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
(2)翻译成现代汉语,根据现代汉语的停顿,对应原句标出停顿之处。
(3)朗读停顿与节奏划分的基本方法:
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例: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忘/路之远近。
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
例:夫/战,勇气也。
句首关联词语后要停顿;
例:虽/乘奔御风。
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例:尝/与人佣耕。
“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
例:可/以一战。
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
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 例:问/(渔人)所从来。
“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例:宜乎/众矣。
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例:孤/常读书。
牛刀小试
接触传播
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
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①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②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邀客九人饮于是。③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
(取材自清姚鼐《游媚笔泉记》)
①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2分)
②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2分)
③日暮//半阴/山风卒起(1分)
“/”为必断,一处1分。“//”可断可不断。
牛刀小试
接触传播
山东人娶蒲州女,多患瘿①,其妻母项瘿甚大。成婚数月,妇家疑婿不慧,妇翁置酒盛会亲戚,欲以试之。问曰:“某郎在山东读书,应识道理。鸿鹤能鸣,何意?”曰:“天使其然。”又曰:“松柏冬青,何意?”曰:“天使其然。”又曰:“道边树有骨骴②,何意?”曰:“天使其然。”妇翁曰:“某郎全不识道理,何因浪③住山东?”因以戏之曰:“鸿鹤能鸣者颈项长,松柏冬青者心中强,道边树有骨骴者车拨伤,岂是天使其然?”婿曰:“虾蟆能鸣岂是颈项长竹亦冬青岂是心中强夫人项下瘿如许大岂是车拨伤?”妇翁羞愧,无以对之。
[注解]①瘿:长在脖子上的囊状瘤。 ②骨骴:指树上长的疖。 ③浪:空,白白地。
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虾 蟆 能 鸣 岂 是 颈 项 长 竹 亦 冬 青 岂 是 心 中 强 夫 人 项 下 瘿 如 许 大 岂 是 车拨 伤?
虾蟆能鸣/岂是颈项长/竹亦冬青/岂是心中强/夫人项下瘿如许大/岂是车拨伤?
解题技巧:
2、文言文虚词和实词
1.文言虚词。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4个,可结合例句熟记每一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文言实词。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
实词解释的方法:
(1)扩词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如:静以修身中的“修身”可以扩词为“修养身心”。
(2)积累法。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字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
(3)揣测法。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的方法理解不通,教材中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切忌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
课外文言文虽然考查的是对课外文言词语的理解,但是考点都在课内,它往往与已学过的课文中的文言词汇有联系,要懂得将课内的知识迁移到课外。
牛刀小试
接触传播
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①,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默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②,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③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谓上客耶?”主人乃悟而请之。
(节选自《汉书》)
[注]①突:烟囱。②上行:上座。③录:记录,此处指邀请。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俄而家果失火( ) ②于是杀牛置酒( )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可运用积累法
俄而:不久。《咏雪》:俄而雪骤
置:摆放。《卖油翁》: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牛刀小试
接触传播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勿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责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之朝,乐官传视,皆日:“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 莫不然矣.”
