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件:第三课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件:第三课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共4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84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03 15:4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埃德加 · 斯诺
毛泽东: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宜将剩勇追穷寇,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不可沽名学霸王。
而今迈步从头越。
红军不怕远征难,
雄关漫道真如铁,
万水千山只等闲。
风景这边独好。
踏遍青山人未老,
人生易老天难老,
战地黄花分外香。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诗词名句填空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字画
毛泽东字画
少年毛泽东
战争中的毛泽东
一代伟人毛泽东
1914年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的毛泽东
1919年春,
毛泽东同母亲文七妹、
弟弟毛泽民(左二)、
毛泽覃(左一)
在长沙合影。
毛泽东的卧室。
酷爱读书的毛泽东在晚上常常把门窗遮住,不让父亲看到灯光。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近代以来中国最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他的革命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他的伟大品格具有动人的感染力,他的科学思想具有非凡的号召力,他和他的战友所创造的丰功伟业彪炳史册!
作者
  埃德加·斯诺
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1928年来到中国。九一八事变后,他亲赴前线采访,写下了一批颇有影响的有关中日战争的报道。特别是他撰写了轰动世界舆论的《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不带任何政治偏见和党派色彩,通过亲自采访所得的第一手资料,得到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信任。抗战期间,斯诺作为中国人民的朋友,把中国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组织、发起、宣传“工合”运动,支持中国的战时经济;如实报道中国抗战实况;开展大量的国际宣传,极大地支持了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他把一生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以自己的行动,在中美两国人民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
  中美人民友谊的桥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斯诺对中国进行了三次长期访问。这在美国政府对新生的中国实行孤立政策和武装支持台湾蒋介石的年代里,对一名美国人来说,真是一件独一无二的事。1960年,斯诺访问北京,他意识到中国领导人希望他的到来,可能有助于建立起一座中美两国的友谊桥梁,他表示:“前途是艰险的,但桥梁能够架起,而且最后必将架起。”
研读第一节《一颗红星的幼年》,思考:
1.作者在叙述毛泽东少年时代之前,为什么要先介绍伟人的家庭情况?
2.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喜欢读哪些书?
3.《三国》、《西游记》、《水浒传》等在当今都被列为名著,鼓励青少年阅读,但为什么在毛泽东少年时代被认为是“坏书”“禁书”?
4.文中写到:“我所喜欢读的是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尤其关于造反的故事”,而且还常常偷偷地拿到学堂去看。毛泽东为什么不喜欢经书,而喜欢中国的旧小说?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5.“《盛世危言》继续引发我求学的愿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8.纵观全文,你可以看出少年毛泽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7.课文中哪些事表现了毛泽东的叛逆性格?
6.毛泽东十三岁的时候曾经逃过学,原因是什么?
阅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根据课文,适当参考毛泽东的其他传记材料,整理一篇“30岁以前毛泽东生平与革命年表”。
毛泽东年谱
1893年12月26日诞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02年-1909年先后在家乡韶山六所私塾读书,接受中国传统的启蒙教育。
  1910年 17岁秋,考入湖南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此期间受康有为、梁启超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
  1911年 18岁春,到长沙,考入湘乡驻省中学读书。期间,读到同盟会办的《民立报》,受其影响,撰文表示拥护孙中山及同盟会的纲领。
  10月,响应辛亥革命,投笔从戎,在湖南新军当列兵。半年后退出。
  1913年20岁春,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预科读书。
  1914年21岁秋,编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本科第八班。在校期间,受杨昌济等进步教师的影响,成为《新青年》杂志的热心读者,崇拜陈独秀、胡适。
1918年25岁
  4月14日,同萧子升、何叔衡、蔡和森等发起成立新民学会。
  6月,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
  8月,为组织湖南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第一次到北京。在北京期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得到李大钊等人帮助,开始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
1919年26岁
  4月6日,从上海回到长沙。
  5月,响应五四运动,发起成立湖南学生联合会,领导湖南学生反帝爱国运动。
