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誊、励”等6个生字。
2.通过品读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了解父母不同评价对作者产生的影响。
3.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对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的看法,体会父母不同的爱。
教学重难点
品读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了解父母不同评价对作者产生的影响;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对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的看法,体会父母不同的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一个人最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童年的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0课。
2.揭示课题
读了这个课题,你发现了什么?
3.作者简介
作者巴德·舒尔伯格就是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中成长起来的,最后成为了美国的畅销书作家、编剧。主要作品有《在滨水区》《码头风云》《醒着的梦》《聪明的糊涂和糊涂的聪明》等。那他是如何看待这两种评价的呢?这给他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词语检测
(1)自由认读,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纠正字音。
(3)理解词意
读得很准。你们知道什么叫誊写吗?大家什么情况下需要誊写呢?对,写完作文草稿,上正稿时,我们就需要誊写。那誊写就是照底稿抄写的意思。像这样就是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
(4)完成作业本第一题。
2.默读课文,理清顺序
(1)再读课文,思考:文中父母的评价“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
(2)按时间顺序,理清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14):“我”八九岁时写了一首诗,母亲用“精彩极了”夸奖“我”,父亲却说“糟糕透了”批评“我”;
第二部分(15):几年以后,“我”在母亲的鼓励下和父亲的评价下一直坚持写作;
第三部分(16~17):成年后,“我”理解了父母两种评价中包含的爱,以及这不同的评价对“我”产生的深远影响。
3.概括课文内容
那你能根据上面的分段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三、品读感悟,探究情感
1.自读感悟
巴迪童年发生的事对他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现在请同学们品读1-14段“童年故事”,找出“我”的父母对“我”写的第一首诗有怎样的表现呢?用横线画出母亲的表现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父亲的表现的句子,写写你的感受。
2.关注母亲的表现
课文读完了,说一说,当母亲读了我的诗后,她的心情是怎样的?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预设一: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生说感受。
师:是啊,从母亲读完诗后的反应可以看出,在母亲看来,我的诗简直就是精彩极了,谁能读出母亲对我的赞美之情。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你还从哪里找到母亲对我的赞美?
预设二:“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预设三:“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师:从母亲的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母亲对我的“赞美”是针对“我”写诗的行为,而不是诗本身。上述语句是对母亲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进行描写,表现出母亲对我的赞美溢于言表。
3.关注父亲的表现
那么父亲的表现又是怎样的?谁来交流一下。
预设一:“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从中可以看出父亲并没有被母亲的话给影响到,表现了他的冷静和理智。
预设二:“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到原处。
从“扔”感受到父亲对诗的不屑。
预设三:“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利用反问句表达了父亲认为巴迪的诗很糟糕。
师:从父亲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位理智而严厉的父亲。
4.理解父母之爱
(1)联系文本,找反应
师:找出听完母亲和父亲评价后“我”的反应,写写你的感受。
预设一: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
可以看出“我”当时听到表扬既害羞又开心。
预设二:“妈妈,爸爸下午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我有点儿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看出“我”迫不及待想让父亲看“我”写的诗,想得到他的表扬。
预设三: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
可以看出“我”对父亲的评价的期待,还可以看出作者有点小骄傲。
预设四: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地位置上。
可以看出“我”听完母亲的评价后对自己的诗很有信心,很自豪。
预设五: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短短半个小时,作者用三句话来写,由此可见作者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可以看出作者的急切地心情。
预设六:我敬仰我的父亲,他是一家电影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
可以看出作者觉得自己的诗写得很好,作者有点飘飘然了。
师小结:在母亲的极端评价下,“我”开始由腼腆变得骄傲,变得自满和膨胀,这会使得“我”在今后的成长中变得骄傲、自满,会阻碍“我”进步。
预设七: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从“冲出”“跑进”“扑到”“失声痛哭”可以看出作者听到父亲的评价后的伤心和难过。
师小结:在父亲的极端评价下,“我”会变得沮丧,变得缺乏信心,变成一个自卑的人。
(2)联系生活,谈感受
师: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你赞同父母这两种极端的评价吗?
我觉得在母亲的鼓励下能够激发我的自信,让我积极向前,父亲的批评会给我一定的打击,但是也能够给我动力,促使我不断进步。
5.过渡:怪不得作者会说“我越来越体会到自己是多么幸运。我有一个慈祥的母亲,她会鼓励我,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会时刻鞭策我。”
课件出示句子,生齐读。
6.作者对父母之爱的理解
师:读第16~17自然段,思考:那么成名后的作者对于这两种爱又是怎么理解的?
预设一: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作者理解了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都是源自他们对自己的爱。
预设二: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们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作者领悟到父母两中截然不同的爱在生活中起到平衡的作用,帮助我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不断进步,这样我既不会因为太过自信而骄傲自大,也不会因为打击而自卑放弃。
生谈感受。
7.师小结:说得好,看来你体会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也希望我们的同学能够正确看待父母的表扬和批评,能够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因为这一切都源自他们内心对你们的爱。
8.小练笔:回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试着写一写。
要求:从现在的理解出发,写一件曾经发生过的事,当时你不理解,却能表现爸爸(妈妈、老师……)对你的爱。
9.小结:文中母亲的慈爱与父亲的严爱体现在作者对父亲母亲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中,体现在母亲与父亲争论的场景描写中。正是这样细微而又具体的富有特色的细节,比如文中母亲一个眼神、一句兴奋的话,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使得母亲的爱如此细腻生动。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更无法真实地表现父母的爱。
四、拓展延伸,思辨探讨
1.思考:作者的成名除了要感谢父母在他的成长道路上的不同评价之外,还要感谢谁?
预设:还需要感谢自己
2.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找出相关句子。
预设一:几年后,当我再拿出那首诗看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因此我一直在写作。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一篇我写的短篇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不满12岁。
作者没有因为父亲对第一首诗的批评就丧失了写作的信心,反而是还一直坚持写作,并且还能根据父亲的去学着进行修改,继续进步。
预设二: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作者把两种爱比作两股风,把生活比作小船,在两种不同的爱的评价下,他谨慎地把握,平衡这两种爱,没有被哪一股风给吹倒,找准正确地方向。
课堂总结:
正如同学们所说,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他们表达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除了今天我们学习的鼓励、批评以外,还有陪伴、溺爱等。你又是如何看待不同的父母之爱,又是如何把握父母之爱的呢?请同学们课后搜集相关资料,在下节口语交际课上,我们再进行深入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语文要素是注意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本文讲述的是作者在八九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和父亲对此的评价分别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对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作者的成长过程中,“精彩极了”的评价一直鼓励他前进,“糟糕透了”则一直鞭策他,使他成为了一位大作家。同时作者也明白了这两种极端的断言都是表达爱的方式。
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抓住对于父母看到巴迪写的第一首诗的表现的句子,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感受母亲的赞扬和父亲的批评。因为母亲对孩子的表扬是爱的表现这一点学生是都能理解的,而父亲对巴迪的批评也是爱的表现这一点学生的体会不是很深刻,因此在教学中我又让学生抓住作者巴迪的心理变化来感受父亲对巴迪的批评也是爱的表现。然后引导学生写一件小事,通过细节表现父母之爱,通过这样的小练笔不仅让学生的描写趋于细腻,也让学生重新审视父母的种种表现,让学生对父母之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两种爱的看法,从而理解父母的两种极端的爱都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整个教学文义道相形共生,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