(选自刘基《郁离子》)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期年出之 ②莫不然矣
①周年,满一年 ②如此,这样 结合语境以及上下文揣测, “期年”理解为“满一年”;“然”古今异义,理解为“这样”。
牛刀小试
接触传播
鲁欲使慎子①为将军
鲁欲使慎子为将军。孟子曰:“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一战胜齐,遂有南阳②,然且不可。”慎子勃然③不悦曰:“此则滑厘所不识也。”曰:“吾明告子。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④诸侯。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⑤。周公⑥之封于鲁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而俭⑦于百里。太公⑧之封于齐也,亦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也,而俭于百里。今鲁方百里者五,子以为有王者作,则鲁在所损乎,在所益乎?徒取诸彼以与此,然且仁者不为,况于杀人以求之乎?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⑨,志于仁而已。” (选自《孟子》)
【注释】①慎子:善用兵者,名滑厘。②南阳:古地名。③勃然:突然。④待:抵御。⑤典籍:重要文册。⑥周公:姬姓名旦,亦称叔旦。西周开国元勋。⑦俭:少。⑧太公:指姜子牙,周朝开国元勋。⑨当道:合于正道。
牛刀小试
接触传播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不教民而用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B. 不容于尧舜之世 往送之门
C. 此则滑厘所不识也 蝉则千转不穷
D. 子以为有王者作 以天下之所顺
A
【解析】A项中的两个“而”均表顺承,相当于“就”;B项中的两个“之”,前者为结构助词,译为“的”,后者为动词,译为“到,往”;C项中的两个“则”,前者为副词,用以加强肯定语气,译为“乃,就是”,后者为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D项中的两个“以”,前者和“为”连用,译为“认为,以为”,后者为介词,译为“用”。
牛刀小试
接触传播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是以居官必贿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可以直道而行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侈,恶之大也 夫君子之行
D.将复何及 徐公何能及君也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持兵戟而卫者甚众
B.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因自皮面抉眼
C. 以君为长者 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
D. 今吾以十倍之地 遂以死
A
B
解题技巧:
3、句子翻译
1.文言文翻译的两个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一些句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充音节或停顿的结构助词等,均可略去不译。
(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6)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解题技巧:
4、内容理解与概括
(1)通读全文,理解全文的大意
(2)理解文言文的主旨
(3)从原文中寻找答案
牛刀小试
接触传播
齐桓公登门访士
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见也。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傲爵禄,吾庸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
问:翻译画线句子
解析:抓住重点字词“乘”“止”,联系上下文内容,可以翻译为:
有万辆马车的国君,召见平民百姓,一天去三次都没被允许见面,也该停止了。
牛刀小试
接触传播
萧何追韩信
(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问:翻译画线句子
答: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
解题技巧:
5、比较探究
对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观点、事件、段意、人物形象等)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比较材料中作品的不同情感倾向,比较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的异同等,以及用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链接相关资料,在比较的基础上结合课内所学进行探究。
出题类型:
(1)求异型首先认准“同”的是哪个方面,然后同中求异,找出相应的内容
(2)求同型先明确“求同”的指向,了解要答的是哪一方面的共同点,然后从“异曲”中感悟“同工”之妙
(3)互解型先明确所要解释的对象,再弄清从哪里去寻找相应的解释
(4)综合型前一题的答案往往是解答后一问题的先决条件,因此解题的关键是循序渐进
解题步骤:
“审一搜一析一述”四步法。
审:仔细审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
搜:依据要求从多个语段中搜索相关信息。
析:对搜索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比对,确定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
述:组织语言进行表述,注意参考分值,条理清晰(分条作答)。
联系全文,整体分析,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答题时尽量用上语段原句。
应对策略:
(1)比较文章内容异同
常考题型 应对策略
1.甲文写于××期间,抒发了××的思想感情;乙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的情怀。 2.甲、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作具体分析。 1.正确地翻译句子,对文章有一个整体感知。
2.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的分析,得出启示或总结道理。
3.把结论与相关的内容结合起来写成答案。
(2)比较人物形象异同
常考题型 应对策略
1.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和××的性格特点。 2.甲文表现了××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作者××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从正面描写入手:与人物关联的具体事件;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文段中简洁概括人物特征的语句。