  7月14日,主编的湖南学生联合会会刊《湘江评论》在长沙创刊。7月至8月,连续撰写并发表《民众的大联合》长文。
  10月5日,母亲文氏病逝,闻讯从长沙赶回韶山。8日,在母亲灵前写成《祭母文》。
  12月,为领导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运动,第二次到北京。在京期间,读到《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书籍。
1920年27岁
  5、6月间,在上海会见陈独秀,同他讨论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等问题。
  8月初,同易礼容等在长沙发起成立文化书社,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新文化。
  8月至9月,参加筹备成立俄罗斯研究会。
  11月25日,致信罗章龙,提出新民学会,“要变为主义的结合才好。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
  11月,同何叔衡等组织长沙共产主义小组。
  12月1日,至信给蔡和森、萧子升和其他在法会友。信中表明自己接受马克思列主义,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同月,在长沙筹建社会主义青年团。
  冬,同杨开慧结婚。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救济(jǐ)  裨益(bì)
怂恿(sǒnɡ yǒnɡ) 恽代英(yùn)
B.遒劲(qiú jìnɡ) 翌年(yì)
蹩脚(bié jiǎo) 果实累累(lěi lěi)
C.召集(zhào jí) 韶山(sháo)
揶揄(yé yú) 嗷嗷待哺(bǔ)
D.要塞(yào sài) 曲阜(fǔ)
濯足(zhuó zú) 前仆后继(pū)
答案 C
解析 A项,“济”应读“jì”;B项,“累累”应读“léi léi”;D项,“阜”应读“fù”。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旗杆  逝世  账目  直接了当
B.通缉  慷慨  辩论  卑躬曲膝
C.九州  津贴  逻揖  揭竿而起
D.枯燥  直截  去世  耳熟能详
答案 D
解析 A项,“接”应写为“截”;B项,“曲”应写为“屈”;C项,“揖”应写为“辑”。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先生的批评多达150字,称毛泽东“才气过人,前途不可限量”,“练成一色文字,自是伟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
B.亚当·斯密(1723~1790),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以《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严复译作《原富》)蜚声于世。
C.从这一次事件中,我明白了当我以公开反抗来保卫我的权利时,我的父亲就客气一点儿,当我怯懦屈服时,他打骂得更厉害。
D.临行前,他改了一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答案 D
解析 A项,引文是原句成分,句号放在后引号外;B项,“(严复译作《原富》)”放在“一书”前,解释书名;C项,“客气一点”后的逗号改为分号。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麦积山高仅142米,但山形奇特,孤峰崛起,犹如麦垛。在山崖上,开凿了成千的石窟和佛像,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B.在坎坷陡峭的山路上,这款新型越野车充满力道的轮胎仍然牢牢抓住地面,转向的指向性准确,车尾的随动性也非常好。
C.法国新闻台在报道中说,神七发射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整个过程完美无瑕,表明中国在航天领域又迈出重要一步。
D.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踌躇满志,以为自己该大显神通了,但常常是眼高手低,处处碰壁,很不顺利。
答案 D
解析 “踌躇满志”指对自己已取得的成绩非常满意。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乳制品生产企业对在2008年9月14日以前生产的或未经批次检验三聚氰胺的乳制品,必须全部按照卫生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公告中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进行清理检查和批次检验。
B.《北京欢迎你》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为主题,以北京普通人家的角度,用热情的音符表达北京奥运即将到来时人们的喜悦和北京奥运客人的欢迎。
C.这篇文章集中分析了形势,辩证地回答了在大开放、大交往、大融合的世界里,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观念来协调各种关系。
D.有的同学认为,反正老师要讲,课前预习是多余的,有些则认为,反正有些内容看不懂,预习等于“瞎子点灯白费蜡”……往往这些看法是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之一。
答案 A
解析 B项“以……的角度”不搭配,应是“从……的角度”;“和”后加“对”构成“对……欢迎”。C项成分残缺,“回答”缺少相搭配的宾语。D项语序不当,“往往”应该在“是”的前面;“造成”与“原因”重复,删去“造成”。
三、语言运用
14.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提名并积极推荐下,香港原卫生署署长陈冯富珍女士以高票当选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成为在联合国专门机构中担任最高职位的中国人。请你以个人的名义给她写一份简要的贺词。
答案 示例:陈冯富珍女士:欣闻您荣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特向您表示祝贺。您的竞选成功,是您个人魅力的展现,也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反映。这是您个人的骄傲,也是香港同胞、大陆同胞乃至全球华人的骄傲。祝您在新的岗位上为全人类的卫生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15.“小葱拌豆腐”本是老百姓喜爱的一道家常菜,后来衍生出一句家喻户晓的歇后语。不久前,某行政部门征公益广告创意,以一盘“小葱拌豆腐”为主本图案的广告创意,因有积极的比喻意义被采纳了。请你为该“主体图案”配一句恰当简明的广告语,不少于8个字。
答案 示例:一清二白,做人也像它——人民请你吃这道菜。
16.某美容店有这么一则广告:去掉的在美丽之外,增加的在美丽之中。请以“走进……走出……”为图书馆拟写一则广告。要求:句式对称,有哲理,字数在16字以内,不要求形式与例句完全一样。
答案 示例:走进知识的殿堂,走出愚昧的荒原。
同课章节目录