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月迹》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4《月迹》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4 11:5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上24《月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读准并理解“悄没声儿、累累、面面相觑、嫉妒、掬着沙”等词语,积累运用课文中的儿化词和叠词。
2.在感情朗读中,寻找作者童年寻月的线索,感悟月迹的动态美和静态美,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3.体会并理解“月亮属于每个人”的深刻含义,会运用动态描写、静态描写等方法。
教学重难点
欣赏文中优美而富有特色的语言,感悟月迹的动态美和静态美,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教学过程
一、从古作家笔下月导入
1.孩子们,春有百花秋有月。月亮自古就是人们寄托情感的景物,古人是这样写月亮的(出示课件)指读。古人喜欢把月亮写进诗中,现代人也喜欢把月亮写进文章里(播放朱自清《荷塘月色》、巴金《海上升明月》音频)
2.现代大作家贾平凹又是怎么写月亮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贾平凹的散文《月迹》。
3.介绍作者,理解题意。(迹:足迹;月迹:月亮的足迹)
二、字词检查
出示第一组词语:
1.指读。区分“嫉妒”与“忌妒”的读音
2.结合字形,理解“面面相觑”意思。
出示第二组词语:
1.重点关注多音字。“悄没声儿”的”悄“读成第三声,表示没有一点儿声音。拓展:悄然无声。“累累的骨朵儿“,累累读成第二声,表示成串的果实。拓展:累累硕果。
2.指导儿化音的朗读。
3.结合图片理解“锨刃儿”的意思。拓展:刀锋利的边缘就叫——刀刃儿。
三、默读课文,厘清脉络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圈一圈月亮的足迹分别到了哪里,并思考作者是怎么描写月亮足迹的?
1.学生交流并随机板贴(竹窗帘儿里、穿衣镜上、院子里、葡萄叶上、瓷花盆上、锨刃儿上、水里、眼睛里、天上)
2.我们按课文的顺序给月亮的足迹排排序,我们看到月亮的足迹先到了——,接着到了——,其实它们都是在(中堂)
月亮继续走,到了——,到了——,到了——,还到了——,它们是在(院中)
月亮走哇走,到了——,到了——,到了——,它们是在( 河边 )被发现的。
四、重点学习第二、三小节
1.自由读课文第二小节,思考:贾平凹怎样写中堂的月迹?
交流预设:
(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关注“溜“、“爬”等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2)运用动态描写,写了月亮的变化过程。(白道儿——半圆——满盈儿——亏了——没了踪迹)观看月亮变化的动态视频。说说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月亮的有趣、可爱)指名朗读句子。(板书:动态描写)
(3)除了月亮在变化,还有什么在变化?(人的心情:高兴——紧张——失望)师生合作读。
(4)小结:月亮的出现与消失,竟然牵动着孩子们的心。贾平凹在写景时还不忘添加孩子们的心情变化,这就是情景交融,这样的文字读起来愈加灵动优美。(板书:情景交融)
2.出示第3小节:贾平凹是怎么写院子里月亮的足迹呢?这与中堂里月亮的足迹的写法有什么不一样?
交流预设:
(1)中堂里的月是动态描写,这里是静态描写。那么,这样的描写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板书:静态描写)
(2)运用了大量的叠词(玉玉的、银银的、粗粗的、疏疏的、累累的)
①将原文含叠词的句子,与去掉叠词后的句子进行对比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月亮的柔美、恬静……)
②以诗的形式出示,指导朗读。
3.小结:中堂的月亮作者用了动态描写、情景交融,写出了月亮的有趣;院子里的月亮作者用了静态描写,叠词等方法,写出了月亮的柔和之美。让我们带着这样的体会来读读两段文字。(男女配乐朗读,教师引读。)
五、学习其他几处月迹描写
1.贾平凹还怎么描写月亮的足迹?请同学再去课文中找一找相关的句子。
2.交流出示相关句子。
3.仔细观察,对比二、三两小节,这里又是怎么描写月亮的足迹?(预设:只用了一句话,简略地写。)
4.练笔。我们也学学作者的写作方法,把文中这几处简略写的地方写具体。大家选择其中一处,可以用上动态描写、静态描写、情景交融等方法。
六、追问“足迹”,升华主题
月亮的足迹仅仅出现在这些地方吗?它还可能出现在哪里?交流。怪不得奶奶说:(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齐读。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