从侧面描写入手:第三者的语言(评价);作者的评论等。
(3)比较写作手法异同
常考题型 应对策略
1.甲、乙两文都用了××手法,试结合文章作简要说明。 2.甲、乙两文都采用了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的方法及其作用,其次要明确常见的写人叙事的手法。答题的基本形式是:使用了……,形象地写出了……,突出了……的主旨。也就是从“写法”“好处”“内容”“主旨”四个方面组织答案即可。
(4)比较探究启示异同
常考题型 应对策略
1.结合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两点启示。 2.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简要谈谈甲、乙两文对你走向成才之路有哪些启发。 首先,要准确、深刻地领会作品的内容、思想和作者的情感倾向。
其次,要从作品本身出发,紧扣题目所问进行感悟。
再次,感悟一定要联系实际,尽量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有新意。
最后,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使观点经得起推敲,令人信服。
牛刀小试
接触传播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节选自《礼记》)
【乙】
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③:“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虛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④,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⑤,功必倍之。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
【注】①奉议:官名,即奉议郎。②奉思:思念。③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
④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⑤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牛刀小试
接触传播
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
【解析】甲文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乙文告诫外甥“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读书先静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不会理”,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
牛刀小试
接触传播
【甲】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旳样子。辍,停止,废止。
④喧:遗忘。⑤引:拿来。
【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答案】【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解析】这里的“表达”指表达方式,把握两文前者是论说散文,后者是记事散文是解题的关键。
牛刀小试
接触传播
【甲】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牛刀小试
接触传播
【乙】
是犹秋蓬
鲁哀侯弃国而走齐。齐侯曰:“君何年之少,而弃国之蚤①?”鲁哀侯曰:“臣始为太子之时,人多谏臣,臣受而不用也;人多爱臣,臣爱而不近也。是则内无闻而外无辅也。是犹秋蓬,恶于根本而美于枝叶,秋风一起,根且拔矣。”
(选自《说苑·敬慎》)
【注释】①蚤:同“早”。
在与人交往方面,甲、乙两文带给我们不少启示。请从两文中分别找一个角度,结合原文谈谈你的感悟。
甲文,齐王接纳邹忌的建议,广开言路,最终使“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启发我们要善于接纳正确的建议及时改正自身的问题。乙文,鲁哀侯不听从劝告,最终逃亡齐国,启发我们做人不能固执己见。
解题技巧:
6、人物分析
人物形象分析是文言文中的重要考点。其中包括了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形象意义的评价,还有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衬托。
(1)结合具体的事件来分析。通过主人公做的事,提炼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2)通过人物的正面描写来分析。通过文中描述的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分析。
(3)通过侧面描写来分析。 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或情感去分析。
(4)通过评价性的句子来分析。
牛刀小试
接触传播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次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门楼抚慰之。有从卒一人病,不能进,诏至床前,问其所苦,仍敕州县医疗之。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及大军回次柳城,诏集前后战亡人骸骨,设太牢致祭,亲临,哭之尽哀,军人无不洒泣。兵士观祭者,归家以言,其父母曰:“吾儿之丧,天子哭之,死无所恨。”
太宗征辽东,攻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为流矢所中,帝亲为吮血,将士莫不感励。(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太牢:古代祭祀对牛、羊、豕(猪)三俱备谓之“太牢”,太牢之祭是古代国家规格最高的祭祀大典。
读这段文字,你觉得身为君主的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人?
本题考查对人物的分析。结合唐太宗的言行“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门楼抚慰之。”“有从卒一人病,不能进,诏至床前,问其所苦,仍敕州县医疗之”“诏集前后战亡人骸骨,设太牢致祭,亲临,哭之尽哀”可以分析,他是一个体恤士兵的人。
牛刀小试
接触传播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③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①苟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人,生卒不详。②胡:古代对西北部少数民族的称呼。③败:毁弃。
本文表现了荀巨伯的什么品质?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牛刀小试
接触传播
重义守信,有胆识。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做人要重义守信,在关键时刻,不能贪生怕死,要敢于舍生取义。
第一问:考查人物形象。在胡人攻打城池、友人劝他离开时,他说“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可见荀巨伯是个重义守信之人;面对胡贼,他说“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可以看出他有胆识,临危不惧,舍生取义。
第二问:考查语言表达。示例:荀巨伯在关键时刻,没有舍弃朋友,而是选择与他共患难,是个重义之人。从他的身上,我学到了做人要重情重义,关键时刻有担当。
Part four
巩固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乙】
余为夷陵①令时,得琴一张于河南刘几,盖常琴也。后做舍人②,又得芩一张,乃越琴也。后做学士,又得琴一张,则雷琴也。官愈高,琴愈贵,而意愈不乐。在夷陵时青山绿水,日在目前,无复俗累,琴虽不佳,意则萧然③自释。及做舍人、字士,日奔表于尘土中,声利扰扰盈前,无复清思,琴虽佳,意则昏杂,何由有乐?乃知在人不在器若有以自适,无弦可也。
[注]①夷陵:地名。②舍人:官名。③萧然:悠闲,潇洒。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望其旗靡
B. 名之者谁/有仙则名
C. 山间之朝暮也/皆朝于齐
D. 余为夷陵令时/不足为外人道也
8. 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划线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琴虽不佳,意则萧然自释。
A,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A.都意为“向远处看”;B.命名/出名、有名;C.早晨/朝见;D.担任/跟,同;故选A。
(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2)琴虽然不够好,心情却悠闲自在。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1)得:领会;寓:寄托。
(2)虽:虽然;佳:好;意:心情;萧然自释:悠闲自在。
9.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首段由远及近,移步换景,交代了醉翁亭的位置,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B. 甲文第二段抓住景物的特征,写出了山中早晚的阴晴变化和四时之景的不同。
C. 乙文中作者曾先后得到三张不同的琴,琴越来越好,作者反而越来越不快乐。
D. 两篇选文都以写青山绿水为主,目的都是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10. 从选文来看,欧阳修“意不在酒”、乐“不在器”,那么他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呢?请结合两篇选文简要分析。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D.有误,甲文通过对琅琊山优美风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乙文通过描写作者日常生活中与琴的相关生活,抒发对安逸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写青山绿水为主”“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不正确;
示例1:追求山水之乐。甲文写他“在乎山水之间也”,在四时朝暮之景中获得乐趣;乙写他在夷陵时青山绿水每日都在眼前,心情悠闲自在。
示例2:追求心灵的自由闲适。甲文写他自号“醉翁”,感叹“得之心”;乙文感慨“人不在器”,用自我调适的方式获得心灵的满足。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點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屠暴起
(2)乃悟前狼假寐
2.翻译下面句子。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3.从两文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狼的形象是怎样的?你能列举出两个与狼有关的成语吗?
4.【甲】【乙】两文均出自蒲松龄《聊斋志异》,请分别概括两个故事“异”在哪里。
突然
睡觉
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狼是排斥、对立的态度,狼在人们心目中是阴险狡诈、贪婪凶狠的形象,是恶人的象征。狼狈为奸,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等
甲文“异”在一个屠户杀死了两只凶猛的饿狼。乙文“异”在一个屠户用吹猪的方法吹死了一头恶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①拔刀自裁②,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③,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④也。”被执⑤至南门。和硕豫亲王⑥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
(选自全祖望《梅花岭记》)
注释:①忠烈:明末抗清名将史可法。②自裁:自杀。③德威:史德威,史可法义子。④阁部:史可法为内阁大学士,故自称“阁部”。⑤执:押解。⑥和硕豫亲王:清朝世袭亲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往之女家 (女儿) B.富贵不能淫(使……迷惑)
C.遂为诸将所拥而行(于是) D.被执至南门(到)
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语言含蓄而幽默。
B.甲文否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的观点。
C.乙文写烈士的精神多么象梅花的芳香不染、冲风傲雪的崇高节操。
D.乙文记叙史可法死而求葬梅花岭,正说明了他高洁芳香的坚贞品质。
A,“女”通“汝”字,意为“你”
B,甲文没有否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个观点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 德威流涕,不能执刃。
4.甲文运用了排比的句式,请分析该排比句式的作用。
5.你认为乙文中的史可法符合甲文“大丈夫”的标准吗?请结合甲乙两文简要分析。
1) 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2) 德威 (悲痛) 流泪, 不能举刀。
甲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个“不能”构成排比,指出大丈夫面对富贵、贫贱、威武等不同人生境遇时,都能坚持“仁,义,礼”的原则,表现出孟子的浩然正气。语言富有气势、节奏感强。
城陷时,史可法欲“拔刀自裁”,“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体现了他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他是真正的大丈夫。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